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构建出一种新型的微孔水凝胶并用于体外培养原代软骨细胞。方法利用双乳液法制备明胶微球,然后用罗丹明染色液标记后包埋在水凝胶,观察明胶微球降解情况,再用此方法获得的微球制备微孔海藻酸钠水凝胶培养原代软骨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活/死细胞检测结果,并使用细胞活力检测试剂(CCK8)方法测定细胞活力值。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明胶微球在37℃的培养环境下能够自然降解,水凝胶内部产生微孔。活/死细胞染色结果观察到原代软骨细胞能够在材料中均匀地分布和生长,在微孔边缘生长的软骨细胞甚至能够突破边缘,将空腔位置占据生长。细胞活力检测数据提示微孔水凝胶组软骨细胞的增殖能力高于对照组细胞。结论通过明胶降解的特性构建出的新型微孔水凝胶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并在水凝胶内部形成微孔,可有效地产生边缘效应,有利于体外培养原代软骨细胞

  • 标签: 水凝胶 明胶 生物相容性材料 软骨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提高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在B超引导下行羊膜腔穿刺术,抽取2772例羊水,离心后将沉淀接种于培养瓶中,37°C5%CO2培养箱中培养。结果通过进行培养方法的优化,逐步改善细胞培养环境,筛选出可提高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率的最佳方法,培养成功率达99.9%以上。结论快速、及时处理羊水标本,控制细胞培养环境及条件,抓住细胞收获时机方可提高羊水培养成功率。

  • 标签: 染色体病 羊水 细胞培养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羊水细胞培养成功与失败结果展开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0月前往我院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检查的362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原代培养法以及传代培养法并对其羊水细胞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种羊水细胞培养法下成功率、失败率、羊水染色体分裂相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代培养法下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率更高且能够获取足够的羊水染色体核型,值得在临床检验工作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羊水细胞培养 传代培养法 原代培养法 染色体核型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猴支气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肺癌的发生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体视显微镜下分离猴支气管粘膜层,用IV胶原酶消化粘膜层并培养原代支气管上皮细胞,采用鼠抗人角蛋白单克隆抗体(CK14)鉴定支气管上皮细胞。结果IV型胶原酶消化法成功培养原代支气管上皮细胞,使用鼠抗人角蛋白单克隆抗体成功鉴定所培养细胞原代支气管上皮细胞。结论该方法是进行猴支气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可行且有效的方法。

  • 标签:
  • 简介:以金姜花(Hedychiumgardnerianum)试管苗为外植体,采用薄层细胞培养技术,研究了不同薄层部位和不同6-BA浓度对薄层不定芽诱导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和根尖染色体技术两种方法对不同培养代数薄层再生植株的倍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从试管苗茎基部第1条根附近切取的薄层出芽能力最强;在不定芽诱导培养基MS+5.0mg/L6-BA+0.2mg/LNAA中,从1棵试管苗所切薄层最高可获得10.7个不定芽;不定芽在成苗培养基1/2MS+0.5mg/LIBA+1g/L活性炭中长成完整植株;再生植株驯化后移栽室外,存活率高达90%以上.再生植株经过多次继代培养后仍能保持二倍体倍性,与亲本植株一致,表现出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 标签: 金姜花 薄层细胞培养 倍性鉴定
  • 简介:目的比较谷氨酰胺在不同浓度和不同添加阶段的条件下,作为细胞生长液的成分,对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生产中金黄地鼠肾细胞培养效果以及后续生产工艺的影响。方法(1)以两种添加阶段:将谷氨酰胺作为细胞生长液体培养基的成分加入细胞培养培养细胞时临时配制后加入细胞培养;(2)以不同的浓度:按0.05、0.1、0.2g/L的浓度加入细胞培养。结合两种条件后,每种组合条件生产3批地鼠肾细胞,对所有批次细胞的生长情况及后续接种病毒后,对应的病毒生长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谷氨酰胺在培养细胞时临时配制后加入细胞培养所生产的地鼠肾细胞质量优于其作为细胞生长液体培养基的成分加入细胞培养,采用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5);谷氨酰胺按0.1g/L和0.2g/L的浓度加入细胞培养所生产的地鼠肾细胞质量优于按0.05g/L浓度,在2种添加阶段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05),但0.1g/L和0.2g/L的浓度之间,无论谷氨酰胺的添加阶段在培养基中添加P=0.513,在培养时临时添加P=0.82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生产所需的地鼠肾细胞培养中,谷氨酰胺适合在培养细胞时临时配制后加入细胞培养容器,浓度不宜低于0.1g/L。

  • 标签: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 谷氨酰胺 地鼠肾细胞培养 添加阶段 浓度
  • 简介: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血清的存在能满足细胞的生长繁殖需求,但实际生产中血清提取工艺复杂,成本高昂,给大规模生产带来困难,不利于商业化开发。常见细胞源疫苗血清残留对疫苗免疫效果有很大的影响,而无血清培养基避免了血清所带来的血源性污染等问题,其成分和含量明确,制备流程简易,提高了实验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有利于获得高质量的生物产品,与天然培养基等传统的培养基相比有着许多优势。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细胞无血清培养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已成为生物工程重点研究课题。我们简要综述了无血清驯化细胞的发展历程、应用,及无血清培养基的组成成分、优缺点等内容,以期对未来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进程提供助力。

  • 标签: 无血清 培养 细胞株
  • 简介:目的观察修饰有骨形态发生蛋白质7(bonemorphogeneticprotein7,BMP-7)功能片段的功能化自组装多肽纳米纤维水凝胶RADKPS在低浓度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10pg/ml)持续作用下对大鼠髓核细胞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代谢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髓核细胞(nucleuspulposuscells,NPCs),取第3代NPCs分别在无BMP-7功能片段的RADA16-I或修饰有BMP-7功能片段的RADKPS中培养,试验共分4组:A组(无IL-1β干预的RADA16-I组)、B组(有IL-1β干预的RADA16-I组)、C组(有IL-1β干预的RADKPS组)和D组(无IL-1β干预的RADKPS组)。分别在培养的第3天、第6天及第9天通过RT-PCR和ELISA检测髓核细胞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在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结果RT-PCR和ELISA结果表明在第3天和第6天时C组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到第9天时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表达水平在第3天、第6天及第9天时均低于A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3天时C组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表达水平低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6天和第9天时,C组中两者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D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核细胞经BMP-7功能片段刺激后对IL-1β抑制其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合成的作用更为敏感,但低浓度IL-1β(10pg/ml)不能完全抵消功能化自组装多肽纳米纤维水凝RADKPS中BMP-7功能片段对大鼠NPCs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合成的促进作用。本研究表明RADKPS在体外条件下有一定的抗IL-1β作用,所以即使在炎症因子IL-1β的存在下,RADKPS仍能促进髓核细胞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合成。

  • 标签: 组织工程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 白细胞介素 水凝胶 大鼠 髓核细胞
  • 简介:目的:建立口腔癌细胞/成纤维细胞三维共培养模型。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口腔黏膜正常成纤维细胞(NFs),与口腔癌细胞Cal27共培养构建三维模型,通过HE及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三维共培养模型中Cal27和NFs的生长情况及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通过原代培养成功获取NFs。三维共培养悬浮培养4d,胶原凝胶收缩,Cal27细胞呈单层生长;胶原凝胶转移到支架上,气液相界面培养条件下,Cal27细胞呈多层生长,培养3d时癌细胞基底部出现类基底膜样结构,培养9d时基底膜样结构趋于完整。结论:三维气液相界面培养模型不同于二维细胞培养,其构建了类似于人体口腔组织的上皮层及其下面的间质细胞层,使口腔癌细胞在生长模式上更接近人体组织,从而为研究口腔癌的侵袭转移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

  • 标签: 三维共培养 气液相界面培养 口腔癌细胞 成纤维细胞
  • 简介:背景:细胞培养技术是在体外条件下将细胞与另一种细胞共同培养。对于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横向分化研究多采用体外条件下成脂诱导液诱导成骨细胞发生横向分化,而忽略了体内环境中细胞互相作用的因素。目的:探讨在Transwell间接共培养条件下成熟脂肪细胞诱导成骨细胞成脂横向分化的能力。方法:①选取小鼠成纤维样3t3-l1前体脂肪细胞进行成脂诱导为成熟脂肪细胞;②实验分组:A组接种成熟脂肪细胞(Transwell间接共培养体系下室),B组接种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以1∶4比例接种到Transwell间接共培养体系上室),C组单独培养的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③检测指标:分别在7,14,21d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检测各组细胞三酰甘油相对含量、成脂目的蛋白PPARγ2表达,并进行油红O染色以及茜素红染色观察;以0,24,36h为截点检测B组与C组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变化。结果与结论:①培养2周时,3t3-l1细胞由长梭形变为圆形,胞质内脂滴增多呈亮圆形,油红O染色鉴定后备用;②细胞形态:B组共培养7d时呈长梭形,未见透明脂滴;14d时胞质内出现黑色颗粒及小圆形脂滴;21d细胞形态由长梭形变为椭圆形或圆形,脂滴变大;③茜素红染色:7,14,21d时B组细胞呈染色区减少的趋势,C组细胞无明显变化均呈大片着色区;④油红O染色:7,14,21d时,B组细胞染色区呈递增趋势且与时间成正比,C组细胞染色阴性且无明显变化;⑤三酰甘油:B组细胞三酰甘油聚集量呈递增趋势且与时间成正比,B组组间及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组无明显变化(P>0.05);⑥MTT抑制率:B组细胞增殖抑制率与时间成正比,与C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⑦Westernblot实验:B组细胞PPARAγ2蛋白表达量呈递增趋势且与时间成正比,与A、C组相比,差异均有�

  • 标签: 组织构建 骨细胞 横向分化 细胞共培养 脂肪细胞 成骨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豚鼠胆囊Cajal样间质细胞(ICLC)的原代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方法健康豚鼠5只,4周龄,体质量300~350g,雌雄不限。禁食12h,颈椎脱臼处死。在无菌条件下取出胆囊。在解剖显微镜下剖开胆囊,剥去胆囊黏膜和黏膜下层。将肌条剪碎,经消化、离心及过滤后制备胆囊组织单细胞悬液。用含有干细胞因子(SCF)的M199培养培养。于倒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用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c-kit特异性抗体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细胞类型。结果培养1周,胆囊ICLC保持其固有特征,多突起,核大,细胞有2~3个短突起。4周时,细胞形态清晰,突起为细长。c-kit抗体免疫荧光染色,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呈阳性,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复染细胞核呈蓝色荧光。结论酶解法分离豚鼠胆囊ICLC并培养成功,为胆囊ICLC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胆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关系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胆囊 CAJAL样间质细胞 细胞培养 豚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中期孕妇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方法此次实验选择了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孕中期孕妇300例,于B超检查监护下为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将所抽的羊水行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经实验可得,300例孕妇中一次性羊水穿刺与细胞培养成功299例(99.7%);胎儿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为27例(9.0%),结构异常23例(7.7%);数目异常8例(2.7%)。结论羊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安全可靠,对孕妇产前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孕中期 羊水细胞培养 染色体核型
  • 简介:目的研究将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CD34+单核细胞(MNCs)共培养体系种植于脱细胞海绵体支架上在兔体内构建阴茎海绵体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分别从兔骨髓与兔外周血中提取并鉴定MSCs与CD34+MNCs,将两种细胞组分以107/mL的密度种植于制备好的兔阴茎海绵体脱细胞胶原支架上,同时将相同密度的MSCs、CD34+MNCs分别种植于支架上,培养4天后植入一种兔阴茎海绵体缺损模型中。3个月后对工程化组织进行取材,行H&E及Masson三色染色等组织学检测。结果MSCs和CD34+MNCs共培养组近白膜处的海绵体保留了正常海绵体结构,而MSCs组、CD34+单核细胞组及空白支架组以疤痕增生为主,尽管较之CD34+单核细胞组及空白支架组,间充质干细胞组疤痕组织中的血管数目较多(P〈0.05)。结论我们的研究证明了将MSCs和CD34+MNCs的共培养体系种植于脱细胞支架上植入兔体内可以构建出一段组织学上与原生海绵体相似的组织;CD34+MNCs在体内主要通过协同MSCs而非单独发挥其促血管化的生物学效应。

  • 标签: CD34+单核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脱细胞海绵体支架 组织工程 组织工程化阴茎海绵体 阴茎再造
  • 简介:开展制作细胞模型活动,从方案设计、实施、选材、制作、修正、完善、展评等环节,为学生提供趣味性、知识性、实用性为一体的探究情境和创新空间,培养学生学科思想、创新精神、科学品质等核心素养。

  • 标签: 细胞模型 制作活动 学科核心素养
  • 简介:陕西省妇联坚持把文明家庭创建作为妇联组织实现习总书记对陕西提出“追赶超越”的重点抓手,立足遍布城乡的“妇女之家”,以弘扬、宣传、传承好家风为目标,扎实开展各类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更多的文明家庭,以优良家风带民风,努力培养更多和谐社会的活细胞,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 标签: 和谐社会 培养 家风 细胞 民风 妇联组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Pilocyticastrocytomas,PA)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脑肿瘤,在脑胶质瘤中,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具有独特的组织形态学以及生物学表现,肿瘤生长缓慢甚至可自愈,多数可以手术切除,预后明显好于其他类型胶质瘤,因此,正确地诊断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分子病理的研究进展发现,Braf基因突变等细胞遗传学异常被认为与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高度相关,本文介绍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中细胞遗传学的研究进展。

  • 标签: Braf基因 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 PA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IK细胞治疗老年非小细胞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EMT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8例老年肺癌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42例体检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分析CIK患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治疗前后循环肿瘤细胞中EMT标志物表达变化、卡式行为状态评分、毒副反应。结果上皮细胞标志物CK19、E-cadherin及EMT标志物Vimentin、Snail的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80%、17.35%,65.31%、62.24%;治疗后卡式行为状态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大部分患者都没有显著不适感。结论老年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内有EMT,和肿瘤发展具有相关性,自体CIK细胞治疗对EMT有抑制作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CIK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 循环肿瘤细胞 EMT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