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入院和出院的护理。方法对入院和出院的患者进行护理。结论护士在患者的入院和出院护理中,应掌握入院和出院护理的一般程序,按照整体护理的要求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使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的环境。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并使患者能密切配合医疗护理活动,加速其康复过程,通过护理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使之出院后能继续巩固疗效,保持健康。

  • 标签: 入院 出院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内藏毒的CT表现,以及CT对于体内藏毒检查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3例体内藏毒的CT资料。结果体内的CT表现征像为①体内自然腔道扩张体内藏毒所应用的自然腔道,最常见的有肛门,阴道,结肠,胃等,常表现为毒品所在腔道明显扩张,壁变薄。②腔内见异常密度影于扩张的自然腔道内可见形态较为规则的等密度、高密度、甚至低密度影。③毒品边缘较为清晰体内运毒多先应用避孕套或其它包装袋包装,于CT上可看到腔道与毒品间有环形低密度影间隔。结论体内藏毒品在CT上有着典型的影像学表现,CT可对体内藏毒品作出明确诊断。

  • 标签: 体内藏毒 CT表现 自然腔道 毒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60例次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1)60例患者采用胶囊内镜检查共检出小肠病变33例(55.0%)。其中小肠血管发育异常14例,小肠息肉2例,小肠炎症2例,小肠溃疡2例,小肠隆起性病变2例,小肠钩虫病1例,小肠绒毛萎缩6例,疑似炎症性肠病1例,末端回肠严重伴回盲部占位1例。(2)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14例中,检查出小肠病变12例,阳性率85.7%。其中小肠血管发育异常或伴活动性出血7例,小肠溃疡2例,钩虫病1例,小肠息肉1例,小肠多发隆起灶1例。(3)胶囊内镜正常电池范围内对小肠检查情况60例中有14例未能完成抵达回盲部,占总检查25%。但其中10例已经发现小肠病变。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诊断率高,尤其适用于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

  • 标签: 胶囊内镜 小肠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入院患者的心理需求及护理干预。方法通过观察和了解新入院患者不同心理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使患者在短时间内尽快适应角色的转换,以积极地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结论对新入院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调动患者的积极因素,使其尽快消除心理顾虑,适应角色转换,配合医疗和护理。

  • 标签: 新入院患者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流动力学检查对于BPH患者的意义,探讨检查过程中进行心理干预的价值以及检查所致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尿流动力学检查的40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结果390例患者顺利完成尿流动力学检查,9例发生下尿路感染。结论尿流动力学检查对于BPH患者病情诊断具有极高的价值,积极的心理干预对于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严格操作规范对于避免感染、减少患者痛苦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尿流动力学 心理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仰卧位、俯卧位在新生儿颅脑磁共振检查中何种体位为最佳检查体位。方法60例新生儿分两组采取仰卧位、俯卧位两种不同体位,观察新生儿MRI检查前、中的血氧、心率、呼吸的变化来判定两种体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两组新生儿仰、俯卧时血氧、心率、呼吸的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采取俯卧位行颅脑磁共振检查中不使用镇静药物也能保持安静。结论俯卧位是新生儿颅脑磁共振检查的最佳体位。

  • 标签: 新生儿 颅脑 磁共振 体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急诊科常见急症,其发病急、死亡率高,正确有效的院前急救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肝脏纤维化标志物检查。方法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检查,并做出诊断。结论早期肝硬化肝组织内以Ⅲ型胶原增生为主,血清中P-Ⅲ-P含量增高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慢性活动性肝炎、活动性肝硬化患者血清p-Ⅲ-P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血清P-Ⅲ-p含量均明显高于其他慢性肝病患者;慢性迁延性肝炎、脂肪肝时P-Ⅲ-P含量常不增高或仅轻度增高。活动性肝纤维化患者血清P-Ⅲ-P含量显著高于无纤维化活动者和正常人,升高幅度与组织病理学评定的纤维化活动度平行,且在形态学观察到纤维增生之前亦已升高。说明血清P-Ⅲ-P是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指标,也是反应慢性肝病纤维活动性和程度的指标。

  • 标签: 肝脏纤维化标志物 检查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影响病人首次入院健康教育有效实施的因素,从而作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提高护理质量,为临床护理入院健康教育提供有效的方法,以及普及健康知识,增强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全民健康素质提高。

  • 标签: 护士 健康教育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毕业后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法,夯实护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按照规范化培训标准,制订培训计划,组织落实。结果通过规范化培训,新护士的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结论规范化培训模式,加快了新护士的培养,促进了护理“三基”水平和护理质量的提高,为今后新护士培养提供了经验。

  • 标签: 新护士 规范化培训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我院2010年7月份在部分科室开张优质护理,通过对本院住院病人7至9月份300名病人的满意度调查,将实行优质护理的科室评定与未实施优质护理的科室比较,分析,实施优质护理的满意度为98.5%,未实行的科室满意度为91.5%。得出基层医院应该推广优质护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包括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2010年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示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等文件,要求在全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 标签: 基层医院优质护理满意度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新入院患儿家长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探讨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新入院患儿家长不同心理问题的分析,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通过对患儿家长实施心理护理措施,提高了护理工作满意度。结论针对患儿家长的心理问题进行护理,调动家长的积极因素,使其尽快熟悉和适应医院的环境,消除家长心理顾虑,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患儿身体疾病的恢复、融洽护患关系。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患儿家长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就再入院老年冠心病患者探讨家庭关怀及其护理对策分析,提高病人长期生存质量,提高冠心病专科护理水平。方法收集再入院冠心病患者,采用家庭关怀情况调查表调查分析。结果家庭功能良好者32.6%,家庭功能障碍54.8%,家庭功能严重障碍12.6%。研究显示,家庭功能障碍患者,健康功能差;家庭关怀程度越高,患者的健康功能损失越小,再发病可能小。结论认识老年冠心病患者家庭关怀重要性,改善患者家庭功能,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病人长期生存质量;丰富冠心病护理理论内涵,指导临床护理实践,提高冠心病专科护理水平;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标签: 再入院老年冠心病 家庭关怀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龙口市在2007—2011年期间,参加预防性查体的食品、餐饮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肺结核流行趋势与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龙口市疾控中心近5年的预防性查体人员肺结核上报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1年龙口市疾控中心预防性查体99841人,共发现肺结核61例,发病率为61.97/10万人。其中痰涂阳性4例,痰涂阴性57例;发病年龄以19~29岁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11;外籍流动人口所占比重较大;职业以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为主。结论近年来龙口市预防性查体人员肺结核发病率未有明显变化,应继续加强肺结核的检查、宣传及上报工作,提高外来人口的监管,遏制肺结核流行。

  • 标签: 结核 肺/预防和控制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直接PCI患者术后即刻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与脑钠尿肽(BNP)水平对于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74例连续选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入院后6小时内行PCI术,其中63例成功植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植入,支架植入后即刻检测FFR;其余11例中,5例术中死亡,6例因导丝无法通过病变处而未能植入支架。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24小时内采血测定BNP。随访1年,记录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分析MACE发生与入院时血BNP以及术后即刻FF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期间共死亡8例(8.51%),包括术中死亡5例及随访期间死亡3例。共发生MACE38例。对于63例植入支架的患者,血BNP与MACE发生例数呈正相关(rs=0.785,p=0.000),术后即刻FFR与MACE发生例数呈显著负相关(rs=—0.877,p=0.000)。FFR的ROC曲线下面积0.809(p=0.000),面积的95%可信区间为0.771,0.952,不包括0.5;BNP的ROC曲线下面积0.858(p=0.000),其面积95%可信区间为0.733,0.913,也不包括0.5。FFR与BNP的拐点分别为0.91和286.75ng/L。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支架术后即刻FFR和入院BNP均为直接PCI术后1年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p=0.001;p=0.003)。结论对于接受直接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血BNP水平与术后即刻FFR均可独立预测入院后1年内的MACE事件发生情况。

  • 标签: 直接PCI 急性心肌梗死 脑型纳尿肽 血流储备分数
  • 简介:目的探讨住院患者人院时不同血糖水平与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及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1年7月期间人院的4868例患者,按入院24h内测得的血糖水平分为非高血糖组3429例、高血糖组1439例,后者包括糖尿病和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根据患者年龄分为非老年组(年龄〈60岁)2532例和老年组(年龄≥60岁)2336例;其中278例冠心病患者再分为高血糖组120例和非高血糖组158例。各组间进行有关数据比较。结果高血糖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和总病死率均显著高于非高血糖组(中位数住院日:15vs10d,P〈0.01;中位数医疗费用:14064.7vs8980.9元,P〈0.01;死亡率:2.92%vs0.61%,P〈0.01)。按年龄分组后,无论是非老年组还是老年组中糖尿病和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医疗费用均明显高于非高血糖患者,住院日明显延长;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医疗费用明显高于糖尿病患者;非老年组中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高血糖患者,但与糖尿病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老年组糖尿病和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但均明显高于非高血糖患者。冠心病患者中糖尿病和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与非高血糖患者的年龄无明显差异,前两组的医疗费用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住院日更长(分别为14,15和12d)、死亡率更高(分别为6.41%,7.14%和0.63%)。结论入院时高血糖水平预示患者有更高的医疗花费、更长的住院时间和更高的死亡率。

  • 标签: 高血糖 医疗费用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