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次贷危机后,国际信用评级机构陷入了空前的公信力危机,大型跨国金融机构都开始建立自己的信用分析和管理团队,评级机构面临人才流失和评级技术落后的双重窘境,其评级报告多次被打脸。最近,标普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同样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同。其认知误差,除了源于对中国的偏见,更是技术和方法出了问题。

  • 标签: 信用评级机构 信用危机 国际 跨国金融机构 主权信用评级 技术落后
  • 简介:信用评级担负公众利益,满足公众意愿,富有社会责任,因此,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日趋重要.可以肯定,对国际信用评级业任何有价值的讨论都难以回避美式信用评级.美国“早熟”的信用评级业发展到世界范围内,其根源于美国的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21世纪初两次危机的爆发与国际信用评级业的美式评级密切相关.因此,打破国际信用评级业的垄断性经营,建立区域化、多元化的国际信用评级业新的发展模式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文章以研究美式信用评级的形成为主线,总结了信用评级业兴起的动因,并对美国信用评级业进行了阶段划分,论证了国际信用评级业美式评级的存在,对其进行了深度思考,以期找到国际信用评级业发展的新趋势.

  • 标签: 信用评级 美式评级 区域化
  • 简介:摘要在国外信用评级业日臻完善的背景下,我国信用评级业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机遇。本文将围绕国际信用评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探索研究发展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对策建议。

  • 标签: 金融市场 信用评级 信用风险
  • 简介:<正>我国首家中外合资信用评级机构——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使信用评级再次成为证券市场的焦点。此举不但说明我国金融服务市场对外开放又增加了一个新领域,而且标志着我国货币市场监管的进一步规范和成熟,它在促进我国金融证券市场健康发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等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目前,我国企业的年度发债规模

  • 标签: 信用评级机构 金融资本市场 金融证券市场 筹资人 信用风险 公司的成立
  • 简介:股票信用评级是证券信用评级中重要的一个分支,是中介机构对企业信用评级的一种延伸.无论从投资方、发行方还是市场监管的角度讲,股票信用评级都具有其必要性.本文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对我国股票信用评级进行模型构建,并借鉴国外经验对其级别设定进行探讨.

  • 标签: 股票信用评级 中国 投资者 市场监管 上市公司 资本结构
  • 简介:信用评级机构是金融市场日益专业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员,通过其专业化的评价体系,对解决投资者和证券发行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评级机构日益深入地参与到金融证券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使其中立性、客观性等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缺失。次贷危机发生后,对信用评级机构加强监管的呼声日益高涨,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开始对信用评级机构进行全面的严格的监管,但是,由于评级业本身的自然垄断属性以及评级业务的专业性,使其定位上存在模糊之处。在分析信用评级机构存在的缺陷基础之上,对其法律定位进行探讨,并预测国际监管改革与合作的发展趋势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信用评级机构 收费模式 监管改革 次贷危机 法律定位
  • 简介:近一年以来,希腊一直因其主权债务问题备受全世界瞩目。而在这一话题中,与希腊活跃度不相上下的是作为旁观者的大型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今年6月,因希腊与债权人的协议谈判搁置不前,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以下简称"标普")将该国主权债务评级下调至CCC-,即垃圾级别的最低等。如今,希腊与债权人之间的拉锯和撕扯逐渐平复,希腊证监会也于近日对外表示股市重开的条件基本具备。随后,标普迅速上调其

  • 标签: 国际评级机构 主权债务 信用评级体系 信用评级机构 评级结果 标准普尔
  • 简介:信用评级是由专门的评级机构通过综合考察影响各类经济组织和金融工具的内外部因素,使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被评主体所负各种债务能否如期还本付息的能力及可信程度进行综合分析与预测,通过简单的评级符号界定其资信状况,并将评级结果公布于众的一种评价行为。信用评级属于管理层监管范畴之外的社会性监管。评估的目的在于增强投资者或借贷者投资和借贷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最大限度地规避投资风险,保证社会经济链条的正常运行。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越发达,信用评级的重要性就越大。一、信用评级业发展现状信用评级业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一个国家的偿债能力和经济履约状况标志着该国的资信程度,影响着国际金融秩序和国际经济良

  • 标签: 信用评级业 评级机构 金融机构 证券市场 信用评级市场 企业债券评级
  • 简介: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解决诚信最佳途径是建立信用评级制度,似乎建立信用评级制度已迫在眉睫。不可否认,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建设,起到了服务社会、监管企业的作用,使信用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但是,如同法律之于约束守法的人一样,中国人的历史文化一再表明,约束者和被约束者同样有“不诚信”的风险。美国的信用体系早在100多年前就开始建立,发展至今已成为一个金字塔式的体系,金字塔的基石是政府立法,向上依次为行业协会、信用评估机构和信用消费者。美国信用体系动作中最有特色的是其商业化程度,信用评估公司实际上是在经营一种特殊商品,只要交几十美元,任何人都可以购买一份自已的信用评估报告。如果有商业合同、委托书等文件,也可以购买其他公司的信用报告。在美国,个人的信用记录和公司的信用记录将跟你一辈子,没有良好的信用记录将一事无成。反过来,为了事业,美国公司也愿意配合信用机构,提供相关资料,更新自己的信用记录。

  • 标签: 信用评级制度 诚信 企业信用信息系统 信用评估机构 美国公司 信用记录
  • 简介:信用是现代经济社会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信用评级作为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维护国际资本市场公平、公正和诚信的重要基石。长期以来,以西方为代表的世界主要经济体把信用评级应用于经济监管之中,造成了国际资本市场对信用评级的严重依赖,在国际信用评级领域形成了以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为主体的寡头垄断格局。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凸显出寡头垄断式国际信用评级的种种弊端。

  • 标签: 中国信用 信用评级 掌控中国
  • 简介:<正>美国《纽约时报》曾说:"我们生活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一个是美国,一个是穆迪。美国可以用炸弹摧毁一个国家,穆迪却可用信用评级毁灭一个企业或国家。"穆迪是美国一家信用评级公司,主要业务是给一个企业经营发展的好坏打分,以供投资者参考。因此,也有人称其为投资人的"天气预报员"。目前世界上有70多家信用评级公司,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只有三家,分别是美国的穆迪、标准普尔和欧洲的惠誉。在上个世纪,欧美的信用评级公司一度在国际上呼风唤雨,它们的评

  • 标签: 评级公司 全球影响力 企业经营发展 穆迪 标准普尔 金融危机
  • 简介:信用评级机构被认为是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之一.无论美国还是欧洲,都通过了许多法律以期更密切对其予以监督.无可争议的是,这些规定并不足以根本上解决金融危机所产生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欧盟最新关于信用评级的规则,其中包括两次强制性评级,为评级机构、合同条款和民事责任制度设置了一个时间限制.为了有效地实施上述措施,两个附加性手段需要引进:其一,实行一个强制性的欧洲信用评级可以打破信用评级市场中的寡头垄断局面;其二,帮助可以快速成长的欧洲小型信用评级机构.如果责任制度确实具有威慑力,民事赔偿责任制度只能是作为导入自律机制的一个促进措施:这确保了错误的信用评级(如雷曼兄弟案)将被要求以强制性的损害赔偿,而这一新的规则也需要引入举证责任倒置的制度.这包括要求信用评级机构适时地调整评级,以避免对信用发行主体过早的信用下移,下调“评级展望”.

  • 标签: 信用评级机构 透明度和信息披露义务 强制性第二次评级 故意侵权 过失侵权
  • 简介: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招标代理机构与招标人的契约关系应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然而,个别招标代理机构在从事代理业务时出现的失信行为,破坏了政府采购和招标活动应有的公正、公平性。只有对招标代理机构进行信用评级,才能有效防止这类恶性的市场行为。这是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培养招标代理机构自律意识以及信用意识的有效手段。

  • 标签: 市场经济 公平 信用意识
  • 简介:【时政综述】美国东部时间2011年8月5日,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一标准普尔公司宣布,将美国信用评级从最高级别的AAA下调至AA+,并将其评级前景定为“负面”。这是美国在历史上首度丧失其拥有近一个世纪之久的最高信用评级。标普在声明中说,下调评级是因为美国目会8月2日通过的赤字削减计划不足以稳定美国的债务状况。

  • 标签: 美国东部 信用评级 AAA
  • 简介:维持信用评级稳定是一种实力,恢复往日评级是一种技巧,而面对评级下调却依然能受益就是一种战略的艺术了。崎岖评级路,如何走出战略步调?

  • 标签: 信用评级 经营策略 企业管理 现金流
  • 简介:信用评级市场的不发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  企业债券信用评级是企业债券发行的重要条件之一,发行人在发行债券时

  • 标签: 企业债券信用 信用评级 评级市场
  • 简介:一般而言,投资者会参考一系列指标来综合评估企业债券的信用水平,合理设定这些指标的权重是相对准确地衡量债券信用水平的关键。文章基于有效市场假定,在分类梳理备选信用指标的基础上,将由加权信用指标计算的债券信用估值差异与债券实际收益率差异进行拟合,以此确定最优的信用指标权重组合,以期为简要分析企业信用资质和债券定价判断提供一个参考。

  • 标签: 信用指标 权重 信用评级
  • 简介:农户信用评级自2008年以来在浙江全省范围内普遍展开。通过对温州的考察,我们发现:金融机构在信用评级中存在有意压低农户信用得分及信用等级的倾向。实际贷款中,确实也有大量农户信用贷款处于“吃不饱”状态。信用评级作为一种信息甄别机制不能消除信贷配给。尽管如此,信用评级为更多农户进入正规金融打开了一个通道.从而大大缓解了农村信贷约束。金融机构应积极推广信用评级这种软性“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需开发不同信贷产品作为补充,引导农户融资更多地从民间借贷转向正规金融。

  • 标签: 信用评级 信息甄别机制 农户正规融资 信贷配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