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当前的法律框架中,网络暴力的打击主要依靠一系列较为传统且分散的刑事罪名,如侮辱、诽谤、侵害个人信息和寻衅滋事等,这种做法往往无法有效覆盖网络暴力犯罪的新形态,导致许多实施者逃避了应有的刑事惩处。对于轻微的网络暴力事件,民法与行政法足以应对,然而,针对更为严重的网络暴力,刑法介入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要通过刑法应对网络暴力,首先需要明确其法律含义,从而识别出网络暴力的标志性行为。在深入分析当前刑法对网络暴力规制的挑战后,需要进一步探讨解决这些难题的策略,以建立一个具有清晰打击范围、科学的入罪标准和合理责任划分的网络暴力刑事制裁机制。

  • 标签: 网络暴力 刑法视角 刑法规制
  • 简介:本文以法律视角探讨校园暴力治理问题。论述了校园暴力的定义和类型,包括体罚、欺凌、性侵等形式,以及其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严重影响。接着,分析了目前校园暴力治理存在的法律难题,如证据不足、处罚不力等,以及这些问题的成因。然后,提出了改进校园暴力治理的建议,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教师培训、加强家校合作等措施。最后,强调了法律在校园暴力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

  • 标签: 校园暴力 法律视角 治理 学生 法律难题
  • 简介:摘要:在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暴力沟通现象非常严重,其中语言暴力在学校,在家庭中屡屡出现,因为沟通不畅产生的矛盾也频频发生。这不仅危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育,而且阻碍了沟通能力的提高,甚至影响了社会和谐的发展。

  • 标签: 暴力沟通 中职生
  • 简介:【摘要】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的身心都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一部分学生已经迈入青春期前期,一部分还比较幼稚,这给班级德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面对不同特点的学生,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十分重要。非暴力沟通有利于促进人际交往的良性发展,本文从如何利用非暴力沟通理论,走进学生心灵,解决学生的问题,探讨了非暴力沟通对师生之间有效对话的开展的推进作用。

  • 标签: 小学高段 非暴力沟通 班级管理
  • 简介:摘要:网络暴力是互联网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对受害者心理和社会和谐造成深远影响。本文深入探讨了网络暴力的类型和特点,着重分析了舆情干预和心理支持的有效策略。通过对网络平台的责任、社会舆论引导、教育的角色进行讨论,并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的重要性分析,文章展示了如何减少网络暴力事件的理论和实践指导。通过案例研究,本文进一步证实了采取综合策略对建立全社会防治网络暴力体系的重要性。

  • 标签: 网络暴力,舆情干预,心理支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网络暴力行为具有隐蔽性、持续性、广泛性的特点,该行为不仅会对被侵害主体的精神造成伤害,也会造成社会秩序混乱。近年来发生的案件带给人们血淋淋的教训,因此分析其中的法理问题,研究出改善的路径是必要的。为了更好地保护合法权益,应当完善网络暴力行为的法律体系,并且在此基础上提高网络公民的法律素质。

  • 标签: 网络暴力,法理分析,网络舆论主体,秩序
  • 简介:摘要:本论文探讨了网络社交媒体对初中校园暴力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初中生在网络上更容易受到欺凌和侵害,这可能导致校园暴力事件的增加。本文分析了网络社交媒体在传播校园暴力信息、增加暴力行为的可能性以及对受害者造成心理伤害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同时,论文也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层面的干预措施,以减少初中校园暴力的发生和扩散。通过综合分析,本研究旨在为减少初中校园暴力问题提供有益的见解和建议。

  • 标签: 初中校园暴力 网络社交媒体 影响 应对措施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急诊护理人员工作期间遭受暴力现状分析相关应对策略。方法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选取急诊科41名在职护士作为样本,分析开展护理工作期间遭遇暴力情况,分析应对策略。结果护理人员遭受暴力因素主要为环境因素、患者因素、社会因素与护理人员因素,主要处理方式为耐心解释、忍让回避、求助同事及呼叫保卫科等;制定完善暴力应对策略后,护理人员遭受暴力事件次数显著减少,与制定应对策略前对比,P<0.05。结论急诊科护理人员工作期间暴力事件发生风险较高,诱因众多,制定科学完善应对策略,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减少暴力事件次数。

  • 标签: 急诊科工作场所 暴力事件 急诊护理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急诊护理人员工作期间遭受暴力现状分析相关应对策略。方法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选取急诊科41名在职护士作为样本,分析开展护理工作期间遭遇暴力情况,分析应对策略。结果护理人员遭受暴力因素主要为环境因素、患者因素、社会因素与护理人员因素,主要处理方式为耐心解释、忍让回避、求助同事及呼叫保卫科等;制定完善暴力应对策略后,护理人员遭受暴力事件次数显著减少,与制定应对策略前对比,P<0.05。结论急诊科护理人员工作期间暴力事件发生风险较高,诱因众多,制定科学完善应对策略,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减少暴力事件次数。

  • 标签: 急诊科工作场所 暴力事件 急诊护理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德育教育在初中校园暴力预防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探讨了德育教育在初中校园暴力预防中的作用与效果。研究发现,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他们的情感智慧和冲突解决能力,从而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德育教育还能够促进校园文化的积极发展,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合作,进一步预防暴力行为的发生。然而,德育教育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教育内容、教师培训、家庭环境等。因此,应该采取综合措施,全面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以有效预防初中校园暴力的发生。

  • 标签: 德育教育 初中校园 暴力预防 价值观 校园文化 师生关系 教育质量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家庭暴力行为的深入探讨,提出了一种正当防卫阻却制度,旨在为受家庭暴力侵害的人提供一种合法的反抗方式。本文从家庭暴力行为的性质、防卫阻却的理论基础、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为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 标签: 防卫阻却 反击家暴 正当防卫,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对初中生暴力行为的缓解效果。通过采用定量研究方法,我们在一所城市初中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干预实验。实验组接受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对照组未接受任何干预。通过使用暴力行为调查问卷和心理健康评估工具,我们分析了两组学生在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的暴力行为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在实验结束时表现出较低的暴力行为水平和更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这一研究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有望在减少暴力行为和促进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 标签: 初中生 暴力行为 心理健康教育 缓解效果 干预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SCH)采取预见性护理对其暴力行为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SCH暴力行为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预见性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6例,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改善SCH患者暴力行为,减少发生率。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心理状态 预见性护理 暴力行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SZ)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SZ患者为研究,伴暴力攻击行为,入组样本80,入组时间2021年8月~2023年8月,研究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0。两组均评估暴力攻击行为相关因素,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常规组)、预见性护理(预见性组)。对比效果。结果:暴力攻击行为相关因素比较,两组相关因素各项评分无差异(P>0.05),主要包括精神症状支配所致、不合作拒绝治疗与护理所致、不服从医护人员管理或不遵守规章制度所致、医护人员沟通不足所致等;与常规组对比,护理前MOAS评分(言语攻击、自身攻击、体力攻击、对财产的攻击)预见性组与之无差异(P>0.05),护理后预见性组更低,差异明显(P<0.05);护理后,预见性组暴力攻击行为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相比常规组,预见性组家属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SZ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相关因素较多,为此需重视其因素的预见性护理,通过做好预防干预,尽量减少或避免暴力攻击行为发生,才能进一步改善预后,促进家属更满意。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暴力攻击行为 相关因素 预见性护理 MOSA评分
  • 作者: 林艺彬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3-22
  • 机构:厦门市精神卫生中心,厦门市仙岳医院361000
  • 简介:【摘 要】目的:剖析在有暴力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实践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的适用性。方法:本研究所涉及的对象是有暴力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总数44例,病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22年7月-2023年7月,以双盲法为客观依据平分病患为对照组(22例)、研究组(22例)。对照组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治疗期间接受预见性护理,将两小组护理前后外显攻击行为评分(MOAS)、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BPRS)。结果:比对数据可知,研究组护理后MOAS、BPRS评分对比对照组均更低,P<0.05。结论:在有暴力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实践中运用预见性护理方式效果确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暴力行为。故在上述患者护理实践中应积极推广预见性护理。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暴力行为 男性 精神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