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采用电化学技术对剩余污泥进行预处理,研究了在极板间距为2.0cm、电解时间30min条件下,改变工作电压,测定剩余污泥经电化学处理污泥性质变化情况,研究得出电化学处理能有效将剩余污泥中有机质溶出,在极板间距为2.0cm,工作电压为30V,电解时间30min条件下,SCOD较处理前提高150%,MLVSS去除率达16.4%。

  • 标签: 剩余污泥 电化学 预处理 污泥性质
  • 简介:摘要:剩余活性污泥由于自身特殊性质,较难被生物降解,制约了其厌氧消化效果。通过对污泥进行生物预处理,热水解法,超声波法,臭氧法和碱水解等预处理,可以有效强化其厌氧1消化过程,提高产气量。本文介绍了上述预处理技术基本原理和特点。

  • 标签: 剩余活性污泥 厌氧消化 预处理
  • 简介:摘要污泥预处理技术可有效提高细胞破裂、水解效果,有利于提高污泥厌氧消化效率。本文主要介绍了物理预处理热水解、超声波、微波,化学法氧化法、酸/碱法,以及生物法,并对它们原理、特点、处理效果和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综述,旨在为污泥资源化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污泥 预处理技术 脱水性能
  • 简介:摘要本研究采用经电化学预处理剩余污泥进行厌氧发酵,试验考察了不同投配率对污泥厌氧发酵效能影响,并进行了对照试验,结果得出,在相同运行条件下,污泥投配率分别是5%、7%和10%时候,电化学组TCOD去除率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2.4%、9.5%和4.7%。投配率为7%条件下氢气含量最高,结合投配率对TCOD、VFAs、产气量和氢气含量等影响,得出将污泥投配率控制在7%有利于发酵系统稳定运行。

  • 标签: 剩余污泥 电化学 厌氧消化 氢气
  • 简介:摘要:污泥脱水干化是污泥资源化利用关键,本文以以“污泥调理预处理+污泥脱水+干化系统”与“污泥分离预处理+污泥脱水+干化系统”两种不同污泥干化预处理工艺为例,从物料、能量进行核算入手,对不同工艺投资与经济运行费用进行比较分析。采用污泥分离预处理,在节能和资源化利用方面更具优势,实现了污泥有机质富集,即提升热值,又达到污泥减量化目的。分离得到无机组分可用于前端除磷。

  • 标签: 污泥 化学调理 有机无机分离 干化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发展与壮大,人们生产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产生活中产生污水量逐年增加,污水处理成为了城市不可忽视重要方面,其在环境保护工作中重要性也日渐凸显。城市污水作为一项十分重要城市环境问题,对其加以优化处理,在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国内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等多个方面又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国内政府与有关环境保护部门需要强化对城市污水厂中剩余污泥处理工作投入,仔细明确剩余污泥处理在环保方面的作用,进而以当前阶段国内城市污水处理现状为出发点,制定有效改善措施,结合科学合理处理技术,提升国内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治理水平。

  • 标签: 污水厂 剩余污泥处理 处置技术 研究进展
  • 简介:研究比较了三组污泥停留时间对剩余污泥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延长污泥停留时间可以减少剩余污泥产量。污泥停留时间延长对CODcr,去除能力没有明显影响,但使出水NH3-N浓度和TP浓度均升高,通过调整碳氮磷源比例可以消除这种负面影响,采用延长污泥停留时间来降低污泥量,减少污泥处置费用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剩余污泥 污泥停留时间 污泥减量
  • 简介:摘要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现今时期,社会各行业出都迈入了更高发展阶段,广大民众生活质量也在逐渐增强。然而在这样背景下,民众生产生活所产生垃圾也会逐渐增多,那么要想避免垃圾中污水污泥对生态系统造成污染,就需要对污水污染科学处理。现阶段,国内各地区对于污水处理,大多都是运用生物降解技术,这种技术往往会导致诸多污泥出现,从而是对生态系统造成污染,对此,本文就对这些污染处理技术做出探讨。

  • 标签: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 剩余污泥 具体处置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城市污染现象也愈发严重,其中城市污泥是城市污染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对污泥进行有效处理对保护城市环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从污泥厌氧消化性能及相关处理技术概述出发,通过对当前我国城市污泥厌氧消化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热水解预处理污泥厌氧消化性能具体影响。以期为我国城市污泥治理工作开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 标签: 热水解 污泥 厌氧消化性能
  • 简介:摘要:通常情况下,污泥中存在大量病原微生物,细菌等物质,同时,具有较高含水率,呈现胶状结构,相关单位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处理,确保能够有效分离污泥各项有利元素,并对其有害元素进行严格控制,避免二次污染自然环境,本文综合探究对剩余污泥进行有效处理具体策略

  • 标签: 污水处理厂 剩余污泥 处理技术
  • 简介:摘要:为保障基本填埋污泥含水量达到技术标准要求,一些污水处理厂积极采用隔膜式板框压滤机来完成污泥深度脱水,实现了高效率污泥含水率控制效果。隔膜式板框压滤机在污水处理污泥深度脱水工程应用中效果显著,能够配合化学调理方法有效完成治污埋泥目的,从而满足了相关规范标准基本要求,提升了治污效果。

  • 标签: 隔膜式板框压滤机 剩余污泥 环保 污泥含水率
  • 简介:摘要目前,上海市已建城镇污水厂共53座,日均污泥产量约4000吨(80%含水率),其中中心城区污泥量占全市污泥总量三分之二。根据国家最新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和上海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要求污泥处理处置实现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2020年底前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将达90%以上。厌氧消化是一种低能耗、资源化污泥处理技术,处理过程能耗较低,能回收沼气能源,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电化学预处理工艺更能促进厌氧消化性能提高。

  • 标签: 污泥处理,厌氧消化,电化学
  • 简介:摘要:资源化处理是当前污泥利用重要趋势。实践过程中,人们只有充分认识到污泥资源化处理必要性,并在传统处理工艺问题把控基础上,进行污泥堆肥、能源与热能利用、饲料制作、化工原料制作和建筑材料制作规范应用,才能确保污泥处理质量提升,进而实现城市污水处理污泥利用资源化、经济化和生态化。

  • 标签: 污水处理厂 剩余污泥资源化 利用技术
  • 简介:摘要:剩余污泥处理处置一直是困扰行业发展难题。现阶段,常用污泥处理处置方式包括焚烧、填埋、水泥固化等,但都存在着一些弊端,不利于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目标。在此背景下,水热处理技术成为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重点。水热处理是将污泥有机物质转化为稳定固体,其本质是将污泥自由水转变为不溶性胶体状态。机械压滤是利用机械力将污泥自由水挤出,进而实现污泥脱水。 二者结合可有效提高脱水效率并降低投资成本,但二者单独应用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在剩余污泥深度脱水领域。

  • 标签: 剩余污泥深度脱水技术 水热处理 机械压滤 融合策略
  • 简介:摘要:抗生素滥用导致抗生素抗性基因大量出现,是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潜在威胁,是亟待处理一类新兴环境污染物。抗生素抗性细菌和抗性基因存在于整个污水处理流程中,尤其是生物处理单元会产生数量庞大生物污泥,是抗性基因重要存储库,也是向环境中传播抗生素耐药性热点。本章通过讨论预处理-厌氧消化对污泥中抗生素抗性细菌(ARB)及抗性基因(ARGs)影响,为剩余活性处理安全处理和处置提供一个新思路,也为降低污水处理厂抗生素抗性传播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 标签: 抗生素抗性细菌 抗生素抗性基因 厌氧消化 预处理 污泥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污水处理取得了巨大进展,但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泥,容易造成环境二次污染。目前,我国最主要污泥处置方式是卫生填埋和焚烧。由于技术不成熟、操作不规范、监管体系不健全等因素,导致污泥处置不仅消耗了大量土地资源,污泥有用物质未能有效利用,而且造成了其他污染问题。污泥去向问题已成为污水处理厂运行中一大难题,如何使污泥处置和保护环境达到良好平衡,是当前面临重大课题。

  • 标签: 城市污水处理厂 剩余污泥处置 资源化利用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每年产生 4000多万吨剩余污泥,经常规机械脱水处理后,大部分城镇剩余污泥含水率可降至约 80%。污泥处理处置,减量化是前提,主要途径就是降低污泥含水率。目前,污泥深度脱水技术日趋完善,能够更好地实施污泥脱水,降低污泥含水率。

  • 标签: 城镇剩余污泥 深度脱水 技术方案
  • 简介:为解决芬顿技术在中性条件下氧化性能较低问题,以浓缩池污泥为研究对象,应用Fe^3+/EDTA-2Na类芬顿技术处理污泥,对污泥脱水性能(污泥/泥饼含水率、污泥比阻(SRF)、毛细吸水时间(CST))、沉降性能(污泥沉降比(SV)、污泥容积指数(SVI))及破解性能(污泥质量浓度、溶解性COD(SCOD)、胞外聚合物(EPS))改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e^3+/EDTA-2Na类芬顿反应能起到强氧化作用调理污泥,且在原污泥pH值条件下效果优于传统芬顿法。Fe^3+/EDTA-2Na类芬顿反应后污泥/泥饼含水率分别降至97.94%和77.87%,CST仅为17s,SV和SVI分别降至29%和49.15mL/g,MLSS和MLVSS较原污泥分别降低41.35%和40.91%,且污泥上清液中SCOD、蛋白质、多糖溶出最多,对污泥脱水、沉降、破解性能改善效果明显。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Fe^3+/EDTA-2Na 类芬顿反应 污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