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农村也逐渐脱贫致富,但在环境建设中仍然具有很大的问题。国家在近三十年来更注重于城市与工业污染的治理,但农村本身环境保护工作基础薄弱,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日益严峻。现在急需指出对于农村环境治理有所帮助的路径来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经验对此进行研究和讨论,希望对农村环境治理与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农村环境 环境治理 路径选择 环境检测
  • 简介: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迅速,农村环境也出现了严重的日趋污染情况。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治理迫在眉睫。当前我国的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不仅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更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全民建成小康社会的整体进程。农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急需解决的重大社会课题。

  • 标签: 农村环境 污染 治理对策 浅析
  • 简介: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均以牺牲生态资源换取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近年来我国农村环境日益恶化。这对农村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不利影响,目前农村中尚没有治理环境的体系及治理模式。因环保部门对农村环境监管制度不严,使得农村环境管理收效较差。这要求我国基层政府以及村居委会要积极分析当前农村环境现状,选取最佳治理模式并建立起有关的治理体系。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现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模式和构建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的方法等内容,以供参考。

  • 标签: 农村 环境污染治理模式 选择 建设 治理体系 研究
  • 简介: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是“以奖促治”一项利好政策。2009年以来试点成果覆盖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的市、县,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然而,把好事办好,地方环保部门并不掌控主动:资金由财政部门掌控拨付,招投标由项目所在乡镇及县招投标部门操作,建设环节由项目乡镇实施,可项目出现的资金投向、进度、质量、验收、审计等问题,板子却打在环保部门身上。

  • 标签: 农村环境 地方环保部门 乡镇实施 财政部门 建设环节 利好
  • 简介:2011~2015年,湖北省委、省政府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要求,每年集中3个月时间,在全省开展了“万名干部进万村人万户”活动(简称“三万”活动),重点开展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工作,结合健康湖北全民行动,将整治农村环境卫生.

  • 标签: 农村环境卫生 整治 群众工作 人民群众 湖北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省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为制定农村换卫生与健康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经济发展水平等,选取28个县的560个行政村,采用统一的调查表格进行入户调查。结果560个村,公厕拥有率为41.07%,农户卫生厕所拥有率为41.36%,57.05%的农户使用非卫生厕所,1.59%的农户无厕所。农户户厕清洁率为55.28%,户厕不清洁率为44.72%。农户户厕粪便直接施肥的占61.27%,直接排入下水道的占24.32%,排入沟塘河道的占6.46%,用土掩埋后施肥的占4.10%,高温堆肥处理的占3.85%。调查的560个村,生活垃圾定点堆放的占50.00%,随意堆放占36.79%,统一收集占13.21%,生活垃圾42.32%是焚烧处理,34.11%是填埋处理。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占64.64%,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至农田占40.71%,直接排放至河流占30.71%。讨论我省农村户厕粪便多数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多采取焚烧或填埋方式进行处理,生活污水多直接排放至农田或河流,这极易造成空气和土壤河流的污染,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风险,容易引发相关的疾病,应加以高度重视。

  • 标签: 环境卫生 厕所 生活垃圾 生活污水
  • 简介: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扶持力度,不仅从政策和经济上,还包括技术层面,推广沼气利用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技术支持之一。由于农村在生产和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生态垃圾,这些垃圾经过氧化处理能够生成可燃烧的沼气,有效改变当前农村对能源的利用方式,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本文分析了农村环境和农业生产过程中对沼气利用的概况以意义,并阐述了具体的应用原理和方法。

  • 标签: 沼气应用 农村环境 农村生产
  • 简介:目的掌握兰州市农村环境卫生现况。方法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兰州市3个区县中选取5个乡镇60个村600个农户。调查垃圾、污水、厕所及粪便无害化情况,进行病媒生物监测及土壤监测。统计方法采用一般描述性研究。结果调查60个村,31.67%的调查村生活垃圾为随意堆放,83.33%的调查村生活污水明沟排放,使用卫生户厕的占18.11%;调查600户居民,29.67%的农户粪便无害化处理,67.50%的农户房屋周围存在病媒生物滋生地;共检测60份土壤,检出蛔虫卵10份,其中活卵2份;土壤中铅、汞、铬和砷的含量均合格,镉的含量合格率为98.33%,其中有1份样本不合格。结论兰州市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较差,卫生厕所普及率较低,粪便无害化处理差,病媒生物孳生严重,应加快公共卫生干预措施。

  • 标签: 农村 卫生措施 垃圾 污水 土壤
  • 简介:目的掌握吉林省农村环境卫生健康危害因素水平及其动态变化,客观评价吉林省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为制订农村环境治理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分层随机方式抽样,每年选取9个县(市),每个县(市)抽取5个乡镇,每个乡镇选择4个村,每村抽取5户,采用统一调查表,通过访谈、现场观察等收集相关资料。结果吉林省农村生活垃圾以定点堆放为主,处理方式以填埋为主,堆放点蚊蝇密度较高,臭味较重;生活污水以随意排放为主,排放地点主要是坑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较低,平均覆盖率为21.43%;居民饮开水率3年间增长22.86%,饭前便后都洗手的比例3年间增长23.06%。灭鼠工作开展较好,灭蝇灭蚊的控制工作较差;农村保洁人员覆盖率有所增长,环境卫生管理经费投入不足。结论农村垃圾、污水处理率和卫生厕所普及率低,蚊蝇控制工作较差,环境卫生状况有待进一步提高。

  • 标签: 农村 环境卫生 垃圾 污水 卫生厕所
  • 简介: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弥补农村环境保护立法空白的同时,应该认识到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环境状况的特殊性,以及环境保护需求的差异性。分析现有法律资源下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存在问题,可知当下农村环境保护实践中乡规民约具有更大的可行性和实效性,因此有必要对本土法治资源进行整合,以满足农村环境共治保护的需要,最大化发挥乡规民约在环境保护中的价值。

  • 标签: 农村环境保护 乡规民约 可行性 完善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农村环境污染情况和治理方式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对农村水污染原因进行阐述,提出针对性的治疗对策。结果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相关部门需要制定有效的措施来避免污染加剧,改善水污染问题。结论农村水污染问题顺利解决能够有助于农民生活水平提升,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对建设小康社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 标签: 农村 水环境 污染 现状 对策
  • 简介:摘要自2011年“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水污染综合治理工作目标以来,农村环境保护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而在201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也是特别的强调了要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因此实际生产生活过程中正确分析农村环境污染现状,有效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是很有必要的。

  • 标签: 农村 水环境污染 措施
  • 简介:近年来,丰南区不断加大投入,统筹协调,农村面貌显著改善。为进一步巩固全区农村环境提升成果,该区在全市率先试行农村环境卫生物业化管理模式,把农村环境卫生交由物业公司清洁,把乡镇政府从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解脱出来,从原来的“运动员”变成“裁判员”,通过奖惩机制督促物业公司做好保洁工作,切实提高了农村环境治理水平,有效促进了全区新农村建设健康协调发展。

  • 标签: 农村环境卫生 物业化管理 丰南区 科学运作 部署 物业公司
  • 简介:摘要我国的农村人口相对与城市人口来说要多,由于农村人口较多,因此,产生的生活垃圾相对来说也要多,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提升,而在其生活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时,其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也在相应的增加。农村由于垃圾处理设备较为落后,这就使得其生活垃圾处理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环境污染问题日渐严重。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这种问题,就需要相关的部门采取相应的治理对策,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有效的治理,从而对农村环境形成保护。本文就主要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对策进行了简要的研究,仅供参考。

  • 标签: 农村 生活垃圾 治理对策
  • 简介:农村社区的治理意味着人情的“在场”和伦理作用的不可或缺。因此,在农村社区治理的具体实践中,应切实发挥村规民约、风俗习惯、民间信仰等传统伦理的作用,利用村民求荣避辱的道德心理,调动乡村精英与广大村民的积极性,依托道德评议会等乡村民间组织,努力实现乡村善治,努力实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与村民幸福的互动多赢。

  • 标签: 农村社区 社会治理 伦理路径
  • 简介:生态危机的全球化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的情况更不容乐观,这使得我国将生态环境治理提上了优先的议事日程。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道德、法治与科技三管齐下,为此必须强化责任担当,构建合理而完整的责任观,其内容为: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承担共同而有区别之责;在生态环境治理中,政府、企业、其他社会组织各履其职,各负其责;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广大公众人人有责。由于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科研机构与科技工作者扮演特殊角色,发挥特殊作用,所以理应承担特殊责任:一是要正视科学技术引发的生态问题,二是要提高科学技术创新的生态意识,三是要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的科技水平。

  • 标签: 生态环境 治理 责任 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