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β-内酰胺基因的携带状况,及其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作用。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浙江省杭州市和宁波市两个地区6所医院住院患者首次发现感染时临床分离的98株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其中宁波地区39株,杭州地区59株。所有菌株采用琼脂稀释法对14种抗菌药物进行敏感性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A、B、C、D四类共39种β-内酰胺基因携带情况,阳性基因测序后作BLAST比对。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98株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多重耐药(MDR)菌占81.63%,广泛耐药(XDR)菌占12.25%。所有菌株对多黏菌素B敏感,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94.90%和82.65%,宁波地区分离株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高于杭州地区分离株(χ2=31.962、22.440和29.671,P<0.01),杭州地区分离株对氨曲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高于宁波地区分离株(χ2=4.181和5.543,P<0.05)。共检出7种β-内酰胺基因,其中PDC和OXA-50群的检出率最高,均为100.00%,TEM、GES和OXA-10群只在宁波地区分离株中检出,KPC只在杭州地区分离株中检出。β-内酰胺基因阳性模式有7种,所有菌株均携带PDC和OXA-50群,55株(56.12%)只检出PDC和OXA-50群。检出PDC、OXA-50群基因为国内首次报道。结论携带PDC和OXA-50群基因是导致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假单胞菌,铜绿 耐药 β-内酰胺酶基因 PDC OXA-50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超广谱β-内酰胺(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检出的506株大肠埃希菌,菌株均分离自非消化道感染506例住院患者的送检标本,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菌株耐药性、表型确证试验检测产ESBLs菌株。记录菌株分布并分析其耐药性。结果506株大肠埃希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较常见(40.32%,204/506),其次为泌尿道(21.74%,110/506),其中产ESBLs菌株116株(22.92%,116/506)。产ESBLs菌株与非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美罗培南、替加环素均未见明显耐药性,产ESBLs菌株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非ESBLs菌株(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主要与下呼吸道及泌尿系统感染有关,产ESBLs菌株较非ESBLs菌株耐药性更强。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外科术后产超广谱β-内酰胺(ESBLs)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风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某医院接受神经外科手术后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患者病历资料。选取15个临床变量,通过多因素Logistic分析患者术后感染的风险因素。结果72例术后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菌株91株,其中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42株。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呼吸机的使用[(OR(95%CI)=20.627(2.795~152.233)]和开颅手术[OR(95%CI)=13.658(1.618~115.298)]是神经外科术后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神经外科术后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可导致严重后果,呼吸机的使用和开颅手术作为其独立风险因素,应予重视。

  • 标签: 克雷伯菌,肺炎 β-内酰胺酶类 术后感染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NDM)的肠外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xPEC)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系统发育分群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分离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临床送检标本中对亚胺培南和(或)美罗培南敏感性降低(MIC ≥ 2 μg/ml)的ExPEC菌株。改良Hodge试验(MHT)对碳青霉烯酶进行表型确证。PCR检测碳青霉烯酶编码基因blaNDM。Sanger测序法检测各碳青霉烯酶基因亚型。采用MLST分型和系统发育分群对PCR检测出的产NDM ExPEC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性降低的ExPEC菌株20株,其中产NDM ExPEC菌株15株。MHT检测产NDM ExPEC菌株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3%(14/15)和80.0%(12/15)。15株产NDM ExPEC菌株中11株(73.3%)产NDM-5型,4株(26.7%)产NDM-1型。系统发育分群结果显示,15株产NDM ExPEC菌株中,13株属于A群,2株属于D群。MLST分型结果显示,ST410是产NDM ExPEC菌株中检出率最高的ST型(5株,33.3%)。结论本院绝大多数产NDM ExPEC菌株属于毒力较小的系统发育群,应加强院感监测,防止高危克隆ST型的暴发流行。

  • 标签: 碳青霉烯耐药 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 肠外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系统发育分群 多位点序列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标本来源及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某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分离的菌株,使用VITEK-Compact 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实验。采用K-B法进行ESBLs确证试验。应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1 716株肺炎克雷伯菌,检出产ESBLs 800株,总检出率为46.62%。菌株主要来源于痰液、气管内导管、血液等,科室分布居前3位的是新生儿科、儿科、小儿外科。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类氨苄西林完全耐药;对3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头孢他啶耐药率分别为97.00%、57.62%;对碳青霉烯类药物、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低于2.98%。结论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较高且2016-2018年的耐药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临床应合理有效地选用抗菌药物,避免产ESBLs菌的院内流行。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临床分布 耐药性
  • 简介: 摘 要:己内酰胺是一种有机化工原料,外观呈白色的粉末或者结晶,用手触摸有油性感,主要是用来生产聚酰胺切片,同时还可以进行进一步加工,制成工程塑料或者锦纶纤维以及塑料薄膜等,可以说是一种应用极其广泛的化工原料。己内酰胺在工业上主要通过氨肟法、甲苯法、光亚硝化法、苯酚法等工艺制得,但是在制备的过程中极易产生大量杂质。在此我们对己内酰胺产品中的杂质进行简要探究。

  • 标签:   己内酰胺 杂质 有机化工原料
  • 简介:摘 要 己内酰胺生产过程中,主要影响生产稳定及产品质量的工段有:原料双氧水的生产、环己酮肟的生产、重排及己内酰胺精制。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生产管理经验,总结了双氧水、环己酮肟、环己酮肟重排及己内酰胺精制工序的生产稳定行及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己内酰胺 环己酮肟 双氧水 生产稳定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下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分离株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趋势变化与分子耐药机制。方法对19株新生儿Hi分离株进行再鉴定,通过PCR法测菌株P6、fucK和Cap基因进行血清学分型,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呋辛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对TEM-1、ROB-1和ftsI基因进行测序和变异分析。结果(1)19株Hi经P6、fucK和Cap基因检测证实均为无荚膜型,即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on-typeable Haemophilus influenzae,NTHi )。(2)与2003至2004年比较,2013至2014年新生儿下呼吸道NTHi分离株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呋辛的MIC值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003至2004年(n=9)和2013至2014年(n=10)产β-内酰胺菌株均为3株,10年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LA基因检测显示6株产β-内酰胺均为TEM-1型,未检测出ROB-1型菌株。(4)2003至2004年仅出现1株基因型β-内酰胺阳性氨苄西林耐药(gBLPAR),2013至2014年出现基因型β-内酰胺阴性氨苄西林耐药(gBLNAR)1株、基因型β-内酰胺阴性氨苄西林中介(gBLNAI)3株、gBLPAR 3株、基因型β-内酰胺阳性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gBLPACR)1株。(5)2013至2014年ftsI基因出现了11个氨基酸替代模式,而2003至2004年仅出现5个氨基酸替代模式;10年间比较ftsI基因S357N、S385T、N526K、T532S变异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株2014年分离的耐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呋辛的gBLNAR/gBLNACR菌株同时出现D350N、S357N、M377I、S385T、L389F、A502T、N526K变异。结论新生儿下呼吸道NTHi感染患儿或将迅速面临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多重耐药的严峻挑战。

  • 标签: 流感嗜血杆菌 新生儿 β-内酰胺类耐药 ftsI基因 TEM-1基因 氨基酸替代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门冬酰胺相关胰腺炎药学监护。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并发门冬酰胺相关胰腺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依据相关指南和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建立门冬酰胺相关胰腺炎药学监护要点。结果 药学监护要点为门冬酰胺相关胰腺炎较早和快速识别;门冬酰胺相关胰腺炎治疗药物方案建立与调整;评估门冬酰胺相关胰腺炎患儿是否可再次使用门冬酰胺。结论 通过药学监护,快速识别和管理门冬酰胺相关胰腺炎有助于确保患儿从门冬酰胺疗法中获得最大益处。

  • 标签: 门冬酰胺酶 门冬酰胺酶相关胰腺炎 药学监护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简介:摘要 :为评估杂质对己内酰胺产品质量的影响,向精制己内酰胺中添加芳香胺类、酮类、醚类、肟类和己内酰胺同系物等 10 种杂质,考察不同含量杂质对己内酰胺挥发性碱含量、色度、 290nm 波长处吸光度、酸碱度、高锰酸钾吸收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芳香胺类杂质对 5 项指标均有显著影响,痕量芳香胺类化合物的存在会导致己内酰胺产品质量不合格; 2- 甲氧基环己酮和 2 , 3- 环氧环己酮在己内酰胺中的含量增加,将导致挥发性碱含量、 290nm 吸光度以及高锰酸钾吸收值升高,影响产品质量;痕量己内酰亚胺甲醚将导致己内酰胺产品碱度不合格,其质量分数每增加 25μg/g ,碱度约升高 0.1mmo l /lkg ;环己酮肟对己内酰胺的挥发性碱含量和高锰酸钾吸收值有微弱影响; N- 甲基己内酰胺对己内酰胺各指标均无影响。

  • 标签: 己内酰胺 挥发性碱 产品质量
  • 简介:摘要: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己内酰胺随之成为了我国有机化工原料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己内酰胺而言,其副产的硫铵对我国多方面发展均由着积极作用。因此,本文将通过对比己内酰胺副产硫铵的两种结晶工艺,指出DTB结晶工艺优势更为突出,并对其大颗粒生产进行简要阐述。

  • 标签: 以内酰胺 硫铵结晶工艺 大颗粒生产
  • 简介:摘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最常见的儿童恶性肿瘤。门冬酰胺(asparaginase,ASP)作为儿童ALL联合化疗方案中的一种重要药物,自临床应用以来,儿童ALL的缓解率及无事件生存率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然而其在发挥其治疗作用的同时还会产生多种不良反应,门冬酰胺相关性胰腺炎(asparaginase-associated pancreatitis,AAP)是其中之一。但是对于其机制目前研究尚未清楚。该文将对AAP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门冬酰胺酶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胰腺炎
  • 简介:摘要介绍1例己内酰胺化学热液烧伤患者并发脓毒血症行CRRT治疗的效果。通过早期的CRRT治疗,持续清除毒素,可有效改善患者高分解代谢及明显减轻患者胃肠功能紊乱、循环功能障碍、肝功能损伤等症状。通过高质量的护理,在行CRRT治疗前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治疗中实施三级液体管理,预防置管部位皮肤感染,监测体外循环凝血情况,同时对患者进行舒缓护理。在治疗期间有效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保证了患者治疗顺利和舒适,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化学烧伤 脓毒血症 CRRT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门冬酰胺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联合化疗期间药源性糖尿病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诸城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治疗的ALL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使用的门冬酰胺不同分为左旋门冬酰胺组67例、培门冬酶组33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人口学、临床指标以及化疗后缓解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两组治疗期间糖尿病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化疗患儿在化疗后的随机血糖(t=2.515,P=0.014)、白蛋白(t=2.407,P=0.018)和血清C肽(t=2.030,P=0.045)、是否发生糖尿病(t=5.380,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疗期间,药源性糖尿病在诱导缓解期发生率最高。左旋门冬酰胺组发生率(31.3%,21/67)较培门冬酶组(12.1%,4/33)高(χ2=4.357,P=0.037)。年龄(χ2=7.748,P=0.005)、危险分层(χ2=10.500,P=0.0.005)和化疗药物种类(χ2=7.752,P=0.005)是影响ALL患儿化疗期间发生药源性糖尿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年龄越大化疗期间糖尿病发生风险越大,培门冬酶组药源性糖尿病发生风险是左旋门冬酰胺组的0.107倍,高危患儿药源性糖尿病发生风险是低危患儿的9.916倍。结论ALL患儿使用门冬酰胺联合化疗药源性糖尿病主要发生在化疗早期,使用左旋门冬酰胺联合化疗发生药源性糖尿病的风险较使用培门冬酶的高。临床上使用培门冬酶联合化疗治疗ALL患儿,可有效减少化疗期间药源性糖尿病的发生率。

  • 标签: 左旋门冬酰胺酶 培门冬酶 药物疗法,联合 白血病,双表型,急性 糖尿病 儿童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PAD)是一类可以介导修饰翻译后的蛋白质瓜氨酸化的钙依赖性半胱氨酸水解酶家族,目前发现家族中包括:PADI1、PADI2、PADI3、PADI4和PADI6。本文详述了人类PAD家族各成员的结构特征、具有的相关疾病区域特点及研究进展。

  • 标签: 同工酶类 细胞凋亡 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效果。方法抽取安阳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狼疮性肾炎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环磷酰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补体C3及C4指标、免疫球蛋白指标、炎性因子、肾功能指标水平,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治疗前,补体C3及C4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相较对照组升高程度更显著(P<0.05)。两组用药治疗前,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两组用药治疗前,炎性因子干扰素-α(I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程度更显著(P<0.05)。两组用药治疗前,肾功能指标24 h尿蛋白、尿清蛋白排泄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程度更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狼疮性肾炎应用环磷酰胺给药方案治疗,可提高临床效果,减少免疫复合物生成,增强免疫能力,降低炎性反应程度,改善肾功能,安全性较高。

  • 标签: 狼疮性肾炎 环磷酰胺 免疫球蛋白 炎性因子 肾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富天冬酰胺蛋白(NRP)对拟南芥辐射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野生型(WT)、NRP过表达型(Pro35S:NRP-GFP)、NRP突变型(nrp) 3种拟南芥种子,分别分为照射组(120 Gy γ射线照射)和对照组(不照射)。(1) 3种基因型拟南芥种子培养至第3天进行照射,照射后继续培养至第7天,统计各组根长。(2) 3种基因型拟南芥种子于MS培养基中培养至第7天进行照射,照射后分别移栽至基质土中继续培养至第30天,观察各组植株的生长和形态。(3)WT拟南芥种子培养至第7天进行照射,照射后继续培养24 h,采用实时定量PCR分析WT植株中NRP和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2(PARP2)2种基因在照射前后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化。(4)Pro35S:NRP-GFP拟南芥种子培养至第7天进行照射,分别于照射后不同时间取幼苗进行荧光共聚焦显微观察。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辐射导致WT和nrp幼苗的根长缩短,分别为(2.73±0.43)cm和(1.31±0.53) cm,与对照组[(4.56±0.41) cm和(2.89± 0.60) c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212、6.490,均P=0.000 );而Pro35S:NRP-GFP幼苗的根长在照射前后无明显差异[(3.01±0.34) cm vs. (2.96±0.34) cm,t=0.253,P=0.801]。(2)辐射导致WT和nrp幼苗植株的发育不良、生长受限,其中株高和莲座叶直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61~12.250,均P=0.000 ),而Pro35S:NRP-GFP幼苗植株则维持正常形态。(3)辐射导致WT植株中NRP和PARP2的相对表达量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47、7.776,P=0.002、0.000)。(4)Pro35S:NRP-GFP幼苗在照射后各时间点均出现NRP入核现象。结论NRP可能对拟南芥辐射抗性的发挥起到重要作用,可作为植物辐射抗性靶点进行深入研究。

  • 标签: 拟南芥属 辐射耐受性 富天冬酰胺蛋白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临床常见危重病,是导致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主要原因之一,病死率居高不下,也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传统临床干预措施单一而局限。烟酰胺具有广泛的细胞保护作用。大量研究表明,烟酰胺可通过修复线粒体功能恢复三磷酸腺苷(ATP)水平、抑制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的激活、抑制促炎介质及抗氧化损伤等机制,在感染和脓毒症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脓毒症的发生机制及烟酰胺在脓毒症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发掘新的针对脓毒症的治疗方向和有效治疗措施提供参考。

  • 标签: 烟酰胺 脓毒症 感染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