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在联醇生产系统中,中压甲醇塔更换催化剂后的升温还原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以后联醇产量的高低。本次中压甲醇塔升温还原是低氢还原法在公司的首次试用,对具体过程及塔单元投入系统的调节方法做以详细总结,并对升温还原期间的一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 标签: 中压甲醇 催化剂 升温还原 低氢还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早期脑卒中患者开展阈值压力负荷呼吸肌训练(threshold in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TIMT)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因早期脑卒中在我科住院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30名接受阈值压力负荷呼吸肌训练患者为治疗组,30名未接受训练的为对照组。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最大肺活量VCmax、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PEF)、呼吸肌肌力(MIP和MEP),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巴氏指数(BI)和治疗后随访3个月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对象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训练前后治疗组的肺功能(VCmax、FVC、PEF)、呼吸肌肌力(MIP、ME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I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脑卒中患者接受阈值压力负荷呼吸肌训练能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减少肺部感染。

  • 标签: 脑卒中 阈值压力负荷呼吸肌训练 肺功能 呼吸肌肌力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1型阈值前期和阈值期经单次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后的疗效、复发率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接受IVR治疗的ROP患儿51例100眼资料纳入研究。经Retcam眼底照相及间接检眼镜检查确诊1型阈值前期ROP 39例70眼、阈值期ROP 18例30眼。于确诊后24~36 h玻璃体腔注射0.25 mg/0.025 ml雷珠单抗。术后1 d观察有无眼压升高、眼内出血及眼内炎症反应,术后1周用Retcam眼底照相检查眼底病灶是否消退,每间隔2~4周复查1次,直至视网膜血管化,观察有无全身及眼部并发症。比较单次IVR治疗后1型阈值前期和阈值期ROP治愈率、视网膜血管化发生时间及复发率。结果单次IVR治疗后ROP治愈率为86%(86/100),均未见全身不良反应,1型阈值前期组、阈值期组ROP治愈率分别为85.71%(60/70)和86.67%(26/30),2个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P=0.65)。1型阈值前期组和阈值期组视网膜血管化时间分别为(11.86±8.60)周和(14.45±10.01)周,2个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P=0.22)。ROP复发10眼,其中1型阈值前期组复发率为5.71%(4/70),明显低于阈值期组的20.0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P=0.03)。10眼ROP复发,其中6眼再次行1次IVR治疗,4眼行1次激光光凝治疗。单次IVR治疗后5眼出现视网膜前出血,未行干预,出血自行吸收。结论单次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1型阈值前期及阈值期ROP均安全、有效,阈值期组ROP复发率高于1型阈值前期组,经再次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愈率。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雷珠单抗 玻璃体腔注射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 在冬季生产中,针对含水较低且原油粘度较高的单井拉油点,在冬季生产中,容易造成回压升高,地面管线冻堵现象,增大了管线穿孔风险,严重的造成原油无法进罐,油井停井。针对这一 问题,进行水套炉 循环升温装置的研究, 利用感温器检测温度的变化,保证管线 温度维持在一个合理经济的水平上。

  • 标签: 水套炉 自循环升温 装置 介质 测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577 nm微脉冲阈值下激光光凝治疗早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河南省职工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就诊的早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者72例(72眼),使用577 nm微脉冲阈值下激光进行渗漏点及其周围多点覆盖式光凝,随访观察12周。结果治疗后12周,视力(BCVA,log MAR)由术前的0.560±0.181提高至0.115±0.111(t=315.419,P=0.000);黄斑中心区厚度由术前的(461.63±72.84)μm下降至(175.38±105.55)μm(t=358.802,P=0.000);视网膜下积液高度由术前的(277.60±56.09)μm下降至(28.71±17.92)μm(t=358.801, P=0.000)。术后眼底照相未发现激光瘢痕。结论577 nm微脉冲阈值下激光光凝治疗早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效果良好。

  • 标签: 光凝,激光,微脉冲,阈值下,577 nm 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浆液性,中心性 厚度,视网膜,黄斑中心区 瘢痕,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移动流行区间法评价我国南方地区2018-2019年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并进行强度比较,为优化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CDC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收集我国南方地区2012年3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5岁儿童手足口病周发病率,使用移动流行区间法(MEM)计算2018-2019年南方地区各省市强度阈值,评价手足口病流行强度。结果南方地区2018-2019年第1个流行季中,≤5岁儿童周报告发病率处于极高流行水平的6个省份分别为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重庆市、四川省和云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为低流行水平;第2个流行季中,有6个省份达到极高流行水平,分别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重庆市、四川省和云南省,其余各省份也均达到中或高流行水平;多数省份第1个流行季各阈值高于第2个流行季相应阈值,但重庆和四川等省份不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除海南、重庆和云南外,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70%。结论对于1个流行季内呈现双峰流行特征的南方地区,可使用MEM模型,通过拆分流行季的方法分别确定不同流行季流行强度阈值。MEM模型建立的流行强度阈值综合了历史数据,识别出的极高流行水平的省份代表此省份较历史发病水平有异常的增高,更需要各地的关注以及及时实施防控措施。

  • 标签: 手足口病 移动流行区间法 流行强度 流行阈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温度测试仪测定临界温度阈值(CTT)在冷接触性荨麻疹诊断中的应用,并探究CTT与冷接触性荨麻疹疾病活动度、疾病控制情况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回顾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的20例冷接触性荨麻疹。患者首次就诊时自评疾病活动度,首次就诊及之后的2次随访时检测患者CTT,并由患者评价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第2次随访时,评价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CTT与疾病活动度、CTT改善度与疾病控制情况的相关性。Friedman检验比较治疗过程中CTT、DLQI的改善情况,并采用Bonferroni多重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患者自评疾病活动度:轻度3例,中度8例,重度9例,疾病活动度与CTT呈正相关(rs = 0.573,P = 0.008)。医生评价疾病控制情况:3例不佳,6例一般,11例良好,疾病控制情况与CTT的改善度呈正相关(rs = 0.516,P = 0.020)。首次就诊及2次随访时CTT依次为(20.10 ± 4.67)℃、(10.75 ± 5.30)℃、中位数5.50(P25,P75为4.00,1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4.16,P < 0.001),DLQI值分别为(19.75 ± 3.81)分、(8.45 ± 6.27)分、中位数0.50(P25,P75为0,9.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5.23,P < 0.001);2次随访时CTT、DLQI值均低于首次就诊时(均P < 0.001)。结论CTT可反映患者的疾病活动度,并与患者生活质量及疾病控制情况相关。

  • 标签: 荨麻疹 冷温度 皮肤激发试验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临界温度阈值
  • 简介:摘要:地震是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的重要隐患,开展地震作用下高速铁路桥梁上列车安全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仿真试验相结合,振动台试验表明ALS波的地震动峰值达到0.25g时,轮对与钢轨彻底分离,车辆发生脱轨;提出地震作用下列车运行安全性标准,即地震动加速度在40gal-60gal之间,高速列车在桥上允许最大运行速度为150km/h;地震动加速度≥60gal,高速列车应停车。

  • 标签:
  • 简介:摘要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豫东饮水型氟病区722名女性开展一项横断面调查,以探讨氟病区女性体重指数(BMI)与骨密度的关系及阈值效应。结果显示,与BMI正常组相比,超重组和肥胖组研究对象患骨质疏松的风险分别降低了32%和69%;氟病区女性骨密度与BMI之间存在阈值效应关系,BMI为(18.0~31.2)kg/m2时,骨密度T值与BMI呈正相关;BMI为(31.3~40.6)kg/m2,两者无关联相关性;未观察到低至中等程度氟暴露影响成年女性骨密度。

  • 标签: 骨密度 骨质疏松 体重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气腹合并头高脚低位15°~30°条件下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 SVV)预测老年患者液体反应性的准确性及诊断阈值。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80例。于气腹合并体位变动后5 min (T1),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7 ml/kg,输注时间15~20 min。于T1、容量负荷后5 min (T2)时记录MAP、心率、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 CO)、心指数(cardiac index, CI)、每搏量(stroke volume, SV)、每搏量指数(stroke volume index, SVI)和SVV。容量负荷后,以每搏量指数变化率(△SVI)≥15%为容量负荷试验阳性的标准,△SVI≥15%定义为有反应组(Rs组),△SVI<15%定义为无反应组(NRs组)。绘制SVV判断容量变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及95%CI。结果与T1时点比较,T2时点两组患者CI和SVI升高,SVV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组T2时点CO和SV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1时点比较,Rs组SVV高于NRs组,CI、SV、SVI和CO低于N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心率、MAP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示:SVV区分容量负荷有无反应的阈值为16.5%时,灵敏度为95.9%,特异性为77.8%,曲线下面积(95%CI)为0.912 (0.838~0.987)。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SVV仍保持判断容量治疗反应的准确性,但其诊断阈值升高。SVV的诊断阈值为16.5%。

  • 标签: 每搏量变异度 诊断阈值 腹腔镜治疗 胃癌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估计北京市流感流行阈值和分级强度阈值,对2018-2019年流行季流感流行水平进行分级预警,并对估计阈值的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应用北京市近5个流感流行季的流感样病例数和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监测数据,采用移动流行区间法(MEM)估计流感流行阈值和分级强度阈值。应用交叉验证方法评价MEM与2种监测数据类型估计流行阈值的预警效果,评价指标为马修相关系数、约登指数、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估计预警2018-2019年流行季的流感样病例数的流行阈值为12 984例、中位强度阈值为22 503例、高强度阈值为37 589例、超高强度阈值为47 157例,评价流行阈值的指标马修相关系数为62%、约登指数为60%、灵敏度为69%、特异度为91%。应用ILI%监测数据,估计预警2018-2019年流行季流感流行阈值、中位强度阈值、高强度阈值及超高强度阈值分别为1.66%、2.46%、3.84%和4.66%,评价流行阈值的指标马修相关系数为59%、约登指数为54%、灵敏度为60%、特异度为94%。结论MEM对预警流感流行有较好特异性,准确性在可接受范围内,该方法可在北京市流感分级预警中进行实际应用。应用流感样病例数监测资料预警效果略优于ILI%。

  • 标签: 流感 阈值 强度 移动流行区间法 交叉验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定量免疫法便潜血试验(FIT)在结直肠肿瘤伺机性筛查中的意义,提出最适宜的阈值,提高结直肠肿瘤的早期筛查水平。方法以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就诊拟行结肠镜检测的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伺机性筛查,患者结肠镜检查前留取晨起自然便,应用OC-MICRO全自动便潜血分析仪进行免疫法便潜血试验,对便潜血结果进行分析,分别计算不同阳性阈值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结果最终纳入研究对象1 448例,其中男714例(49.3%),女734例(50.7%),根据结肠镜和病理结果共检测出结直肠肿瘤242例,其中进展性腺瘤157例、结直肠癌85例。FIT阈值从50 μg/L升至200 μg/L,阳性率由11.5%降至8.6%,FIT检测结直肠肿瘤的敏感性随FIT阈值升高由47.9%降至38.8%,但是特异性由96.8%升高至98.2%,并且阳性预测值由82.3%升高至87.0%。结直肠癌的漏检率随FIT阈值升高,由11.8%(n=10)增高至17.6%(n=15),但是阳性阈值100 μg/L和150 μg/L的漏检率相同12.9%(n=11)。结论免疫法便潜血阈值100 μg/L用于伺机性筛查对进展性腺瘤和结直肠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该方法操作简便、检测快捷,是较好的大肠良恶性疾病筛查和诊断的参考指标。

  • 标签: 伺机性筛查 结直肠癌 定量粪便免疫化学试验
  • 简介: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 0 【摘要】目的 探析震动感觉阈值、踝肱指数测定与糖尿病足的预防护理。方法: 选取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10 月在院治疗的 60 例糖尿病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监测和预防护理,用相关仪器计算震动感觉 阈值和踝肱指数,还要比较糖尿病足情况 。结果: 预防护理 后,患者的糖尿病足情况明显降低,数据比较后统计学意义明显 ( P< 0.05 )。结论: 震动感觉阈值、踝肱指数测定和预防护理同时使用能减少糖尿病足发生概率,提高患者健康,推广价值大。

  • 标签: 震动感觉阈值 踝肱指数 糖尿病足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使用级联模型在CT平扫图像中自动检出肾结石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搜集2018年1月至7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泌尿系CT平扫并诊断为肾结石的59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根据患者CT检查时间将患者图像分为两组:肾脏分割模型训练集(30例)和肾结石检出模型测试集(29例)。建模包括:(1)训练肾脏分割的深度学习模型,采用U-Net神经网络,以dice系数评估肾脏分割算法的性能;(2)在肾脏分割的基础上,用阈值算法和区域生长算法检出所得肾脏区域里的结石;(3)测量肾结石各向径线值(长径、中径和短径)和CT值,并将结果返回到结构化报告。由1名医师记录肾结石位置并手动测量肾结石各向径线值(长径、中径和短径)和CT值作为金标准,计算模型自动检出结石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并使用Bland-Altman法分析模型自动测量和医师手工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测试集29例患者,共11 358层CT图像,58个肾脏纳入研究,其中38个肾脏有结石,共有56个结石,20个肾脏无结石。使用U-Net模型对测试集11 358层CT图像进行分割,平均dice系数为0.96;其中10 945(96.36%)层图像分割效果很好,dice系数≥0.90。以肾脏为单位,模型在测试集中检出结石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分别为100%(38/38)、100%(38/38)、100%(20/20);以结石为单位,模型检出结石的灵敏度、准确度分别为100%(56/56)、96.6%(56/58)。结论肾结石检出级联算法可以在CT平扫图像中自动检出肾结石,并自动返回到结构化报告中,提高临床工作效率。

  • 标签: 肾结石 自动化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转化内膜日子宫内膜厚度对激素替代冻融囊胚移植周期(HRT-FET)临床结局的影响,并分析子宫内膜厚度的阈值及最佳区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激素替代冻融准备子宫内膜的2 825囊胚移植周期,以转化内膜日子宫内膜厚度作为连续变量五等分组法将患者分为Q1组(3.5~7.9 mm)、Q2组(8.0~8.9 mm)、Q3组(9.0~9.5 mm)、Q4组(9.6~10.7 mm)、Q5组(10.8~21.0 mm)5个亚组,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分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曲线拟合及阈值效应分析探讨转化内膜日子宫内膜厚度对囊胚移植FET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以Q1组为对照组,调整混杂因素后,分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他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高于Q1组,Q3和Q4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阈值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囊胚移植周期子宫内膜厚度阈值为9.6 mm,子宫内膜厚度<9.6 mm时,子宫内膜厚度每增加1 mm临床妊娠率提高23%(OR=1.23,95%CI=1.11~1.36),活产率提高21%(OR=1.21,95%CI=1.10~1.33),子宫内膜厚度超过阈值时,临床妊娠率增加不明显(OR=0.92,95%CI=0.84~1.02),而活产率呈下降趋势(OR=0.88,95%CI=0.81~0.96)。结论在囊胚HRT-FET周期中,子宫内膜厚度与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呈曲线关系,最佳子宫内膜厚度区间为9.0~11.0 mm。

  • 标签: 超声检查,经阴道 冻融胚胎移植 子宫内膜厚度 临床妊娠率 活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光凝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血清丙二醛(MDA)及趋化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丽水市人民医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治疗的PDR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格栅样激光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光凝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MDA、趋化素水平,观察两组视力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0%(46/51),高于对照组的76.47%(39/51)(χ2=19.585,P<0.01)。治疗前,两组血清MDA、趋化素及视力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MDA、趋化素分别为(8.57±2.48)μmol/L、(1.58±0.51)ng/L,对照组分别为(10.92±3.16)μmol/L、(2.83±0.92)ng/L,两组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t=4.178、8.486,均P<0.05);观察组视力为(0.66±0.19),高于对照组的(0.43±0.13)(t=7.135,P<0.05)。结论采用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光凝治疗可有效缓解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氧化应激状态,降低血清MDA及趋化素水平。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脉冲激光 激光凝固术 丙二醛 趋化因子类 超氧化物歧化酶 抗氧化剂 视力,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