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蝶窦发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提高临床医师对其认识水平。方法收集并回顾2014年8月至2017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以病理确诊的5例蝶窦发肿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式。结果5例患者中,1例以头痛首诊于神经内科,2例以眶周胀痛首诊于眼科,2例以嗅觉下降、鼻塞、涕中带血、咽异物感等鼻部症状首诊于耳鼻喉科。所有患者术前均无头颈部手术外伤史,均行鼻窦CT和增强MRI检查,怀疑恶性者行ECT检查,明确无远处转移病灶和手术禁忌,全身麻醉下鼻内窥镜下行蝶窦开放术,其中3例辅助影像导航系统。术后病理回报1例脊索瘤,1例腺样囊性癌,1例浆细胞瘤,1例低分化癌,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局灶恶变。脊索瘤、腺样囊性癌、低分化癌及内翻性乳头状瘤局灶恶变术后转入肿瘤科行放化疗,浆细胞瘤单纯手术,因个人原因未进一步治疗,术后随访16~50个月,随访截止于2018年10月1日,低分化癌患者随访12个月出现肝转移死亡,其余4例均生活良好,继续随访中。结论蝶窦发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就诊时很多已属晚期。影像学检查对疾病的诊断及手术方法的制定有重要作用,手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术后辅助放化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蝶窦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淋巴瘤患者生存的第二发肿特点,探讨淋巴瘤患者死于第二发肿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 173例已经发生死亡并且死亡原因已知淋巴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和相关死亡信息,分析淋巴瘤患者的根本死因和死于第二发肿患者的特点,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淋巴瘤患者死于第二发肿的影响因素。结果1 173例淋巴瘤患者中,死于淋巴瘤发病935例(79.7%),死于第二发肿94例(8.0%),死于其他各类疾病144例(12.3%)。在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217例淋巴瘤患者中,根本死因为第二发肿38例(17.5%)。在生存时间超过10年的60例淋巴瘤患者中,根本死因为第二发肿17例(28.3%)。94例死于第二发肿的患者中,死于肺癌31例,胃癌15例,肝癌13例,胰腺癌9例,结直肠癌6例,第二发淋巴瘤6例,其他类型肿瘤14例。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确诊时的年龄、一线治疗效果和是否进行胸部或纵隔区放疗与淋巴瘤患者死于第二发肿有关(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一线治疗效果(P=0.030)和是否进行胸部或纵隔区放疗(P=0.039)是淋巴瘤患者死于第二发肿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第二发肿是影响淋巴瘤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死于第二发肿的风险显著增加。一线治疗的效果和接受胸部或纵隔区放疗是淋巴瘤患者死于第二发肿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淋巴瘤 死亡原因 第二原发肿瘤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石景真 李奉祥 李建彬 张英杰 郭延娈 王玮 王金之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临床医学院,济南 250012[现在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疗科,济南 250117] ,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疗科,济南 250117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核医学科,济南 250117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纯参考诊断18F-FDG PET-CT(PET-CT)在3D-CT上勾画的食管发肿大体肿瘤体积(GTV)与利用3D-CT和诊断PET-CT形变配准后勾画的GTV体积和位置差异。方法选择在本院行同步放化疗的胸段食管癌患者72例,所有患者放疗前均行诊断PET-CT扫描和常规3D-CT模拟定位扫描。单纯基于常规3D-CT勾画GTV定义为GTV3D,参考诊断PET-CT在3D-CT上勾画的GTV定义为GTVPET-ref,基于3D-CT和诊断PET-CT形变配准图像上勾画的GTV定义为GTVPET-reg。比较3种GTV剂量指标间的差异。结果全组患者GTV3D、GTVPET-ref、GTVPET-reg靶区中位体积分别为44.90、40.36、41.15 cm3,各靶区间体积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靶区平均长度分别为8.54、9.29、8.38 cm,GTVPET-ref>GTV3D(t=2.134,P<0.05)。GTVPET-ref对GTV3D、GTVPET-reg对GTV3D的中位包含度(DI)值分别为0.86、0.82,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41,P<0.05);GTV3D对GTVPET-ref、GTV3D对GTVPET-reg的中位DI值分别为0.87、0.84,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429,P<0.05)。GTV3D与GTVPET-ref、GTV3D与GTVPET-reg的中位适形指数(CI)值分别为0.72、0.68,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56,P<0.05)。GTV3D与GTVPET-ref、GTV3D与GTVPET-reg、GTVPET-ref与GTVPET-reg的CI与靶区中心间距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参考诊断PET-CT在靶区体积大小及靶区空间位置与基于诊断PET-CT形变配准所勾画食管癌发肿GT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建议放疗医生可以参照治疗前近期的诊断PET-CT勾画食管癌发肿GTV。

  • 标签: 胸段食管癌 大体肿瘤体积 18F-FDG PET-CT 3D-CT 形变配准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比较开放手术姑息性切除Ⅳ期结直肠癌发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1991年1月至2019年5月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关于腹腔镜比较开放手术姑息性切除Ⅳ期结直肠癌发肿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临床对照试验(CCT),中文检索词包括"结直肠/结肠/直肠"、"癌/恶性肿瘤"、"腹腔镜"、"转移"、"Ⅳ期";英文检索词包括"laparoscop*"、"colo*"、"rect*"、"cancer/tumor/carcinoma/neoplasm"、"Ⅳ"、"metasta*"。纳入标准:(1)RCT或CCT,无论是否进行分配隐藏或采用盲法;(2)术前诊断为Ⅳ期结直肠癌并拟行发肿切除术;(3)采用腹腔镜(腹腔镜组)和开放(开放组)手术进行结直肠癌发肿姑息性切除。排除标准:(1)文献未提供有效数据;(2)单个研究样本量≤20例;(3)研究对象为结直肠良性疾病;(4)术中行转移灶切除或淋巴结清扫等试图行根治性手术;(5)文献重复发表。两名研究者对纳入的文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若有分歧,通过讨论或由第3名研究者参与评价。对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后采用RevMan5.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4项CCT纳入本次研究,共有864例患者,其中腹腔镜组216例,开放组648例。纳入的4项研究文献质量等级中等偏下。Meta分析结果显示:除手术时间明显增加外(WMD=37.60,95% CI:26.11~49.08,P<0.001),腹腔镜组较开放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WMD=-74.89,95% CI:-144.78~-5.00,P=0.04),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进食时间均明显提前(WMD=-1.00,95% CI:-1.12~-0.87,P<0.001;WMD=-1.61,95% CI:-2.16~-1.06,P<0.001),住院时间明显缩短(WMD=-2.01,95% CI:-2.21~-1.80,P<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OR=0.52,95% CI:0.35~0.77,P=0.001)。但两组之间术后化疗开始时间、术后化疗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姑息性切除Ⅳ期结直肠癌发肿能有效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术后康复,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开放手术 姑息切除 结直肠肿瘤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探讨伴恶性胸腔积液Ⅳ期NSCLC发灶三维放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2018年经病理诊断、初诊的伴恶性胸腔积液Ⅳ期NSCLC198例,按治疗状况分为未治疗组45例、药物治疗组57例、放疗组96例。分析放疗组和药物组近期疗效、总生存和不良反应。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放疗组有效率为54%、无效率为46%,显著优于药物组的25%、75%(P=0.007);1、2、3、5年总生存和中位生存期放疗组分别为47%、18%、6%、1%和12个月,显著高于药物组的15%、3%、2%、0%和5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增加发灶放疗是延长生存的影响因素(P<0.001), ≥63 Gy、4~6周期化疗有延长生存趋势(P=0.063、0.071),EGFR敏感突变者放疗联合分子靶向治疗总生存显著优于联合化疗而EGFR突变未知者(P=0.007)。增加发灶放疗未增加明显的不良反应(P>0.05)。结论伴恶性胸腔积液Ⅳ期NSCLC发灶三维放疗可能延长患者总生存,增加三维放疗的不良反应可耐受。

  • 标签: 肺肿瘤/化学疗法 肺肿瘤/三维放射疗法 恶性胸腔积液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食管癌患者孤立性肺结节性质与原发性肿瘤的关系。方法:以32例食管癌合并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讨其与原发性肿瘤的关系。结果:胸部CT观察提示19例左肺结节,13例右肺结节,结节直径0.5-3.1cm,其中18例结节直径≤1cm,14例结节直径>1cm。病理检查提示22例良性肺内结节(4例结核、2例胶原变性、2例纤维组织、14例炎性组织)、10例恶性肺内结节(发肺腺癌),未发现癌灶转移。结论:食管癌合并的孤立性肺结节多为肺内发肿或是良性肺内结节,临床需谨慎诊断。

  • 标签: 食管癌 孤立性肺结节 原发肿瘤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肾上腺偶发肿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并非少见,肾上腺偶发瘤的诊疗涉及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方案选择等诸多方面,本文就肾上腺偶发瘤在诊断、治疗和随访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肾上腺 肿瘤
  • 简介:摘要化疗是治疗肿瘤的常用手段,化疗药物可以反常性地增加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也逐渐被医生们认识。本文对化疗与肿瘤转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和应对方法,期待保留化疗药物治疗疗效的同时降低转移发生概率,提醒医生对化疗药物导致肿瘤转移不良的后果引起重视。

  • 标签: 化疗药物 肿瘤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干发恶性肿瘤保肢手术治疗及重建的方法,并分析其并发症及功能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7例股骨干发恶性肿瘤患者资料,男22例,女15例;年龄(20.56±4.72)岁(范围:8~46岁)。37例Enneking恶性肿瘤分期均为ⅡB期,肿瘤病灶累及股骨长度范围10~24 cm,均未发生病理性骨折;术前行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骨肉瘤22例,软骨肉瘤8例,尤文肉瘤5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骨肉瘤与尤文肉瘤均行新辅助化疗。8例行人工全股骨假体置换术(置换组),14例行大段异体骨移植髓内钉内固定术(异体骨组),同种异体骨-假体复合物(allograft-prosthetic composite,APC)术8例(APC组),3D打印假体7例(3D打印组)。肢体功能按照世界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93系统评分,对比分析各组之间肢体功能及优良率。结果37例随访时间(23.15±16.74)个月(范围:6~62个月)。至末次随访,9例(30.76%)出现肺转移,其中6例患者死于肿瘤多发转移,余28例无瘤存活。37例术后MSTS93评分(22.55±2.57)分(范围:18~28分),3D打印组为(27±1.74)分,异体骨组为(22.85±2.59)分,置换组(20.25±2.25)分,APC组(20.5±2.07)分,3D打印组功能评分与其他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体下肢功能优良率为79.41%,其中3D打印组优良率为100%,异体骨组优良率为78.5%,APC组为87.5%,置换组优良率为62.5%,各组之间肢体功能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置换组术后患者髋关节均未发生脱位,3例异体骨组及2例APC组异体骨段发生骨折不愈合;置换组1例术后血肿压迫坐骨神经,行急诊清创后神经功能恢复;1例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经换药清创后愈合。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4.32%(9/37)。结论股骨干发恶性肿瘤的患者通过肿瘤范围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能够有效地恢复下肢功能,从而达到保肢的目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3D打印假体在股骨干肿瘤的治疗中提供了新的选择方案。

  • 标签: 股骨 股骨肿瘤 假体植入 骨重建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3例肾脏发少见肿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提高对肾脏发少见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9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泌尿外科诊治的术后病理证实的3例肾脏发少见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分别为:(1)54岁女性,因体检发现左肾占位1周入院,CT提示左肾巨大软组织肿块及肾门多个肿大淋巴结,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左肾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肾黏液管状与梭形细胞癌,术后3个月随访肿瘤无复发转移;(2)44岁男性,因左侧腰腹部胀痛1个月入院,MR提示左肾巨大占位病变,开放探查见肿瘤与降结肠粘连明显,遂行根治性左肾切除+降结肠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肾脏癌肉瘤,术后1个月局部复发并腹腔内多发转移,入肿瘤内科后辅以紫杉醇+多柔比星化疗及阿帕替尼靶向治疗,目前未观察到肿瘤继续恶化;(3)70岁男性,因左侧腰痛伴肉眼血尿3个月入院,CT提示左肾上极不规则低密度灶及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左肾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拟二次手术,患者拒绝,术后6个月随访肿瘤无复发转移。结论肾脏发少见肿瘤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常无明显特异性,容易误诊,应注意鉴别诊断,治疗以根治性切除为主,部分肿瘤预后不良,术后需密切随访,必要时尽早辅以放化疗及靶向治疗。

  • 标签: 肾肿瘤 黏液管状与梭形细胞癌 癌肉瘤 尿路上皮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primary hep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PHNEN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9年1月经病理确诊的11例PHNENs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例有肝病史,余均无肝病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阳性率为75 %。11例患者的病理分型为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 tumors,NET)6例(G1=1;G2=5),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5例。PHNENs中单发病灶5例(NET=4 ;NEC=1),多发6例(NET=2;NEC=4),其中4例为大灶旁伴子灶;7例病灶密度/信号不均(NET=3 ;NEC=4),其中含囊变4例,出血2例,钙化1例;2例病灶含液-液平;病灶在MR扩散加权成像上均显示为受限的高信号(n=6)。增强扫描动脉期9例表现为实性显著强化,8例快进快出,其中4例行MR肝胆期扫描后均为低信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示肿瘤均呈富血供染色。结论PHNENs的临床及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为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神经内分泌肿瘤 肝肿瘤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生在肺部和气管的血管球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2010—2019年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4例)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7例)诊断的11例肺部血管球肿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学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6例,发病年龄29~66岁,中位年龄43岁。6例位于肺内,5例位于气管。肿瘤直径1.0~7.5 cm,平均直径2.6 cm。低倍镜下肿瘤细胞呈弥漫分布,或呈分叶状,由大小相对一致的圆形或短梭形的瘤细胞组成,围绕血管生长。4例为良性血管球瘤,其中1例细胞核深染、退变,为良性奇异性血管球瘤。2例为恶性潜能未定血管球瘤,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细胞有一定异型性。5例为恶性血管球瘤,见肿瘤性坏死及脉管侵犯,肿瘤细胞异型性显著,核仁明显,可见核分裂象(2~20个/10个HPF),包括病理性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阳性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SMA,11/11)、波形蛋白(7/8)、Ⅳ型胶原(4/4)、Caldesmon(5/5),少数病例表达结蛋白(1/7)和突触素(1/7),CD34、广谱细胞角蛋白、S-100蛋白等阴性。8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95个月,2例恶性病例死亡,其他6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原发性肺和气管血管球肿瘤为罕见病,该组病例恶性血管球瘤较多,其次为良性血管球瘤和恶性潜能未定血管球瘤。形态学瘤细胞呈弥漫分布的圆形上皮样细胞,围绕血管内皮下生长,与类癌等相似,需要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MA、Caldesmon、Ⅳ型胶原等阳性予以鉴别。

  • 标签: 血管球瘤 肺肿瘤 支气管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肿瘤专科120项肿瘤手术的护理配合难度进行评价,为临床手术护理工作量化考核提供依据。方法采用Delphi调查法,所有的手术名称来源于HIS系统的手术收费名称,以120项肿瘤手术配合难度系数为主体,形成专家函询表,选取山东省几家肿瘤专科医院手术室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17人,通过由一人进行发放、讲解和回收的方式,对专家进行了两轮咨询,同时专家之间不能进行任何的沟通。两轮调查后综合分析专家意见,对变异较大的项目,进行第2次专家函询,直至得到满意的结果。结果专家函询,第1轮调查中10名专家均参与,回收1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第2轮调查中17名专家参与,回收17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专家最小权威系数为0.9。两轮函询中,函询的变异系数均<0.35,协调系数为0.821和0.953,结果可靠。结论通过对肿瘤手术难度系数的调整和排序,护士可以参照难度系数值对自己的收费项目进行核对,减少差错;同时,可以加快手术的衔接,促进医院手术台次的周转,促进手术护理管理和护理教学的发展。

  • 标签: 肿瘤手术 难度系数 量化考核 手术配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测定水中铜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过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该方法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列出影响测定水中铜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用实例对该方法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 标签: 标准溶液 不确定度 评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阑尾炎起病的阑尾肿瘤行急诊手术后追加右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意义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32例阑尾肿瘤急诊手术后再行补救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对预后进行评价。结果32例患者均以阑尾炎起病,其中30例于外院行单纯阑尾切除术,2例行阑尾及回盲部切除术。术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会诊15例为类癌(类癌组),17例为腺癌、黏液腺癌或者印戒细胞癌(非类癌组),均在本院接受补救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类癌组均未发现有癌残留及淋巴结转移,非类癌组有11例(64.7%)发现癌残留或者淋巴结转移。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60.5(12~156)月,其中类癌组均无复发、转移或死亡;非类癌组有6例出现疾病进展,4例因肿瘤死亡,其5年无病生存率(DFS)及总生存率(OS)分别为67.6%和68.6%。结论对于以阑尾炎起病的阑尾肿瘤行急诊手术后病理结果提示类癌者,追加右半结肠根治术后可获得良好的长期预后。而对于腺癌、黏液腺癌或者印戒细胞癌者,有较高的肿瘤残存或淋巴结转移率,应及早追加右半结肠根治术,以决定最终的病理分期,指导后续辅助治疗,进而提高预后。

  • 标签: 结肠 阑尾肿瘤 右半结肠切除术 预后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