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如果说,院校是“树干”,那么其所处的城市就是树下的那片土地。所以,我们选择了十座城市,据说都是“适宜于求学、发展和生活”的,而且多数都是高校相对集中的城市。举目望去,他们可以算得上是雄踞一方的“城市”中的佼佼者,各自以自身的杰出带动着一方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等方面,并且沟通周边,下面详细给您介绍这十座城市——

  • 标签: 城市 大学 高校 政治
  • 简介:又到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了。挑大学、选专业成为考生和家长的头等心事。选择一所大学,不只是选择今后的四年将在哪里生活,

  • 标签: 大学 城市 高考志愿填报
  • 简介:沈阳大学幸福城市研究中心成立于2015年9月。研究中心紧密围绕幸福城市的推进模式问题,就新型城镇化和后工业化时代城市发展趋势和一般规律,国内外“幸福城市”建设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会同沈阳市政府相关部门就“幸福城市”建设推进体系进行专题研究。

  • 标签: 城市研究 沈阳大学 幸福 城市发展趋势 后工业化时代 推进模式
  • 简介:稽考大学的发展历史,因为政治、经济、文化诸方向的差异,各国间有着较大的差别。中国古代是以“书院”或准书院的方式实现着“大学”的功能,而严格的近代意义的大学,则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及其他大学。欧洲的大学源于行会,11—13世纪欧洲的知识分子,因为组织青年人学习“文、法、医、神”等知识,形成了“准大学”一类的机构。

  • 标签: 大学 发展 城市品格 书院 中国 古代
  • 简介:不是所者各区域的非省会城市的特色之路在省会郑州河南大学的市的大学,有的大学都生长在北上广或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一些里面,她们同样走出了自己而被人熟知,河南大学并不,而开封的厚重历史正好与文化内涵相契合。扎根小城她们也为当地经济文化的繁荣注入了源源动力。马鞍山钢铁基地、

  • 标签: 河南大学 省会城市 文化中心 政治经济 文化内涵 马鞍山
  • 简介:大学开展有效的学院评价能完善大学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完善大学治理结构、打造大学办学特色和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本文以江汉大学学院评价为个案,分析江汉大学学院评价的过程及效果,以期对高等教育管理及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学院 评价 大学
  • 简介:据人事部对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市的调查显示,截至去年12月31日,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约为87.7%。2006年与2005年相比,人才需求有大幅度降低,降幅约为22.0%。但据统计,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幅达到22%,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 标签: 城市就业 大学生 高校毕业生 毕业生就业率 副省级市 人才需求
  • 简介:一、创新型城市发展的驱动要素分析(一)主体要素创新主体要素就是那些具有创新素质、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实体”,包括大学、企业、科研机构等。其中大学是知识的集合地,主要通过知识传承与生产来推动城市其他要素创新能力的提升;企业是各种市场资源的集合地,它是市场竞争的直接参与者,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企业往往成为新技术的投资者、新技术成果的转化者、新产业的“孕育者”与实践音。城市的创新水平就是这些主体要素的能力体现,并且创新型城市的发展就是在这些核心创新主体的相互协同下完成的。

  • 标签: 创新型城市 协同发展 大学 市场竞争机制 创新能力 创新主体
  • 简介: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当前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大学毕业生却宁可找不到工作也要“死守”大城市。基层单位对于人才的渴求与大学生“死守”大城市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成为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 标签: 大学生 大城市 求职 大学毕业生 社会问题 就业形势
  • 简介:文章从大学文化和城市文化的概念辨析入手,阐释了二者之间互动共生的关系,特别是以大学文化研究者的专业视角提出了大学文化建设对城市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并从文化创新、加强互动、开展城市文化理论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 标签: 大学文化 城市文化 互动关系
  • 简介:我国自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供需比日趋下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从毕业生就业的城市选择性出发,调查城市就业环境、发展潜力、消费水平、信息开放度和流通性、人文自然环境等因素对就业选择的影响,分析研究发现目前大学毕业生对大中城市的选择存在一定盲目性。政府、高校、学生都应为解决就业和国家经济的平衡发展作出努力。

  • 标签: 就业 城市选择
  • 简介:第一站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浓郁的人文风貌成就了南京六朝古都的古朴庄重。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言,南京的味道,需要仔细摩挲与悠然遐想。江苏省11所“211工程”重点入学有8所都在南京。

  • 标签: “211工程” 城市 大学 六朝古都 历史文化 南京
  • 简介:12世纪,西欧再一次成为城市的世界。城市不仅是商业中心,也是知识生活的中心。它打破了中世纪教会对教育的垄断地位。城市市民智力的发展使城市成为新思想萌芽的主要阵地。城市的兴起是中世纪大学产生不可或缺的经济和制度背景。城市提供了大学所需要的集中的人口、竞争的气氛、充足的物质方面的种种需求。但更重要的是城市独特的法律地位、相对宽松的气氛,以及对知识的需求滋养了大学

  • 标签: 中世纪 城市 大学
  • 简介:本文以大学生就业地点的选择调查为切入点,揭示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城市化趋势现象。从学生本身、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几方面详尽地分析了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从教育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三方面给出了建议。

  • 标签: 大学生 城市就业 问题分析
  • 简介:学金融的学姐一年走了十个城市,一边兼职一边暴走飞奔,南京、苏州、杭州、洛阳、甘肃,去柬埔寨做国际义工,顺便去东南亚国家溜达了一圈,还抠着时间考过了日语n2。

  • 标签: 城市 假期 大学 东南亚国家 柬埔寨 时间考
  • 简介:大学”之名与中心城市新办院校的发展秦国柱80年代广东中心城市的崛起促成了一场“新大学运动”。一批新办院校迅速脐身于中国高校之林,其发展速度之快,影响之大,在中外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也是不多见的。新兴的城市与新兴的大学互为呼应,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册上留...

  • 标签: 中心城市 新办院校 职业大学 普通高校 名牌战略 高等教育事业
  • 简介:中世纪的大学无一例外地都位于城市当中。由此,大学城市两者之间产生了各种交互关系:如人员流动、经济往来、法律纠纷等等。本文通过对原始史料的梳理和分析,对大学城市之间关系的不同侧面做出了研究和探讨。并以实例说明:正是由于大学城市之间的冲突才促使大学出于对自身保护而去争取更多的自治特权。另外,虽然大学城市摩擦不断,但总体趋势是和解与共处;两者之间更多的是互动、互惠和互利关系。很多中世纪的大学是由其所在的城市出资组建的;但也有城市阻止组建大学的特例发生。

  • 标签: 中世纪 大学 城市 关系 特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