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5 个结果
  • 简介:唐朝李邕曾说:『学我者死』,这句话现在用在吴昌硕的书法上,似乎也无不可。对于吴昌硕的书法,不管是高古雄强的石鼓篆书,还是斜风急雨般的行草书,我们都不能斤斤于模仿其形迹,更重要的或许在于借鉴其『取法乎上』的眼光和敢于创新的勇气。吴昌硕的环境充斥着尚碑的气息。其时,帖学的柔媚已受到深刻的批判,对于北碑的提倡更加深入,其理论的深化与现实中书家的实践相呼应,正为稍后碑学的最终确立夯实基础。阮元、包

  • 标签: 吴昌硕 高古 书法 创新精神 夯实基础 行草书
  • 简介:吴昌硕是一位在书、画、印方面都有杰出成就的艺术大师,作品饮誉海内外。他从事篆刻的时间很长,曾说“予少好篆刻,自少至老”,前后60余年。他的篆刻风格基本上可分

  • 标签: 吴昌硕篆刻
  • 简介:清光绪年间(1904年),杭郡文学诸长老探讨六书,研求篆刻,辄会于数峰阁,厥后印人仁和叶为铭、王寿祺,钱塘丁仁,山阴吴隐于同好数子踵行之,是为印社之先声。“(《西泠印社志稿》卷三)今年是西泠印社成立100周年,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在“篆刻天地”栏目特别推出纪念西泠百年专题“西泠印社的6位社长”,与书界、篆刻界同仁共飨。

  • 标签: 吴昌硕西泠印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这是《十二洞天梅花册》中的一帧,吴昌硕八十岁这一年所作。《十一洞天梅花册》是吴昌硕晚年绘悔佳作,尺幅虽小,但每一幅构图都出奇思,篆笔写梅,行书为题.极得气势之胜。比如此帧,绘梅二枝,并立向上,一边的长题与梅各占半幅,如此谋篇很容易犯忌,一不小心就会死板,不料吴昌硕让右边那枝梅花稍作弯曲,破了僵局。

  • 标签: 吴昌硕 梅花 行书
  • 简介:一多一少,尽在其间吴昌硕曾感慨:学古人画,大不易。他举例说,如倪云林(倪瓒)的笔法最简,寥寥数百笔,就成一帧画,但摹临者,虽用了一二千笔,仍觉得意犹未尽。反之,元代黄鹤山樵(王蒙)的笔法最繁、其一幅画,假定为万

  • 标签: 吴昌硕故事
  • 简介:西泠印社的社藏文物珍品中,有一批吴昌硕自镌自用的文房书画印,共十二方,边款有纪年的四方,一方创作于46岁,三方在64至69岁间。其余虽无署明创作年月,但从印文内容和艺术风格观察分析,应该都是他印风成熟期后中晚年的力作。取资极广,除印式丰富多彩有封泥,古玺,汉铸、凿、切玉等外,

  • 标签: 吴昌硕 黄自 西泠印社 观察分析 艺术风格 成熟期
  • 简介:如果说找一个一本碑帖成就一位书法大家的例子,那么吴昌硕与《石鼓文》是再合适不过了。吴昌硕对《石鼓文》的临习,不仅成就了一位艺术巨匠,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一个汲古得新的成功范例。

  • 标签: 《石鼓文》 吴昌硕 成功范例 成就
  • 作者: 董伟伟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7-27
  • 出处:《科学家》2023年9期
  • 机构:广西艺术学院 中国画学院/漓江画派学院 530000
  • 简介:【摘要】吴昌硕是艺术史上少见的“诗、书、画、印”兼善的一代宗师,其在诸多艺术领域涉猎广泛、探索多元且自出新意。熔浙派、皖派诸家刀法于一炉,不断吸收、融合、创新、突破,终成浑厚苍茫的吴派印风,取得了前无古人的杰出成就。其鲜明而富有独特个性的印学思想,对于研究晚清印风及总结历代印学发展内在规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吴昌硕 印外求印 晚清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