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老实说,作为一个老“人艺人”,我以人艺引为骄傲、自豪和光荣。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契诃夫写的,并由焦菊隐先生翻译的独幕剧。《天鹅之歌》。

  • 标签: 胡同 史家 《天鹅之歌》 契诃夫 独幕剧 焦菊隐
  • 简介:摘 要: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加快,以胡同为代表的建筑群面临拆除和改建,象征老北京经典文化符号之一的胡同文化逐渐消失。文创产品作为传播文化的新载体之一,应该增加对胡同文化传承的关注。本篇以史家胡同为例,通过分析史家胡同文创社的现状,明确胡同文创产品的优势与局限,总结适合史家胡同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法并加以运用。

  • 标签: 胡同文化 文创产品 设计应用
  • 简介:北京的街巷胡同,与北京城的规划建设和历史发展密切相关。北京城在规划建设上,是以南北中轴线为依据,两翼对称来安排和布置的。街巷依托城市,造成人与皇家建筑乃至整体北京城的“对话”,从而带来了老北京人生活方式独有的“京味”特色。

  • 标签: 北京城 街巷 胡同 “对话” 生活方式 中轴线
  • 简介:了解北京的人都应该知道,北京真正的灵魂所在,不是故宫的雍容华贵,不是长城的铿锵豪迈,不是王府井的繁华热闹,而是胡同胡同才是北京的灵魂所在。

  • 标签: 北京 灵魂 胡同 印象 王府井
  • 简介:看惯了小家碧玉的苏州园林,眼前兀地现出气势磅礴的宫殿城门;听惯了温婉如玉的吴侬软语,一下子转为字正腔圆的气贯长虹;

  • 标签: 老北京 同里 苏州园林 字正腔圆
  • 简介:北京的帅府胡同有两处,一处在东城区王府井,一处在西城区太平仓。两条胡同都得名甚早,各有来历。四百年前明朝人张爵在其撰写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里已有记载。

  • 标签: 老北京 胡同 王府井 东城区 西城区
  • 简介:本刊去年第6期所发严文井的散文《赵村理在北京胡同里》,受到普遍好评。为此,本期续发11位作家有关这方面的短文。辑为《我和北京胡同》栏目,以飨读者,而对京都胡同文化和四合院生态有兴趣者,可资观照、思考。这批文章是由大型散文摄影专集《胡同99》的编纂人程小玲、徐勇同志提供的。本栏发稿大体依年龄为序(见目录),照顾到版面完整,排版时略有变动。

  • 标签: 菊儿胡同 老北京 四十年代 散文 严文井 四合院
  • 简介:2005年9月20日,北京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台湾学者李敖和他的两位姐姐李珉、李珣来到他们阔别五十多年的母校——北京新鲜胡同小学。这使人们又重新回忆起有着一百余年历史的老校——新鲜胡同小学

  • 标签: 李敖 北京 新鲜胡同小学 历史文化
  • 简介:总布胡同座落在北京东单北大街,是一条老胡同,有着600多年的历史。总布胡同明朝属明时坊,之所以叫它总布胡同,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因为总捕衙署(相当于现在的市公安局)曾设在这条胡同,后来可能是“总捕”这名儿不好听,所以后来改叫总铺胡同;又一种说法是因为总铺衙门就设在这条胡同里而得名、、总铺,即总甲理事之所。

  • 标签: 总布胡同 北京 公安局 得名
  • 简介:胡同北京的标志。北京胡同虽然都叫胡同,其实大有不同,等级差别是非常明显的,北京城素来就有“东富西贵,北贫南贱”的说法。居住在胡同里,总会遇到一些不如意、不方便,但也有许多值得留恋的地方。

  • 标签: 北京城 胡同 记忆 居住
  • 简介:上海人称小巷为里弄,北京人称小巷为胡同。到底北京有多少胡同?老北京人常说:“北京胡同赛牛毛”,足以说明胡同之多。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据在下考证:元代的大都城(即北京城的前身)内共有胡同384条,明代北京内城共有胡同312条,清代为629条。新中国成立时,北京内城、外城街巷胡同总数是4550条。1982年统计北京城区的街巷胡同总数是2833条,其中位于城区名为胡同者有1333条。随着旧城改造速度的加快,城市建设的发展,北京胡同的数量将会相应减少。

  • 标签: 北京 胡同 火文化 旧城改造 城市建设
  • 简介:为纪念已故剧作家李龙云先生,北京人艺复排《小井胡同》并于9月28日正式公演。曾在该剧老版本中扮演小力笨儿的杨立新,为本次复排担纲导演,这是他第一次在北京人艺担任导演工作。该剧的主演阵容则云集了濮存昕、龚丽君、岳秀清、何冰、孙茜等优秀人艺演员。《小井胡同》是李龙云先生的代表作,被人们誉为“解放后的《茶馆》”。1985年《小井胡同》首演于北京首都剧场,此次是距首演近三十年之后的首次复排。

  • 标签: 《小井胡同》 北京人艺 导演工作 《茶馆》 李龙云 剧作家
  • 简介:法国人CapucineNeouze在中国生活了七年,相比丈夫文雅的中文名“吕克”,她还没有一个令自己满意的中国名字。有段时间,她想取名叫“金莲”,因为“capucine”在英语里意指“旱金莲花”,一种艳丽的开花植物。

  • 标签: 巴黎人 胡同 北京 法国人 中文名 开花
  • 简介:每一个年代的人都有着属于自己那一代人的记忆。从上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我一直居住在东单西裱褙胡同。这条胡同见证了我难忘的童年、少年以及青年时光,因而,我对这条胡同充满了感情。西裱褙胡同位于东城区东南部,长安街南侧,东西长约1000米。明朝时属明时坊,称表背胡同。清朝乾隆年间,将“表背”二字改为“裱褙”,这在当时的《京师街坊志稿》中有所记载。

  • 标签: 胡同 名人 北京 80年代 60年代 乾隆年间
  • 简介:走进现代化的北京城,人们感兴趣的往往不是那些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四通八达的宽阔公路,而是那曲折幽深、纵横交错的大大小小的胡同。第一次来到北京的朋友,您有机会和时间一定要逛逛北京胡同,因为它们见证和诉说着北京沧海桑田的发展变化。

  • 标签: 北京城 胡同 桑田 现代化 大厦 高楼
  • 简介:从民国时期开始,方家胡同便是作为消费机器的地方,即使是新中国成立之后这里仍然进行着各种工业制造,一步步,跟从的历史的车轮一直向前。在北京工业史上,这样的情况也是极少的,它跨过了不同的历史时期走到明天,因而,对方家胡同46号进行改造和计划也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

  • 标签: 北京胡同 创意 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