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Fe2+对鲁米诺-H2O2化学发光反应的催化作用,并综合化学发光法和流动注射的优点,建立了测定Fe2+的新方法,并通过NaHSO3的还原作用,使Fe3+还原为Fe2+,从而实现了对总铁的测定.确定了此方法的最佳条件.检出限为5×10-10g/mL,线性范围1×10-9~1.6×10-7g/mL.RSD为1.70%(n=12,c=2×10-8g/mL).此方法测定电厂超纯水和自来水中的总铁,结果令人满意.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流动注射 铁离子 测定方法 自来水 电厂用水
  • 简介:基于酸性条件下,氢化可的松对高锰酸钾-亚硫酸钠体系发光反应具有明显的增敏作用,本文研究建立了顺序注射化学发光测定氢化可的松含量的分析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氢化可的松的质量浓度在1.0×10^-9~1.0×10^-6g/mL范围内与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3σ)为5.6×10^-1g/mL。对浓度为5×10^-8g/mL氢化可的松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1.99%。经实验,本体系具有快速、准确、简便、试剂消耗少、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等特点,应用于注射液中氢化可的松含量的测定,结果与标准方法一致。

  • 标签: 顺序注射 化学发光 氢化可的松 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电化学发光化学发光测TSH的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30份血清标本(2020年5月—2021年5月于我院门诊接受诊疗的患者所提供)作为本次研究材料,再根据所选血清标本编号的数字奇偶性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均分到65份标本材料,均需对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水平进行测定。其中,对照组所在的所有血清标本均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进行检测,而观察组所在的所有血清标本均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进行检测,连续检测1周,记录检测数据,对比两种不同检测方式的TSH检测效果。结果 (1)就精密度上来看,观察组所用检测方式的低、中、高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值(CV)均低于对照组,结果数据经对比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2)就准确度上来看,观察组所用检测方式的精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数据经对比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电化学发光化学发光测TSH都可以获得相应的检测结果,但就检测的精密性和准确度来看,电化学发光法更具优势,检测价值更高,可以考虑于后期进一步增强对该检测法的推广应用力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以北京市监测网运行项目中的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四类水样为试材,采用燃烧 -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水质总氮含量,并与国标方法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燃烧 -化学发光测定水质总氮,标准曲线相关系数 r≥0.999,方法检出限为 0.04mg/L。测定标准样品的相对误差为 0.38%~ 2.02%,测定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为 0.44%~ 1.59%,平均加标回收率为 74.6%~ 102.1%。该方法简化了实验步骤,提高了工作效率,精密度、准确度基本符合要求,弥补了国标方法的多种欠缺。

  • 标签: 总氮 地表水 地下水 生活污水 工业废水 燃烧 -化学发光法 总有机碳分析仪
  • 简介:将核酸识体分子识别模式与纳米金催化发光特性相结合,建立了一种简单、灵敏测定K^+的新方法。该方法测定K+的线性范围为7.4×10^-8~7.4×10^-5mol/L,其检出限为2.9×10^8mol/L。并对浓度为5.6×10^-7mol/L的K^+重复测定6次,相对标准偏差为3.6%。同时,考察了K’的适配体对K^+结合的特异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K^+的测定具有很好的选择性。

  • 标签: 化学发光 核酸识体 纳米金 K+
  • 简介:本文利用金霉素对KMnO4-Na2SO3化学发光体系的发光有增敏的作用,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金霉素的新方法。在最佳条件下,金霉素溶液的浓度在2.0×10^-7~5.0×10^-5mol/L范围内与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的检测限(S/N=3)为1.0×10^-8mol/L。对实际样品进行回收实验,回收率在98%-103%间。结果表明该方法适合对金霉素的测定。并对可能的发光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 标签: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 金霉素
  • 简介:化学发光法作为目前分析化学研究中的一种新型手段,具有灵敏、快速等优点,且仪器设备简单,便于实现自动化分析。本文简要的综述了该法的基本原理、反应机理、已经取得的一些无机离子测定法及其现代应用和发展前景。

  • 标签: 化学发光 鲁米诺 无机离子
  • 简介:在碱性条件下,阿魏酸哌嗪对Luminol-NalO4发光体系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基于此建立了新的测定阿魏酸哌嗪的方法。本方法以C18反相键合相为色谱柱.用甲醇和水(35:65,V/V)为流动相,实现了对人体尿样中阿魏酸哌嗪的分离与测定。在最适宜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20mg/L;检出限为0.3mg/L;相对标准偏差为1.4%(c=1.0mg/L,n=11)。

  • 标签: 化学发光 高效液相色谱 阿魏酸哌嗪 尿样
  • 简介:将恒电流外电解Mn(II)产生Mn(Ⅲ)与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结合,基于盐酸氯丙嗪可被Mn(Ⅲ)氧化产生化学发光发光强度与其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从而建立了测定盐酸氯丙嗪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该法在盐酸氯丙嗪的浓度为3×10-7~1×10-4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9×10-8g/ml,相对标准偏差为1.6%(n=11,1×10-6g/ml)。该法具有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等特点。成功地应用于片剂中盐酸氯丙嗪的测定

  • 标签: 外电解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 盐酸氯丙嗪 Mn(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生化检验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76例肿瘤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者,每组38例患者。对照组生化检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观察组生化检验时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对比两种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灵敏度、特异性、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检验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检测准确率高,可减少误诊现象,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生化检验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与ELISA法测定血清癌胚抗原(CEA)的方法结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消化系统肿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抽取患者血清样本进行血清癌胚抗原测定,对两种方法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分别用化学发光法和ELISA法的血清癌胚抗原测定阳性率分别为53.0%和55.0%,两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和ELISA法对血清癌胚抗原(CEA)含量较为准确,有较高的一致性,对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的诊断具有良好诊断价值。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ELISA法 测定 血清癌胚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甲状腺肿瘤检验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诊断准确性,判断该技术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通过研究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于我院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试验组进行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检查,对照组进行放射免疫检验技术测定,从而把握两种检验技术在临床的诊断准确性差异,随后测定两组患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结果:试验组诊断准确率为97.06%,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为89.71%,化学发光免疫测定与放射免疫检验两种技术诊断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甲状腺球蛋白水平为(720.12±89.20)ng/mL,对照组甲状腺球蛋白水平为(649.32±55.91)ng/mL,化学发光免疫测定与放射免疫检验两种技术的甲状腺球蛋白水平测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免疫检验技术度甲状腺肿瘤的诊断准确率相对较高,尤其是化学发光免疫测定,与临床中传统应用的放射免疫检验技术相比诊断准确率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可在临床中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 标签: 生化检验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 甲状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法与化学发光法检测泌乳素的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共纳入进入我院体检的健康女性1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检测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法,B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对比两组检测泌乳素的异常率。结果A组检测异常率为14.0%(14/100),B组检测异常检测率为25.0%(25/100),A组检测异常率低于B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女性泌乳素的检测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其异常率低,有良好临床应用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法 化学发光法 检测 泌乳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化学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的应用方法以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甲状腺肿瘤患者资料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进行分组,平均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放射免疫分析法开展检测,研究组接受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开展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研究组患者检测灵敏度、符合率以及特异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中在生化检验中开展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效果理想,能够为明确患者病情提供可靠的依据,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生化检验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应用效果
  • 作者: 王波赵东琪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          (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摘 要】目的:观察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用于临床生化检验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9~2018.8收治的6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遵照随机原则分为甲、乙两组,分别给予放射免疫分析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比两组生化检验情况。结果:乙组检出甲状腺球蛋白数目、水平高于甲组,差异均有意义(P<0.05);乙组灵敏度、相符率、特异度分别为95.24%、96.67%、88.89%,均高于甲组的85.00%、83.33%、70.00%(P<0.05)。结论: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用于生化检验中,能同步提升检测的相符率与灵敏度,为疾病临床诊断提供更可靠的参考价值。  【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生化检验在临床糖尿病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到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同时选择2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观察组,两组对象均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生化检验,对比两组患者检出的胰岛素水平及C肽水平,同时将观察组200例体检者的最终体检结果与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结果进行对比,计算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的准确度及特异度;结果:两组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及C肽水平差异显著(P<0.05),使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准确度为97.4%,特异度为100%;结论:使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对患者糖尿病进行诊断,准确性很高,结果可靠,可以作为早期诊疗的重要依据。

  • 标签: 糖尿病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生化检验 准确度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化学发光免疫检验在化学检验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 随机将10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分成两组,50例对照组和50例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放射免疫分析检验,给予研究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验,对比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 对比两组的检测灵敏度、符合率、特异性,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将化学发光免疫检验用于生化检验,可以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生化检验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生化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2020年8月到2021年8月所诊治的64名甲状腺病人进行研究,将病人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32名病人。其中对照组实施放射免疫检测,研究组实施化学发光法免疫检测。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检测球蛋白个数、甲状腺蛋白指标和检验的灵敏性、特异性、符合率。结果:研究组检测球蛋白个数多于对照组,甲状腺蛋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化学发光法免疫检测 生化检验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