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艾滋病医源性的控制措施和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09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5例艾滋病手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手术治疗过程中加强医源性的防控措施。观察实施手术治疗的21名医护人员医源性的防护情况。结果对5例艾滋病手术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针对艾滋病隔离要求的手术准备、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术中管理和术后消毒等专门医院感染管理措施,认真贯彻落实、规范操作,治疗过程中未发生锐器伤、体液污染皮肤和黏膜等职业暴露情况。全程规范监测21名医护人员HIV抗体均为阴性。结论采用科学的管理措施和严格的消毒隔离,可有效避免艾滋病医源性的发生。

  • 标签: 艾滋病 医源性感染 控制措施 防护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院内医源性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6月间ICU收治的2168例患者,共发生ICU院内医源性132例,感染率为6.09%,对比分析患者住院期间与入院检查时的血尿便常规,以及痰培养、穿刺或者引流分泌物的病原检查结果,检查患者是否出现新的病原体。待患者出院后对患者进行为期两周的院后随访,具体判断参照《院内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001)》执行。结果132例患者感染部位分别为下呼吸道59(44.70%)例、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29(21.97%)例、消化道21(15.91%)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17(12.88%)例和切口感染6(4.55%)例,感染菌种分别为革兰阴性菌81(61.36%)例、革兰阳性菌37(28.03%)例和真菌14(10.6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使用机械通气、使用深静脉留置管、使用泌尿道插管、使用抗生素、ICU时间≥14d组间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收治科室内外和镇静药物使用5d组间差异对比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机械通气、深静脉留置管、泌尿道插管、抗生素、ICU时间都是ICU院内医源性的重要危险因素。

  • 标签: ICU 院内感染 医源性 危险因素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眼手术医源性的易发因素及控制措施。方法针对内眼手术发生医源性的危害因素制定预防措施并严格落实。结果提高医务人员对内眼手术后发生医源性的重要性的认识,保证医疗质量,避免眼内炎的发生。结论制定适合眼病专科医院院内感染控制的相关制度、工作流程和措施并认真落实,有效预防内眼手术后医源性的发生。

  • 标签: 内眼手术 医源性感染 预防与控制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精神病院接收治疗的患者,往往都是没有清楚意识或者完全丧失思维意识的精神病人,所以患者并不清楚自己除了精神疾病之外,有没有其他感染性疾病。而我们精神病院检验科的医务工作人员,每日与患者接触,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排泄物等,所以存在着医源性的危险1。本研究就对精神病院检验科预防医源性的措施进行探讨分析。

  • 标签: 精神病院 检验科 医源性感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验科医源性的预防和控制方式。方法我院对接收的检验科5781例样本和6217例临床样本进行研究分析。对医源性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关的措施来预防,对比采取预防措施前后的医源性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医源性是因为医院规章制度的不完善,自我护理意识不足,硬件设施不完善所导致的,制定预防措施前,医源性率是1.26%,之后是0.34%,之前满意度是80.31%,之后是97.83%,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性(字2=32.97,P=0.000;字2=630.570,P=0.000)。结论检验科室工作人员要进行预防措施,降低医源性率的发生几率,让患者满意。

  • 标签: 检验科 医源性感染 原因 预防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预防医源性交叉感染始终是医院领导和各职能科室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医源性交叉感染不仅使病人身心受到伤害,严重的还会因并发症致死,也会大大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现在病人及家属已享有极大的知情权,他们随时可以对医疗操作、病情发展、用药等情况进行咨询,医源性交叉感染在病人及家属知情的情况下,很可能还会引发医患之间的纠纷或法律诉讼。所以,在新时期的社会环境和医疗环境下,为了避免医患的法律纠纷,医疗器械的彻底消毒,防止医源性的交叉感染疾病的发生更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麻醉机 预防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验科医源性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控制措施,预防检验科医源性发生。方法建立健全完善合理的组织管理和规章制度,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学习和自我防护工作,严格落实无菌技术操作,加强环境清洁度检测以及对检验器材、仪器和医用垃圾的消毒处理工作。结果通过上述预防措施的严格执行,达到对检验科医源性危险因素的控制。结论严格执行检验科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医源性的预防控制,可有效预防检验科医源性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检验科 医源性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血站检验科预防医源性的发生,已经成为血站医疗工作者的主要措施。血站医疗工作者对于自我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因此,拥有一套健康合理地规章制度以及熟练的技术展开培训,将工作人员健康记录、和防护设备、检验器具消毒工作做好检查,通过对上述措施的阐述,在最大的限度上对检验科内的医源感染进行了控制。保障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文章对如何开展保护工作展开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为相关工作保驾护航。

  • 标签: 血站检验科 医源性感染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