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石油工业对现今世界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微生与石油工业紧密的相连。作为近地表油气化探技术的重要指标,微生数量及种类在近地表油气化探创建时期就被人们得到了广泛关注。在20世纪的30年代,前苏联地质学家就提出了近地表土壤的烃氧化菌作为指标进行油气勘探的设想。本文就对微生油气勘探技术及其应用进行分析,希望可供相关从业者的参考借鉴。

  • 标签: 微生物 油气勘探 技术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学水平的提升,在中药领域也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目前,中药在生物转化的研究上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方向,本研究主要针对中药生物转化研究中微生应用做详细的探究,为相应部门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中药 生物转化研究 微生物应用
  • 简介:微生饲料添加剂是指通过利用微生对宿主肠道微生区系的调节而发挥作用的饲料添加剂,是由许多微生及其代谢物构成,可以直接饲喂动物的活菌制剂,它既有无副作用、无残留污染、不产生抗药性等特点,也具有抗病、治病、促生长等多种功能。微生饲料添加剂产品的发展速度很快,目前已经开发出上百种微生饲料添加剂产品。微生饲料添加剂根据菌种来源,可分为乳酸菌发酵饲料添加剂、芽孢菌饲料添加剂和酵母菌饲料添加剂;根据菌种的多少可分为单一菌属微生饲料添加剂和复合菌属微生饲料添加剂;根据其作用可分为微生生长促进剂和益生素;根据微生饲料添加剂的产品形式和作用可分为活菌制剂、灭活菌制剂和酵母培养物。

  • 标签: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 肠道微生物区系 应用 活菌制剂 产品形式 菌种来源
  • 简介:储粮微生是引起粮堆发热、粮食霉变的元凶,而所有的储粮微生中,霉菌对储粮安全和储粮品质影响最大。粮食发热霉变主要是由于微生在适宜的条件下,特别是在水分和温度适宜时大量生长繁殖所造成的。粮食霉变主要表现为:水分增加、质量减轻、脂肪酸值升高、色泽气味不正、发芽率低、品质裂变。因此,提高粮食入库质量,控制粮堆水分和温度,创造不利于微生尤其是霉菌生命活动的仓储环境,就能有效地预防发热霉变。

  • 标签: 储粮品质 生物防治 微生物 储粮安全 主要表现 脂肪酸值
  • 简介:摘要长期处在低温环境中的低温微生对于净化环境中的污染物和保持环境的生态平衡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从低温得到的脂酶、蛋白酶在食品工业和洗涤剂添加剂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从微生多样性考虑,这些低温微生是重要的微生和基因资源。但是,低温微生的抗低温机制还没有被完全解释清楚,和嗜热菌比较,低温微生及其低温酶在生产中达到实际应用的实例很少。值得高兴的是,近年来对于低温微生的研究日益增多,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与生物工程技术的结合,会使低温微生应用更加广泛。本文论述了低温微生生态及分子适应性,探讨了低温微生的冷适应机理,并对其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 标签: 低温微生物 环境工程 生态分布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中,微生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调查研究我院198例尿路感染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有99例,对照组直接进行治疗,实验组依据微生检查结果治疗,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中重度感染率较实验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微生检验能够大幅度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提升治疗效率,减轻患者负担,值得推广。

  • 标签: 医院感染 微生物检验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想对于所学专业——医学微生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改革方面以及对于实践方面的看法,还有所想要采取的措施。然而医学微生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它起着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作用。但是,就这一专业的特点——内容繁杂,知识点也相对其他学科要琐碎许多。因而天它的逻辑性也就相应的比较弱。这些特点对于老师的授课来说也就存在一定的挑战性。通常情况下,老师会发生这样的情形,就是讲授的内容零散、抽象,而且不够具体,这样很容易摧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结果与自己的预想背道而驰,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因而这次我是希望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 标签: 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 微生物学 改革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微生检验技术飞速发展,一大批新技术极大丰富了临床检验手段,有效缩短了检验时间,促进微生检验健康发展。微生实验室及实验人员作为微生检验工作重要的主体,实验室发生意外事件不可避免,检验人员长期与体液、血液及其他标本接触,具有病原微生感染的风险,这些具有较大感染性的生物致病因素,对人类、动植物及环境埋下安全隐患。因此在临床微生检验过程中,加强微生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护管理,培养微生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并积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有利于控制病毒、细菌的传播和感染,确保微生检验工作顺利进行。

  • 标签: 微生物 检验人员 生物安全防护
  • 简介:摘要肠道微生在人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影响着食物消化、营养吸收和能量供应,又调控着宿主正常生理功能及疾病的发生发展。人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人体的生理代谢不仅受其自身基因控制,更受到肠道微生调控。本文将在人体肠道微生与健康方面作一些论述。

  • 标签: 人体 肠道微生物 健康
  • 简介:据美国“自然母亲”网站8月26日报道,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和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德分校的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研究者发现:我们每天不仅与家人朋友生活在一起,还与成千上万的微生共享空间,家庭灰尘中所含的微生平均达9000种。

  • 标签: 微生物 灰尘 州立大学 进化生物学 研究者 美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微生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130例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不进行检验,采用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微生检验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中度感染和重度感染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感染控制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生检验在感染控制应用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不同程度感染率,有效控制感染,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感染控制 应用分析
  • 简介:微生组学大数据在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和疾病研究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数学、统计等数据挖掘方法,从高维复杂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是微生组学大数据建模和分析的关键问题。本文分析了微生组学大数据的特点,对当前数据分析和计算研究中存在的热点和难点进行了探讨分析,并综述了当前微生组学大数据模式挖掘、网络重建与分析的研究概况。

  • 标签: 微生物组 大数据 数据挖掘 微生物交互 代谢网络
  • 简介:摘要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不断曝光,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也在持续升温。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权和生命权,也使食品行业遭逢很大的信任危机。面对消费者关于食品安全的担忧,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就成为必然的选择。微生污染是食品安全中影响最大、问题最多的致病因素,加强微生检验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对食品微生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

  • 标签: 食品微生物检测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自制饮料微生污染状况及对策。方法2014年6月-2014年7月,随机采集平顶山市卫东区餐饮服务单位自制果蔬汁饮料共120份,自制杂粮饮料100份,调配饮料100份。依据《果、蔬汁饮料卫生标准》(GB19297-200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学检验》(GB4789-2012)检测方法和要求对菌落总数、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菌群和志贺菌等进行检测。统计不合格率,以及不合格样品分布情况。结果三类自制饮料中,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不合格率都比较高分别为56.67%,60.00%;50.00%,55.00%;57.00%和53.00%,总超标率为54.69%和56.25%。结论自制饮料中微生污染严重,尤其是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严重超标。急需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如调高准入加工条件,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和针对性的自制饮料食品安全标准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等。

  • 标签: 自制饮料 微生物污染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一次性输液接头存在的微生,探讨感染风险和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收集ICU住院患者共60例,对他们的输液接头的使用情况、抗生素和营养液体输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留置时间超过24小时的输液接头均行微生检测。结果检测的输液接头一共63套,其中有7套检出了致病菌,细菌阳性检出率为11.1%。其中4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株真菌,1株表皮葡萄球菌。结论一次性输液接头所潜在的感染风险较高,尤其是血浆、血液等营养液体的输注后,必须对深静脉的留置管路进行及时的更换和冲管,同时医护人员重视手部的清洁和消毒,从而降低输液接头相关感染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感染控制在微生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88例尿路感染患者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研究组(根据微生检验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轻度感染率(68.2%)明显高于对照组(34.1%),而且研究组重度感染率(6.8%)明显低于对照组(22.7%),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控制中采用微生检验作为治疗依据可有效提高感染控制效果,可在临床上大范围推广应用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感染控制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实验室中的危险因素,探讨微生检验人员的安全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我疾控中心微生检验人员3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给予安全防护措施培训,分析实验室感染发生情况。结果1名检验人员发生感染,感染率为33.3%。结论相关部门应培养微生检验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进行安全防护措施培训,帮助其掌握安全防护措施,避免出现实验室感染。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安全防护 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