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永乐朝是明代军屯制度完全形成和获得最大成效的历史时期。永乐军屯的实效一开始就存在着主观预期与实际产出口的巨大反差。军屯制度制定者自身也了解这一状况,反映在制度的制定上,既体现了敦促军屯生产产生最大效用的愿望,同时也不得不在执行中做出事实上的妥协。这正是永乐军屯制的弹性所在。这一看法当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军屯制度内容及其演变过程的认识,使我们更为准确地把握明代军屯的实质。

  • 标签: 永乐朝 军屯 制度 实效
  • 简介:自郑成功收复台湾始,为满足反清的战略需求和解决经济的日渐困窘,历代郑氏统治者均大力倡导军屯。郑氏政权不仅将诸镇分派各地屯垦,还颁布屯田八法等法规性文件,从制度上确立军屯在台湾军事、经济、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军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郑氏军队军需粮饷供应难题,并较好地保持了部队战斗力,促进了台湾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从而有效地抗击了清军,维持了郑氏政权的生存。

  • 标签: 郑成功 郑经 收复台湾 军队屯垦
  • 简介:文章认为军屯是明代土地国有的典型形式之一,在明初恢复经济,安定社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受封建土地私有化发展规律的制约,明中期开始,军屯不可遏止的走上了私有化的道路.文章从整个明代军屯的发展演变入手.通过对土地国有与私有化的矛盾斗争分析,揭示明代军屯最终私有化的原因及表现.

  • 标签: 明代 军屯 私有化
  • 简介:明代河、岷、洮州三卫戍边军屯对于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1.构建了以河、岷、洮三卫戍边军屯为中心的明代西北防御新体系;2.以卫所为依托,创建“土流参治”的多民族管理机制,促进了国家民族的形成;3.以戍边军屯为契机,构建了独具特色的西北“屯堡文化”。

  • 标签: 军屯 戍边 明代 屯堡文化 主要表现 管理机制
  • 简介:明代的军屯土地买卖现象较为普遍。过去我们一直苦于资料限制而无法进一步讨论军屯土地买卖的过程。四张明代洮州卫买地契纸的出现,成为考察明代军屯土地买卖的重要史料,使我们能够重新认识和评价明代军屯的土地买卖过程与性质。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可以判断,洮州卫军屯土地的买卖可能会影响到政府征收屯粮子粒的任务,但尚未影响到社会粮食的总产量。这应是明代中期社会经济日渐繁荣与军屯制度日渐"败坏"之间矛盾表象的内在联系之处。

  • 标签: 明代 军屯 卫所 契约
  • 简介:在南岭山地,以军户为身份的人群,随着卫所调戍制度的改变以及军屯的散乱,在明中後期控制了军屯,获得了屯田所户籍。清初湖南清丈和兴屯的过程中,官方实施了较为温和的改革措施,强调亲族保结、民间报垦、延缓升科。三藩之乱打乱了改革节奏,在康熙定鼎後施行的新一轮兴屯招垦、裁屯归县、编户计丁等改革中,失去屯籍的军屯户和民田寄庄户面临户籍及学籍的普遍需求。联里朋甲的规定,旨在解决这类土地人居格局的难题,其合同户籍内部的组织方式,承续的是明代中後期军屯散乱後的人地关系格局,反映了从顺治朝至康熙朝帝国统治艺术的转变。经过明清国家制度转型与南岭社会变迁,一种整齐可观的明代军屯社会结构,竟在清代得以构筑。

  • 标签: 南岭 卫所 军屯 蓝山县 粮户归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