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正>前言呼和浩特建立喇嘛寺院始于俺答汗时代,清代又修建了30座左右。在这些寺院中住坐的活佛(呼图克图、呼毕勒罕)达20名。本文提出的博格达察罕喇嘛虽也是其中之一,但其特别令人感兴趣的一点是,第一代博格达察罕喇嘛拉西扎木素于1627年(明天启七年,后金天聪元年)入寂,像这样能够上溯到明末清初的蒙古族活佛是非常罕见的。况且,由土观罗桑却吉尼玛(即土观呼图克图三世,

  • 标签: 呼和浩特 博格达 喇嘛教 察罕 传记 蒙古人
  • 简介:作为民间说唱艺术喇嘛嘛尼,在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广泛流传.本文就喇嘛嘛尼的名称及起源,重点对托布村喇嘛嘛尼的说唱内容、表演形式、特征、音乐风格、服饰等作一简单的论述.一、喇嘛嘛尼名称的由来及起源喇嘛嘛尼,是一种古老的藏族民间说唱艺术.喇嘛译意“上人、上师、夺主,或恩人、恩德深重者”.喇嘛,在这里指藏传佛教僧人.嘛尼,则是六字真言“唵嘛尼叭咪哞”的代称.喇嘛嘛尼娃,在藏汉大辞典中云:“译话喇嘛.旧时,在通衢挂轴画像为路人讲说因果故事的男女瑜伽行者”.藏语称“罗钦巴”,也就是善说者.

  • 标签: 喇嘛 民间说唱艺术 音乐风格 艺术形式 宗教活动 藏历
  • 简介:明代从永乐时期迁都北京之后,为宣扬尊奉喇嘛教的政策,接待、安抚晋京的藏族大喇嘛,在修复已遭破坏的元代喇嘛庙的基础上,又新建了一大批喇嘛庙。从建筑艺术上来说,除喇嘛塔外,明代所建喇嘛庙,大体上还是汉式寺庙格局,藏式喇嘛庙的建筑特点不是很突出。很多喇嘛庙又是藏族喇嘛和汉族和尚合住的。下面仅根据实地考察和文献记载,就明代所建主要喇嘛庙作简要叙述。

  • 标签: 喇嘛教 明代 北京 永乐时期 建筑艺术 建筑特点
  • 简介:1985年,青海省东部一个相当偏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突然出现了个"海山图书馆筹建委员会".这海山者,何许人?原来,他就是朱福南先生,字海山,土族,民和县官亭人,自幼出家,经名索南拉吉,一般人称朱喇嘛.一名少数民族宗教人士,怎么与文化教育事业联系起来的呢?

  • 标签: 三川朱 名扬三川 朱喇嘛
  • 简介:<正>美丽富饶的呼伦贝尔以草原的辽阔、森林的浩瀚、河湖的壮美闻名于世。"青山不墨千年画,绿水无弦万古琴。"感受这片神奇的土地,饱览那人间的净土,不觉怦然心动、如痴如醉。而那绵亘千里的大兴安岭山脉更是把大自然的

  • 标签: 喇嘛山 大兴安岭山脉 河湖 春之声 不知道 傲然屹立
  • 简介:喇嘛教是我国西藏地区地方化的佛教,它传播于青藏高原和内蒙古的广大地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蒙古族与佛教发生关系,始于元太祖窝阔台之子阔端,元代传入的是西藏佛教的萨伽派红教。这第一次传入随元代的逝去而绝迹。喇嘛教的第二次传入滥觞于十六世纪蒙古土默特

  • 标签: 喇嘛教 蒙古化 中国 佛教 教义 信仰
  • 简介:<正>佛教传人藏区后,随着藏族社会的发展而广泛传播、发展,成为一种被藏族化了的宗教——藏传佛教。活佛转世便是藏传佛教一大特色,它与佛教在藏区的传入、融合和发展的历史有密切的关系,是佛教理论在藏族社会中具体运用的结果。本文试就藏传佛教格鲁派之最大活佛世系之一达赖喇嘛转世制的产生及寻认灵童经过,作一简述,不妥之处,恳请指正。

  • 标签: 达赖喇嘛 藏传佛教 格鲁派 五世达赖 仓央嘉措 藏族社会
  • 简介:文章记述了五世达赖喇嘛于1663年—1682年在藏区的主要活动,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 标签: 五世达赖 喇嘛 年谱
  • 简介:五世达赖喇嘛(1617~1682)进京觐见顺治皇帝,是清朝初年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它对西藏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影响深远,对西藏地方的政治和宗教、西藏与蒙古各部的关系也有重要影响。五世达赖喇嘛的自传——云裳(1672年以后开始写作)一书中依据当时的记录对其进京的过程作了详细的记述,是研究这一段历史的十分珍贵的资料,即使是许多细节的描述,也具有澄清史实的重要意义.因此我们依据西藏人民出版社所出该书铅印本,并对照木刻本,将五世达赖喇嘛1652年3月从拉萨动身到1653年10月返抵拉萨的部分译成汉文,并作了一些注释,供有关研究者参考.因水平有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尚祈各方赐教为盼.

  • 标签: 五世达赖喇嘛 西藏 哲蚌寺 活佛 中国藏学 僧人
  • 简介:近年来,本人有幸参与了《藏族文化在北京》课题,通过对这些藏族文化遗址的实地考查和相关文献的考证,对13世纪中期西藏地方归附蒙元政权,随着元大都的建立,元朝统治者推行尊崇藏传佛教政策,以藏传佛教为载体的藏族文化开始在北京传播有了粗浅的认识和了解。本文根据有关文献和实地考查对元代喇嘛庙的建立考述如下,就教于专家学者。

  • 标签: 元大都 考述 喇嘛 藏族文化 相关文献 藏传佛教
  • 简介:喇嘛庙的分布及其存在形态[日]长尾雅人日本学者长尾雅人著《蒙古学问寺》是一部学术价值较高的研究著作,出版于1947年。由于受到当时历史背景影响,书中有一些提法是有问题的,如:把我国内蒙古、东北地区分别称作“蒙疆”、“满洲”;认为“汉化”导致了部分蒙古...

  • 标签: 喇嘛庙 喇嘛教 五当召 寺庙 五台山 西拉木伦
  • 简介:进三大寺当喇嘛的学问三大寺是指藏传佛教格鲁派最出名的三大寺庙哲蚌寺、甘丹寺和色拉寺.进入三大寺当喇嘛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外地来的人想入三大寺学经,更是不易.因为很难查明来人的底细与背景,万一不小心进了不法之徒,寺庙的清净与庄严便有可能毁于一旦.寺庙规定,凡是新来的人,一定要有人推荐担保.

  • 标签: 喇嘛特殊 汉人喇嘛 特殊经历
  • 简介:要是你光临西藏,你在参观众多的西藏名胜古迹,特别是西藏的宫殿、寺院以及旧贵族府邸、庄园的经堂等时,都会发现在这些场所都有许许多多精美的壁画和传统悬之多,非常惊人,藏族把“唐卡”一般挂在寺院及家庭里,唐卡长120米、宽060米。但也有特制的唐卡如布达拉宫的两幅大唐卡长达五十余米,为了存放这两幅大唐卡,布达拉宫展佛台脚下,还专门建造了一幢340平方米的二层楼房作库房。其它还有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等大寺院的唐卡和有些寺庙为本尊及其最著名的主持或高僧大德、活佛等绘制的唐卡大小也有所不同。藏族的唐卡一般都画在白布上,时而也画在纺织物上,四边缝上手工织的布边或者缝上内地产的丝绸作为边框,藏语称之为“甲”(   )即彩虹的意思,它是绘画中精灵之气的象征。唐卡通常是用黄丝绸幔子盖复,以免损坏。绘制唐卡用的布要在胶质的白粉液中浸透,然后用鹅卵石加以磨光,绘画颜料是矿物颜料,用胶与母牛胆汁调合。作画之前把所需布绷在木框架上。唐卡画法上主要有工笔重彩与白描两种,首先按照造像量度标准起稿,面部五官、头、胸、腰等各个部位的比例均有严格的要求。然后着色,用色强调对比...

  • 标签: 喇嘛玛 玛说唱 说唱道具
  • 简介:<正>七世达赖喇嘛法名格桑嘉措,四川理塘人,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生。8岁时在理塘寺出家,9岁时被青海蒙古僧俗迎到塔尔寺供养。康熙五十九年(1719)12岁时被康熙帝册封为第七世达赖喇嘛。次年由平逆将军延信护送入藏,同年九月十五日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清乾隆十六年(1751)七世达赖喇嘛开始亲政,时年44岁。乾隆二十二年(1757)在布达拉宫圆寂,时年50岁。

  • 标签: 达赖喇嘛 乾隆二十二年 驻藏大臣 布达拉宫 事务 西藏地区
  • 简介:塔庙,梵文stapa,音译瘁堵波,原义为“坟”。它的起源甚早,并不始于佛陀,吠陀时代的印度诸王死后皆筑一半圆形的坟,即为后来佛教瘁堵波的雏形。在古代印度大概只有崇高地位的人死后才能得到这种礼遇。因而佛陀说:“天下有四种应得起塔,香花缯

  • 标签: 喇嘛塔 马蹄寺石窟 建筑形制 藏传佛教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了清代宫廷中的喇嘛教活动--跳布扎,跳布扎是黄教(喇嘛教中的一个教派--格鲁派,服饰为黄色故称黄教)一个重大的宗教活动,被黄教喇嘛视为黄教大典中的'宗教乐舞剧'.从时间上看,清朝前期从北京到外蒙古的库伦,凡是喇嘛庙都演跳布扎,可见跳布扎在当时的兴盛情况.本文所涉及到的只是清代宫廷的跳布扎的情况.中正殿和雍和宫在北京地区的喇嘛教中具有着特殊的地位,因此,这两处的宗教活动也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清朝统治者将喇嘛教的活动记入典章制度,代代相传,并且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这在中国历朝历代是绝无仅有的.这为我们研究喇嘛教在内地情况,提供了另一个领域的信息.从这种意义上讲,清代宫廷的喇嘛教活动具有着独特的文化史价值.

  • 标签: 清代 宫廷 喇嘛教活动 跳布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