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危重症的医学专业特点突发性、不可预测,病情难辨多变。通过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危重人的病情变化,并提供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促进病人尽快康复。

  • 标签: 危重患者 病情观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于现今的医学发展各类学科在研究临床的治疗与护理的同时,营养评估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随着对危重症病人代谢状况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实践经验积累,得以不断改进完善,从重视简单的热量和营养素的充分补充、追求恢复“正氮平衡”,逐渐转向营养供给的同时,兼顾恢复危重状态下的代谢与免疫平衡1。

  • 标签: 危重病人 营养不良 营养评估与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APACHEⅢ、SAPSⅡ、MPMⅡ_0与APACHEⅡ在急诊内科危重病情评估中的优劣。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150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APACHEⅢ、SAPSⅡ、MPMⅡ_0与APACHEⅡ进行患者病情评估,观察分析几种方法的评估结果准确性。结果各系统对存活组和死亡组的评估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实际病死率相比,MPMⅡ_0、APACHEⅡ预计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HEⅢ、SAPSⅡ、APACHEⅡ的AUROCC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内科危重病情评估系统的最佳选择为APACHEⅡ。

  • 标签: APACHEⅢ SAPSⅡ MPMⅡ_0 APACHEⅡ 急诊内科 危重病情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危重例评分(PCIS)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预后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作用。方法424名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纳入该研究,其中存活390例,死亡34例。收集患儿PCIS评分系统的相关生理参数及结局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估PCIS评分系统对并发症和结局的分辨力。结果存活组患儿PCIS评分明显高于死亡组患儿(P〈0.01)。424名患儿中,通过PCIS评分进行病情评估发现危重型病例仅26名(6.1%)。PCIS评分分辨是否发生肺水肿、肺出血和死亡的AUC和95%可信区间分别是0.74(0.66,0.82)、0.82(0.74,0.90)和0.83(0.75,0.92)。结论PCIS对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症及预后有一定预测作用,但根据现有评分体系不能充分反映重症手足口病病情的严重程度。

  • 标签: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 并发症 预后 手足口病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及其动态变化在危重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收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的196例危重患者,按血小板计数分为血小板减少症(TCP)组与非血小板减少症组(非TCP),按有无出血并发症分为出血组与非出血组,按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动态观察所有患者第1、3、5、7、9天血小板的计数变化,对APACHEⅡ评分、出血发生率、病死率,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发生率等进行前瞻性分析,分析比较死亡组与存活组血小板动态变化。结果TCP的发生率为28.06%,TCP组比非TCP组具有更高APACHEⅡ评分,更高的死亡率、出血发生率以及MODS发生率,且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存活组血小板计数在经过入ICU3天短暂下降后第5~9天开始逐渐上升,死亡组血小板计数呈持续下降趋势。死亡组血小板计数在每个观察时相均低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减少及其动态改变能较正确、敏感地反映危重患者的病情发展和预后,在临床上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危重病患者 APACHEⅡ评分 预后
  • 简介:摘要病情观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是审慎且有意识的,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运用有效注意提高病情观察、判断、处理能力,对于危重人救治率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 标签: 有效注意 危重病人 病情观察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病情评价系统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512例急诊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分别171例、171例、170例,A组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B组采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C组采用传统分诊方法。结果A组、B组的一次分诊准确率率明显高于C组,在急诊室滞留时间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组的预后预测性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在急诊分诊过程中应用危重病情评价系统可明显提高分诊准确率。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急诊分诊 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危重人ICU心理护理。方法配合医生治疗对ICU危重人进行心理护理。结论ICU的护士应识别压力选择应付方法,有效地帮助病人渡过生命危机。焦虑会引起人体生理和情绪方面的症状,不利于疾病恢复。护理的目标是评估引起病人焦虑的因素以及帮助减轻焦虑,减少病人精力的消耗,促进病人生理和情感的平衡。对于恢复期病人的护理也是支持病人的适应行为。如果病人能用语言表达担心或询问预后则需耐心倾听及鼓励,有条件可介绍已恢复的同类病人进行现身教育让其看到今后自己的角色改变。

  • 标签: 危重病人 ICU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人的营养支持效果。方法本次试验对象为2014年2月~2016年1月我院就诊的75例危重人,按照编号单双数方法将患者分为肠外组和肠外+肠内组。肠外组给予完全肠外营养支持;肠外+肠内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评价(1)护理前后IgG、IgM、IgA、转铁蛋白、清蛋白、前白蛋白;(2)腹泻发生率。结果(1)两组患者护理前IgG、IgM、IgA、转铁蛋白、清蛋白、前白蛋白差异不显著,而肠外+肠内组患者护理后IgG、IgM、IgA、转铁蛋白、清蛋白、前白蛋白显著比肠外组好,P<0.05;(2)肠外+肠内组腹泻发生率显著比肠外组低,P<0.05。结论危重人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状况和营养水平,且可预防腹泻发生,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危重病人 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重症监护室简称ICU,在任何医院内都是危重人的较为聚集的科室。因为病情危重,住在ICU的病人需要24小时不间断被照顾。各项生命体征监控、定时做检查、服药、打针,这些项目繁杂琐碎,但每一项都对病人的病情至关重要。说ICU病房里的医生和护士是生命的守护者,毫不为过。也正因为病情危重危重人的抢救工作在ICU病房里也成为一件非常常见的事。而病人抢救的成功与否在于几个方面病人的病情是否可逆,医生的果断决策还有一个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医生与护士之间的紧密配合。1

  • 标签: 危重病人 医护人员 抢救配合
  • 简介:外科危重人由于严重创伤、大手术、感染打击,其营养与代谢支持发生了很多明显的改变,主要表现为机体的分解代谢明显高于合成代谢,这种代谢改变是神经内分泌反应的结果,与细胞因子与炎性介质亦密切相关。应激产生的高代谢反应,可迅速导致营养不良的发生,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因此在外科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中及时、合理、充分的营养支持是对患者救治的重要环节。

  • 标签: 外科危重病人 营养支持 机体免疫功能 外科危重患者 神经内分泌反应 多器官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输液安全是指将药液通过静脉输入患者的过程中,无人为的意外情况发生,患者无不良反应。是临床护理常用操作技术,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是临床用药的重要途径。它要求准确、安全、迅速,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静脉输液过程存在多个环节、多种因素影响静脉输液安全,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加以防范,确保输液治疗的顺利进行,增强药物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损失,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静脉输液过程必须严格管理,确保患者的输液安全。

  • 标签: 危重患者 输液安全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