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胰腺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侵袭性强、易转移、耐受放射治疗和靶向治疗是胰腺癌的主要特点,这与胰腺癌免疫环境复杂有关。由肿瘤细胞、胰腺星形细胞、免疫细胞以及细胞外基质构建的胰腺癌免疫环境,抑制免疫反应,促进胰腺癌生长,并协助其逃避免疫监视。因此,胰腺癌临床治疗要将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和手术治疗相结合。免疫治疗可以改善免疫环境、建立长久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反应,为治愈胰腺癌提供可能。

  • 标签: 胰腺癌 免疫微环境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随着对肿瘤热疗和肿瘤免疫环境(TIME)的深入研究,近年来热疗对TIME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本文就目前国内外研究进展,对热疗与TIME中几类主要免疫细胞和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作一综述。全面而透彻的了解热疗对TIME的调控作用,有助于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肿瘤/热疗法 肿瘤免疫微环境 免疫细胞 细胞因子 热休克蛋白
  • 简介:摘要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是一组具有不同临床表现、病理学改变、免疫表型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异质性肿瘤,其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免疫环境的组成和功能对于CTCL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深入了解其环境的组成有助于寻找更有效的抗肿瘤免疫治疗方法,同时帮助临床医生更加准确地判断疾病预后。本文就近年来关于CTCL免疫环境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肿瘤微环境 免疫 淋巴瘤,T细胞,皮肤 蕈样霉菌病
  • 简介:摘要胶质瘤的进展、侵袭、转移和耐药与其免疫环境引起的免疫逃逸密切相关。而免疫抑制相关细胞及分子在免疫逃逸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智能纳米材料的分子影像与免疫治疗有望通过阻断肿瘤免疫成为胶质瘤诊疗的有效手段。本文就基于胶质瘤免疫环境的纳米探针的分子影像与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作一较为简要的综述。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免疫微环境 纳米探针
  • 简介:摘要酒精性肝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疾病,肝脏免疫环境中炎性反应激活在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也是酒精性肝病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本文就酒精性肝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其免疫环境中细胞、炎性介质成分改变及其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酒精性肝病 免疫微环境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驱动基因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发病率更高,其治疗得益于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应用。驱动基因阴性的NSCLC脑转移患者,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是重要选择。但NSCLC脑转移驱动基因和免疫环境具有异质性,因此液体活检在这方面的研究与临床应用价值凸显。本文旨在回顾NSCLC脑转移驱动基因及免疫环境研究进展,以及液体活检在其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肺癌脑转移患者个性化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 标签: 脑转移,肺肿瘤 驱动基因 免疫微环境 液体活检
  • 简介:摘要胰腺导管腺癌(PDAC)的发病率正在上升,预计将成为我国第二大癌症死亡原因。尽管人们对PDAC的了解取得了重大进展,但PDAC患者的生存率仍不尽如人意。PDAC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明显的增生性改变,产生了一个由免疫细胞组成的大间质空间,包括免疫细胞、生长因子、细胞外基质和成纤维细胞,构成了肿瘤环境(TME),可占肿瘤的15%~85%。TME在PDAC的肿瘤进展和化疗耐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对PDAC有许多有希望的靶点,利用TME使其进入早期临床试验,但尚无显著改善临床结果的治疗方案。目前正在研究多种靶向治疗方法有可能更好地结合基质耗竭、药物输送和免疫调节,从而在延长PDAC患者生存期方面取得进展。本综述将围绕TME免疫细胞、生长因子、细胞外基质和成纤维细胞以及TME成分产生的治疗靶点的研究进行讨论。

  • 标签: 胰腺肿瘤 导管腺癌 肿瘤微环境 靶向治疗 免疫细胞
  • 简介:摘要呼吸道是一个复杂的器官系统,负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人类的呼吸道从前鼻孔一直延伸到肺,定植着生态位特定的微生物群落。呼吸道共生菌群遗传和物种多样性提供了对呼吸道病原体的定植抗性,也参与到呼吸系统生理和免疫稳态的成熟和维持当中,在人体健康和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呼吸道共生菌遗传和物种多样性的组成以及它们与宿主免疫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影响呼吸道健康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本文系统地综述了人体呼吸道不同生态位点优势菌群的遗传和物种多样性以及呼吸道黏膜免疫系统的组成,并进一步阐述呼吸道共生菌群对宿主免疫成熟、免疫耐受和免疫应答的作用。更好地了解共生菌遗传多样性和其参与的宿主免疫环境可能有助于开发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呼吸道 菌群 遗传多样性 黏膜免疫
  • 简介:摘要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是子宫颈癌的主要发病原因,目前研究表明其他因素与HPV共同作用从而影响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正常情况下,阴道微生物群能与宿主免疫系统一起,对维持阴道环境平衡和抗炎抗肿瘤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一旦机体感染HPV与其他因素协同作用,就会加快子宫颈癌的进展。文章就子宫颈癌阴道环境的改变及局部免疫应答进行综述。

  • 标签: 宫颈肿瘤 阴道微环境 肿瘤逃逸
  • 简介:摘要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作为肿瘤环境中的主要免疫细胞已成为乳腺癌进展的重要参与者。微小RNA(miRNA)可调控转录后基因表达而改变TAM功能,影响其极化分型及转化,最终影响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了解miRNA在TAM极化中的作用机制,可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诊断思路与临床治疗策略。

  • 标签: 乳腺肿瘤 肿瘤微环境 巨噬细胞 微RNA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淋巴结组织移植后,对裸小鼠再生淋巴结的免疫环境的影响。方法将10只5周龄雌性免疫缺陷裸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 2组,切除2组裸鼠第一、二乳腺脂肪垫及双腋下蓝染淋巴结、淋巴管及其周围脂肪组织,将切除的每枚淋巴结横切成两半,置于右腋下血管区域。A组于淋巴结碎片周围注射VEGF-C腺病毒40 μl; B组不注射VEGF-C腺病毒,作为对照。淋巴结移植术后2周,于每只裸鼠双侧第2对乳腺脂肪垫中或皮下接种含5×106 MDA-MB-231-Luc-GFP肿瘤细胞的悬液100 μl。接种后4周,对右腋下淋巴结进行取材并行HE染色及多光谱免疫荧光检查定性和定量分析,包括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M2-巨噬细胞表面特异性抗体F4/80、趋化因子CCL2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使用GraphPad Prism 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均值(四分位差)表示,进行Mann Whitney U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A组右腋下再生淋巴结可见淋巴滤泡较B组明显增大,生发中心活跃,被膜下淋巴窦、髓质淋巴窦内充满细胞成分,整个淋巴结表现为细胞浸润现象。A组再生淋巴结LYVE-1表达为21.440(34.675)%,较B组的2.964 (4.160)%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中F4/80表达为5.396 (7.205)%,较B组的3.573 (2.670)%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A组CCL21表达为21.470 (29.145)%、B组为16.430 (23.60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6);A组PD-L1表达为10.000 (14.430)%,B组为4.070 (26.740)%,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A组再生淋巴结LYVE-1与CCL21、LYVE-1与F4/80共位置表达分别为8.637 (13.150)%、6.181 (9.050)%,比B组明显增高[1.571 (1.680)%、1.454 (0.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VEGF-C辅助下再生的淋巴结表现为淋巴管内皮细胞过度增生、髓系衍生的抑制细胞明显浸润、趋化因子CCL21及免疫检查点PD-L1表达增加的趋势。再生的淋巴结在肿瘤细胞作用下呈现出一种更加受抑制的免疫状态。

  • 标签: 淋巴结组织移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淋巴结微环境 免疫抑制
  • 简介:摘要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是一种新发现的CD4+ T细胞,其对维持机体生发中心活性及体液免疫平衡至关重要。近期多项研究结果表明,Tfh在T细胞淋巴瘤免疫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其在B细胞淋巴瘤(BCL)中作用的文献迄今较少。笔者通过对Tfh的分类与功能、BCL的起源及其免疫环境,以及Tfh与BCL免疫环境的关系等,对Tfh在BCL免疫环境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CD4阳性T淋巴细胞 淋巴瘤,B细胞 T淋巴细胞,辅助诱导 肿瘤微环境 滤泡辅助性T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2(IGFBP2)对胰腺癌进展及其免疫环境的影响。方法胰腺癌及癌旁正常胰腺组织取自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50例胰腺癌手术患者,利用免疫组化和qRT-PCR法检测组织中IGFBP2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肿瘤分期及预后的关系。以体重20~25 g健康雄性C57BL/6小鼠建立IGFBP2过表达组和对照组原位胰腺癌小鼠模型各23只,建模后不同时间测量小鼠胰腺癌生长及肝转移情况,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亚群变化。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GFBP2在人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表达阴性,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其中高表达28例,低表达22例。qRT-PCR结果显示IGFBP2在人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11.01±5.07)较对应的癌旁正常胰腺组织(1.26±0.55)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BP2低表达和高表达患者中TNM分期为T1-2期的比例分别为68.1%(15/22)和46.4%(13/28),且IGFBP2低表达患者总生存期显著好于高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20.5个月比8.0个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BP2过表达组荷瘤小鼠胰腺癌组织的最大截面积(181.10±18.86)mm2、肿瘤重量(0.64±0.15)g和肝脏转移灶数量(2.75±1.39)个均大于对照组(150.30±18.01)mm2、(0.41±0.11)g、(0.63±0.74)个,但生存期短于对照组(中位生存期38.0 d比36.0 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GFBP2过表达组荷瘤小鼠胰腺癌组织较对照组胰腺癌组织中的M2/M1巨噬细胞比例、调节性T细胞比例上升,CD8+ T细胞比例下降,CD8+ T细胞中凋亡细胞比例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GFBP2通过诱导免疫抑制性肿瘤环境促进胰腺癌进展。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2 胰腺癌 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靶向抑制髓系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 MDSC)调控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 NB)肿瘤环境对增强效应细胞体内杀伤效应、提高NB免疫治疗效果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以BALB/c小鼠为实验对象,利用NB细胞注射建立荷瘤小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多柔比星(doxorubicin, DOX)2.5 mg/kg组、DOX 5 mg/kg组、多巴胺(dopamine, DA)50 mg/kg组和对照组进行药物筛选,每组20只。分别于NB细胞接种后第7天和第12天注射DOX、DA,于NB细胞接种后第14、17、23天检测比较各组小鼠瘤体内MDSC数量分布及凋亡率、T细胞周期、Treg水平和TAM分布,MDSC培养上清中Arg-1、iNOS、ROS、IL-10、TGF-β含量,比较各组肿瘤生长曲线。根据抑瘤效果选择抑制MDSC最佳药物及浓度。制备NB抗原特异性CTL。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DOX组、CTL组、抗GD2组、DOX+CTL组、DOX+抗GD2组和对照组进行免疫治疗对比研究,每组20只。在抑制MDSC基础上实施NB荷瘤小鼠免疫治疗,检测比较各组肿瘤生长曲线,对比各组瘤体中浸润CTL、颗粒酶和穿孔素表达,外周血IL-2和IFN-γ水平。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随时间变化,各药物筛选组和对照组比较,MDSC增长比例显著降低(P=0.001),瘤体中T细胞增殖和对照组比较先升(P<0.001)后抑(P>0.05);TAM由M1型向M2型极化减弱;Treg水平受抑;MDSC培养上清中Arg-1、iNOS、ROS和IL-10含量和对照组比较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药物筛选组肿瘤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以上各指标均以DOX2.5组表现最为显著,肿瘤生长最缓慢,抑制MDSC作用最强。小剂量DOX干扰后荷瘤小鼠实施免疫治疗,和对照组比较,各组瘤体浸润CD4+、CD8+淋巴细胞比例上升,颗粒酶、穿孔素浓度上升,外周血IL-2、IFN-γ浓度上升,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以上各指标均以DOX2.5+抗GD2组、DOX2.5+CTL组和抗GD2组浓度相对较高。各免疫治疗组肿瘤体积两两比较,除抗GD2组和CTL组、DOX+CTL组和DOX+GD2组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DOX可作为免疫调节剂靶向抑制NB肿瘤环境中MDSC,消除免疫耐受,提高免疫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与抑制MDSC可双向调节机体天然免疫和T细胞过继性免疫有关。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小鼠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角膜缘环境细胞(limbal niche cell,LNC)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来自于角膜缘干细胞环境且具有血管内皮祖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特性的多能干细胞。LNC具有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角膜上皮细胞、角膜基质细胞等多种细胞的潜能。体外实验发现,LNC在三维立体培养环境中可以维持角膜缘干细胞的特性;动物实验发现,LNC可以预防和治疗碱烧伤所致的角膜缘干细胞缺乏。LNC还可以促进角膜基质的无瘢痕修复,减少修复过程中的新生血管化,提示其可以重建角膜基质。因此,在角膜缘干细胞缺乏、角膜基质损伤等疾病的治疗中,LNC可能是一种理想的治疗细胞。(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228-231)

  • 标签: 角膜缘微环境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角膜缘干细胞缺乏
  • 简介:摘要气道表面衬液(ASL)是呼吸系统对吸入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气道环境稳态主要体现在ASL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维持ASL的酸碱度、离子强度、渗透压、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含量的正常状态对发挥气道正常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及抗菌效应至关重要。当气道表面环境稳态被破坏,呼吸道局部对病原微生物易感是导致肺部感染发生、慢性感染迁延不愈、反复病情加重的重要机制之一。

  • 标签:
  • 简介:【 摘 要 】 目的: 探究住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76 例 2016 年 4 月 -2018 年 5 月在我院收治的输血患者为实验组与 2016 年 1 月 -2018 年 4 月无偿献血者 76 例为对照组。实验组:住凝胶免疫检测技术 + 住凝胶免疫检测法。对照组:盐水试管法 + 凝聚胺法,对比两组患者血型鉴定结果符合率于交叉配血不符合率。 结果: 两组患者血型鉴定结果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实验组交叉配血结果不符合率( 34% ),对照组( 18% )实验组交叉配血结果不符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临床血型鉴定与数学中应用住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可有效提高血型鉴定符合率,同时提高交叉配血不符合率,可有效提高患者输血保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型鉴定 输血 微住凝胶免疫检测技术 盐水试管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信 APP在医学免疫学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其对考试成绩和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华大学 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 4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2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信 APP辅助教学, 2组教学均为期 4周。比较 2组实验成绩、笔试成绩的差异及 2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实验成绩、笔试成绩及各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信 APP应用在医学免疫学临床实践教学中,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教学效果,优于单独使用传统教学模式。

  • 标签: 医学免疫学 实践 微信 APP 教学
  • 简介:【摘 要】班集体具有促进学生个人社会化、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功能。班集体不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而且也是现代学校课外活动、校外教育和集体成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一体化的教育活动组织形式。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是教学工作的协调者,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和策略,对班级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新课程 班集体 班级管理 班主任
  • 简介:摘要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其使用范围广、难降解等特点,加上如今塑料制品的生产及使用量大幅增长,导致环境塑料数量持续增加,进而导致塑料在环境和生物体中累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同时,在塑料生产行业、合成纺织等行业,由于塑料的职业暴露,工人的相关职业病的发病率增加。本文对塑料的概念、分类、来源及对生物和人类健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归纳,同时对我国塑料污染的现状提出解决建议,以期为进一步开展塑料污染对人类健康的风险评估及各级政府立法控制塑料的污染提供参考。

  • 标签: 职业病 环境污染物 微塑料 健康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