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4月至6月份的115例ADRs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在上报的115例ADRs中,抗菌药物占46%;其次是中药制剂,占14.7%;静脉给药引起ADRs最多,占80%;累及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59.1%。结论抗生素及中药制剂是引起ADRs的主要因素,医院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特殊的生理阶段产生的药品不良反应。方法对本中心收集的82例个例药品不良反应从性别、各年龄段、怀疑药品、不良反应名称和关联性评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不良反应因性别、年龄和特殊的生理体质,在使用药品时要特别注意使用间隔和使用次数,必要时监测血药浓度。结论小儿用药时,要明确诊断,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个体差异,选用合理的药物,掌握剂型、剂量以及疗程,避免滥用药物。

  • 标签: 儿童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简要阐明了钢材和混凝土材料的本构关系及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若干典型大跨空间结构进行地震大震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计算分析显示,基于本方法的计算结果可靠、准确,可真实地获得结构逐步损伤和损坏的历程,揭示结构的薄弱环节和可能的破坏形式.

  • 标签: 大跨空间结构 地震响应 动力弹塑性分析
  • 简介:对于结构形式较为复杂的大跨空间结构在分析和设计时,采用单维地震的输入方式势必忽略了结构受力过程中的空间效应影响.本文以银川中房集团64m跨钢结构大门为实际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动力时程法,分析比较了此类大跨空间结构在单维、两维及三维地震输入时的位移和内力响应情况.结果表明:三维地震输入在y、z方向的动位移高于单维输入时的14~18倍;三维地震输入对结构的动内力是单维输入的2~3倍.

  • 标签: 大跨空间结构 地震响应分析 多维地震输入 有限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在临床中使用常见的不良反应原因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在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出现液体外渗,套管针脱出,套管针阻塞、静脉炎,静脉血栓等不良反应,并提出护理对策。结论采取上述方法,提高了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抗生素药物的不良反应,探求在临床治疗当中如何来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药物,保障患者能够安全、合理、有效的用药。方法查阅相关的资料,从过敏、特异性、毒性反应,联合用药。方法查阅相关的资料,从过敏、特异性、毒性反应,联合用药、二重感染或者是加重不良反应等一些问题来探讨抗生素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应该重视患者使用抗生素药物过程当中的临床监护,要做到预防并且控制抗生素的不良反应。结论医生要重视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 标签: 抗生素 不良反应 临床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脑炎接种灭活疫苗引起异常反应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接种乙脑灭活疫苗后引起异常反应患者的发病情况,其中过敏性休克1例,过敏性荨麻疹2例,探讨可能引起患儿在接种乙脑灭活疫苗后所引起过敏性休克、过敏性荨麻疹的原因,分析治疗方案。结果本研究中发生异常反应的患儿均是多次接种,发病原因可能与多次接种疫苗使机体发生抗原抗体免疫反应有关。结论在接种疫苗前,详细询问病史和药物敏感史,制订有针对性的科学接种方案,严格按操作规范执行接种操作并予以积极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异常反应的发生。在接种前跟患者宣教疫苗接种的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可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 标签: 乙型脑炎 灭活疫苗 接种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盐都药检所对某医院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提出加强医院药物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患者临床资料,内容包括退换药种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处理结果等,对所得结果进行总结后,探讨加强医院药物管理有效措施。结果107例因药品不良反应退换药患者经临床对症治疗后均好转出院,治疗有效率100.00%,无死亡情况发生(0.00%);不合理配伍药物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所占比例高达53.27%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医师及药剂师合理用药意识,药检所应对医院药物管理工作给予支持及协助,并进行有效监督,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保障患者疗效及用药安全性。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加强医院药物管理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时发生不良反应(ADR)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西药处方1072张,根据文献资料及临床药理学知识对多种西药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统计归类及分析。结果本次随机选取的1072张西药处方中不合理连用处方239张,占22.3%;其中重复用药123张(占51.5%)、药理配伍禁忌处方67张(占28%)、理化配伍禁忌的处方49张(占20.5%);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昏、呕吐、恶心、发热、乏力等,少数患者会出现肝肾功能衰竭和心功能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较多,临床在多种西药联合应用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可能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医疗工作人员应严格在药物理论指导下科学、合理的用药,以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西药 联合使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所致横纹肌溶解不良反应的症状及防治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5例高脂血症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治疗方式均为每天晚上口服一次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时间为8周。结果本次高脂血症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期间1例患者出现横纹肌溶解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急性肌痛,伴随全身恶性、呕吐和酱油色尿等,立即停药并通过血液透析治疗和有效护理后患者病情有所缓解。结论在治疗高脂血症的过程中,必须对他汀类降脂药的用药安全高度重视,一旦发现横纹肌溶解等不良反应需立即给予患者相关治疗和护理。

  • 标签: 高脂血症 他汀类药物 治疗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伊立替康致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3年伊立替康ADR上报的报表,共20例,对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ADR主要表现为急性胆碱能综合征、迟发型腹泻和骨髓抑制,严重者表现为严重腹泻、粒细胞缺乏和血小板减少。结论掌握伊立替康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加强用药监护,做好患者用药教育,确保安全用药。

  • 标签: 伊立替康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52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因素,旨在寻求改进更好的护理措施。方法对近3年我院妇产科上报的152例抗感染药物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评价。结果152例患者,平均年龄在27±6岁;头孢菌素类居首位,占80%,其次是青霉素类;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伤。结论加强抗感染药物ADR监测和护理工作,避免或减少ADR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确保临床护理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抗感染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并为其预防提供措施。方法结合临床实践和相关知识,分析探讨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主要与药物的质量、组分多及临床使用等因素有关。结论严格控制药物质量,同时规范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安全性。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黄芪注射液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39例,分类统计其具体给药与不良反应的类型。结果变态反应为黄芪注射液的主要不良反应,其中16例皮肤反应,7例过敏性休克,11例药物热,5例呼吸系统反应。结论多种因素导致黄芪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发生各种不良反应,临床医师给药时应注意患者敏感性,保证合理安全用药。

  • 标签: 黄芪注射液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与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15例氟喹诺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女性患者发生率显著低于男性患者(P<0.05);38-58岁年龄段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且此年龄段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恢复时间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喹诺酮类药物注射剂不良反应多见于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与皮肤及其附件,与常规治疗后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结论在氛奎诺酮类药物应用中,必须要掌握其禁忌症与不良反应,尽可能地提升药理利用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临床特点 分布规律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4种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方法:收集使用4种靶向抗肿瘤药物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各种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发生率,记录结果。结果:阿西替尼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高血压和腹泻;埃克替尼主要是皮疹和腹泻;利妥昔单抗使用时应注意其相关输液反应和感染;西妥昔单抗主要是痤疮样皮疹。结论:不同靶向药物其不良反应特点各不相同,临床医生应重点关注不同靶向药物常见或主要不良反应及其特点,及时处理重度甚至致死性不良反应,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依从性。

  • 标签: 靶向抗肿瘤药物 临床试验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麻疹疫苗强化接种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麻疹疫苗强化接种儿童中选取264例进行研究,并按照儿童实施麻疹疫苗强化接种前后将其分为治疗组(实施麻疹疫苗强化接种后)和对照组(实施麻疹疫苗强化接种前),均为132例,对比两组儿童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状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血清中IgG阳性率和保护率,治疗组患者清中IgG阳性率同对照组患者间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组患者保护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P<0.05;本次研究实施麻疹疫苗强化接种后的132例儿童中,12例儿童出现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一过性发热反应和腹泻等,2天后会自行缓解,少数儿童在采用对症输液后症状消失。结论麻疹疫苗强化接种后可有效提高儿童免疫效果和保护率,对儿童健康成长具有一定保障作用。

  • 标签: 儿童麻疹疫苗强化接种后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肝癌患者中应用索拉菲尼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1~2013年我院收治的肝癌患者共48例,给予止吐、镇静及对症处理等常规基础治疗,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形式将其分成两组,每组24例,将其中实施阿霉素治疗者归为对照组,将在此条件下施加索拉菲尼治疗者归为观察组,评估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总结治疗经验。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可取得54.2%的近期疗效,较之对照组的33.3%更为理想,比较差异明显(P<0.05);在安全性方面,两组治疗后均有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等不适症状出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为肝癌患者提供索拉菲尼治疗有确切疗效,且能够有效减少严重不良症状的发生,安全性理想、可靠,适合在今后的临床上普及应用。

  • 标签: 索拉菲尼 肝癌 疗效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