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建立区域创新是获得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该文在分析区域创新的内涵和建设区域创新的意义,以及分析创新系统的特征、功能、构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了区域创新的对策。

  • 标签: 区域创新体系 创新能力 运行机制
  • 简介:本文认为区域创新最本质的含义在于一个区域是否形成了一种有利于知识流动和创造的制度体系,形成了一种与技术进步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并从区域的角度将技术创新划分为企业内部完成的和企业在区域网络中完成的两种类型,进一步提出和分析了区域创新所必备的产业集群、优质的生产要素、良性竞争环境、丰富的社会资本和高效的制度体系等5种要素。最后,本文还从内生型产业集聚和外生型产业集聚两种类型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区域创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 标签: 区域创新体系 技术进步 技术创新 区域经济 企业 内生型产业集聚
  • 简介:从世界范围上看,集群化已是一个很普遍现象;而且,越是崛起中的新兴产业,越是高度集群化。迈克尔·波特考察了美、日、德、瑞典等国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得出的共同点就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产业大多是集群模式。我国三大创汇省的主流产品加工生产大多也是集群模式的。住在大城市中的人们也会感受到,所在城市中,不论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还是传统的商贸服务业等产业也是集群化的,

  • 标签: 产业集群 区域创新体系 国际竞争优势 集群模式 高科技产业 商贸服务业
  • 简介:成渝经济区地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重要的战略定位赋予了它改革与发展的新内涵,其自身的创新发展对于带动西部落后地区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这也是成渝经济区未来崛起的关键因素。

  • 标签: 成渝经济区 区域创新体系 统筹城乡
  • 简介:90年代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摆到重要的战略地位,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2002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709.92亿元,比上年增长29.40%,占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7.88%,比上年增长2.7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1646.71亿元,比上年增长32.22%,产销率达到96.3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56.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97%,占产品销售收入的79.91%;产品创利税221.65亿元,比上年增长34.41%,销售利税率为13.46%。2002年全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954.48亿元,比上年增长31%,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55.82%,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 标签: 区域创新体系 科技发展 深圳市 大学城 孵化器
  • 简介:制度创新是构建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本文运用系统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制度在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性,相关实证研究也显示了制度的重要性,而当前的行政体制是制约我国区域创新的深层制度因素。最后,本文借鉴高绩效区域创新的制度安排,提出区域创新中制度创新的基本模式。

  • 标签: 区域创新体系 制度创新 创新模式
  • 简介:学习型区域创新是一种有效的区域创新,该体系依赖于外部的紧密知识联系而积极获取知识资源,并通过创新行为主体间交互式学习促使知识资源在区域内转移,从而大幅度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形成和保持竞争优势。交互式学习是学习型区域创新学习机制的核心。学习型区域创新对发展中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效应。

  • 标签: 区域创新体系 学习性区域创新体系 学习机制 区域发展
  • 简介:在我国,诸如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唐地区等,都是超越了行政区范围的经济区,是最合适的高层次创新区域,但是在区域创新的理论层面上,一般都是以行政区域单位为单元,但是作为国家创新的子系统,区域组合应以资源为核心,若单纯以行政区来组合各类资源,对国家创新的贡献却未必最大,也不一定符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效益最大化的原则。

  • 标签: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国家创新体系 长江三角洲地区 行政区域 京津唐地区 效益最大化
  • 简介:近年来,上海在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技术创新的基点是自主创新,这是建设创新的方向。有关调查显示,上海工业e主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在1995-1996年获市新产品~等奖中,其技术来源是自主开发(包括模仿创新)的仅占石.3%,而且大多数是原材料或配件。二是企业缺乏技术人才。据1997年对1400家大中型企业的统计,直接从事科技开发的科技人员只有3.08万人,占职工总数的2.if%,而具有高中级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更少,只有2.19万人,占职工总数的1.5%。三是企业的科技投入不足。据统计,上海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费占销售额的比例,从1

  • 标签: 加快建设 科技创新体系 企业技术创新 科技人员 建设科技 体制环境
  • 简介:立足地方高校实际,引导地方高校正确参与区域创新建设,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在需求的视角下,地方高校的参与路径不能简单理解为知识生产、传播和为企业提供技术成果。地方高校有效参与区域创新建设要从区域创新总体需求、其他创新主体需求和自身发展需求三个层次出发,针对性选择参与路径。

  • 标签: 区域创新 体系建设 需求视角 高校参与 路径选择
  • 简介:区域创新是国家创新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和坚实基础。当前中国创新区域体系中,一些传统的以产业集群为载体的区域创新与现代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呈现出主导产业多样性、县域边界性明显等新的特征。同时,地方政府在区域创新建设中处于关键地位,FDI充当了重要的技术扩散源。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这些问题成为阻碍区域创新和企业创新的掣肘。正确认识这些问题,有助于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区域创新建设,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适配性政策支持。

  • 标签: 区域创新体系 创新型国家 产业集群 地方政府
  • 简介: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项目的科技含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已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支柱。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形成的体制创新、政策创新、企业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创新等,初步构建了区域科技

  • 标签: 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深圳市 区域科技创新 对策 科技创新体系
  • 简介:摘要:区域创新建设是国家创新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的发动机,是促使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保 障。是加快四川经济和 社会发展、加速工业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的优 化和升级、提升区域竞争力必然的战略选择。

  • 标签: 区域创新体系 构建
  • 简介: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程中,建设国家创新与构建高校大学后继续教育创新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全面构建高校大学后继续教育创新,是加快全面建设国家创新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对策之一。加快发展创新型高校大学后继续教育,不仅对加快全面建设国家创新具有直接推动作用,而且有助于建立加快全面建设国家创新的有效机制。

  • 标签: 国家创新体系 大学后继续教育创新体系 有效机制 全面改革
  • 简介:本文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建设进行了研究,从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大学生科技创新建设的内容、大学生科技创新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以创新引领创业,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帮助.

  • 标签: 科技创新 体系 建设
  • 简介:<正>自中国科学院于1998年向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题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的报告后,国家创新便成为热门话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那么,如何建设国家创新呢?基于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主要包括政府、科研机构、教育机构和企业,结合我国现行创新制及运行机制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当前应着手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转变政府职能,发挥政府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创新的干

  • 标签: 国家创新体系 科研机构 技术创新活动 企业 知识经济时代 政府作用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消防部门通过科技创新打造出现代化的消防工作体系,促进消防科技成果向社会面火灾防控能力提高转化。以社会产业结构调整为背景,以先进技术成果为支撑,全力开创科技赋能消防救援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本文主要探究了加强消防科技创新建设策略。

  • 标签: 消防 科技创新 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