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的经验教训。方法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点管理进行调查。结果此次事件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结论应加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熟练掌握卡介苗接种方法,以减少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

  • 标签: 预防接种 卡介苗 淋巴结炎 异常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安宁市1例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BCG)引起淋巴,只采用临床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为预防接种卡介苗引起淋巴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安宁市1例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3月余后,发生淋巴的受种儿童,依据卡介苗接种史、临床表现,手术后病理结果诊断为卡介苗反应淋巴病例进行调查分析、处理。结果:对患儿未给予抗结核治疗,只给予左侧淋巴清扫手术治疗,术后3周患儿恢复良好。结论: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后,有极少数婴幼儿发生同侧腋下淋巴肿大的异常反应,早期发现腋下淋巴肿大,无破溃。应早期行病灶切除或腋窝淋巴清扫手术,既减少结核全身播散发生率,又避免婴幼儿长期使用抗结核治疗对脏器的损害,患儿行左侧腋下淋巴清扫手术治疗对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引起的淋巴的治疗创面面积小,风险稍高,治疗及时预后好。

  • 标签: 卡介苗 预防接种 淋巴结炎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在接种卡介苗之后导致淋巴的15例新生儿具体的发作原因以及具体对策进行分析,为降低卡介苗在婴儿接种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概率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择取我院(区)在2005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接受卡介苗注射的婴儿15000例,从中选择由此导致淋巴的婴儿1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以及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在15000例婴儿当中出现15例婴儿发生淋巴,概率为0.1%,经过恰当的治疗和处理,并行以3个月的随访之后没有任何明显的后遗症。结论对卡介苗注射进行严格且规范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降低接种之后淋巴发生反应概率主要的措施,针对各项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加以护理,确保患儿健康。

  • 标签: 卡介苗接种 婴儿 淋巴结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山东省卡介苗(BCG)淋巴经济负担情况。方法以2011年5月至2019年12月山东省304例申请省级补偿的BCG淋巴病例为对象,收集患者基本情况、预防接种相关情况、门诊(住院)病历和收费票据等相关资料,对其直接经济负担(包括直接医疗费用和直接非医疗费用)、间接经济负担和总经济负担进行测算,比较不同特征病例经济负担的差异。结果304例BCG淋巴患者月龄的M(Q1,Q3)为3(2,4)月,其中男性239例(78.6%),淋巴破溃71例(23.4%),手术227例(74.7%)。单纯门诊、单纯住院和门诊后住院病例分别占25.7%(78例)、7.2%(22例)和67.1%(204例)。贴现后单例直接、间接和总经济负担的M(Q1,Q3)分别为9 910(5 713,16 074)、2 081(1 547,3 122)和12 262(7 694,18 571)元。直接医疗费用占直接经济负担的89.4%,直接经济负担占总经济负担的84.9%,80.0%病例的总经济负担仅占其补偿金额的20.0%左右,只有2.3%的病例总经济负担占补偿金额的60.0%以上。单纯住院和门诊后住院病例的直接、间接和总经济负担高于单纯门诊病例,手术病例的直接、间接和总经济负担高于非手术病例,淋巴未破溃病例的直接和总经济负担高于破溃病例(均P<0.05)。结论山东省BCG淋巴病例经济负担受诊疗方式的影响,且以直接医疗费用为主。

  • 标签: 卡介苗 淋巴结炎 患病代价 不良事件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婴幼儿因接种卡介苗(BCG)所致左腋下淋巴结核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106例婴幼儿左腋下淋巴结核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病理形态学及特殊染色等特点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106例病例的男女性别比例为1.21,临床以接种同侧腋下淋巴肿大为主要症状,B超检查在左腋下皮下处可探及大小不等为1~5cm混合性回声团,边界尚清楚,内部回声不均匀,部分病例可见液化区,周边软组织肿胀;彩色多普勒(CDFI)包块周边可见血流信号,而包块内部仅可探及星点状血流信号或探及不到明显的血流信号;106例肿大淋巴进行病理活检,81例(76.4%)为多个结节融合,与周围组织境界清楚,其中32例(39.5%)切面呈淡黄色实性,49例(60.5%)切面呈囊性;25例(23.6%)为不整形组织,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切面淡黄色;组织学类型主要为干酪样坏死型,其次为增殖型,渗出为主型少见;送检组织全部做抗酸染色,其中80例(75.5%)抗酸染色阳性,26例(24.5%)抗酸染色阴性;术后病理诊断为BCG性淋巴结核。结论首先提高接种BCG的技术、接种质量,为了提高临床对接种卡介苗后的局部反应所致BCG性淋巴结核的认识,临床应注重结核病的基础检查,超声及淋巴活检与抗酸染色联合应用,对淋巴的性质鉴别具有重要意义及诊断价值。

  • 标签: 淋巴结 结核/诊断 卡介苗 婴幼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卡介苗接种后并发同侧腋窝淋巴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接种卡介苗并发同侧腋窝淋巴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一例接种卡介苗并发同侧腋窝淋巴病例进行调查分析与处理。结果认为是一种是一种与免疫接种有关的异常反应。结论卡介苗接种后并发同侧腋窝淋巴是预防接种卡介苗(bacillusofcalmetteguerin,BCG)所引起的结核性淋巴,比较少见。文献报道仅l%可引起腋下或锁骨上淋巴肿大,约l‰发生破溃。可能与婴儿免疫力低下有关^1。

  • 标签: 免疫接种卡介苗腋下淋巴结炎异常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肠系膜淋巴小儿发作的特征,并可根据特征,较明确、迅速作出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经过治疗、观察30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的临床特点,分析总结。结果300例患儿,264例治愈或者好转,有效率88%,36例无效。结论本病多见于12岁以下小儿,多呈阵发性疼痛,脐周疼痛为主,疼痛多可耐受,上呼吸道感染时本病易发作,特别是本病患儿出现发热时,多会出现腹痛或者腹痛症状加剧。

  • 标签: 肠系膜淋巴结炎 腹痛 治疗总结
  • 简介:摘要慢性淋巴是临床常见疾病,诊断需与多种疾病鉴别,单纯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本文探讨用新订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疗程短,效果佳。

  • 标签: 慢性淋巴结炎 新订小柴胡汤
  • 简介:摘要:小儿肠系膜淋巴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导致肠系膜淋巴肿大。其症状主要包括腹痛、发热和呕吐。此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本研究旨在分析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小儿 肠系膜 淋巴结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儿童肠系膜淋巴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1月到2014年10月收治的共80例肠系膜淋巴儿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诊断,分析观察诊断结果。结果80例儿童患者的声像图显示,所有患者腹腔中都可以观察到肿大淋巴(大于两枚),淋巴的最大切面长轴径和短轴径的范围分别为10~25mm和5~12mm,纵横轴长度之比(长轴径/短轴径)大于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中能够观测到血流信号。结论超声检测能够有效的检测出儿童肠系膜淋巴,在临床检测中应用非常广泛,具有诊断准确、检出率高的优势,能够为病因分析和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准确的依据,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儿童 肠系膜淋巴结炎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的临床诊治体会,提出主要与小儿急性阑尾的鉴别诊断,并以保守治疗为首选。方法对2004年5月-2009年8月收治的13例肠系膜淋巴,小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3例中均经采用B超检查证实均有不同程度的肠系膜淋巴肿大并有少许的盆腔积液,经应用抗等对症处理保守治疗,临床症状缓解,用药1周后病情显好转,全部病例痊愈出院,门诊随访情况良好。结论小儿肠系膜淋巴临床症状常与急性阑尾相似,所以应特别注意与急性阑尾鉴别。治疗上以保守治疗为主,如在治疗过程中病情无好转,且有加剧时应注意是否有急性阑尾情况,应及时检查或进行手术探查,以免延误病情。

  • 标签: 肠系膜淋巴结炎 急性阑尾炎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为了提高对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的认识,通过复习急性肠系膜淋巴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的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的体会,进行了有关介绍。只要提高了对本症的认识,就可以避免误诊误治。

  • 标签: 肠系膜 淋巴结炎 诊断 治疗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4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的诊治。方法分析我院2014年5月到2017年5月收治的40例肠系膜淋巴患者的诊治数据。结果40例肠系膜淋巴患者经过我院医治和护理,有24例完全康复,占60%。有10例有效,占25%。有4例显效,占10%。有2例无效,占5%。无效的2例病人在一星期的治疗后状况明显好转。结论小儿肠系膜淋巴无典型的、明显的临床表现,使用腹部彩超检查可以准确的鉴别小儿肠系膜淋巴,同时需进行其它急腹症检查排除后,采用抗菌感染及维生素调节对症等的医治手段医治患者,

  • 标签: 小儿 肠系膜淋巴结炎 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