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动词主语句是指以光杆动词或者动词的各种扩展形式作主语的句子.它要求谓语必须是对主语进行判断、评述等.就动词主语句的主语部分而言,光杆动词动词的各种扩展形式都可以出现在主语位置上,但不同形式的动词词语作主语的自由度并不相同.同时,动词的不同形式、不同次类的动词作主语的潜在能力、实现形式、出现频率等方面均有很大差异.

  • 标签: 动词 主语 典型 非典型
  • 简介:汉语句子中紧接动词后边的“到”的词性既不是介词,也不是趋向动词,也不是以语素的资格同它前边的动词构成一个整体动词,而是与动态助词“着、了、过”同类。动词后边连接“到”具有普遍性;“到”是动作行为状态的一种标志;“到”跟时间无必然联系;“到”的句式分布具有广泛性。

  • 标签: 动态助词 状态 标志
  • 简介:摘要主谓谓语句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句型,特别是其中的动词主谓谓语句很容易与其它的句型混淆,所以本文结合动词配价理论来分析动词主谓谓语句与动词“价”的关系。

  • 标签: 主谓谓语句 动词
  • 简介:动后趋向动词质研究述评陈昌来"上、下、进、出、起来、下去、上来、出去"等二十多个趋向动词用在句中主要动词之后时,语法学界对它们的性质、意义及功能的认识很不一致,有时同一学者在不同著作或同一著作中看法也有出入。这些差异,既体现了人们对这类语言单位研究...

  • 标签: 趋向动词 性质研究 《新著国语文法》 帮助动词 同一性 趋向意义
  • 简介:本文主要从上/下的两个基本的义点出发,分析上/下由歧变原则而演化出的繁多的意义和其复杂的用法。并试图从认知心理的角度来解释上/下意义和用法的对称与不对称性。希望通过对上下词义的梳理,以有助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的教学。

  • 标签: 上/下 认知 演化 不对称性
  • 简介:充当主语、宾语的动词是有条件的,不同的条件和语言环境,会呈现动态或静态的动作状态.文章从谓语动词的性质、修饰语、主语宾语的状态类别和谓语的状态指向逐一进行探索.

  • 标签: 主语 宾语 动词 词性 语言环境 谓语
  • 简介:英语中有很多介词具有动词语义,在把它们译为汉语时应该用动词表示,这是因为英语介词使用较多,汉语中该用动词表达的动作,在英语中却用介词短语表示。例如:

  • 标签: 动词性 语式 SUGGESTION 参考书目 习惯表达 doing
  • 简介:现代汉语中,同义复合词语素的构词能力有所不同,其能力差异牵涉诸多因素.本文采用文献调查法,通过对汉语动词同义语素构词能力的共时与历时考察,以“惩、罚”“飞、翔、翱”为例探析汉语动词同义语素构词能力差异的动因,指出制约汉语动词同义语素构词能力横向与纵向发展的语体色彩等诸多因素,并认为各语素在语体方面的分化是历时演变而成的.

  • 标签: 同义语素 构词能力 语体色彩
  • 简介:<正>一般语法书上都谈到动词重叠和形容词重叠的现象,但不说明动词重叠式和形容词重叠式的词性。它们分别为什么词性?根据是什么?动词重叠式还是动词,最主要的根据是(1)能受“不”的修饰,例如:你怎么不问问?他们为什么不讨论讨论?动词重叠式受“不”修饰只限于反问句。(2)能带宾语,例如:我每天只是看看报,听听收音机。你们也讨论讨论这个问题。

  • 标签: 形容词重叠形 形容词重叠式 词性 动词重叠式 性质形容词 单音节形容词
  • 简介:摘要《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了大量的“伴+动词”形式的词语,它们绝大多数仅被标注为动词词性,这类词语不仅具有共素“伴”,而且从“名动包含”、“新动单名双”和“转指”的角度来分析,它们包含名词性,可以通过转指形成双音节的名词,并且符合人的语言认知行为和“转喻”规律。

  • 标签: 伴+动词 名动包含 转指 隐喻
  • 简介:基于动词转化的强语势表达,是指把一些常用形容词、副词、感叹词和非动词复合结构的词语或形式转用作动词动词短语以实现强语势功效的语言手段。形容词动化给人以具体显性的词义、鲜活灵动的语体和表达有力的语势等印象;副词和感叹词的动化,具有突显谓语语义的功能;“名词+副词”“形容词+名词”以及“名词+名词”等复合性结构动化时,句子语义明确肯定,常常给人以震撼力和说服力。

  • 标签: 动词性转化 强语势表达 语义效果
  • 简介:摘要:考查《现代汉语词典》中169个含否定语素动词,分析此类动词的时间性特征,发现其具有[-动态][-持续][-终结]的特点,在句法上呈现出较弱的时间性。这一特点与否定语素动词语素义和词义生成方式有关。词汇化的难易程度决定了词典中收录的“不”类否定语素动词绝大多数为[-动作]义动词,[-动作]的语义决定了“不”类否定语素动词在量性特征上的[-动态][-持续][-终结]。否定语素义与动词终结性具有互斥关系,也决定了否定语素动词的[-终结]特征。此外,否定语素动词在语用上也不具有典型的陈述功能,而是具有情态表达功能、描述评价功能等。

  • 标签: 否定语素 动词 时间 量性特征
  • 简介:容器方位词由于自身的特点很少与动词成分组合,但是还有许多动词成分可以与“里、中”组合,这种组合更多的是一种语用现象;同为容器方位词的“内、外”却不与动词成分组合,解释这些现象需要从认知心理的角度入手。

  • 标签: 动词性成分 容器方位词 隐喻 组合
  • 简介:俄语简单动词谓语繁化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具有丰富的语用意义,可以从语用意义入手,将其分类。文章中将主要介绍表示说话人不满情绪、否定态度与行为持久、反复这两种语用意义的简单动词谓语繁化形式的结构和语义特点,并将它们与相应语用意义下的汉语表达方式进行对比研究。

  • 标签: 简单动词性谓语 繁化形式 语用意义 对比
  • 简介:该文从语体语法的角度讨论了谓词性成分名词化的构成机制,首先讨论了谓词性成分名词化的结构类型;然后指出了动词的名词化凸显了由子状态所构成的整体空间范域,而忽略了对子状态的具体叙述,具有了泛时空化的特征,因而具有书面语体功能;最后,讨论了该研究对于语体语法理论的意义。

  • 标签: 书面正式语体 谓词性成分的名词化 谓词性成分名词化的类型 泛时空化特征
  • 简介:动词动词结构充任分句的并列复句“一边p(v/vp),一边q(v/vp)”有不同的语义类型,这些语义类型的差异与该复句前后两个分句中的动词动词结构的小类有关,与动词所表示动作的实际施事者有关,与动词所激活的语义场景有关。把“一边p(v/vp),一边q(v/vp)”所表示的不同语义类型和结构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揭示出来,可以更好地解释“一边p(v/vp),一边q(v/vp)”成立的条件以及该结构所表示的不同语义类型的理据性。

  • 标签: 语义功能语法 一边p 一边q 语义类型 动词小类
  • 简介:现代汉语中状态补语可以由动词动词结构充任。但是动词动词短语直接充当状态补语的情况不常见。文章就这一问题,以“X得直VP”结构为例,探讨“X得直VP”去掉“直”后能否成立,以及VP单独充当状态补语的制约条件。文章首先从句法构成和语义表现两方面对“X得直VP”结构做出分析,然后归纳“X得VP”可接受度受限的条件,我们发现这一现象表面上看是受到VP音节数量和韵律影响的结果,而更主要的原因在于结构的句法和语义制约,具体表现为VP的复杂性、结构的持续性、“X”与VP的距离以及句法位置等方面。

  • 标签: X得直VP 状态补语 句法构成 语义表现
  • 简介:采用例证法,指出汉语共时与历时层面都存在不同类型的语素化现象,梳理不同层面语素语素化研究的现状,并讨论语素化演变阶段、语素化与词汇化的关系等问题。

  • 标签: 语素 语素化 词汇化
  • 简介:以复合动词“売り歩く”为例探索日语语料库在复合动词自他词性判断上的运用。通过对“売り歩く”的用例检索发现该词既可以前接物品句子成分作他动词用,也可以前接场所句子成分作自动词用,得出该复合动词兼具自动词和他动词词性,同时基于语料库的实例研究补充了字典中对该词用法及释义的不足之处。

  • 标签: 日语复合动词 自他词性 语料库 売り歩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