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医药治疗高血脂的进展。方法查找近三十年文献,从相关文献中梳理并总结出高血脂的中医药治疗情况,以了解中医药对高血脂治疗的进展和效果。结果中医药对高脂血症的治疗历史悠久,无论是单味中药,方剂,中药配合西药治疗,中医中药对高脂血症的治疗都有确切的疗效。结论中医药对高血脂的治疗有效果,但中医药对高血脂治疗的相关机制还不是很明确,仍需我们努力。

  • 标签: 高血脂症 中医药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降脂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3月收治的高血脂患者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给予患者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降脂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患者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0.6%;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出现1例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增高、1例恶心;对照组治疗后出现2例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增高、1例呕吐;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经对症治疗后缓解,经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脂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降脂汤 辛伐他汀 高血脂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西药联合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86例冠心病合并高血脂患者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复方丹参滴丸+瑞舒伐他汀钙,43例)和对照组(瑞舒伐他汀钙,43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心功能变化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1%,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T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LVEF(射血分数)、CO(心排血量)、CI(心脏指数)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相比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瑞舒伐他汀钙能很好的改善冠心病合并高血脂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治疗后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心功能指标水平。

  • 标签: 复方丹参滴丸 瑞舒伐他汀钙 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临沂地区成人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发生率以及与高血脂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间在本院健康体检的1087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进行了血清尿酸、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检测。结果男性平均血尿酸浓度水平(367.21±66.82)μmol/L明显高于女性平均血尿酸浓度(243.15±64.70)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和女性组各年龄段的血清尿酸浓度水平均存在明显差异(男性组F=6.658,P=0.000;女性组F=7.382,P=0.000),且同年龄段前五组男性血清尿酸浓度水平均明显高于女性(P<0.05);男性高尿酸血的发生率(21.63%,1447/6689)明显高于女性(8.08%,338/4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组甘油三酯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但胆固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沂地区成人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的发生率均有升高,高尿酸血高血脂存在密切关联。

  • 标签: 尿酸 高尿酸血症 高血脂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对炎性因子及血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轻中度高血压(高血压<180/110mmHg)和高血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血压和血脂情况分为高血压组、高血脂组以及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组,分别31例、32例、35例,并同时选取正3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后高血脂组的炎性介质指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合并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有效改善轻中度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的炎性介质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且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辛伐他汀 高血压 高血脂 合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原发性高血脂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所自2015年6月-2016年7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原发性高血脂患者76例,分为治疗组(实施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与对照组(实施单一氨氯地平治疗)2组,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血压及血脂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合并原发性高血脂患者,对其实施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其高血压及高血脂状,加快康复速度,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氨氯地平 阿托伐他汀 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原发性高血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2017年5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42例高血压合并原发性高血脂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均为71例。对照组患者实行氨氯地平治疗,研究组则实行阿托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0天,之后再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8.87%,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18%,二者之间的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原发性高血脂患者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其治疗效果远远优于单一氨氯地平治疗效果,值得推广采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氨氯地平 原发性高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剂量普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血脂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混合型高血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行普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剂量普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血脂指标和不良反应率上比较,观察组均明显占优(P<0.05)。结论小剂量普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血脂兼具疗效和安全性,值得借鉴。

  • 标签: 混合型高血脂症 小剂量普伐他汀 非诺贝特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原发性高血脂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中选择本院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使用氨氯地平治疗方法,观察组使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了评价,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75.56%),两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指标进行分析,观察组治疗后的收缩压为128.03±1.32mmHg,对照组治疗后的收缩压为154.20±1.322mmHg,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舒张压(81.03±1.52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89.32±1.30mmHg),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原发性高血脂患者,其治疗效果显著,作用明显,因此,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氨氯地平 阿托伐他汀 高血压合并原发性高血脂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茧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治经验和规范化诊疗流程。方法本例患者通过立位腹部平片,腹部CT等检查进行腹茧的早期诊断,并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和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本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后及时行开腹手术探查,术中逐步锐性分离团块表面透明膜,松解扭曲的回肠,游离肠管,戳孔处行荷包包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术后病理诊断为腹茧。结论对临床可疑腹茧的肠梗阻患者进行立位腹平片及腹部CT等影像学检查可明显提高腹茧的术前诊断率,结合患者症状和体征及时行手术治疗,可挽救患者生命。

  • 标签: 腹茧症 影像学检查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原发性高血脂患者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并就联合用药的药学特点进行分析。方法从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原发性高血脂患者中随机抽取7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所用药物分组对照组38例行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38例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用药效果。结果①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11%显著高于对照组73.68%(P<0.05);②观察组副反应发生率13.15%与对照组10.53%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氨氯地平基础上,给予高血压合并原发性高血脂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提高血压控制效果及调脂作用,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

  • 标签: 老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脂 氨氯地平 阿托伐他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primaryaldosteronism,PA)患者立卧位醛固酮、醛固酮/肾素比值(ratioofaldosterone/rennin,ARR))相应的诊断切点,提高疾病诊断准确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诊断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患者90例,纳入观察组,另取同期年龄匹配的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hypertension,EH)患者100例,归为对照组,针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患者开展病理诊断,给予血钾、二十四小时尿钾以及儿茶酚胺代谢物等临床检测,计算出具体的ARR值,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明确PA患者立、卧位醛固酮以及ARR的最优诊断切点,同时分析该疾病临床特征。结果观察组血钾水平为2.78±0.64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7±0.48mmol/L(P<0.05);观察组尿钾水平56.58±37.61mmol/24h尿,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18±16.81mmol/24h尿(P<0.05);针对PA患者开展临床诊断中,立位醛固酮、卧位醛固酮、立位ARR、卧位ARR最优切点依次为0.221ng/ml、0.175ng/ml、19.5(ng.dL-1)/(ng.mL-1.h-1)、20.5(ng.dL-1)/(ng.mL-1.h-1)。结论与卧位相比,PA患者诊断中,立位醛固酮以及ARR所表现出来的敏感性较差,但是其特异性相对较好,在实际诊断工作中应针对高血压患者给予全方位的激素检测,同时结合其立卧位激素检测状况,提高诊断准确性。

  • 标签: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诊断切点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是疼痛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治疗方法用云克(锝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注射液)A.B剂3套/次,生理盐水10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天一次,10天为一疗程,总量不少于3疗程,辅以疏通微循环药物,口服钙剂及局部阻滞治疗。治疗疗效评定症状、体征消失,不影响活动及工作,体征明显改善。

  • 标签: 云克治疗 原发性骨质疏松 治疗疗效 观察与分析
  • 简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简称原醛)是一种以自主性醛固酮分泌增多、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受抑制为特征的肾上腺皮质病变。多学科合作(multidisciplinaryteam,MDT)整合了临床多个专科的团队优势.对于提高原醛诊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MDT在原醛中的应用做一简要述评。

  • 标签: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多学科合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与高血脂之间存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患者500例,对患者测量的血压及血脂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高血压与高血脂之间存在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患者106例,高血脂患者103例,其中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77例,高血脂的阳性率在高血压组中占72.6%,在非高血压组中占6.6%,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与高血脂患病呈显著相关性。

  • 标签: 高血压 高血脂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高血脂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体检的94例老年高血脂患者,采用双色球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从健康教育、饮食护理、运动护理以及用药指导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TC、TG、LDL-C以及HDL-C水平均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以上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脂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并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 高血脂 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 简介:随着全球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治疗问题越发被全球瞩目。中成药因其副作用小、服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之中。该文通过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文献数据库后整理分析发现,在中医临床治疗中,大致将本病分为: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气滞血瘀型等,其相对应的治疗药物繁多,该文仅以:仙灵骨葆胶囊、左归丸、金匮肾气丸、骨疏康颗粒为说明对象,分别从药物组成、药理学、基础实验、临床试验等方面加以分析整理。检索及分析结果显示:中成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疗效值得肯定,临床治疗中可辨证应用。同时也不难发现,现有文献中对于中成药的临床研究质量较低,样本量较少,并没有充足的毒性药理学研究。

  • 标签: 中医药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中成药 辨证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