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全身经过辐射照射的事故中,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是最适合利用生物剂量系统的。对于局部照射事故中,为让计量分布资料能够更加详细,皮肤呈纤维细胞以及毛发染色体畸变,对毛发预定有较大的优越性。并且染色体畸变的测定细胞仪以及毛囊染色技术等免疫化学方法,是可以到广泛应用的。

  • 标签: 辐射事故 生物剂量学 现况 展望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中分别应用VMAT和IMRT技术的剂量差异。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采用乳腺癌根治术后接受放疗的患者10例,对其分别采用VMAT和IMRT技术,对比分析采用两种不同方法后计划靶区的适形度指数和均匀性指数等相关内容。结果相较于IMRT技术组,VMAT技术组的靶区均匀性指数较好,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而在患侧肺、正常肺的V5,V20以及平均剂量方面,VMAT技术组均低于IMRT技术组,同时,不仅受照面积更小,而且出射总面积也较少,缩短了治疗时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VMAT技术在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中,可有效降低患者出现侧肺以及器官受量的问题,在照射时间以及跳数总数方面,VMAT技术也明显低于MRT技术,不仅减少的患者治疗时间,而且降低了因时间过长而产生的误差,有效降低了加速器的损耗率,进一步提升了机器的工作效率。

  • 标签: 乳腺癌 容积旋转强调治疗 固定野调强治疗 剂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中不同体位的剂量的临床应用。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选取16例子宫颈癌患者,分别行俯卧位和仰卧位定位扫描。在两仰卧位和俯卧位满足95%体积接受处方剂量的情况下,利用体积直方图分析比较小肠、直肠、膀胱和股骨头的受照体积和剂量。结果仰卧位和俯卧位小肠、指肠、膀胱、股骨头体积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采用俯卧体位小肠的受照体积在46~320Gy剂量范围内比仰卧体位时的受照体积明显减小(P<0.05),在低剂量范围内(<10Gy)小肠的受照体积减小不明显(P>0.05)。结论子宫颈癌行IMRT时采用俯卧位能更好地保护小肠,建议对子宫颈癌行IMRT时采用俯卧位。

  • 标签: 子宫颈癌 放射疗法 体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对上段食管癌中的疗效与剂量差异。方法从本院2016年9月~2017年4月期间内接收的上段食管癌患者中,随机抽取名52患者,将其分为适形组与调强组,均26例。适形组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调强组患者接受调强放疗。观察两组患者放疗后的效果以及大体肿瘤区域靶区剂量分布情况。结果调强放疗组放疗后总有效率高于三维适形放疗组(p<0.05);大体肿瘤区域下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Dmean、Dmax无显著性差异(p>0.05);调强放疗D95、D99高于三维适形放疗(p<0.05);V105和HI均低于三维适形放疗(p<0.05)。结论调强放疗对于上段食管癌的疗效显著,而且具有更好的剂量适形性,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三维适形放疗 调强放疗 上段食管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于晚期宫颈癌近距离后装治疗,二维计划和三维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差异。方法随机选取了19名接受了近距离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分别制定二维和三维近距离计划。分析两种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除直肠外,三维近距离治疗计划的危及器官受量明显小于二维近距离治疗计划(P<0.05)。结论对于晚期宫颈癌患者,三维近距离治疗技术能更好的实现靶区覆盖,保护正常组织。

  • 标签: 晚期宫颈癌 近距离治疗 剂量学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肺癌患者应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在剂量上的优势。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肺癌患者,均执行模拟机定位常规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计划,比较两种放疗计划下以90%等剂量线包绕靶区体积和肺与心照射体积、靶区均匀性指数与适形指数。结果常规放疗的GTV、CTV、PTV、靶区均匀性指数及适形指数均低于三维适形放疗,肺与心脏照射体积均大于三维适形放疗,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针对肺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具有明显剂量优势,可促进肺癌靶区剂量均匀分布,降低正常器官受照剂量

  • 标签: 肺癌 三维适形放疗 剂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2种放疗技术剂量效果及放疗反应的比较,以便临床选择放疗计划。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时段到我院治疗的4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n=20)、B组(n=20),分别行调强放疗以及三维适形放疗,将靶区剂量分布情况、危及器官剂量、不良反应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调强放疗方式靶区V95%、均匀指数(HI)、适形指数(CI)较三维适形放疗方式高(P<0.05),而调强放疗V105%、V110%、V115%较三维适形放疗低,高剂量区较少(P<0.05);调强放疗患者患肺的V20、V10、V5、心脏V30、皮肤表面剂量较三维适形计划低(P<0.05);调强放疗及三维适形放疗放射性肺炎、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分别为15%和20%,70%和75%。结论对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患者,术后行调强放疗是理想的放疗方式,靶区均匀性好,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明显的剂量优势,临床应当推广。

  • 标签: 调强放疗 三维适形放疗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两种不同放疗方式的剂量特点及危及器官受照体积。方法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保乳手术早期乳腺癌患者30例,根据术中是否放置银夹标记,其中15例行瘤床同步推量放疗,15例行瘤床电子线补量放疗,运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来评价靶区适形度、均匀性和正常组织受照剂量及体积。结果瘤床同步推量和电子线补量计划中CTV和CTVTb适形度和均匀性差异有统计意义;肺脏V20和V10、心脏V30和V10,以及对侧乳腺最大照射剂量和平均照射剂量均无统计意义。结论瘤床调强同步推量放疗在瘤床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方面优于瘤床电子线补量放疗,且能够减少患者住院天数,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乳腺癌 同步推量放疗 电子线补量放疗
  • 简介:目的分析与放射性肺炎可能相关的放疗剂量体积参数与血液指标,以期获得具有预测价值的临床参数用以指导预防性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胸部放射治疗且年龄〉60岁的老年肿瘤患者的临床病史、物理计划和随访资料。根据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4.0),记录放疗后6个月内出现≥2级放射性肺炎的情况,统计学分析多种因素与放射性肺炎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回顾性分析患者80例,放疗结束6个月内发生≥2级放射性肺炎22例(27.5%)。单因素分析显示≥2级的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与V10、V20、V30、MLD、D-二聚体有统计相关性(P=0.011、0.000、0.008、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V20、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是放射性肺炎严重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9、0.002)。结论通过限制V20有助于控制老年胸部放疗患者的急性期放射性肺炎的严重性,而血浆D-二聚体对于放射性肺炎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因此通过密切检测D-二聚体浓度并予以干预,有助于降低放射性肺炎的严重性。

  • 标签: 放疗 放射性肺炎 D-二聚体 剂量体积参数
  • 简介:目的:分析低剂量与超低剂量胸部CT在不同类型肺结节复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常规剂量胸部CT扫描发现肺部孤立性非钙化结节(大小5~30mm)且于6个月后遵医嘱复查CT的患者共100例,采用低剂量(50mA)与超低剂量(25mA)对所有复查患者行胸部CT扫描,并比较低剂量与超低剂量胸部CT扫描结果。采用西门子SyngoMMWPVE40A工作站,利用三维成像软件自动计算肺结节体积,计算两次测量结果的相对体积差值(relativevolumedifference,RVD),若RVD≤10%表示体积计算结果合理,RVD>10%表示体积计算结果不合理。结果:100例肺部孤立性非钙化结节患者两次体积测量的合理率为78.00%,相关系数r=0.996,两次体积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RVD的95%CI为-0.14~0.14,有4例在95%CI以外,基本RVD趋于一致。胸膜旁型结节和毛刺型结节的RVD不合理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结节。结论:50mA低剂量与25mA超低剂量胸部CT扫描测量肺结节体积的相似性较高,对于测量肺结节体积具有一定的意义。对于毛刺型结节和胸膜旁结节,宜采用25mA超低剂量胸部CT扫描。

  • 标签: 胸部CT 肺部孤立性结节 复查 剂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低管电流(17mAs)设置下,管电压及是否自动控制设置对低剂量胸部CT扫描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行低剂量胸部CT检查的患者180例,根据检查时参数设置的不同分为4组。对所有扫描图像采用全模型迭代重建(IMR)。比较4组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结果4组肺窗、纵隔窗IMR图像评分,IMR图像的SNR及辐射剂量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A、B组肺窗、纵隔窗IMR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C组,C组高于D组(P<0.05);A、B、C、D组IMR图像的SNR值依次降低,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B、C组辐射剂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最高,D组最低,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管电流17mAs时,采用管电压100kV、自动曝光控制扫描可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且辐射剂量较低。

  • 标签: 多参数设置 低剂量胸部CT扫描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规剂量泼尼松和大剂量地塞米松一线治疗成人ITP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ITP成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5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剂量的泼尼松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大剂量的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68%,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人数为5人,参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为17人;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50),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4%(17/5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统计有意义(卡方=8.3916,P<0.05)。结论地塞米松治疗成人ITP的效果显著,其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提升了患者生活质量,适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常规剂量泼尼松 大剂量地塞米松 成人ITP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兴奋躁动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高剂量奥卡西平和中低剂量奥卡西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80例兴奋躁动精神分裂症患者,遵循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者分别给予奥氮平进行常规治疗,同时两组分别联用不同剂量的奥卡西平,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中低剂,观察组患者给予高剂量,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躁动量表得分进行对比。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与常规组患者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躁动量表得分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高剂量奥卡西平在兴奋躁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运用,对患者躁狂缓解效果显著,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 标签: 兴奋躁动精神分裂症 治疗效果 高剂量奥卡西平 中低剂量奥卡西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多参数设置对低剂量胸部CT扫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某医院内部选取了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36例低剂量胸部CT筛查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志愿者分为A、B、C、D四组,每组志愿者各34例,比较四组志愿者的胸部CT扫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A、B、C、D四组志愿者的肺窗的IMR和iDose重建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A组和B组的图像质量均高于C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A组的有效剂量最高,D组的有效剂量最低,B组和C组的有效剂量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多参数设置对低剂量胸部CT扫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将管电流和管电压分别设置为17mAs、100kv,并采用自动曝光控制设置扫描和IMR重建方式能够获得更好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

  • 标签: 多参数设置 胸部 CT扫描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工作,是放射卫生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获得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水平的主要检验手段。本文讲述了个人剂量监测工作现状,热释光剂量计监测过程的管理方法,提出具体措施提高个人剂量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

  • 标签: 个人剂量监测 热释光剂量计 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