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殷仲春所著《医藏书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书目类著作,但殷仲春生卒年代不详,经过考证,其出生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去世于天启元年(1621);《医藏书目》现存仅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原范行准栖芬室崇祯刻本;日本抄本与国内版本略有不同,均缺"云间陈继儒眉公甫校"字样,但多出一篇陈懿典序文,其底本可能与国内来源不同。

  • 标签: 殷仲春 《医藏书目》 版本 抄本 陈懿典
  • 简介: 摘 要: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让图书阅读方式也在不断转变,数字图书逐渐对传统图书发起了冲击,二者的微妙关系也已经成为图书相关行业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分别概述传统图书与数字图书的优劣势之后,对二者在未来馆藏建设与读者服务的作用进行简要阐述,最终得出结论,即未来图书管理是传统图书与数字图书互补并存且共同发展的格局。   关键词:图书管理 ; 传统图书 ; 数字图书 ; 地位   知识需要载体方能传承并保存,从甲骨到竹简再到纸质,进入 21 世纪以来更有了数字图书图书传播的不同媒介与载体都具有各自不同的价值与优势,不同的传播与存储方式能够让文化得到更好保存,更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和社会发展需求。然而,数字图书作为一种新的知识载体,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对传统图书的发展造成一定冲击,人们长久以来形成的传统纸质图书的阅读习惯与框架不可避免地面临新的挑战。传统图书与数字图书二者之间如何融合,需要行业人员的思考与创新。面对新的阅读时代,整个出版业都应积极考虑数字图书与传统图书应维持何种关系与地位,怎样互相融合才能让知识、信息更有效地传播,保证出版业发展能够满足时代要求。   一、传统图书的基本特质   (一)传统图书的优势   传统图书,取其载体的传统义,即纸质图书。传统的纸质图书即便是在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依然有其独特优势。首先,传统图书极具稳定性,纵览人类文明史,各种知识基本是通过纸质图书的记载流传下来的,确保了人类文明绵延而未中断,只要传统图书保存的方式与路径是合理的,就能一直流传下去。其次,传统图书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一直以来,人们都对传统图书抱有特殊的感情,是纪念也是情怀,如图书市场上很多精装的书籍,不单是读物,更是藏品,可见传统图书附加价值之高。再次,传统图书更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纸质图书一直以来都被奉为最正统的书籍,让人能够沉浸下去,获得更好阅读体验。其不仅是书籍,更是一种意境与经历,满足人的精神审美需求,除了读书,更是品书。最后,传统图书更具普及性,当前借助数字技术手段又具有了新的表现形式。比如,人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教材还是课外书,基本都是传统的纸质图书,阅读者只要识字便可读书,无需辅助设备,这对我国广大的老年群体与相关数字设备不太普及的农村而言,更具普及性,有利于促进全民阅读的深入开展。   (二)传统图书的劣势   相对于数字图书而言,传统的纸质图书存在很多不足。首先,纸质图书不便于保管与储存,受纸质材质的限制,传统图书的存放方式需要注意避免潮湿容易霉烂的环境,更要防水、火、鼠、蛀,一旦损坏便难以弥补。其次,传统图书需要很大的存储空间,随着图书数量的增加,需要拓展存放空间,为避免损坏,还要配置相应书库、书架等。再次,传统图书的管理需要耗费较多的资源,除了上述存放空间与设备的硬件资源外,其存放、加工与管理,还需要足够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最后,传统图书从出版到最终发行,需要耗费较长时间与较高成本,需要选择合适的印刷厂与原材料,再进行印刷、发行,往往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最终问世,这也造成传统图书的价格不断提高,部分人群逐渐倾向于选择数字图书。   二、数字图书的基本特质   (一)数字图书的优势   数字图书,指的是那些以数字化形式把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不同形式的信息置于非印刷纸质品上,并能通过网络数字技术进行传播的图书形式,近年来受众群体不断扩大,具备很多独特优势。首先,数字图书形式多样,能够快速传播,其借助互联网技术能够让读者体会到多样阅读感受,无论何时何地,用户都能无限制地看到全球各地的图书与文献,获得更多信息的同时节省了时间。其次,数字图书存储量大,借助数字化技术更便于储存,一块很小的硬盘就能容纳几乎一个一定纸质图书馆的内容,节省了人力与储存空间,读者还能更加方便地对图书信息进行检索与阅读。再次,数字图书开放性更强,能更方便地实现信息共享,节省资源,只要借助互联网或智能手机便可获取图书资源,不受时空限制,且便于复制,可以让多个人同时浏览同一图书,真正做到共享。同时,数字图书能够快速、动态地反映知识信息,无需经过长时间的出版流程,也没有库存积压或缺货的风险,按需提供与下载,还能快速根据读者的反饋调整其供应与更新,周期短,成本低。最后,数字图书的阅读十分生动、丰富,能够承载多种信息,除了传统纸质图书的文字与图像外,还能储存音频与视频,更能让读者身临其境,阅读更加生动。   (二)数字图书的劣势   数字图书亦有一些不足。首先,其对外部条件要求很高,需要有电子设备、智能手机与网络环境支持,否则就无法完成数字图书的传播与阅读,储存空间大小、网络频率的限制、不同的设备,都会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感与质量。其次,数字阅读方式要求用户除了基本的阅读能力外,还要掌握电子或智能设备的使用方法与网络基础知识,能够在浩如烟海的电子数据中准确筛选、找到自己需要的图书,这就要求有一定的信息检索能力与文化基础。再次,数字图书的阅读因阅读平台与网络限制,具有相对不稳定性,网络中断、延迟或设备损坏,都会让资源消失,这也是当前数字图书使用中的不足。最后,数字图书易对读者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阅读时间过长会造成视力受损,尤其对青少年视力影响更大。   三、新时代传统图书与数字图书间的关系   传统图书与数字图书,都是知识与智慧的载体,承担着传播人类文明的重要使命。实质上,二者是同样的东西,都是为读者提供获取知识的条件,无非是在形式上存在区别,二者各有特点,如何使其相互融合并发挥各自优势,应当依据实际进行分析。   (一)馆藏建设层面   图书除了给读者提供阅读服务之外,还要保证图书的馆藏建设,让图书能够更久远的保存,数字图书与传统纸质图书,应当采用不同的馆藏方式。对纸质图书而言,馆藏建设的流程已经比较熟悉和固定,管理人员依据实际需求确定采购的书单与数目,再对采购回的图书进行细致划分与编目,确保纸质图书能够正确归档。同时,当前许多纸质图书也已附加数字技术形式。而对数字图书来说,应当实行多元化的采购与处理模式,配合纸质图书的购买确定不同图书的购买框架,让图书引进达到最优化。数字图书除了依据实际需求直接与出版社、发行商进行订购以保证资源完整外,还可以采用集团采购法,与不同的图书馆联合起来购买,对于网络中的免费数字图书资源也应及时下载、归档。   数字图书相较于传统图书而言,数量更庞大、信息更繁杂,为此,在进行馆藏建设时,除了调整纸质图书的购买数量与类别之外,还应实现数字图书资源的优化,使其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二)读者服务层面   传统图书与数字图书的最终目的都是为读者提供阅读服务,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因此,传统图书需要使用数字手段,丰富表现形式,在读者的购买与借阅过程中,有更多的选择。而数字图书的购买与借阅中,除了读者个人使用相关设备进行的购买与阅读行为之外,还有各类图书馆等公共读者服务空间,其数字图书服务也在不断优化中。当前,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普遍得到重视,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完整的阅读服务,图书馆还集中提供了线上借阅、还书与阅览服务,实现了一站式的网络操作,能够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同时,数字图书与传统图书的融合,也让读者能够接触到更多的资源,优化阅读结构。   总的来说,传统图书与数字图书,二者不是谁取代谁的关系,也不是只能取其一,而是需要综合运用,互相融合。在推进出版业持续健康繁荣发展进程中,需要建立二者有效的融合机制,在出版业数字化、虚拟化的同时,形成数字图书与传统图书的有效融合,以便更好为读者服务。   (作者单位:新疆人民出版总社)   参考文献:    [1] 彭名远 . 电子图书与纸质图书前景展望 [J]. 内江科技, 2011 , 12 : 152.    [2] 林春梅 . 基于读者服务的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合理利用对策探讨 [J]. 黑龙江史志, 2014 , 26 ( 09 ): 253-253.    [3] 刘庆 . 浅谈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发展 [J]. 中外企业家 . 2019 ( 20 ): 116.

  • 标签:
  • 简介:摘要:二十一世纪快速的社会进程带动了全球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世界各国相继竞争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离不开阅读的学习。图书馆内图书的收藏量代表了一个国家丰富的历史,更是文化的缩影。接下来我们试从传统图书馆到现代图书馆变化,进行对比来分析图书馆的演变史。

  • 标签: 图书馆 传统 现代 变化 比较
  • 简介:摘要:随着 21世纪钟声的敲响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信息更是成倍地增加 ,仅仅给读者提供可以采用的内容显然已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而现代图书馆却可以给读者提供知识服务 ,使读者达到自己的目的。从图书馆的发展史上看 ,图书馆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即古代私人藏书楼和官方藏书楼时期、近代传统图书馆时期和目前我们正建设的现代图书馆时期。

  • 标签: 传统图书馆 现代图书馆 分析
  • 简介:摘要:文章以研究高校图书图书管理工作为主要目标,通过分析高校图书图书管理现状,得出图书收藏走于形式、图书更新速度缓慢以及图书馆像自习室演化的基本趋势及问题,并基于这些趋势 (或问题 )从电子图书馆的设立、运营图书馆公众号、图书管理权的分立和加强图书馆员管理这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如何加强高校图书管理工作。

  • 标签: 高校 图书 管理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建设和社会服务中,图书馆是不可或缺的组成,而提升图书馆的藏书质量,能够让图书馆的文明属性得到发展,并且提高作用效果。在图书馆藏质量的提高策略上,需要抓住用户的需要,以图书借阅率为数据信息,在选书和建设中保证质量提高的准确性。这其中需要外部工作的支持,保证借阅率分析的准确性,使图书馆的革新能够符合用户需要。本文介绍了少儿图书馆提高馆藏质量的方法,并且分析了借阅率对质量的有利影响,提出了利用的方法,希望让少儿图书馆藏的提高能够满足用户需求。

  • 标签: 图书借阅率 图书馆藏质量 利用
  • 简介:摘要:做好图书图书清点工作,对于发现图书馆内部运转管理中存在的各项问题,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图书图书清点工作的分析,首先介绍了图书清点工作开展实施的目标及过程,并分析了在图书清点工作中常见的各种问题,最后就解决图书清点工作中的这些问题,促进图书馆管理工作水平,提出了建议措施。

  • 标签: 图书馆 馆藏文献 清点
  • 简介:摘要:图书馆精神是历代图书馆人在长期的图书馆工作实践中共同创立的。在 21世纪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弘扬图书馆精神,还要发展、丰富图书馆精神内涵,推动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

  • 标签: 图书馆 图书馆精神 图书馆事业
  • 简介:摘要:为了培养高素质学生,我国不断对教学进行改革,而在图书馆管理方面更是如此。近年来,图书馆开始逐步开展开架阅读,为小学生能够阅读自己所喜爱的读书篇目提供方便,从而获取更丰富的阅读知识。但在实际的图书馆开放过程中,当前小学生对于整体图书排架的了解尚不充分,并且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因此阅读时乱放图书的现象频发,图书管理问题逐渐凸显。为了更好的解决以上问题,必须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制定更加全面的管理方法,减少后期图书馆开放过程中产生的相关问题,帮助学生更快速的获取图书

  • 标签: 开架环境 小学图书馆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 图书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知识的聚集地,也是爱好者的天堂。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的藏书也越来越多,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也越来越繁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带来了福音,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运用,在图书馆管理的工作中科学化的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图书馆知识管理可以很好地促进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让图书馆在现代信息化的社会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作出更多的服务 [1] 。

  • 标签: 图书馆知识管理 图书馆管理 创新
  • 简介:摘要:高中学校图书馆中都储存着大量的知识和信息,这同样也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宝贵财富,学生们在图书馆中可以对各种知识进行了解和学习。目前来讲,我国大多数高中学校的图书馆仍然沿用传统的一人一卡借阅登记管理办法,已不能够适应目前我国经济社会以及高中教育发展的需要。基于以上,文章首先对我国高中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高中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优化策略。希望可以为我国高中学校图书管理工作的不断优化提供参考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信息资源的丰富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阅读软件和服务平台顺势而生,致使纸质图书的使用率和购买量大幅度下降,其中高效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利用率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提升图书馆的图书使用率一直是各个高校亟待解决的发展问题,图书馆内涵盖多领域、多元化的藏书,高校应竭尽所能地提高学生使用图书资料的次数和频率,巧妙地融合和渗透现代化图书馆建设思想,彻底地改变图书馆入座率低和资源利用率低的尴尬境地。下文将简要分析高校图书图书资料利用率提升方法。

  • 标签: 高校图书馆 图书资料利用率 提升方法 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对阅读体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渴望得到更加高效、优质的服务。对此,在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就需要结合大数据时代的发展特征,逐渐将传统的管理方式、阅读模式加以改进,以创新的思维将大数据技术结合到图书资料管理当中,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方便、全面、准确的图书资料与阅读体验。

  • 标签: 大数据 公共图书馆 图书资料管理
  • 简介:【摘要】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的三大支柱之一,担负着为高校提供教学、科研任务服务的重任,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何贯彻图书馆学五定律,贯彻“以人为本、服务至上、读者第一”的精神,是图书馆不变的主题。本文介绍了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在图书馆学五定律的指引下,为读者服务方面所作的努力及成绩,并且提出了采编工作的创新与转型,提出了将来努力改进的方向,以便更好地配合读者服务部,实现图书馆从“以书籍为中心”到“以读者为中心”的转型。

  • 标签: 图书馆学五定律 读者服务 采编创新与转型 以读者为中心
  • 简介:内容摘要: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视野,丰富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基于语文教学中重题海战术轻课外阅读的现状,加强学生课外阅读势在必行。小学生该阅读哪些什么方面的书籍?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段、选择确定不同的阅读书目? 笔者基于本校开展的三全阅读课题研究,推荐民族传统文化、经典名著阅读、儿童文学、科普人文四个方面内容的阅读,根据儿童性、经典性、教育性、课程性确定了书目系列的建构。

  • 标签: 小学生 课外阅读内容 书目系列 建构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思想意识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大众越来越注重自身知识素养的培养、文化素养的提升。人们愈发看到知识所带来的价值,也愈加重视知识的获取途径。一直以来,公共图书馆是人类阅读活动开展的重要渠道和途径。在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新的冲击和新的麻烦,其所提供的阅读服务功能也大打折扣。在当今的“图书馆+”背景下,笔者对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服务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和探讨。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对电子读物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各高校图书馆都在加大数字资源建设比例。尽管如此,纸质图书仍是高校用户访问的重要资源,是各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高校图书馆用户进入图书馆借阅纸质图书的频率大幅下降,这种状况覆盖大部分种类的图书,这就需要图书馆积极探索,变革自身的流程与服务。本研究运用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从图书借阅原始数据入手,分析用户的阅读倾向、阅读习惯及图书流向,根据读者的需求和借阅图书分布情况探究图书的利用情况,从而完善和优化高校图书图书资源配置,创新馆藏图书借阅服务。

  • 标签: 网络环境 高校图书馆 信息资源 服务
  • 简介:摘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各领域对信息化概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在结合产业发展特征及特点的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逐渐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在现代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行业逐渐注意到信息化技术对自身发展的效用,逐渐明确了“互联网+”的理论内涵及实践策略,从而提升了对图书资料的管理质量。

  • 标签: “互联网+” 公共图书馆 图书资料管理
  • 简介: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我们必须继承和发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责,设立中国传统文化专架具有必要性。本文根据宁德师范学院图书馆实际,从设立专架的地点、人员及专架图书分类、排架等方面进行探究。

  • 标签: 高校图书馆 中国传统文化图书专架 宁德师范学院图书馆
  • 简介:摘要: 图书馆是社会发展的宝贵文化遗产与精神财富,随着社会信息化技术发展,信息资料储存与搜索形式逐渐发生改变,因此图书馆管理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基于此,本文以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性启示作为切入点,继而提出图书馆管理的创新性发展策略,旨在为图书馆管理人员提供启发与借鉴。

  • 标签: 图书馆知识管理 图书馆管理 图书馆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