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正>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宣德青花查体梵文盖罐,是一件造型奇特的艺术品。(图见《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清代绘画》中册第155页)该罐连盖通高28.7、口径19.7、底径24.7、盖口径22厘米。直口,口沿有下凹的浅槽,平肩、硕腹,腹以下微敛,平底,平顶园盖。此罐的奇特之处在于肩部突出的八个方形扳手,扳手上绘缠枝莲花纹。俯视罐上这八个扳手,好似佛教用器中的法轮。通体青花装饰,口外壁及肩上均绘海水纹,器外壁的主题纹饰为三周环写的查体梵文。罐足边绘一周仰莲瓣纹。罐内底中心,自左至右横书“大德吉祥场”五个篆字。盖外壁较直,饰以海水纹,盖里所绘纹饰与罐内底心相同,也自左向右篆书“大德吉祥场”。器里外施釉,釉质莹润,白中泛青,青花发色稳定,色泽鲜艳,料中泛黑褐色铁结晶斑点,字体规整,纹饰清晰。明清时期,皇帝大都信奉佛、道教,并亲身参入佛、道教活动。在明清瓷器上反映佛、道教内容的纹饰或文字占有较大比例。宣德青花查体梵文罐,可能是皇家举行隆重的佛教仪式时设坛、祭祀所用的法器。此器历来深藏宫内,外人不得见。值得一提的是故宫博物院

  • 标签: 青花 梵文 扳手 宣德 水纹 外壁
  • 简介: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十二度圆皆好看,其中圆极是中秋。”八月十五是一年中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刻,所以中秋节又称仲秋节、八月节、八月半、拜月节、女儿节、团圆节等。中秋节拥有众多奇异瑰丽的神话故事和内涵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其节日传统至今深受国人推崇。

  • 标签: 中秋节 传统节日 中华民族 节日习俗 神话故事 女儿节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了杨廷理的生平事迹和著述及在清代台湾历史上作出的杰出贡献。

  • 标签: 杨廷理 事迹 著述
  • 简介:任何一门学科都喜欢把自己这门学科的历史追溯很久远的时代,西方的人类学当然也不例外。甚至有人乐于将其根源追溯古希腊的时代,以为那个时代就有了人类学思想的萌芽。不过人类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并有了它自己专门的名字,却是在十九世纪后半个世纪才逐渐发展起来的。这个时期人类学所研究的问题既广且杂,诸如头骨形状、发型、民间故事、简单部落民的生活器具、婚礼习俗、巫术实践、非文字的语言等等都曾经是人类学家关注的焦点。

  • 标签: 文化自觉 文化差异 人类学家 十九世纪 民间故事 生活器具
  • 简介:过大年,北京人常喜欢恭王府沾沾福气。恭王府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和珅、永磷的宅邸。

  • 标签: 风俗习惯 吉祥物 古代 传说
  • 简介:黄飞鸿电影系列中的民俗元素,作为文化记忆载体,随着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变动而经历了从具象抽象的变化,体现了制作者和观众的文化认同。1950与60年代的早期作品中,围绕着市井武师黄飞鸿有大量具体而精确的民俗描写,体现了制作者和观众之间的文化默契;1970年代,随着香港文化的形成,建立在广东文化基础上的民俗从黄飞鸿电影中消失;1990年代后制作的黄飞鸿电影则将民俗抽象化,消解了黄飞鸿与乡土的文化联系,使其实现了从市井武师民族英雄的转化,完成了记忆的重新建构,又在电影的影响下反过来建构新的"传统"。

  • 标签: 黄飞鸿电影 民俗元素 民俗主义 记忆建构
  • 简介:川流不息的薛河水缓缓地向微山湖流去,岁月的长河湮没了儿时的记忆,昔日的货郎担里形态各异的洛房泥塑渐渐地淡出了我们的视野。当时遍及常庄镇洛房村的泥塑艺人都已渐渐地逝去,如今这门民间艺术濒临失传,散落在鲁南乡间百里的各式泥玩具正在成为风雅人士的凤毛麟角,用来观赏陈设,供奉玩耍。

  • 标签: 泥塑 媳妇 洛阳 民间艺术 微山湖 陈设
  • 简介:<正>1989年6月,我带于书大同志做院藏《康熙南巡图》,手卷长35米,高70厘米,还有一件复制品.难度较大,需要揭一段托一段,这么长的卷子在我工作中还是第一次碰到,我们开始在工作台上放正时,画心就不容易裁正,后采取在工作室地下拼接,方正画心放长吊线,在工作台只有两、三米长,地上可以放长十几米长,终于使画心方正.我们在揭画心时,清洗一段揭一段,不托害怕画心在台上崩裂,就象蚂蚁啃骨头一样,两人光揭和托就用了一个星期多的时间,最后上墙分成两次,拼接时才用了新工艺.1990年在《中国文化报》上刊登了这个消息及照片.

  • 标签: 手卷 背纸 工作台 《孔子世家》 复制品 新工艺
  • 简介:清末民初,中国传统纪年体系受到了很大冲击,知识分子提出了各种革新纪年的方案,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重审"废止旧历,普用国历"。由于"耶稣纪年"本身所具有的"洋历"和"宗教"色彩,影响了其在中国的传播,因而消解"耶稣纪年"的宗教色彩和"西方"局限,重构其"普遍性"则成为时人的重要考虑。近代中国现代性追求中的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政府政治权威的建构与民众习俗的改造,时间计量方式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等因素影响了纪年变革,最终促使"耶稣纪年"蜕变为"公元纪年",并确立了"公元纪年"在近代中国社会时间计量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 标签: 西历 国历 公元纪年 纪年公理 近代中国
  • 简介:20世纪末以来的世界经济形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球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事业,博物馆必须敞开大门、面向公众。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作为加拿大最大的研究型综合博物馆,在近年重新修订了办馆宗旨,将藏品确定为工作的核心,将维持和更新常设陈列和临时特展作为最基本的运营方式,围绕展览和藏品研究展开丰富的公众活动,并通过各种营销手段把展览、前沿性研究、公众活动推向公众,回报公众一个全新的体验,从而实现“成为让全球公众所关注、理解并能体验瞬息万变的自然世界与文化世界的必要的参观目的地”的办馆宗旨。

  • 标签: 博物馆 藏品 公众 体验 展览 参与
  • 简介:1983年明5日上午10时149分,中国民航296号班机从沈阳东塔机场起飞前往上海。当飞机飞临渤海湾时,以卓长仁、安卫建、姜洪军为首的6人突然持枪冲到驾驶舱门口,用枪猛射驾驶舱门锁,踢开舱门后持枪闯入驾驶舱对机组人员射击,当即将报务员和领航员打成重伤。紧接着,武装暴徒又用手枪逼迫机长和领航员立即改变航向,向当时没有与中国建交的韩国飞去。

  • 标签: 劫机事件 后续 中国民航 驾驶舱 渤海湾
  • 简介:从利用皇宫旧址建立博物馆真正成为一个博物馆,需要经历一个转型阶段,其衡量标志是向公众开放、传播文化、为社会及社会发展服务、履行博物馆功能和职能。故宫博物院单霁翔院长认为,依托故宫旧址建立的故宫博物馆,在其9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加强原址建筑及环境的修缮保护,摸清家底、整理典藏,不断扩大开放面积、开辟更多展区,综合运用多种展示手段举办更多展览,加强数字故宫建设,加强科学研究,拓展公众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发展文创事业,切实履行了博物馆的各项职能和功能,实现了从故宫故宫博物院的转型,并在走向世界一流博物馆的历程上迈进。

  • 标签: 博物馆故宫 故宫 博物馆 故宫整体修缮工程 平安故宫工程 数字故宫
  • 简介:节日作为人类社会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由于它本身的特殊性质,以及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排的密切关系,不仅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内容,也成为广大民众关注的焦点.尤其在当下语境中,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要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与此相关,一些人从维护和弘扬民族传统的角度出发,针对目前我国传统节日式微、法定假日中只有春节是传统节日的情况,提出国家应将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也作为国家的法定假日.

  • 标签: 传统节日 全球经济一体化 干预 官方 文化现象 人类社会
  • 简介:在一次大战和二次大战间隙,莫斯(MarcelMauss)坐在扶手椅中写下了自己为数不多的几本重要的学术专著,其中之一便是.这部写于1925年百页出头的小册子却成为人类学的一部经典之作,这在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Mlinowski)开创的现代人类学时代里是罕见的成就,①另一个坐在扶手椅里还能获得尊崇的人类学家是他的同胞列维-斯特劳斯(ClaudeLevi-Strauss).

  • 标签: 莫斯 现代人类学 《论礼物》 马林诺夫斯基 法国 社会学
  • 简介:厉祭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但当时主要流行于社会上层。此后,历代王朝大多沿袭了这一传统。不过,直到明代才开始按照"里"为单位设置厉坛,从而将厉祭推行到了乡村,开启了厉祭"庶民化"的趋势。至清代,"分坛"的出现使得厉祭在乡村中更为普遍,其意义也随之产生了变化。今天所看到的闽西四保乡村中的"无祀"习俗,正是由此而来。此个案展示出礼化为俗的过程,为理解中国历史上的礼俗互动问题提供了线索。

  • 标签: 厉坛 无祀 礼俗互动 闽西四保
  • 简介:格尔茨逝世4年后,他的LifeamongtheAnthrosandOtherEssays。于2010年出版。他在书中回顾自己的治学历程,总结自己的学术思想,评论人类学界内的公案和学科本身的发展,高度自觉,充满反思,富于启迪。萨林斯和奥贝塞克拉(Obeysekera)围绕夏威夷岛历史以及库克船长被杀事件展开争论,互相指责对方是族群中心主义。这本身很有意义:任何鼓吹同一性的学者都会受到本身文化特殊性的制约;同时,极端的特殊主义也不符合人类具有超常交流能力的事实。人类学不必急于对普世和特殊做价值判断,而是要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意义,在人与人的临场交流中寻找答案。艺术生活是普世与特殊相统一的过程,由无数临场的艺术活动构成,具有自觉和他觉的互动特点,也具有反观和反思的辨证规律。艺术不仅仅是“走表”的娱乐,而且还是诗学创造与和睦共生的“大道”,能够通过形物体验、精神升华和美韵交流,把普世与特殊中和起来,达到生存交互性和互属性。深入生活,体验生存,这是避免极端普世主义与极端特殊主义的不二选择。

  • 标签: 格尔茨 协商艺术 担当人类学 新新综合
  • 简介:以《民俗研究》刊发的论文为主要考察对象,可以探索新时期民间信仰研究的基本走向,总结民俗学在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以及在方法论上的突破。民俗学的研究传统是以民俗事象为中心,继而结合对于民俗事件的跟踪,运用民俗学者的切身感受和身体经验,探究在动态的事件过程中得以呈现的民俗多元主体与多面相生活文化之间的互构关系。民俗事件所对应的是民俗作为生活的存在形态,其研究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事象即民俗文化的层面,经由民俗学者的理论抽象建构起社会/文化共同体(民)与知识体系(俗)之间的联系。研究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中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理应成为民俗学学科的追求方向与立足点。

  • 标签: 民间信仰 《民俗研究》 语境 民俗关系 事件研究
  • 简介:东南亚国家作为中国的近邻,与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安全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反映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客体对象。近年来,中国在东南亚的形象从一条充满危险的恶龙逐渐转变成一只温和的大象,表明了我国软实力的提升,彰显了其“负责任大国”的角色,因而赢得了东南亚各国的信任与支持。

  • 标签: 国家形象 东南亚 和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