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失血性休克增加创伤患者的死亡率,随着临床科学的发展和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病理生理的深入学习和认识,严重创伤患者得到了救治和康复。笔者从休克的分级、创伤出血休克的病理生理改变、创伤失血性休克主要的复苏目标和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四部分对创伤出血休克治疗进展进行阐述说明。

  • 标签: 创伤出血性休克 限制性液体复苏 血管活性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败血的病原菌检验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本院确诊细菌败血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细菌败血的病原菌分布及疗效等。结果检出革兰阳性菌43株,革兰阴性菌37株,真菌6株;革兰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及溶血葡萄球菌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对常用抗生素普遍耐药,对头孢曲松、头孢唑林耐药率亦高,1例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碳青霉烯类均敏感,对青霉素、头孢类耐药率高;未发现真菌对康唑类药物耐药。结论早发现和控制导致患者细菌败血的高危因素并选择敏感抗菌药物,对该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细菌败血症 感染病原 检验与耐药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败血的病原菌检验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选取 2017年 7月~ 2018年 7月本院确诊细菌败血患者 7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细菌败血的病原菌分布及疗效等。结果:检出革兰阳性菌 43株,革兰阴性菌 37株,真菌 6株;革兰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及溶血葡萄球菌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对常用抗生素普遍耐药,对头孢曲松、头孢唑林耐药率亦高, 1例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对含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碳青霉烯类均敏感,对青霉素、头孢类耐药率高;未发现真菌对康唑类药物耐药。结论:早发现和控制导致患者细菌败血的高危因素并选择敏感抗菌药物,对该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细菌败血症 感染病原 检验与耐药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产科出血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本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产科出血休克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2小时、4小时以后其患者的出血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运用手术治疗法治疗2小时、4小时以后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产科出血休克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手术治疗法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出血量,提高治愈效率。

  • 标签: 产科,出血性休克,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 : 观察 CT诊断出血脑梗塞的效果。方法 : 选取 48名出血脑梗塞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 出血脑梗塞的 CT表现特征为原有的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的椭圆行、扇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形或不规则低密度影内可见散在的,不均匀,斑片状或条索状高密度血影。讨论 : CT对出血脑梗塞的诊断具有很大的价值。

  • 标签: 出血性脑梗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临床症状、药敏特点、治疗方式。方法本文选择我院在2017年接收的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患儿25例,通过分析临床资料的方式总结了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的临床症状,通过药物敏感试验总结了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药敏特点,并对患儿均进行了合理治疗,随后统计患儿治疗效果。结果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的临床症状主要有黄疽、发热、心肌损害、消化不良、精神状态较差、呼吸不顺畅、肝功能受损、感染性休克、肾功能受损;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庆大霉素是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常见的敏感药物;经过治疗后,17例患儿病情痊愈,8例患儿病情好转。结论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最佳治疗药物,为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等;而其它几种药物治疗效果较差,如头孢类药物。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雷伯菌败血症 治疗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采用细节护理的效果观察。方法 以 70例败血患儿为观察对象,选自 2017年 1月 ~2019年 6月,采用奇偶分配法将患儿平分为两组,其中奇数患儿列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偶数患儿列入观察组采取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对比两组患儿生化指标变化情况及住院预后时间。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生化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得以改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 WBC、 CRP及 PCT下降幅度更大, PLT提升幅度更大( P< 0.05);观察组患儿住院预后时间( 14.12±3.18) d,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预后时间( 18.34±3.23) d( P< 0.05)。结论 针对败血患儿,采取细节护理能有效降低炎性反应,使得住院预后时间得以缩短。

  • 标签: 新生儿败血症 细节护理 生化指标 住院预后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在新生儿败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盲选我院2016年8月-2018年10月救治的新生儿败血患者10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以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和炎性指标的恢复情况,分析综合护理在新生儿败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总有效率、肝肾功能及炎性指标的总体恢复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新生儿败血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促进患者肝肾功能及炎性指标的恢复。

  • 标签: 综合护理 败血症 新生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治疗在出血胃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2月-2019年4月本院接诊的出血胃炎病患72例,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奥美拉唑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硫糖铝联合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对各组的临床治愈率等指标作出比较。结果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和对照组的94.44%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的临床治愈率为75.0%,比对照组的50.0%高,P<0.05。结论通过给予出血胃炎患者硫糖铝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可以控制患者病情,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出血性胃炎 临床疗效 急诊治疗 手术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足月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病原菌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确诊的早发型败血新生儿85例作为病例组,随机抽取同期在我院分娩的无新生儿败血的健康足月新生儿1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病原菌分布情况,并对两组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足月新生儿早发型败血发生危险因素。结果85例足月新生儿败血患儿检出病原菌9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9.59%、革兰阳性菌占20.41%。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粪污染、GBS培养阳性、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以及妊娠期糖尿病进入回归模型(P<0.05)。结论足月新生儿败血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胎粪污染、GBS培养阳性、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以及妊娠期糖尿病为足月新生儿败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足月新生儿 早发型败血症 病原菌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临床相关因素,促使患儿及早接受科学的治疗。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败血新生儿46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了解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因素。结果46例败血新生儿中,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1例,占45.65%。此外,败血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危险因素是G-细菌感染、出血、胎膜早破、降钙素原升高。结论临床一旦发现胎膜早破、出血、G-细菌感染、降钙素升高情况,务必要及时采取科学的处理措施,避免患儿由败血发展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增加临床治疗难度。

  • 标签: 新生儿 败血症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节护理干预在新生儿败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本院2016.6-2018.11收治的败血新生儿中抽取8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参照组及细节护理组各4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细节护理组则施细节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细节护理组护理满意度更高,护理干预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在新生儿败血的护理工作中采用细节护理可有效护理干预效果及患儿家属满意度,可积极推广。

  • 标签: 细节护理干预 败血症 新生儿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影响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将2017年8月—2018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败血新生儿60例设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诊断结果分为30例早发型新生儿败血(早发组)以及30例晚发型新生儿败血(晚发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开展总结和分析。结果晚发组中新生儿的低出生体重率、早产率、呼吸暂停率、喂养不耐受率均显著高于早发组(P<0.05),而在母体孕期发热率、胎膜早破率以及血小板减少率方面均显著低于早发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败血中其早发型与晚发型的临床特点存在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应根据其母体以及新生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区分,继而有效的保证治疗有效性和合理性。

  • 标签: 败血症 新生儿 晚发型 早发型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节护理干预在新生儿败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本院 2016.6-2018.11收治的败血新生儿中抽取 8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参照组及细节护理组各 4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细节护理组则施细节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细节护理组护理满意度更高,护理干预有效率更高( P< 0.05)。结论:在新生儿败血的护理工作中采用细节护理可有效护理干预效果及患儿家属满意度,可积极推广。

  • 标签: 细节护理干预 败血症 新生儿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败血采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进行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败血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手段,实验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结合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情况、血清中PCT、CRP以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的时间。结果实验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败血的治疗中辅助使用丙种球蛋白可以有效的提升治愈率,效果较好,可根据患者的临床实际情况添加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

  • 标签: 新生儿败血症 丙种球蛋白 静脉滴注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