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英国近代著名学者德昆西在《鞑靼人的反叛》一书中充满激情地写道:“从有最早的历史记录以来,没有一桩伟大的事业能象上个世纪后半期一个主要鞑靼民族跨越亚洲的无垠草原向东迁逃那样轰动于世和那样激动人心的了”。德昆西在这里称誉的那个“轰动于世”而又“激动人心”的伟大事业,是指一七七一年发生在我国历史上的蒙古,在其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毅然重返祖国的动人事迹。早在明末清初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游牧的我国漠西蒙古的一支蒙古,之所以能够胜利地重返祖国,一方面是由于人民虽然身居异域,但始终怀着一颗“恒归向中国”的“积诚”之心;另一方面,则由于乾隆帝对回归祖国执行了正确的政策,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从许多方面作出了重大努力的结果。据不完全统计,在蒙古重返祖国的整个过程中,乾隆帝先后下达了近三十道谕旨,从

  • 标签: 乾隆帝 土尔扈特 清政府 蒙古 俄罗斯 回归祖国
  • 简介:蒙古族,举世公认的英雄的民族,也是一个爱国的民族.小时候听过一个广播剧.于是几十年来,英雄的部落和渥巴锡汗、策伯克多济、舍楞这些蒙古族英雄的名子,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 标签: 土尔扈特王爷 王爷府
  • 简介:国家、民族、族群在其发展历程中,形成不同的记忆,并通过符号文本、书面文本、口头文本等多种形式来延续,并在此过程中完成历史的再表述。蒙古族长调作为口头文本,一方面以歌词的延续来承载其族群特殊历史过程,另一方面进行着现代变迁。文章以部长调为载体,期望透过现代田野来重构历史事实,从田野路径、长调记忆、音乐声态三维度解析传统与现代博弈中的蒙古部长调音乐文化。

  • 标签: 历史记忆 口头文本 蒙古族 土尔扈特部 长调音乐
  • 简介:17世纪二三十年代,部首领和鄂勒克率部众西迁至额济勒河(伏尔加河)流域,建立汗国。汗国汗、诺颜、贵族及大臣处理汗国内外军政事务过程中形成的公文,均需钤盖印章以为凭证。从现收藏于各国档案馆的档案来看,汗国历任汗、

  • 标签: 土尔扈特部 官印 汉字 修行 政治 佛教
  • 简介:额济纳旧部落人口极少,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大体延续旧日的制度和生活。日本人侵华以后,因地处南北与东西的交通要道,额旗遂成为侵华日军及其附从者德王的蒙古军沿着长城地带西上和南下的战略要区。中国政府力求阻止,本地区逐步军事化,很多本地青年被抽调编入保安队,社会状况迅速改变,但底层平民仍是封建制度下信奉西藏佛教的游牧者,直到本旗和平解放和土改运动。

  • 标签: 长城地带 军事空间 军事专员 外蒙古 日本人
  • 简介:17世纪初,属厄鲁蒙古四部之一的部因与准噶尔部不和,西迁至伏尔加河下游繁衍生息。1771年,部首领渥巴锡率部众起义东归,历时半年,途经艰险和苦难,付出巨大民族牺牲,终于抵达故土,促进了祖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部回归的原因,目前学术界大体归为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沙俄的民族压迫和剥削;二是民族向心力和文化认同;三是清政府的民族和宗教政策。笔者认为:除以上原因之外,准噶尔部的平定也是部东归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准噶尔部 土尔扈特部 回归 原因
  • 简介:神奇美丽的杜尔伯特,是黑龙江省惟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早在4000年前,北方少数民族就先后游牧于此。公元13世纪,元太祖成吉思汗次弟咭布图·哈萨尔第十六世孙爱纳嘎率部游牧至此,以其分技次序为“四”,自称杜尔伯特部。清顺治5年改杜尔伯特部为杜尔伯特旗。新中国成立后的1956年,撤旗建立牡蒙古族自治县。

  • 标签: 黑龙江 牡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自然资源 经济发展
  • 简介:<正>策伦—安奇克·杜嘎—尼玛耶夫是苏联布里亚自治共和国著名学者、文学家和蒙古学家。杜嘎—尼玛耶夫生于1929年10月23日,1955年在苏联作家协会下属的高尔基文学院学术委员会通过了副博士论文答辩,副博士论文题目是“霍次·那木斯来耶夫和扎木苏·图木诺夫创作中的历史题材”。他现在是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布里亚社会科学研究所文

  • 标签: 布里亚特 蒙古学 社会科学研究 文学院 自治共和国 西伯利亚分院
  • 简介:本文概述了中外学者近百年来对蒙古语方言土语进行的划分研究,提出了以整个蒙古语世界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科学分析的主张。本文也系统地介绍了有关喀喇沁——土语的研究并对人们的研究作了客观的分析,指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入地研究该土语的必要性。

  • 标签: 蒙古语 喀喇沁 方言土语 蒙古方言 科尔沁土语 鄂尔多斯土语
  • 简介:蒙古语书语的J、ě、f等辅音在现代蒙古语喀喇沁一土语里有几种变体。这些变体的产生原因,一方面是汉语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其本身内部发展规律所起的作用。从语言关系的角度讲,喀喇沁一土地区蒙民在同汉民族群众长期密切的交往和共同的生活当中接受了汉语的影响,这些影响无论语音还是语法和词汇都可找到存在形式。从发生学角度讲,其内部发展规律导致了语音上的变化。但到目前没有人对其规律性进行系统研究。本文在现有材料基础上归纳出几个方面的特点,供大家参考。

  • 标签: 蒙古语 喀喇沁-土默特土语 辅骨d3、t∫、∫
  • 简介:太阳拉着大山的影子刚下去时,天空上盘绕着几朵彩云。鸟儿的鸣叫声越发稀少了,藏獒的叫声却越来越响彻。随着太阳落山,天上渐渐爬满明亮的星星,屋内的酥油灯开始亮了起来。无意间我看到帐篷外的一个影子,我走出去却什么也没有看到,草原上只有宁静的月光照射着。我和卓嘎的儿子吉美睡在一顶帐篷里,

  • 标签: 鸣叫声 走出去 影子 太阳 帐篷
  • 简介:克里克住宅被誉为“树的殿堂”,它满足了业主观看鸟的需求.因为该房子座落在达拉斯克里克两条比较重要的候鸟迁徙路径的交汇处。如要进入该房子.人们首先遇到的是巨大的石灰石岩脊.它给人以凝重的感觉.似乎建筑很牢固的附着在土地中.不仅如此,它还给人无限的想象,可以说是充满希望之坝,它与场地之间充满了无限的联系.与贯穿达拉斯的脊背AustinChalkFormation平行。

  • 标签: 土特克里克住宅 候鸟迁徙 达拉斯 交汇处 石灰石 殿堂
  • 简介:本文介绍了蒙古部族的组成、形成和发展。并对其族长、土司的特点和承继作了详尽的描述。

  • 标签: 蒙古尔 部族 组织
  • 简介:明中叶至清初,蒙古以游牧为生,土地是有力者多占,无力者少占,其时并无书写契约的传统。乾隆八年,清廷划拨户口地,此后土默蒙古可以相对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土地。在朝廷西征朔漠和放垦土地的背景下,民人数量不断增加,旅蒙贸易显著发展,这使土地投资具有了可观的利润回报。民人和蒙古的土地权属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利用契约确定地权关系。官府对民人租种蒙古土地持默许态度,将契约作为断案的依据,使其具有了法律效力。在蒙汉文化的接触之中,蒙古受到民人地权观念的影响,学会了利用契约维护自身权益。经由长达数百年的历史进程,蒙古的生计方式从游牧为生转为吃租当差,整个归化城默特地区也从广袤无垠的大草原变成沃野千里的米粮川。

  • 标签: 蒙古 民人 户口地 土地契约 归化城土默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