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骑士的新赛季之旅看起来就像美国体育电影的典型桥段——天才球员的到来并未使球队一开始就显露出超人的实力,而是一度陷入挣扎。"三巨头"一直都没能达成预想中的化学反应,这其实也并不出入意料,但让人没想到的是,他们的磨合期需要这么久。球队核心不在状态的时候,其他球员也摸不着头脑,詹姆斯的单打独斗使他陷入无止境的疲惫,也退出了本赛季MVP竞争者行列。

  • 标签: 克里夫兰骑士 香珀 常规赛 体育电影 “三巨头” 磨合期
  • 简介:功勋卓著的大禹,在他的晚年不再延续先贤禅让的美德,而把天下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启。启创立了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见于典籍的奴隶制国家。但是夏的面目是模糊的,至今依然没有关于夏的确切的、有足够说服力的考古证明。在殷墟发现之前,商朝的面容也是模糊的。甚至周的面容在相当长的时间也是模糊的,只存在于典籍当中。中国有确切纪年的历史,

  • 标签: 王朝 中国历史 奴隶制国家 模糊 说服力 典籍
  • 简介:本文将法西斯主义在政治舞台上的复辟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危机联系起来,认为法西斯主义并非某种反对议会制选举民主之不确定性的专制警察政体,而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在特定情况下面临挑战的一种特殊的政治回应。作者分析了法西斯主义的两大基本特征和四大表现形式,认为法西斯主义已在西方、东方和南方复辟,而且这种复辟是与普遍化的、金融化的、全球化的垄断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的扩散联系在一起的。文章最后指出,四面楚歌的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体系与法西斯主义运动的暗中勾结需要引起我们最大的警惕。

  • 标签: 法西斯主义 当代资本主义 激进左翼 极右翼
  • 简介:老司城坐落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的大山深处,是土家族千年土司王国的帝都,古代湘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军事中心,被史学界誉为中国古代民族自治和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成功典范与活化石,是东方的马丘比丘。我是带着朝圣的心情去朝拜这个王国或王朝的。这是我祖先的王国与王朝。是我土家族的王国与王朝。我土家族祖先历时1054年之久的王国与王朝历史,比世界上任何一个王国与王朝的历史都长、都远,而我却很长一段时间都忽略了我祖先的这段历史与荣耀。我知道老司城,却没来拜谒过老司城。

  • 标签: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王朝 土司 民族团结 民族自治 民族融合
  • 简介: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局动荡,张勋趁府院相争之际图谋复辟,而《盛京时报》作为日本人创办于奉天的报纸,以其独特的立场与视角对张勋复辟进行报道,内容尤为丰富,以此可以看出当时各界对于张勋复辟的态度走向。

  • 标签: 《盛京时报》 张勋复辟 反对
  • 简介:时下,美化民国甚为风行,一些作家与历史学家不时有文章或著作为民国评功摆好,什么民国范儿呀,什么民国生猛呀,什么民国盛世呀,什么民国知识分子独立自由呀,什么民国经济上出现了黄金时代呀……把民国吹成了一朵花,吹成了一个天堂,仿佛过去我们常说的“万恶的旧社会”压根就不存在.那么,民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民国时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 标签: 民国时代 王朝 历史学家 独立自由 知识分子 黄金时代
  • 简介:1894至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清朝北洋海军在丰岛、黄海及威海卫三次海战中均告失败,并最终导致北洋舰队覆灭。考察清王朝甲午海战失败原因,可以发现日本侵略者在战备与作战方面与孙子诸多军事原则相一致,主要表现在情报上做到“知彼知己”,战备充分而达成“先胜而后求战”,战法上擅用“诡道”“奇正”,而清王朝则因情报无能、战备不力、战略战术僵化等方面原因导致失败。当前,学习研究《孙子兵法》对我国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创新发展海战战法具有极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标签: 《孙子兵法》 清朝 甲午海战 北洋舰队 情报 战备
  • 简介:奥斯曼帝国解体后,什叶派曾试图主导伊拉克的政治走向,但英国殖民者却扶持费萨尔为代表的逊尼派阿拉伯人执掌伊拉克政权,致使什叶派在国家的初次权力分配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1921年,哈希姆王朝建立后,伊拉克政府打击什叶派乌里玛,削弱什叶派圣城的影响,收买什叶派部落酋长,消除波斯人势力,进而巩固了逊尼派阿拉伯人对国家的主导权,致使什叶派彻底边缘化。哈希姆王朝的政策塑造了逊尼派阿拉伯人支配什叶派的权力结构,不利于伊拉克的社会整合,成为日后教派矛盾的潜在诱因。

  • 标签: 伊拉克 哈希姆王朝 什叶派
  • 简介:松潘地区地处四川西北部,控御群番,为全蜀屏障,军事地位十分显要,故明洪武初年即在此地设置卫所,备守不废。面对松潘叛服不常的少数民族,明王朝通过军事征伐与政治怀柔,对该地区的控制逐渐深入。此外,明廷还通过朝贡互市、援引当地少数民族上层和僧侣管理教化民众等多种统治策略加以巩固,推动了该地区的社会发展。

  • 标签: 明代 松潘 军事地位 治理策略
  • 简介:吐蕃王朝时期的刑事法律制度与诉讼制度文化是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植根于中国古代社会特殊的国情和青藏高原这一藏民族本土的文化土壤之上,具有中华民族法制文明因时定制和与时俱进的历史价值,也受到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宗教、民族传统和习惯等诸多文化因素的影响,在中外法律文化史上堪称独树一帜,是一份最为值得我们挖掘、扬弃、继承、珍视的宝贵财富。

  • 标签: 吐蕃王朝 藏族 刑事法律 诉讼制度
  • 简介:本文由汉帝国成立之历程,考察刘邦集团侍卫组织的组成结构和战时职能,并从其王朝化的历程和特色当中,思考其对汉初侍卫组织成立的影响。在组成结构上,侍卫组织原以舍人、中涓、谒者等散从近侍为中心,至屯兵霸上以后,渐以郎将、郎中等统兵军职为主体。就组织职能而言,散从和统兵两职系皆需内充侍卫、外从征伐,且因近侍属性而需执行临时性的军事任务,说明战时体制下具有浓厚的军事色彩。然在王朝化历程中,两职系职任分以侍卫和战斗为主,为汉帝国成立后的侍卫化和科层化发展奠定基础。

  • 标签: 侍卫组织 散从职系 统兵职系 战时职能 王朝化历程
  • 简介:汤漳平、王朝华译注《老子》,是国内利用北大汉简《老子》进行文本校勘、字词训诂的第一本专著,并较为全面地利用有关出土文献开展了对《老子》文本及老子思想的研究。此书对老子思想体系中重要概念、范畴具有独到的辨析;推崇林语堂先生有关老子哲学的阐释亦是此书特色。

  • 标签: 北大汉简《老子》 出土文献 老子思想 林语堂
  • 简介: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期,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随后,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那么,“三省六部”的职能是什么呢?

  • 标签: 中央官制 封建王朝 职能 三省六部制 封建社会 三国时期
  • 简介:作为古巴比伦王朝北部名城,西帕尔城的繁荣离不开奴隶阶层的参与和劳作。奴隶买卖楔形文书所记录的奴隶交易是西帕尔城重要的商业活动,王朝前期和后期的文书在奴隶来源、用途、价格和交易人身份等方面的差异体现出不同历史阶段西帕尔城奴隶交易的复合社会文化特色。为了保证交易的有效和可控性,规避商业风险,每份楔形文书从抽象仪式到文字规约都详细厘定交易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本文对奴隶交易模式及影响因素的探析,可以管窥西帕尔城乃至古代两河流域的经济商业活动及社会历史图景。

  • 标签: 古巴比伦 西帕尔城 奴隶 买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米非司酮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妇产科疾病患者共12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妇科疾病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妇产科疾病 米非司酮 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079-01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牙体牙髓患者不同根管填充程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牙体牙髓患者96例,将其按门诊挂号顺序随机分为三组欠充组;适充组;超充组,每组各有患者32例。欠充组32例患者中患牙颗数为41颗;适充组32例患者中患牙颗数为43颗;超充组32例患者中患牙颗数为44颗。欠充组患者治疗时根管填充不足;适充组患者治疗时根管填充适度;超充组患者治疗时根管填充超量,将三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三组患者治愈率相比较适充组患者治愈率为95.3%;欠充组患者治愈率为46.3%;超充组患者治愈率为47.7%,三组相比较,适充组高于欠充组与超充组P<0.05;超充组与欠充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牙体牙髓病患者采用根管治疗时,根管适度填充,能够有效避免根管治疗后再度感染发生,有效降低根管治疗术后患牙根尖区疼痛及慢性根尖周炎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比例,对提高患牙的保存率及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牙体牙髓患者 根管填充 欠充 适充 超充?
  • 简介:地方监察制度成形于秦汉,成熟于盛唐,完备于明清,期间多次出现中央派出的地方监察官逐渐行政化为地方行政长官的现象。其中以汉王朝最为典型。武帝时确立刺史制度,成为强化中央集权和监督地方官吏及豪强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东汉后期刺史却逐渐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拥有割据一方的军政实力。汉代地方监察机构的产生与演变,可为我国当代政治制度建设提供借鉴。

  • 标签: 监察制度 行政化 汉王朝
  • 简介:本文是笔者的"多民族国家建构视野下的游牧与农耕族群互动研究"系列论文之一。在系统梳理了双方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在中华大地上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体系的第一次碰撞发生在秦汉时期游牧行国和王朝藩属先后实现游牧和农耕地区的"大一统"之后,两大政治体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碰撞是自然的结果,是两大政治体分布的空间和支撑其存在的具有互补性的经济基础所导致,而碰撞的结果则是匈奴游牧行国体制最终被王朝藩属体系所涵盖,成为王朝藩属体系的一部分,而匈奴族群的一部分也被融入农耕族群之中。

  • 标签: 匈奴 汉王朝 游牧族群 农耕族群 碰撞 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