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无名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确诊为无名动脉狭窄或闭塞的11例患者资料,均接受治疗。总结其症状、手术方式、并发症、支架通畅情况并分析患侧上肢收缩压及血液峰值血流速的变化。结果11例患者均行腔支架成形术,手术均成功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69(30.1±23.4)个月;2例术中使用脑保护伞,其中1例行同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1例因对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行支架植入术;1例术中发现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重度狭窄,一期行无名动脉支架植入术,半年后行左颈总动脉支架植入术。6例为股动脉入路,2例为肱动脉入路,1例经腋动脉与股动脉穿刺入路,2例为右颈部切开逆穿颈总动脉与股动脉联合入路。3例患者分别在术后第6、7、12个月出现支架再狭窄,1例患者行无名动脉支架球囊扩张术,2例患者行再次支架植入术,术后支架血流均恢复通畅;1例术后14个月出现支架再闭塞,因临床症状改变不明显未干预,本组病例临床再干预率为3/11,一期通畅率为7/11,二期通畅率为10/11。10例患者术后症状较前缓解,1例患者右上肢无力无明显改变。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术前、术后右上肢收缩压、脉压差、无名动脉峰值血流速度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无名动脉狭窄或闭塞疗效确切,应根据病变情况及患者全身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方案。

  • 标签: 腔内治疗 无名动脉狭窄 无名动脉闭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覆膜支架、可解脱弹簧圈联合Onyx胶栓塞治疗内脏动脉瘤(visceral artery aneurysms,VAAs)的近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8年6月46例内脏动脉主干VAAs行腔治疗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18例VAAs行腔内隔绝术;28例VAAs行可解脱弹簧圈联合Onyx胶栓塞治疗。结果18例内隔绝术造影示瘤均完全隔绝,技术成功率100%(18/18);28例行联合栓塞后26例瘤致密填塞,2例瘤颈显影。术后CTA平均随访(36.5±2.3)个月,覆膜支架隔绝VAAs后,瘤完全隔绝率100%(18/18),载瘤动脉通畅率94.4%(17/18);可解脱弹簧圈联合Onyx胶栓塞VAAs,瘤填塞获完全隔绝率85.7%(24/28),载瘤动脉通畅率92.9%(26/28),两组间比较,瘤完全隔绝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5,P=0.048),载瘤动脉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4, P=0.786)。结论VAAs覆膜支架修复或可解脱弹簧圈联合Onyx胶栓塞治疗都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动脉瘤 血管内手术 支架 可解脱弹簧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经皮血管成形(PTA)及支架置入的安全性及中远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8例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经同侧股动脉,15例经对侧股动脉入路治疗。4例单纯PTA治疗,8例PTA后置入支架,6例直接置入支架。共置入14枚支架,均为球扩式支架,其中2枚为药涂支架,技术成功率100%。平均造影剂用量64 ml,治疗前肾动脉狭窄率为50%~99%,治疗后狭窄率降为10%~30%。收缩压由术前的(157.2±43.0) mmHg降至术后的(129.8±8.6) mmHg;血清肌酐(SCr)水平由术前的(258.8±214.7) μmol/L降至术后的(176.3±101.1) μmol/L,尿素氮由术前的(15.7±1.6) mmol/L降至术后(10.6±1.1) mmol/L(均P<0.05)。术后中位随访42.4个月(3~93个月),治愈17例,无效1例,1例单纯球囊扩张后术后30 d出现再狭窄,予以置入支架。除1例移植肾动脉出血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移植肾动脉狭窄是导致移植肾失功的常见血管因素,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肾移植 肾动脉梗阻 血管腔内成形术 支架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了2019年度内主动脉外科领域关于冠状动脉、主动脉弓分支、内脏动脉和髂动脉重建方面的新器材、新术式和新理念,同时也收录了关于主动脉血管形态学、术后病理生理、并发症处理、主动脉数据管理等新证据的部分内容。力图展示2019年度新出现的与以往不同的信息和观点,为临床与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分支动脉重建 动脉重塑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与经腹部超声对膀胱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在 2019年 1月 13日至 2019年 12月 28日 期间选取86例疑似膀胱疾病患者为试验对象,均进行经腹及经超声检查,随后分析两项超声检查方法对膀胱可疑疾病的诊断正确率。结果:经腹部超声联合经超声诊断正确率高于单方面诊断结果( P< 0.05)。同时经腹部超声联合经超声诊断的敏感度为 96.16%,特异度为 95.83%,漏诊率为 4.84%,误诊率为 4.17%。结论:在鉴别膀胱疾病时,运用经腹部超声联合经超声检查,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 标签: 经腔内 经腹部超声 膀胱内疾病 鉴别 比较
  • 简介:摘 要:目的 : 评价钬激光对泌尿系统疾病手术与治疗的临床效果和社会反响。使用钬激光来治愈泌尿系统问题患者。 方法: 选取我院难易三例特殊案例进行分析。 结果: 手术的成功率和治愈率达到 98 %以上。 结论: 对于治疗泌尿外科相关疾病的突破和治疗开辟新路径。

  • 标签: 钬激光的应用 泌尿外科 手术 评价。
  • 简介:摘要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以引起下肢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截肢,危害较大。既往的治疗方式以外科手术为主,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介入治疗已经成为主流的治疗方式。介入治疗方式多种多样,本文归纳总结了目前的介入治疗方式和最新的治疗理念,为临床应用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缺血 股动脉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左心耳封堵术是一种降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发生风险的新技术。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是目前左心耳封堵术中最重要的影像学技术,但TEE指导手术时需全身麻醉,患者误吸与食管损伤的风险相对较高,且无法用于具有TEE禁忌证的患者。近年来,心超声(ICE)作为TEE的替代成像工具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左心耳封堵术中,多项临床试验已证实了其安全性与有效性。与TEE相比,ICE导管可直接经血管穿刺植入心,毋需全身麻醉,从而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本文旨在总结目前ICE应用于左心耳封堵术的经验,为临床工作者的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心房颤动 左心耳封堵术 心腔内超声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且糖尿病患者截肢术后5年死亡率超过70%。下肢动脉疾病引起的缺血在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成功的血管重建,不仅可以促进溃疡愈合,降低截肢风险,还可以明显提高长期生存率。随着介入器材的不断改良,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其疗效取得了很大的提升。在临床实践中,掌握合适的适应症,结合患者及病变特点选择合适的器材及方法,结合最新慢性威胁肢体缺血(CLTI)指南的推荐意见,以进一步提高成功率和远期通畅率,达到保肢和延长生存期的目标。

  • 标签: 糖尿病足 腔内治疗 下肢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技术应用于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3月~2020年2月本院86例疑似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分别接受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判定的“金标准”,比较经腹超声、超声在子宫瘢痕妊娠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患者手术病理结果证实子宫瘢痕妊娠80例,非子宫瘢痕妊娠6例;经超声超声诊断提示子宫瘢痕妊娠78例,非子宫瘢痕妊娠5例,假阳性1例,及假阴性2例;经腹超声、超声的阳性预测值比较中P>0.05;超声在子宫瘢痕妊娠中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经腹超声,且比较中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诊断中应用超声技术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子宫瘢痕妊娠 剖宫产术 腔内超声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分析泌尿外科治疗输尿管狭窄的临床应用效果,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235例输尿管狭窄的患者,利用泌尿外科技术治疗后,有196例患者利用镜找到了治疗的引导方向,通过对手术后一年的随访,在对235例成功随访患者调查发现一次性手术成功并痊愈的患者为137例,输尿管狭窄再次复发需要进行二次手术的患者为98例。研究发现,泌尿外科技术可以有效针对输尿管狭窄进行有效治疗,尤其是对于长度

  • 标签: 泌尿外科技术 输尿管狭窄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和济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49例接受治疗的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2例,女性17例;年龄22~55岁,平均(36±8.18)岁。对所有大面积肺栓塞患者急诊行下静脉滤器植入、肺动脉置管溶栓、机械碎栓、导管吸栓等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照治疗前后患者肺动脉高压和Miller评分,评价治疗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的效果。结果47例患者(47/49,95.92%)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咳嗽、咯血等症状好转,肺动脉压、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及Miller评分显著改善(P<0.05),2例患者(2/49,4.08%)症状改善不明显。结论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的治疗可以恢复肺灌流量,效果显著。

  • 标签: 血栓溶解疗法 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造影 腔内治疗
  • 简介:摘要腹腔镜辅助结肠癌根治术已被大家所接受。近年来,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后吻合术的应用逐渐增多。该方法具有小切口、疼痛轻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并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已被临床医生逐渐接受,各种结肠吻合的方式也不断涌现。目前,结肠吻合可采用手工端端缝合,也可借助吻合器端侧或端端吻合,尚无统一意见及标准。从文献来看,主流方式是直线切割闭合器行侧侧吻合,而术者应根据个人技术特点、肠管具体情况、患者客观经济状况灵活选择,制定个体化的吻合方式。

  • 标签: 结肠肿瘤 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 腔内吻合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 泌尿外科手术导致的 腹腔高压症 (IAH)的原因、诊断及处理 进行分析研究 。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5 年1月~ 2019 年8月发现并处理IAH7例,其中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所致3例,膀胱镜不当操作所致1例,膀胱穿孔所致3例。所以患者均出现腹部明显膨隆,PCNL患者均出现气道压明显升高,其他病例无明显气道压升高。均采用超声引导下 腹腔高压症 置管持续引流为主的治疗。 结果:7例患者IAH均缓解,相关症状消失。 结论:泌尿科手术发生的IAH多为冲洗液大量外渗引起,超声多可发现大量 腹腔高压症 积液,采用超声引导下 腹腔高压症 置管持续引流为主的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

  • 标签: 腹腔高压症 并发症 腔内手术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导致全球老年人死亡的第二大疾病,同时也是导致我国老年人死亡的首要病因。脑卒中因为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已经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按脑卒中发病机制分类,缺血性脑卒中约占80%以上,是导致脑卒中的最常见病因。既往对于脑血管闭塞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为主,但效果有限。近年来,随着介入医生经验和治疗技术的不断积累、介入器材和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介入再通治疗逐渐成为治疗慢性脑血管闭塞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对于脑动脉闭塞的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目前仍然存在诸多争议。文章对脑动脉闭塞的成因、影像学诊断、治疗现状、介入治疗并发症及术后再狭窄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综述。

  • 标签: 脑动脉闭塞 介入开通治疗 再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技术治疗TASCⅡ D型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七〇医院应用技术治疗46例(65条肢体)TASCⅡ D型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疗效和随访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5.7%(44/46),其中球囊扩张(PTA)+支架植入37例,导管接触溶栓(CDT)+PTA+支架植入7例。44例开通的患者中,Rutherford分级较术前提高3级10例,提高2级23例,提高1级8例,分级无改善3例。术后1周患肢ABI较术前明显提高[0.86±0.10比0.34±0.21,t=-15.008,P<0.001]。11例(23.9%)患者出现治疗相关并发症,其中术中髂动脉破裂1例,植入覆膜支架后动脉破口封堵不彻底,予以开放手术治愈;术后2 h迟发性髂动脉破裂1例,经植入覆膜支架痊愈;逆行开通闭塞的髂动脉过程中斑块脱落导致对侧髂总动脉栓塞1例,经PTA+裸支架植入术治愈;术后患肢出现蓝趾征2例,血肌酐水平升高5例,均经保守治疗好转;左侧肱动脉血栓形成1例,行开放手术治愈。44例开通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33.1±13.7)个月,术后1、2和3年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5.5%、87.1%和72.2%,二期通畅率分别为97.7%、93.5%和88.9%。随访期间2例患者死亡,1例行膝下截肢术。结论技术治疗TASCⅡ D型髂动脉硬化闭塞症切实可行,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 标签: 髂动脉 动脉闭塞性疾病 腔内治疗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本院13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采用介入治疗前后的护理工作进行回顾与总结。在所有研究对象中,9例行一次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4例首先实施球囊扩张术、插管溶栓,接着进行尿激酶溶栓,再于术后3 d重新造影,其中2例血管恢复,并拔掉导管,2例重新实施球囊扩张术;术后继续予抗凝、驱聚、扩张血管、局部换药等综合治疗。结果本组13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经介入治疗,通过术前术后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减轻患者痛苦,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不良并发症。结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通过介入治疗和全程、连续的护理措施,保证患者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及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腔内介入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