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维生和矿物质均是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当人体缺乏这些微量元素时便会引发疾病,而服用过量也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人们在服用维生和矿物质时,应按照相关的规定和自身的病症进行服用,避免引发不良反应,甚至为自身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如大量服用维生 A和维生 D易引发腹泻和发热甚至中毒,而大量服用维生 C则易引发静脉血栓甚至死亡。并且部分维生和矿物质不可与其他药物同时服用,否则会产生恶心、呕吐、中毒等不良反应,严重时影响到服用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骨骼脱钙 手脚发麻 动脉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他汀降脂药品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的100例服用他汀类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不良反应药物和类型。结果在100例不良反应报告当中,存在男性52例,(52%),女性48例(48%),年龄在50-80岁之间的中老年人患者80例(80%)。有32例(32%)患者为原有疾病,其中有2例为心肌梗死,2例高血压,3例糖尿病、5例冠心病,13例为脂肪肝,7例为肝硬化。国产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进口药物,肝胆系统的不良反应占据22%,胃肠道占比例42%。结论临床上要对他汀降脂药品进行严格使用,从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需对这一内容提高重视力度。

  • 标签: 他汀类降脂药品 不良反应 规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抗生素引发的不良反应并对合理应用措施进行分析。方法纳入自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间在我院接受感染疾病治疗并发生抗生素不良反应的48例患者,对应用抗生后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导致不良反应的抗生种类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引发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前四位抗生主要包括左氧氟沙星,占36.76%,阿奇霉素,占14.71%,头孢曲松钠,占13.24%,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占7.35%。发生率最高的前四位抗生素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皮疹,占36.51%,瘙痒,占22.22%,发热,占15.87%,呕吐,占4.76%。结论不合理应用抗生会引发较多的不良反应,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为了保证用药安全并提升临床疗效必须合理应用抗生

  • 标签: 抗生素 不良反应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问题。方法观察分析本院于2017年09月--2018年09月收治的100例采用抗生治疗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不良反应好发于高龄患者,与低龄患者对比有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头孢菌素类抗生所致的不良反应几率最小,与其他类型抗生的不良反应率对比有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以及附件,相较于其他累及部位而言,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用抗生治疗容易产生诸多不良反应,且不同种类的抗生,其不良反应表现也各不相同,对此,临床应当高度重视抗生的合理应用,提高患者临床治疗安全性。

  • 标签: 抗生素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滋补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并分析其有效的预防措施,旨在能够提高滋补中药的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201例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原因主要包括124例不合理用药,57例患者自身因素,4例机体因素,16例其他因素。结论导致滋补中药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较多,为有效降低滋补中药不良反应率,要求患者用药时,要将中医药理论作为正确指导,最大程度降低或者避免中药不良反应率。

  • 标签: 滋补类中药 不良反应 原因 预防
  • 简介:摘要近些年,感染性疾病的发病几率逐年增高,相应的导致抗生在临床中的使用越来越频繁。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抗生的种类以增值上千种,在临床应用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随着药物使用频率加快,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加,抗生的滥用导致大量耐药菌的出现,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基于此,本次研究将几种临床常见的抗生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阐述,以此提高抗生合理使用意识。

  • 标签: 抗生素 不良反应 甲硝唑
  • 简介:摘要复方脂溶性维生注射制剂的主要的功效便是保障人们身体所必须拥有的维生,促进人们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运转。本文将针对复方脂溶性维生注射制剂成分以及复方脂溶性维生注射制剂不良反应症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其目的是研究出影响复方脂溶性维生注射制剂不良感应的因素。

  • 标签: 脂溶性维生素 注射制剂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用抗生的不良反应及其合理用药的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152例使用抗生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不良反应的高发群体、主要药物以及反应类型进行分析。结果55-85岁年龄段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远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炮菌素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明显多于其他抗生药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及其附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系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使用不合理容易引发不良反应,提升抗生使用的合理性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必然要求。

  • 标签: 抗生素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荧光钠注射液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7年6月我省上报的荧光钠注射液413例,利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413例报告中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其不良反应特征主要表现为速发型,累及系统-器官以胃肠系统损害最为常见,占总例次的58.58%,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用药部位损害。严重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以全身性损害为主。过敏试验不能完全预测不良反应。结论用药过程需重视和持续关注荧光钠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医护人员要做好用药前后不良反应的预防、监护和救治工作。

  • 标签: 荧光素钠注射液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抗生在临床应用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对策。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致不良反应的患者90例,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和头孢噻啶等抗生的不良反应情况及应对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经服用头孢菌素类抗生,所有患者的感染情况均得到一定的控制,发生不良反应90例患得中,变态反应49例(54.44%),胃肠道反应21例(23.33%),血液系统反应7例(7.78%),肾毒性反应7例(7.78%),肝毒性反应6例(6.67%)。发生不良反应后及时停药对症处理。结论头孢菌素类抗生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不良反应小等优点,临床应用抗生时要针对患者病情对症用药,减少应用抗生出现的不良反应,一旦出现立即停药,并给与对症处理。

  • 标签: 头孢菌素类 抗生素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麻腮风疫苗、麻风疫苗预防接种的疑似异常反应与处理对策。方法选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县进行麻腮风疫苗、麻风疫苗预防接种后出现疑似异常反应的5例患儿,回顾性分析其AEFT报告资料,对出现的疑似异常反应予以针对性的处理方法。结果5例麻腮风疫苗、麻风疫苗接种疑似异常反应患儿中有4例(80%)表现为一般反应,1例(20.00%)出现异常反应过敏性-斑丘疹。结论对患儿接种麻腮风疫苗、麻风疫苗之后,常见的疑似异常反应主要以轻度为主,异常反应并不明显,应对症处理,严密监测患儿接种后的不良反应,保证接种效果。

  • 标签: 麻腮风 麻风疫苗 疫苗预防接种 疑似异常反应 处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 C反应蛋白( CRP)检测与抗生合理使用的关系。 方法:选择160 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感染性疾病患儿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80例,对照组根据临床症状及血常规白细胞( WBC)计数使用抗生,观察组根据临床症状及 CRP、 WBC 水平确定抗生的使用时间,比较 CRP与 WBC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阳性率,观察两组患儿抗生使用时间、抗生费用、复发率及耐药性情况 。结果:① 观察组 8 0 例感染性疾病患儿 CRP检查阳性率为 98.75 % ( 79 / 80 ),血常规 WBC计数阳性率为 88.75 % ( 71 / 80 ),比较 CRP与 WBC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② 观察组实验室 阳性率 为 98.7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7.5% , 两组比较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③ 观察组较对照组抗生使用时间明显缩短,抗生费用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④ 观察组患儿停药 1 个月、 3 个月 复发率 分别为 6.25% 、 7.5%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1.25% , 15 % ,观察组 治疗期间 耐药率 发生率为 2.5% ,低于对照组的 10% , 差异 均 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结论: CRP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其血清水平可以作为合理使用抗生的客观指标。

  • 标签: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儿科感染性疾病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情况以便在发现的时候能够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方法分析对象群体来自本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份药剂科收集用胰岛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相关临床数据,从中随机抽取300例并对其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胰岛用药方式差异将其分组,分别为A组(单纯胰岛强化方案)、B组(甘精胰岛方案)、C组(胰岛联合降糖药物治疗方案),各组均有100例,整理和归纳胰岛治疗糖尿病过程中不良反应出现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中有139例出现胰岛治疗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在各组患者中A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例数相对最高,而B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例数相对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药物对血糖指标进行控制过程中要对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诱因、临床表现等有系统的表现,能够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不良反应,保障用药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胰岛素 糖尿病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ACEI)通过抑制血管紧张转化酶减少血管紧张Ⅱ,使血管阻力降低,抑制激肽酶Ⅱ,使激肽灭活降解受阻,激肽积聚,使血管扩张,ACEI能降低心功能不全病人的死亡率,改善心衰症状,降低严重左室功能紊乱的发生,增加成活率,降低再梗塞率。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接受长期治疗时出现药物副作用。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头孢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及对策,以提高药物使用合理性。方法本文研究的对象是随机抽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0月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80例。通过查阅患者病例了解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临床表现等,根据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常见的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前三位的分别为个体差异(28.75%)、年龄过小或过大(16.25%)、情绪因素(12.50%);常见不良反应前三位的分别为消化系统反应(27.50%)、循环系统反应(22.50%)及神经系统反应(18.75%)。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使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产生的原因也较多,应制定相应的措施,做到正确、合理、规范用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头孢菌素 不良反应 危险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头孢菌素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导致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使用头孢菌素联合多种西药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1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并记录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者联合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联合用药前(P<0.05)。所有不良反应中以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最为常见。结论头孢菌素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明显提高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应加强联合用药的研究和监管,促进联合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提高。

  • 标签: 头孢菌素 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我院Ⅰ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患者预防性抗生的使用情况。方法研究样本选自2015年1月—2018年5月入院的行Ⅰ切口清洁手术患者共70例,回顾性分析70例患者在围手术期抗生使用与患者感染发生情况,总结预防性抗生使用的合理性。结果70例研究样本中,没有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共27例患者,所占比例为38.57%;使用抗菌药物的43例患者中有23例患者存在药物选择不当、给药时间错误以及药物剂量错误等不合理用药情况,所占比例为32.86%。结论医院对于抗菌药物的管理应加大力度,纠正药物选择不当、用药剂量以及给药时间错误的问题,以保证Ⅰ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合理性。

  • 标签: Ⅰ类切口清洁手术 围手术期 预防性抗生素 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