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郝薇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8-07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10期
  • 机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院前急救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公众心肺复苏培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以提高院前急救能力。方法按照《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规范带教。重视细节培训,做到讲练到位、点评到位、纠错到位,并制定考核评分表,严格考核。结果全部学员考核合格,基本掌握CPR技能,达到培训目标。结论依新指南培训,充分关注学员对技能的把握、理解和运用,是提高目击者实施CPR自愿度及急救能力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公众 心肺复苏 技能培训
  • 简介:摘要:心跳骤停是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领域最危急的情况之一,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常导致患者即刻死亡。临床循证医学表明,心肺复苏术(CPR)的质量直接影响院内外心肺复苏结局。开展心肺复苏培训,提高心肺复苏术质量,对于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至关重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脏骤停(suddencardiacarrest,SCA)是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1。徒手心肺复苏技术(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是抢救生命最基本的技术和方法,对心跳、呼吸骤停病人实施及时有效的抢救可以明显提高其生存率2。研究显示,在心跳停止4min内开始有效心肺复苏者50%被救活,4~6min开始有效复苏者10%被救活,超过6min有效复苏者存活率仅4%,10min以上开始有效复苏者极少存活3。国外一项研究表明,有20%的公众有机会目击猝死,但不到5%的人会尝试进行心肺复苏,表明居民心肺复苏知识缺乏4。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差距尤为明显,我国对公众CPR知识的培训还没有建立起完整规范的体系,社区健康教育资源仍匮乏。因此,探索具有现实意义的社区健康教育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拟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技术培训,以提高社区居民对危急重症患者院前急救抢救成功率。

  • 标签: 心跳骤停 心肺复苏 社区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比较国内外心肺复苏技能普及培训的现状和差异,提出对国内心肺复苏技能普及培训的建议,增强规范化管理。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具有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的重要作用,应重视心肺复苏技能的普及培训与宣传教育,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建议建立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纳入义务教育的教育体系和建立以全科医生为主导的普及培训

  • 标签: 心肺复苏术 培训 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我院急诊护士中普及心肺复苏(CPR)操作培训后得到的实际应用效果,并通过该培训提高急诊护士的急救能力。方法使用心肺复苏培训设备,按照制定好的培训方案对我院34名急诊护士实施培训培训前后采用同样的评分标准对急诊护士的理论知识、应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心理素质及技能操作等方面进行考核,具体的操作技能主要考察护士做心肺复苏时的按压频率、按压幅度及胸廓起伏程度的合格程度。结果培训前后,急诊护士的理论知识、应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心理素质及技能操作方面均具有不同程度提高,尤其是技能操作在培训前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过心肺复苏操作技能培训后的急诊护士明显提高了应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技能操作能力,并增强了临床心理素质,使院内整个急救水平明显提高。

  • 标签: 急诊护士 心肺复苏 培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心肺复苏培训提高本院内科医师的急救能力,探索仿真模拟人在心肺复苏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内科医师采用仿真模拟人和传统模型进行心肺复苏培训,继而两组均采用仿真模拟人进行考核。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在培训中急救能力都得到了提升,试验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高仿真模拟人,可提高内科医师实际临床急救技能及综合能力。

  • 标签: 仿真模拟人 心肺复苏 教学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培训居民心肺复苏技能的方法与意义。方法抽取我社区居民4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采用调查问卷比较其培训前后的心肺功能复苏的掌握情况。结果培训前该组居民的心肺复苏知识的知晓率普遍较为缺乏,培训后其在理论成绩及在心跳骤停的判断、气道打开方法、胸外心脏按压部位的操作方面与培训前相比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急救技能,值得推广。

  • 标签: 社区居民 心肺复苏 培训 技能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麻醉复苏室(PACU)护士培训模式,为麻醉专科护士培训提供参考。方法总结笔者所在医院PACU护士培训的实践过程,从挑选培训对象的标准、培养目标、培训基地的条件、课程设置、教学效果评价、改进等方面总结经验,指导临床带教。结果通过规范化培训,PACU护士的专业素养有较大提高,培训模式初步形成。结论PACU护士的培训需要多部门、多学科的支持和配合,从而有利于其专科化的健康发展。

  • 标签: 麻醉复苏室 护士 培训模式
  • 简介:摘要心肺复苏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重要部分,但是目前常用的多种培训和考核模式都存在一定缺陷。在新的培训模式探索中,"阶梯式"培训有助于循序渐进的技能学习;"低强度、高频率"培训既有利于突出重点和难点、减轻教学双方的负担,又能够通过反复强化提高培训效果。将不同培训方法有机结合建立"多元化"培训模式,能够在充分发挥不同方法优势的同时相互弥补各自的不足。此外,培训中还应引入"单项否决机制"方法以加强对核心技术的考核;角色扮演的场景模拟可能是训练团队复苏能力的有效方法,但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 标签: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心肺复苏 培训 考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互联网+"培训考核模式在护士单人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为护士同质化培训考核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参加2019年单人心肺复苏培训考核且工号末位数为奇数的护士作为对照组(n=763),选择参加2020年"互联网+"心肺复苏培训考核且工号末位数为偶数的护士作为观察组(n=763)。通过理论成绩、操作成绩、胸外按压质量及培训考核满意度对"互联网+"培训考核模式进行效果评价分析。结果培训后,两组护士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操作成绩、培训考核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单人心肺按压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联网+"培训考核模式在护士单人心肺复苏中应用效果明显,可提高护士心肺复苏实操水平和培训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士 心肺复苏 互联网+ 培训考核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宁南山区公众心肺复苏(CPR)培训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1月至12月通过问卷方法对宁南山区775名公众开展CPR有关急救知识调查,观察采取初级创伤救治(PTC)模式开展CPR培训前后公众的CPR知识知晓率、操作考核评分以及操作考核合格率情况。结果培训后,公众在熟知急救电话、意识判断方法、呼吸停止判断方法、人工呼吸实施方法、CPR有效指征以及胸外心脏按压部位方面的CPR知识评分、操作考核评分及操作考核合格率较培训前明显提升〔急救电话(分):82.68±8.54比60.25±10.38,意识判断方法(分):79.46±10.82比58.35±9.26,呼吸停止判断方法(分):80.85±9.64比59.26±11.45,人工呼吸实施方法(分):81.54±9.48比56.47±10.54,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分):80.35±10.48比59.56±9.85,CPR有效指征(分):81.02±9.45比58.21±8.69,操作考核评分(分):60.25±10.45比50.38± 9.68,操作考核合格率:60.39%(468/775)比12.13%(94/775),均P<0.05〕。结论采用PTC模式有助于公众CPR培训效果的提升,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肺复苏 初级创伤救治: 培训 宁南山区 公众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某医学院校新生心肺复苏培训效果,为培训改进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11月,面向中国医科大学全体2021级新生开展心肺复苏实践教学,并于2022年1月采用分层等比例抽样选择1 11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培训效果。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专业学生对心肺复苏认知程度的差异和学生对操作各步骤掌握程度的差异。结果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医学类特设专业、护理学类专业、其他医学类专业、非医学类专业分别有87.9%(362/412)、88.6%(147/166)、75.0%(123/164)、76.5%(176/230)、84.8%(123/145)的学生认为心肺复苏普及非常有必要,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48,P<0.001);对于心脏骤停的识别、启动应急反应系统、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通气的操作方法,分别有80.5%(899/1 117)、71.9%(803/1 117)、95.2%(1 063/1 117)、86.9%(971/1 117)、89.5%(1 000/1 117)的学生非常了解或基本了解,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6.97,P<0.001);84.5%(944/1 117)的学生因为担心能力不足而影响对陌生人施救;67.1%(749/1 117)的学生希望接受紧急情况下决策与团队调动能力方面的培训。结论2021级新生普遍认同心肺复苏普及的必要性,但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但各步骤的掌握情况存在差异。建议加强医学院校新生心肺复苏相关知识的培训,不忽略每一个步骤。

  • 标签: 心肺复苏 实践技能 医学生 新生 认知 调查
  • 简介:目的根据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了解全院医护人员心肺复苏技术的掌握程度及各科开展培训的情况。针对问卷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制定培训方案。旨在使全员掌握心肺复苏技术。方法采用PDCA循环法,建立一套完整的计划、实施、检查和新问题处理计划流程。建立师资队伍及院科两级培训机制。将理论和操作相结合,特别注重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使全体医务人员快速掌握心肺复苏技术。结果培训结束后进行抽查考核,抽考合格率为87%。未合格者经强化训练补考后全部通过。结论对全体医务工作者进行心肺复苏技术培训十分必要,且具有可行性。利用PDCA循环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借助这一手段,全院人员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指日可待。

  • 标签: PDCA循环法 心肺复苏技术 心肺复苏知识 持续教育 技能培训
  • 简介:目的探讨细节管理的方法,以提高低年资护士心肺复苏操作技能。方法在胸外按压、球囊通气、报数等过程引入细节管理的方法,严格按照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规范操作,加强对现场培训的督导,重视细节培训,提高培训效果。结果在胸外按压的频率、球囊通气的有效率、5个CPR循环所用时间方面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注重细节管理,有助于提高护士参与心肺复苏培训的积极性,提高心肺复苏培训效果。

  • 标签: 临床护士 双人CPR 培训 细节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社区居民中开展心肺复苏知识技能培训效果。方法随机抽取社区居民140例,按照抛硬币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70例,向社区居民发放宣传手册,并举办知识讲座,组织居民自主学习心肺复苏知识技能培训;研究组70例,采用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模拟人教学以及医院急诊室参观等教学模式对居民进行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培训。对比两组的培训效果。结果研究组社区居民心肺急救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单人徒手心肺复苏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社区中开展心肺复苏知识技能培训,可有效促进社区公众应急能力以及急救技能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价值。

  • 标签: 社区居民 心肺复苏知识技能 技能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OP(标准作业流程)对低年资护士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选取时间:2020年6月-2021年6月;研究对象:低年资护士;研究总数:7692例;分组方式:随机信封法;组别:参照组、观察组;组别例数:各3846例;培训方式:常规培训、SOP培训;比较项目:心肺复苏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护士在判断意识、判断呼吸、判断心跳脉搏、呼救、胸外心脏按压(按压定位、按压方法)、清理呼吸道、打开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按压定位、按压方法、效果判断、抢救意识、总分等项目方面的考核成绩均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T=

  • 标签:
  • 简介:心脏病是全球死亡的首要原因,每年导致超过1700万人死亡。我国心源性猝死发病人数居全世界之首,平均每分钟就有一人因心脏骤停倒地,其中80%以上心脏骤停情况发生在医院之外,有25%以上的病人因第一目击者都不懂急救措施而死亡。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指为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给予最基础的生命支持,包括利用胸外心脏按压形成暂时人工循环,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以此帮助患者恢复自主循环,从而带来生存机会的“第一救命技术”[1] 。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