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大学进行扩招进而产生大学生毕业后难就业的问题,大学生兼职的现象和反应出来的问题逐步进入大众的视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兼职的大军,了解当代大学生兼职现状,是为了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有保障的兼职氛围。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兼职目的、大学生对兼职的看法、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方面来进行调查分析,针对相关问题了解其产生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与建议。

  • 标签: 兼职,大学生,调查研究
  • 简介:摘要为了能够使大学生在毕业后迅速进入社会工作角色,提高其在社会生活中的理论运用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出加强在校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若干对策。

  • 标签: 实践动手能力 应用 本科生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在校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关怀能力量表(CAI)对昆明医科大学护理学院461名在校的人文关怀能力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校的关怀能力量表得分为(180.99±16.89)分。影响在校生人文关怀能力的主要因素为与同学的关系、参加社会活动的情况和专业态度。结论在校的人文关怀能力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教育者应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或策略,将人文教育贯穿教学的始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人文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重视关怀氛围的营造及人际关系和专业态度的引导。

  • 标签: 在校本科护生 人文关怀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校本再次献血行为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定参加过无偿献血的在校大学本科168例,研究时段自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按照是否再次献血分组,分对照组(96例,仅1次无偿献血)、试验组(72例,再次献血),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及献血情况,分析在校再次献血行为和影响因素。结果试验组男生、医学专业学生、城镇学生占比较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了解国家献血制度、参加过宣传活动、家人参与过再次献血、参与再次献血朋友超过3个占比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校再次献血行为受宣传、周围环境、献血制度普及情况等因素影响,相关部位应结合具体情况,开展有效宣传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对在校参与无偿献血起到积极影响。

  • 标签: 无偿献血 再次献血 行为影响 干扰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舌象特征与体质辨识的关联性。方法以在校生为对象,运用道中医四诊仪采集其舌象及体质信息,建立体质舌象信息数据库,统计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舌色、舌形分布与体质特点较为符合,苔质厚薄和苔色在体质分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各型体质与舌象特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观察舌象对体质辨别具有指导作用,值得深入研究与探索。

  • 标签: 舌象 体质 相关性
  • 简介:探讨护士在校时的法律教育,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她们对法律知识掌握情况却不容乐观,明显不符合当前现实的需要。该文对在校护士法律教育现有模式进行分析,阐述其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为三个阶段对护士进行系统地法律教育,将法律教育贯穿于学习专业知识的整个过程,来促进护士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的提高。

  • 标签: 护生 法律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在校高职的职业态度现状,以便有针对性的引导高职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观。方法采用护士职业态度量表对我院291名高职进行调查。结果总体职业态度评分2.23~7.35(5.37±1.02),生源地及不同年级的高职职业态度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志愿选择方式职业态度评分之间比较自愿选择者职业态度评分显著高于家人意愿和调剂者(均P=0.000);喜欢护理专业的其职业态度评分显著高于不喜欢护理专业的(P=0.000);无转行年头的职业态度得分高于有转行念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讨论在校高职总体职业态度较积极,职业兴趣是影响职业态度培养的主要因素。

  • 标签: 高职护生 职业态度 职业兴趣 护理专业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在校锐器损伤的现状,并分析原因,为开展锐器伤防范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及采取职业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08名在校进行调查。结果——有31名(28.70%)实验操作过程中发生过损伤,其主要危险因素为操作态度不端正、实验器材不充分、教师示教不明确等因素。结论——在校锐器伤发生率高;在校缺乏锐器伤的防护意识,要加强锐器伤防护知识的培训,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增强防护意识。同时要加大职业防护的管理。以减少锐器伤的危害。增强防护知识教育、科学合理安排实验室、加强实验室建设等措施,对减少注射操作损伤、提高防护意识有现实意义。

  • 标签: 护生锐器损伤原因分析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在校学习态度影响因素,为针对性采取措施培养高良好学习态度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运用方便抽样法抽取我市4所不同层次594名高校在校进行学习态度影响因素调查。结果高学习态度影响因素其维度自身因素、教师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是否独生子女、不同家庭经济月收入、不同年级、不同学校层次高学习态度影响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学习态度影响因素4个维度主次排序为社会因素、教师因素、学校因素、自身因素。结论社会因素和教师因素对高学习态度的影响最大而自身因素影响最小,外因大于内因。

  • 标签: 护生 专科 本科 学习态度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明确本科职业探索的研究现状,为未来职业探索的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 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从职业探索的概念及内涵、测量工具、影响因素进行综述。结果 职业探索与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密切关系。 结论 完善本科职业探索的研究是未来护理队伍建设的重要研究课题。

  • 标签: 职业探索 护生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情景模拟训练对本科实习临床决策能力的影响。方法对在我院实习的护理本科152人进行临床决策能力测量,分层抽样抽出测量得分在70~80分段的80人,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在教学中增加临床情景模拟训练。培训6个月结束时再次测量两组临床决策能力。结果实验组在培训后的测试结果与入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在培训后的测试结果,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情景模拟训练在护理临床实习中的应用,可提高的护理临床决策能力。

  • 标签: 护理本科生 护理临床决策能力 临床情景模拟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本科择业心态,了解影响择业的有利因素和阻碍因素,为稳定本科的职业态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性研究中专题小组讨论的方法,即将毕业的22名本科参与专题小组讨论。结果:22名本科中l6名选择了在医院从事护理工作。影响本科择业的有利因素包括性别优势、医院部分认可、体力充沛、新兴专业有发展前途。阻碍因素包括社会责任大,社会地位低,认同感差,实习中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大。人际关系范围窄,就业范围受限以及其他同业人员转行的影响。结论:应针对本科开设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强化临床护理教育者的教育信念,实习中增加倾向科室实习的时间,轮转中相对定位,增加男参与其他职业的知识储备及机会,发展护理专业。

  • 标签: 本科 男护生 择业心态 定性研究 职业生涯规划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高校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期间心理状态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自编问卷调查了36名高实习.问卷设21个问题,包括实习择业意愿、所在科室环境、人际关系、自身能力、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压力情况.结果实习生在理论联系实践、人际关系、教学管理及自身能力方面都感受到的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结论本科实习期间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特别实习初期是高适应临床环境与人际关系的关键时期,也是最需要带教老师因时因地、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关心和正确指导的时期.掌握实习期间的心理状态,给与正确的疏导,才能帮助其顺利完成实习。

  • 标签: 护生 实习 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本科学业倦怠现状,为培育高素质护理人才提供依据。方法 文献归纳法和文献研究法。结果 本科普遍存在学业倦怠的问题,受自控力差、父母期望过高且缺乏沟通、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全、社会职业歧视等因素的影响。结论 本科教育应注重家校共育和专业自我概念认同,深化教学设计,创新授课方式等方面;帮助解决学业倦怠的问题,提高学习的内在动力。

  • 标签: 本科护生 学业倦怠 成因 对策
  • 简介:摘要:职业伦理素养主要指的就是某一岗位或行业的从业人员,在参与职业活动的过程之中所呈现出的行为能力以及道德修养,我国的护理事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本科实习是十分重要的后备力量。因此,本科实习的职业伦理素养不仅体现着护理人员的社会职业形象,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患关系和护理质量受到影响。因此,针对本科实习的职业伦理素养情况进行研究,明确本科实习职业伦理素养现状以及提升策略则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 标签: 本科 实习护生 职业伦理素养 研究现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地方高校在校学生是未来地方基础教育的主力军,他们的教育研究能力影响着未来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走向。经长期教育教学观察,G省Z学院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在校生存在研究意识欠缺、研究功底薄弱、行动能力不足、撰写水平低下等问题。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研究认识不到位、功利思想在作怪、研究氛围不浓厚、课程教学不务实及文化功底太薄弱。研究认为,可以通过提升自主研究意识、淡化求学功利思想、营造良好研究氛围、优化研究课程教学、夯实学生文化功底等途径,全方位提升在校学生的教育研究能力。

  • 标签: 地方高校 本科学生 教育研究
  • 简介:校本评优工作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表彰先进激励后进的一种手段。目前农业类高校评优机制存在因素多元化、表述空泛化、部分评选门槛过高、评选对象集中度高的现象,应结合农业类高校实际,从思想道德素质、学习成绩、文体活动、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日常生活状况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优细则,创新评选机制。

  • 标签: 农业院校 本科生 评优 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