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VX2肿瘤是一种来源于Shope病毒致乳头瘤恶变形成的鳞状上皮细胞恶性肿瘤,属于鳞状细胞癌。1940年建株保存。经72次传代培养后建立起来的仍可在体内种植的肿瘤细胞株。国内文献对其来源描述不统一,它可接种在的肝脏、肾脏、肌肉、骨骼和颅脑等处。VX2肿瘤广泛用于各脏器肿瘤模型的建立,现就VX2肿瘤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 标签: VX2肿瘤 实验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制作VX2肝癌模型的新技术、新方法。方法将新西兰30只随机等分为3组,分别为嵌插组、改良嵌插组和经皮穿剌组。分别按不同方法建立肝癌模型,于建模后第1、2、3周分别进行CT扫描,评估肿瘤大小。3周后处死动物进行解剖,观察肝脏成瘤及转移情况,比较各组转移率,并行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30只动物建模成功28只,成功率93%,经皮穿剌组有2只肝脏未见种植灶,嵌插组和改良嵌插组全部种植成功。改良嵌插组腹壁转移率显著低于嵌插组和经皮接种组。结论改良嵌插法3周内不会形成接种部位腹壁以及远处的转移,是一种理想的移植性肝癌模型建模方法。

  • 标签: 兔VX2肿瘤 模型 嵌插改良技术
  • 简介:VX2肿瘤细胞株是一种可移植的肿瘤细胞株,可接种到的肝脏、肾脏等部位,建立原位肿瘤动物模型。VX2肝癌模型是目前较常用的实验性动物肝癌模型,本文就VX2肿瘤模型的建立和影像学表现进行综述。

  • 标签: 肝转移瘤 VX2 动物模型 影像学
  • 简介:目的分析VX2肝癌肝动脉碘化油栓塞术后残癌组织内新生血管生成的变化。方法将36只荷VX2肝癌实验随机分为实验组(n=24)、假手术组(n=6)及对照组(n=6)。于接种后第2周行肝动脉、门静脉造影检查,实验组以碘化油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假手术组经肝动脉灌注生理盐水2ml,对照组于造影后处死。实验组、假手术组动物于第3周再接受造影检查并被处死。结果36只实验中35只为富血供肿瘤,主要由肝左动脉供血。在肿瘤周边癌组织内3组实验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04±19.91)%、(43.38±19.65)%、(43.18±14.01)%,MVD计数分别为39.26±6.80、28.69±5.43、28.71±5.68,实验组与假手术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表达阳性率与MVD计数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46,P=0.01)。结论TACE术后残癌组织的缺氧状态致VEGF表达及MVD计数较栓塞前明显增高,故加强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是必要的。

  • 标签: 肝肿瘤 放射学 介入性 栓塞 治疗性 碘化油 血管新生化 病理性 动物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逆穿刺活检法在肿瘤模型制作中的应用。方法取6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20只,超声引导下瘤块悬液注射法和逆穿刺活检法制作VX2肿瘤模型,术后超声观察28d。每组取3例肿瘤模型瘤体标本进行病理验证;每组取3例进行肿瘤的125I介入治疗实验。结果VX2肿瘤模型制作方法中,A组肝模型肝内单发VX2肿瘤10只;B组肝模型肝内单发VX2肿瘤12只;C组肝模型肝内单发VX2肿瘤全部种植成功,未见腹壁浸润及腹腔种植。与A、B组相比,C组模型制作时间短,肝内单发VX2肿瘤种植成功率高。肿瘤病理显示三组病例均为VX2肿瘤,三组肿瘤模型均能满足125I介入治疗实验要求。结论逆穿刺活检法制作VX2肿瘤模型能够满足实验要求,并且具有成功率高、损伤小。该法在VX2肿瘤模型制作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肝VX2肿瘤模型 逆穿刺活检法
  • 简介:【目的】研究18F—FDGPET与CT对VX2肿瘤模型放疗后疗效评价的差异。【方法】48只肝右叶荷VX2肿瘤的新西兰随机分成45H,每组12只,分别为对照组(非放疗组)、10、15和20Gy放疗组,所有试验于放疗前及放疗后1、7、14d行18F—FDGPET/CT扫描,测定肿瘤体积和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结果】放疗前各组肿瘤体积及SUVmax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此后对照组肿瘤的体积及SUVmax均持续上升。3个放疗组放疗1d后SUVmax均较放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体积均无明显变化(P〉0.05)。3个放疗组放疗7d后SUVmax及肿瘤体积均较ld时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放疗组放疗14d后SUVmax均较7d时无明显变化(P〉0.05);而肿瘤体积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VX2肿瘤放疗后1d时18F—FDGPET检查即可出现SUVmax的显著下降,可在肿瘤体积改变之前早期评估其对放疗的反应。

  • 标签: VX2肿瘤模型 18F-标记-脱氧葡萄糖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复方中药艾迪注射液瘤内注射治疗移植性VX2肿瘤的作用效果及机制。方法建立新西兰大白兔移植性肝VX2肿瘤模型28只,随机分为3组,即艾迪注射液组(12只)、无水乙醇组(PEI组,8只)、生理盐水组(8只)。全部动物在接种2周后每隔3天向肿瘤内注入治疗药物,注射4次后处死动物。于术前术后耳缘静脉抽血行血生化检查,同时行64排螺旋CT扫描测量并计算肿瘤体积、肿瘤增长率及肿瘤坏死率,以及进行组织细胞学与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各实验组病灶均进行性增大,但艾迪注射液组肿瘤增长率及坏死率最小,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水乙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UNEL法检测显示艾迪注射液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无水乙醇组及生理盐水组(P〈0.05);艾迪注射液组肝肾功能及白细胞计数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差异,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对肿瘤细胞具有细胞毒性作用。

  • 标签: 肝脏 VX2 模型 动物 艾迪注射液
  • 简介:目的分析VX2肿瘤射频消融(RFA)后不同区带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肿瘤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将48只肝移植VX2肿瘤,建立动物模型,分为实验组(n=42)和对照组(n=6)。对实验组行RFA,分别在术后即刻、1天、2天、1周、2周、3周各处死7只实验,留存肿瘤标本,进行HE染色、VEGF检测、AnnexinV-FITC/PI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带的VEGF变化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实验组RFA术后针道炭化区、热凝固区和消融边界区平均VEG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针道炭化区、热凝固区及边界区术后即刻与其他时间点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针道炭化区及热凝固区VEGF在术后即刻达高峰,术后1天-3周呈整体下降趋势,消融边界区VEGF在术后即刻到1周呈上升趋势,2周后下降。术后针道炭化区、热凝固区和消融边界区平均肿瘤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区带细胞凋亡率均在术后1天达高峰,后呈下降趋势。结论RFA后针道区和热凝固区内肿瘤细胞VEGF下降和肿瘤凋亡显著,而消融交界区仍可能有存活的肿瘤细胞;在RFA后第3周时,残留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可恢复到术前状态,此时宜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标签: VX2肿瘤 射频消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定位辐照载血卟啉微泡介导药物靶向释放技术治疗VX2肝移植瘤的效果。方法利用35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肝VX2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均分为超声定位辐照载血卟啉微泡组(US+LMLH组)、超声定位辐照血卟啉组(US+HP组)、超声定位辐照空白脂质微泡组(US+MB组)、单纯载血卟啉微泡组(LMLH组)、单纯血卟啉组(HP组)、单纯超声辐照组(US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治疗前后用二维超声、CDFI及CEUS观察肿瘤大小、回声及血流灌注情况,计算肿瘤体积大小及生长抑制率;同时观察不同处理组肝内转移及远处转移情况;并用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US+LMLH组肿瘤内部呈混合回声,CDFI及超声造影显示肿瘤的滋养血管明显减少,生长抑制率高于其他各组;在肝内及远处转移方面,US+LMLH组较少转移,明显优于其他各组;超微结构显示US+LMLH组细胞膜破坏,线粒体明显肿胀。结论超声定位辐照载血卟啉微泡能有效激活血卟啉,具有较强的体内抑瘤效果。

  • 标签: 超声检查 微泡 血卟啉 声动力疗法 肝肿瘤
  • 简介:目的通过CT扫描与病理对照,对VX2肿瘤RFA后残余瘤与炎症进行鉴别。方法VX2肿瘤射频消融(RFA)后不同时期行CT及病理检查,观察RFA后不同时期的残余瘤与炎症的CT表现。结果CT增强扫描,残瘤与炎症均表现为周边强化带,炎症还表现为强化带外侧的肝组织由内向外逐渐减弱强化影,炎症的这种强化影于术后第2天最强,之后逐渐减弱,2周后基本消失。结论RFA后1周内,CT增强扫描尚不能准确分辨残瘤与炎症反应带;两周后低密度灶周边出现强化影应考虑为残余瘤存在。

  • 标签: 肝肿瘤 射频消融 炎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HCC)以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不断上升的发病率成为位居世界范围第五位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值得注意的是手术切除及肝移植是肝癌主要治疗方法,然而大多数患者由于合并肝硬化,失去了手术和肝移植的机会。目前,包括射频消融(RFA)、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法(PEI)、微波固化消融术(MCT)、肝肿瘤动脉栓塞术(TACE)以及其他各种局部疗法,已成为肝癌治疗中可供选择的对象。在诸多的技术中,RFA因安全、有效等特点成为当前使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迄今,因不彻底的治疗致使残癌的出现降低了RFA在肝癌中的疗效。为了提高RFA在肝癌中的疗效,使用VX2肝癌模型进行了一些体内实验,实验以单纯RFA,RFA与药物或是其他局部疗法联合。VX2肝癌模型的肿瘤具有快速生长、与人类肝细胞癌相似的特点,是一个理想的肝癌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影像学及其他各类实验研究。为了说明RFA在肝癌治疗中的意义,本文回顾了应用VX2肝癌模型研究RFA所得的最新发现。

  • 标签: 肝细胞癌 RFA 射频消融 VX2肿瘤 残余瘤
  • 简介:目的评价碘佛醇在VX2肾癌超声血流显像中的作用。方法24只实验建立肾VX2肿瘤模型,随机分3批,每批8只,分别于种植后第7、14、21天,静脉注射碘佛醇,观察注射前后肿瘤彩色血流信号的变化情况。结果注射碘佛醇后肿瘤内彩色血流信号较注射前增多、增强。其中第7天,肿瘤的CDFl分级变化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第14天和第21天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注射碘佛醇后连续观察20min,血流信号增强仍保持在高峰状态。结论碘佛醇对VX2肾癌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起增强作用。

  • 标签: VX2 肾癌 超声 碘佛醇
  • 简介:目的:探讨外阴癌治疗的新方法。方法:采用HIFU(频率9.84mhz,声强1109w/cm^2)技术和手术方法对120只新西兰白兔外阴VX2鳞癌模型进行对照研究。随机分为两大组:早期治疗组和晚期治疗组,其中早期组分为:早期HIFU组(n=20),早期手术组(n=20);晚期组又分为:晚期HIFU组(n=20),晚期手术期(n=20),晚期HIFU加淋巴结切除组(n=20),晚期手术加淋巴结切除组(n=20)。HIFU或手术切除的范围均超过病灶周围1cm。定期测动物体重,观察精神状态及外阴形态,记录术中出血及治疗时间,彩超测定局部肿瘤消长情况,病理学确定复发、转移和治愈情况,记录动物存活期。结果:各HIFU治疗组: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手术组(P<0.05),外阴形态正常率、存活期、治愈率均明显高于手术组(P<0.05),治疗后1周体重明显重于手术组(P<0.05),复发、转移率明显低于手术组(P<0.05),晚期HIFU加双腹股沟淋巴结切除组治愈率明显高于晚期HIFU组(P<0.05)。结论:HIFU治疗早期外阴VX2鳞癌治愈率等同手术,但生存质量却明显优于手术;晚期单纯HIFU治疗组,其生存期延长,生存质量提高:晚期HIFU联合手术切除局部淋巴结,则治愈率明显提高,故局部HIFU加局部淋巴结切除术可望成为外阴癌治疗的一种新尝试。

  • 标签: 高强度聚集超声 治疗 外阴VX2鳞癌 超声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细胞与血栓形成、血小板活化之间的相关性,从血液学角度寻求抗癌治疗新靶点。方法1.将大白兔随机分为肝移植瘤模型组、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每组各30只;2.建立VX2肝模型;3.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时间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表达水平。结果1、肝移植瘤组瘤株种植后外周血小板活化标志物表达水平随着病程进展逐渐上升;2、正常组与假手术组,在不同的检测时间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表达水平变化不大;3、瘤株种植后1w、2w后肿瘤均有转移,转移组的血小板活化标志物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组。结论VX2肝移植瘤组血液中的血小板处于激活状态,其活化标志物水平增加,活化的血小板可能参与了肿瘤的转移,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水平的检测可作为肝癌病情及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

  • 标签: VX2兔移植瘤血小板活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125I粒子植入对VX2(ShPoe病毒诱导的乳头状鳞癌)实体瘤周围组织损伤情况。方法将VX2瘤株种植于新西兰大耳白兔双后腿肌肉内制备肿瘤模型30只,10 d后行首次PET/CT显像及植入不同初始活度125I粒子,左后腿植入低活度0.4 mCi(0.4 mCi组),右后腿植入高活度0.7 mCi(0.7 mCi组)。植入后不同时间点(72 h、2周、4周)行PET/CT显像,并取距离病灶边缘2 cm内的正常肌肉组织给予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分析标准摄取值(SUV)与炎症反应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初始活度125I粒子植入治疗VX2肿瘤与治疗前比较周围正常组织SUV值逐渐增高。治疗后2周炎症反应达高峰,0.7 mCi组治疗后2周SUV值与炎症反应呈正相关(r=0.684,P<0.05),治疗后72 h、4周两组SUV值与炎症反应未见相关性(r=-0.091、-0.073、0.012、-0.170、0.250,P>0.05)。结论不同活度125I粒子对周围正常组织无明显不良反应,0.7 mCi活度对周围组织损伤较0.4 mCi活度略重,总体安全性高。

  • 标签: 鳞癌 兔VX2移植瘤 125I粒子植入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标准摄取值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索Hepasphere微球联合Avastin栓塞治疗VX2肝癌的疗效,分析栓塞前后肿块周边的cT灌注参数与微血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探索cT灌注成像监测肿瘤生长的可行性。方法:建立30只新两兰大白兔VX2肝癌模型,随机分为三组,A组:Hepasphere微球栓塞10只,B组:Hepasphere微球+Avastin栓塞lO只,C组:生理盐水10只,了二治疗前、治疗后14d行cT灌注成像,获取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API),处死实验,采用免疫组化检测MVD、VEGF的表达。结果:栓塞治疗前3组肿瘤周边cT灌注参数HAP、PVP、ftAP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后c组HAP、HAPI增加,PVP降低;A、B两组HAP、HAPI均有明显降低,B组较A组降低明显,PVP均有增加;B组MVD、VEGF计数较A、C组减低(P〈0.05)。肿瘤VEGF与MVD呈显著正相关(P〈0.05),三组中HAP、PVP、HAPl分别与MvD、VEGF呈正相关(P〈0.05)。结论:cT灌注成像结合MVD和VEGF表达,能较好地评价VX2肝癌模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Hepasphere微球联合Avastin栓塞治疗VX2肝癌与单纯Hepasphere微球栓塞相比,可明显降低VEGF的表达,显著地抑制治疗后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

  • 标签: 肝肿瘤 微球 AVASTIN 栓塞治疗 CT灌注
  • 简介:目的探讨肝脏快速容积采集(LAVA)序列增强扫描评估VX2肝癌模型血供的价值。方法以40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VX2肝癌模型。于建模后2~3周对实验行腹部MR平扫及LAVA序列增强扫描,比较平扫T1WI、T2WI及LAVA序列增强扫描的病灶检出率,分析肿瘤MRI表现及强化特点;根据LAVA序列增强扫描肿瘤的强化特点,分为均匀明显强化、不均匀强化及环状强化三种强化方式(均匀明显强化组、不均匀强化组及环状强化组),每组各处死2只实验进行病理检查。结果32只建模成功,共32个病灶。LAVA序列增强扫描的病灶检出率(32/32,100%)高于平扫T1WI(20/32,62.50%)及T2WI(23/32,71.88%)的检出率(χ2=12.410、8.275,P均〈0.05);平扫T1WI与T2WI的病灶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8,P〉0.05)。MR平扫肿瘤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T1WI低、T2WI高或混杂信号。LAVA序列增强扫描中,2个病灶表现为均匀明显强化,11个病灶不均匀强化,19个病灶环状强化。病理检查示均匀明显强化组及不均匀强化组肿瘤内毛细血管较多,而环状强化组肿瘤内毛细血管较少。结论LAVA序列增强扫描对肝XV2肿瘤检出率高,且对肿瘤血管显示效果佳,可较为客观、全面地反映VX2肿瘤的生长特性。

  • 标签: 肝肿瘤 磁共振成像 模型 动物
  • 简介:目的观察肝动脉As2O3碘油栓塞对肝移植瘤凋亡及增生细胞核抗原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32只家兔肝内肿瘤种植后2周,随机分4组,经肝动脉插管分别给予不同处理,实验设生理盐水灌注组(A组)、单纯碘油栓塞组(B组)、阿霉素碘油栓塞组(C组)及As2O3碘油栓塞组(D组).治疗后1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肿瘤区的MVD值及增生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肿瘤的凋亡指数.结果治疗后1周,单纯碘油栓塞及阿霉素碘油栓塞组,残余肿瘤区的MVD略有升高,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统计学无显著性意义;As2O3碘油栓塞组残余瘤区MVD减低,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各组凋亡指数和增殖指数分别为1.53±0.42、2.66±0.54、2.91±0.32、3.44±0.65和60.8±15.5、42.4±11.2、40.6±8.8、28.5±5.7,两者存在负相关.结论As2O3碘油栓塞可以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生发挥抗肿瘤效应,As2O3碘油栓塞可以抑制残余肿瘤的血管新生.

  • 标签: 肝肿瘤 微血管密度 凋亡 增生细胞核抗原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CT、MR对荷瘤进行平扫加增强扫描,根据腹腔内种植瘤的影像学表现评估CT、MR在VX2种植瘤模型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将20只健康大耳白兔腹膜腔种植VX2瘤苗,制作VX2腹膜腔种植瘤模型。接种后在第12天分别对瘤腹部进行CT及MR平扫+增强扫描,将扫描图像按照肿瘤大小分组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CT及MR对VX2腹膜腔种植瘤的诊断价值做出评价。实验结果1.CT诊断结果荷瘤的CT扫描肿瘤病灶显示情况<10mm62(个),10-20mm之间53(个),>20mm33(个),2.MR诊断结果荷瘤的MR扫描肿瘤病灶显示情况<10mm51(个),10-20mm之间52(个),>20mm33(个)3.检测能力评价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CT及MR诊断肿瘤的能力进行评价在对<20mm的腹腔种植瘤进行扫描,对于病灶检出能力CT要优于MR;在对>20mm之间的腹腔种植瘤进行扫描时CT与MR扫描结果一致,检测能力相同。结论CT与MR用于VX2腹腔种植瘤的影像学检查,在对<20mm的腹腔种植瘤进行扫描时在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方面CT均优于MR,,对于较小病灶的检测具有方便、灵敏、省时的优点,可以相对准确发现肿瘤的早期转移、研究将有助于指导临床选用合适的检查方法进一步了解肿瘤病人的腹腔转移情况,J进而有助于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

  • 标签: VX2肿瘤 腹膜腔种植瘤 CT扫描 MR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经皮超声造影的方法检测VX2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引流路径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实验选取的20只实验全部用接种肿瘤的方法建立动物模型(VX2乳腺癌转移淋巴结),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给予SonoVue,通过超声造影显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造影增强的图像。结果20只建立动物模型的实验检测结果为超声造影检测最终检出34个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包括12个回声增强均匀的和22个回声增强不均匀或是部分有充盈缺损的。病理切片检查的结果是38个乳腺癌前哨淋巴结中染色为阳性的有24个,超声造影检出阳性的是21个。结论采用经皮超声造影的方法检测VX2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引流路径明显准确,且此法检出率高,敏感性强,具有较强的优势,是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的方法。

  • 标签: 超声造影 实验兔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 染色 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