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根据致伤机制和作用方式,对手指中节指骨基底骨折进行分类并复述治疗方法及远期结果。方法对68例手指中节指骨基底骨折患者的病因、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手术效果进行随访评价。结果Ia骨折占50%,保守治疗结果良好;ⅠbⅠc、ⅡbⅡc、Ⅲ、Ⅳ型骨折,手术治疗结果不一,优良率66%。结论致伤力大小、方向、部位、近指关节位置,内在的张力和外在肌肉的力量,决定着中节指骨基底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迅速和准确的骨折复位会产生满意的效果。

  • 标签: 指骨 基底部 骨折分类 远期疗效分析 手指 骨折患者
  • 简介:摘要第1掌骨基底骨折是临床手外伤常见的一种骨折,可分为关节外骨折、关节内骨折和完全关节内骨折。诊断及复位容易,主要困难是复位后不易保持。处理不当易造成拇指对掌、外展功能受限。大体分为闭合复位外固定、经皮穿针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种治疗方法。作者通过复习文献,现就第1掌骨基底骨折的有关研究进展作以下综述,以期对临床实践有所裨益。

  • 标签: 第1掌骨 骨折 治疗
  • 简介:背景:第5跖骨基底骨折容易出现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多数学者推荐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治疗有多种方法,锁定加压钩接骨板是一种新的内固定方式。目的:探讨应用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接骨板治疗第5跖骨基底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采用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接骨板治疗第5跖骨基底骨折患者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22-70岁,平均(43.2±20.1)岁;跌倒摔伤17例,交通伤7例,运动扭伤6例,高处坠落伤2例。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9d,平均(3.1±1.8)d。按照Lawrence-Botte分类法:Ⅰ区21例,Ⅱ区11例。术后定期门诊随访评估伤口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功能恢复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发生。采用VAS疼痛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后功能进行评估。结果:32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24个月,平均(15.3±3.9)个月。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骨折再移位、接骨板松动或断裂、骨折畸形愈合等发生。骨折愈合时间平均(8.2±1.8)周,其中2例患者出现骨折延迟愈合,经保守治疗后逐渐愈合,其余30例患者骨折顺利愈合。完全下地负重时间平均(6.7±1.5)周,12周VAS评分平均(0.6±0.3)分,末次随访AOFAS中足评分平均(94.2±3.6)分。结论:应用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接骨板治疗第5跖骨基底骨折的骨折端固定可靠,术后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内固定方式,但应根据骨折类型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 标签: 锁定加压接骨板 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 简介:目的介绍应用张力带治疗近节指骨基底粉碎性骨折的方法。方法1997年起,对11例近节指骨基底粉碎性骨折患者应用张力带法行内固定,术后石膏托外固定与早期功能锻炼相结合。结果术后1个月去除石膏,行功能锻炼,骨性愈合后取内固定物,11例均恢复良好,未发生任何手术并发症。结论采用张力带法治疗近节指骨基底粉碎性骨折,具有固定较牢固、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的优点,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张力带 近节指骨 基底部 粉碎性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第5掌骨基底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2月至2013年7月,我院手外科收治15例第5掌骨基底骨折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15~62岁,平均32岁。受伤到手术时间1h至10天,平均3天。OTA分型:A型8例,BI型5例,CI型2例。术后指导患者早期功能康复锻炼,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拆除固定支架。采用中华医学会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otalactivemotion,TAM)评价关节活动范围。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其中1例出现针孔轻度感染。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2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12周,平均7.2周,无骨髓炎、关节僵硬、畸形愈合和骨不连等并发症。根据TAM标准评定手指功能,其中优11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3.3%。结论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第5掌骨基底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早期功能锻炼、效果优良等优点,是第5掌骨基底骨折的优良手术方式之一。

  • 标签: 骨折固定术 掌骨 支架(骨科)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肿瘤基底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中闭孔神经反射中发生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07年至2012年收治的104例行TURBt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的麻醉方式将患者分成3组A组应用硬膜外阻滞麻醉(42例),B组应用肿瘤基底局部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34例),C组为应用闭孔神经阻滞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29例)。对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术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19例,其中1例出现轻微膀胱穿孔;B、C组术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各2例。A、B组间及A、C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各组在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半年肿瘤复发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URBt术中联合肿瘤基底浸润麻醉能够有效地抑制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同时未增加其它风险的发生率,相较于闭孔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更加安全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膀胱肿瘤 经尿道电切术 闭孔神经反射 局部浸润麻醉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尺骨远端锁定加压钩钢板(lockingcompressionplatedistalulnahookplate,LCPDUHP)治疗第5跖骨基底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采用LCP-DUHP治疗第5跖骨基底骨折的患者共29例,获完整随访资料者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20~75岁,平均47岁。损伤骨机制:平地跌伤13例,电瓶车伤5例、交通事故伤3例、高处跌伤2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足外侧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无开放性骨折。按照Lawrence-Botte分区:I区者18例,II区5例。从外伤到手术时间为1~5天,平均2天。术后定期随访评估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如:感染、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再折及创伤性关节炎)。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mericanorthopaedicfootandanklesociety,AOFAS)中足评分标准评定。结果23例随访11~22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部分负重时间3~6周,平均4周;完全负重时间5~16周,平均7周。术后恢复以前生活状态时间8~18周,平均11周。末次随访时,AOFAS中足评分为72~100分,平均94分;其中优19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5.7%。术后即刻X线片显示,骨折均获得满意复位;骨折愈合时间4~16周,平均7.6周,无骨不连及畸形愈合;1例(4.3%)出现延迟愈合,经石膏制动4周后,骨折愈合;末次随访时,3例(13.0%)出现轻度跖骰关节退变。结论LCP-DUHP治疗第5跖骨基底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

  • 标签: 骨折固定术 矫正装置 跖骨 骨折 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在第五跖骨基底骨折的治疗中探讨锁定加压钩钢板治疗的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1年1月为研究实施阶段,该过程也是明确研究对象和开展研究的主要阶段,从经过本院确诊的第五跖骨基底骨折的患者中选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诊断在踝关节扭伤合并第5跖骨基底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筛选2022年2月至2023年的2月50例踝关节扭伤合并第5跖骨基底骨折的患者,对患者分别进行踝关节正侧位X线以及足正斜位X线检查。选取患者的阳性符合率、漏诊率以及错诊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X线诊断符合率较高,踝关节正侧位阳性诊断准确率高于足正斜位X线检查,漏诊率以及错诊率低于足正斜位X线检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X线诊断在踝关节扭伤合并第5跖骨基底骨折中诊断价值较高,踝关节正侧位X线更能够明确是否出现第5跖骨基底骨折,在临床诊断踝关节扭伤合并第5跖骨基底骨折患者时可优先选择X线检查。

  • 标签: 踝关节扭伤 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 X线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诊断在踝关节扭伤合并第5跖骨基底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筛选2022年2月到2023年的2月50例疑似踝关节扭伤合并第5跖骨基底骨折的患者,对50例患者分别进行踝关节正侧位X线以及足正斜位X线检查,并与多层螺旋CT检验结果进行对比。选取患者的阳性符合率、漏诊率以及错诊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X线诊断符合率符合率较高,阳性诊断率95.83%(46/48),漏诊率2.17%(1/46),符合率90%(46/50),踝关节正侧位漏诊率以及错诊率低于足正斜位X线检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X线诊断在踝关节扭伤合并第5跖骨基底骨折中诊断价值较高,踝关节正侧位X线更能够明确是否出现第5跖骨基底骨折,在临床诊断踝关节扭伤合并第5跖骨基底骨折患者时可优先选择踝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

  • 标签: 踝关节扭伤 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 X线 诊断
  • 简介:摘要第五跖骨基底撕脱性骨折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会造成如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足底压力分布异常等严重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其损伤机制尚未阐明。为此,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8月至2019年8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74例第五跖骨基底撕脱性骨折患者的CT扫描数据及临床资料,利用Mimics 17.0软件将所有第五跖骨基底撕脱性骨折患者的CT数据进行重建,再利用3-Matic软件在所有患者的第五跖骨立体图形中一一标识骨折线,绘制骨折线热图。探讨第五跖骨基底撕脱性骨折中的骨折线三维立体分布特点,为第五跖骨基底撕脱性骨折损伤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跖骨 足损伤 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用肛瘘切除基底缝合术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对象选于2010年~2015年期间本院收治检查确诊为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60例,其中30例采取常规手术方案治疗患者设为对照组,另30例应用肛瘘切除基底缝合术方案治疗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不同手术方案临床疗效及预后质量。结果评估疗效后两组中均无患者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均达到100%,对比无差异性(P>0.05);于术后记录患者创面大小、愈合时间、肛门变形、肛门失禁情况,观察组更具优越性(P<0.05)。结论低位单纯性肛瘘用肛瘘切除基底缝合术方案治疗可更好缓解患者痛苦,保障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后生活质量,值得重视与推广。

  • 标签: 肛瘘切除基底部缝合术 低位单纯性肛瘘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内收对掌位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1组应用该法治疗骨折,1组进行外展位复位治疗;并对病人进行了回顾性总结。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价,经过内收对掌位复位的病人均获治愈。结论内收对掌位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骨折操作简便,效果可靠。

  • 标签: 第一掌骨基底部 骨折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跖内侧入路跖侧钢板治疗第1跖骨基底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2例第1跖骨基底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平均39.6岁(27~54岁);左足5例,右足7例。术中应用跖内侧入路跖侧钢板固定第1跖骨基底骨折及跖跗关节不稳,若合并其他跖跗关节损伤则同时行背侧切口复位固定。术后定期摄X线片,并记录末次随访时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中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19个月(平均15.1个月)随访。12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皮肤坏死、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14周(平均12.6周)。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可完全负重行走,踝关节跖屈、背伸及内外翻肌力正常,X线片示跖跗关节复位无丢失。末次随访时AOFAS的中足评分为82~96分(平均88.9分),VAS评分为0~3分(平均1.2分)。结论跖内侧入路跖侧钢板治疗主要骨折块位于跖侧的第1跖骨基底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骨折固定术,内 内固定器 跖骨 骨板 Lisfranc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肿瘤基底膀胱壁超声灰阶图像纹理特征的组学模型鉴别膀胱癌肌层浸润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2年2月经病理证实的膀胱癌患者175例,按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MaZda软件分别手动勾画同一病灶基底膀胱壁、病灶区域的感兴趣区域并提取纹理特征。对训练集采用最小绝对缩减和变量选择算子(LASSO)回归及十折交叉验证筛选特征,构建膀胱壁、病灶区域组学模型,并绘制ROC曲线评估模型效能。结果从膀胱壁、病灶区域ROI各提取出279个纹理特征后,各筛选出5个纹理特征用于构建组学评分模型。膀胱壁的组学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1、0.856,病灶区域的组学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为0.849、0.704。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膀胱壁的组学模型AUC比病灶区域的组学模型大(均P<0.05)。结论基于肿瘤基底膀胱壁纹理特征的组学评分模型能有效鉴别膀胱癌肌层浸润性,且较基于病灶区域纹理特征的模型表现出更好的性能。

  • 标签: 纹理分析 超声组学 膀胱壁 膀胱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频超声技术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儿童指骨基底骨骺骨折的运用价值及意义。方法2014年10月至2017年1月,武汉儿童医院骨科行高频超声技术引导下,经皮克氏针固定术治疗指骨基底骨骺骨折患儿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1~10岁,中位数5岁。小指近节指骨基底骨骺骨折10例,拇近节指骨基底骨骺骨折7例,其他指骨基底骨骺骨折8例;骨折端移位成角,手指外观畸形。受伤至手术时间10~48 h,平均26 h。术中记录超声下骨折移位情况,术中复位后超声及X线下骨折复位情况。随访半年,观察术后X线片效果、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手指运动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25例患儿手术过程顺利,无切开复位患儿,术中X线片及外观恢复正常;随访患儿中1例患儿针道感染,拔针给予换药后痊愈,未发生骨髓炎及创伤性关节炎;25例患儿患指外观未见偏斜及旋转。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疗效,25例均达优良。结论在治疗儿童指骨基底骨骺骨折中,运用高频超声技术,可完全显示在X线下隐身的指骨基底骨骺,指导复位可提高复位成功率;并引导经皮克氏针固定骨折部位,避免副损伤,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骨骺 骨折 指骨基底 手术复位损伤 超声检查 儿童
  • 简介:目的报告微型螺钉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骨折的成功经验。方法共收治46例,其中男34例,女12例。平均年龄38-4岁。关节外骨折10例;Bennett骨折23例;Rolando骨折5例;粉碎骨折8例。均采用微型螺钉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结果46例患者骨折均获得愈合。随访5—12月(平均7.6月),关节功能优29例,占63.1%;良13例,占28.3%;差4例,占8.6%。结论采用微型螺钉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骨折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微型螺钉 克氏针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颈椎前路椎弓根基底螺钉的最佳进钉区域及进钉方向。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在宁波市第六医院行颈椎CT扫描无明显异常的健康体检者完整影像学资料50例,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20~49(32±5)岁。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软件后进行三维重建。在冠状位平面上,将C3-7节段椎体前缘中线至左侧Z线(作过钩椎关节前缘和上终板交点与椎体前缘中线平行的线)之间的椎体等分为9个区域,再置入直径为3.5 mm的模拟螺钉。分别记录各个区域螺钉的长度(L),水平位螺钉与椎体后缘的角度(α),在矢状位螺钉与椎体前缘的角度(β)。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螺钉最佳区域分布,男性为C3、C4的9区,C5的8、9区,C6的2~3、5~9区,C7的1~9区。女性为C3的9区,C4、C5的3、6、8和9区,C6的2~3、5~9区,C7的1~9区。男女的最佳区域分布大致相同,每个节段的9区都是最佳区域,且螺钉长度最长。C3-7呈逐渐递增的趋势,C3的螺钉区域最少,C4和C5的区域较少,而C6和C7的区域最多。男女的C3-7椎体水平位角度范围在1、4和7区分别为44.0°~47.2°、40.2°~45.3°;2、5和8区分别为35.1°~41.4°、34.6°~38.7°;3、6和9区分别为30.0°~37.2°、30.2°~34.5°,均呈逐渐递减的趋势。男女的C3-7椎体矢状位角度范围在1~3区分别为85.3°~97.4°、80.5°~88.9°;4~6区分别为101.2°~113.7°、101.0°~109.3°;7~9区分别为116.6°~128.8°、119.9°~125.3°,均呈逐渐递增的趋势。男女水平位和矢状位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颈椎前路椎弓根基底螺钉是一种可行的内固定技术。其置钉区域较广,且可依据Z线作为置钉的参考。

  • 标签: 颈椎 前路 椎弓根基底部螺钉 三维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第一跖骨基底闭合性粉碎骨折脱位患者应用手术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对科室收治的28例第一跖骨基底闭合性粉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对患者手术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并对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对比手术前和术后6个月患者的足踝评分。结果本组入选的28例患者手术效果均成功,术中和术后并未发生突发情况或并发症,患者住院平均时间为(18.26±3.14)d,愈合时间平均为(13.42±2.15)周。术后6个月患者的足踝评分明显提高,本组治疗优良率达到了96.43%(27/28)。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第一跖骨基底闭合性粉碎骨折脱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创伤性第一跖骨基底部闭合性粉碎骨折脱位 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