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血液稀释自体输血骨科手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52例我院收治股骨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摇号法,随机均匀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预储自体输血研究组患者采用急性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对比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术前相比,组患者Hct、Hb指标明显低于麻醉前,术后24h得到明显恢复,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骨科手术应用急性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可以有效减少血液丢失输血量,可减少患者因大量输血产生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治疗中使用。

  • 标签: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自体输血 骨科手术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血液稀释(ANH)联合血液回收(IBS)对脊柱骨折手术患者血液保护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11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1例,女50例;年龄27~64岁[(44.6±8.3)岁]。损伤节段:T11~L1 30例,T10~L1 45例,T11~L2 30例,L1~L3 6例。患者均行后路减压椎弓螺钉固定治疗。37例应用ANH进行血液保护(A组),37例应用IBS进行血液保护(B组),37例应用ANH联合IBS进行血液保护(C组)。记录A组C组放血前(T0)、放血后10 min(T1)、自体前(T2)、输血结束后30 min(T3)4时相点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B组于麻醉诱导后10 min(T0)、手术开始前(T1)、自体前(T2)输血结束30 min后(T3)记录检测相同指标。比较三组失血量、异体红细胞注量注率、新鲜冰冻血浆注量注率、术后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T0时,三组MAP、CV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A、C组MAP较B组降低(P<0.05);T2时,三组CVP较T0时降低(P<0.05)。T1T2时,A、C组Hb、Hct较B组降低(P<0.05);T2T3时,三组Hb、Hct较T0时降低(P<0.05)。T2T3时,三组PT、AAPT较T0时延长(P<0.05),尚在正常范围;T3时,A、C组PT、APTT低于B组(P<0.05)。三组失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35.4±226.8)ml ∶(1 037.8±270.1)ml ∶(1 003.5±198.7)ml](P>0.05)。C组红细胞注量为(275.0±95.7)ml,显著低于A组[(450.0±119.5)ml]B组[(487.5±127.5)ml](P<0.05);三组红细胞注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9%(7/37) ∶22%(8/37) ∶11%(4/37)](P>0.05);三组新鲜冰冻血浆注量[(233.3±60.6)ml ∶(282.9±81.0)ml ∶(216.7±76.4)ml]注率[14%(5/77) ∶19%(7/37) ∶8%(3/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感染发生率[5%(2/37) ∶8%(3/37) ∶8%(3/37)]住院时间[(10.9±2.7)d ∶(12.0±3.1)d ∶(11.0±2.2)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骨折手术患者而言,ANH联合IBS可以减少异体输血需求,对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无不良影响,可以安全应用临床

  • 标签: 脊柱骨折 血液稀释 血液回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骨科手术麻醉实施急性血液稀释自身输血效果。方法取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本院收治骨科手术7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n=35,常规预储自体输血稀释组(n=35,急性血液稀释自身输血),统计分析组患者输血效果。结果稀释组患者异体血浆输入量自体前后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在骨科手术麻醉实施急性血液稀释自身输血效果显著。

  • 标签: 骨科大手术 麻醉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自身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在颅脑手术应用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80例行颅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0)研究组(n=40),对照组行同种异体输血研究组行急性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对比不同输血方式在颅脑手术应用有效率安全性。结果研究组HR、DBP、SBP指标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ESPCRP均有改变,且研究组ESPCRP指标高于对照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颅脑损手术患者在给予急性血液稀释自体输血能有效减少异体输血,且无不良反应发生,输血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手术应用

  • 标签: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自体输血 颅脑手术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在颅脑手术应用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选择 2017年 3月 ~2018年 5月我院收治 80例行颅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n= 40)研究组( n= 40),对照组行同种异体输血研究组行急性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对比不同输血方式在颅脑手术应用有效率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 HR、 DBP、 SBP指标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组 ESP CRP均有改变,且研究组 ESP CRP指标高于对照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行颅脑损手术患者在给予急性血液稀释自体输血能有效减少异体输血,且无不良反应发生,输血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手术应用

  • 标签: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自体输血 颅脑手术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稀释(ANH)自体输血在肝癌手术患者治疗过程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行肝脏手术切除肝癌患者8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ANH组,每组41例。结果与T0相比,组患者T1、T2T3时HbHCT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血液稀释(ANH)自体输血应用于肝癌患者手术,能够节约用血量,改善患者肝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

  • 标签: 自体输血 肝癌手术
  • 作者: 李亚邓礼衡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4-10-20
  • 出处:《医药界》 2014年第10期
  • 机构:李亚邓礼衡(四川省都江堰市人民医院手术室四川都江堰611830)【中图分类号】R739.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血液稀释(AHH)联合自体(ISA)对患者氧代谢内环境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我院在全麻下脊柱手术患者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18例)。实验组采用AHH联合ISA,对照组必要时输入异体。分别于AHH前、AHH后、输血前、输血后采集混合静脉动脉,观察动静脉氧含量差C(av)O2氧摄取率ERO2,比较组患者异体输入率。结果AHH后AHH前实验组对照组组患者各时点SvO2、CaO2、CvO2ERO2、pH值、K+、Na+变化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实验组pH值、K+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数值均在正常范围。结论AHH联合ISA氧供需关系平衡内环境电解质酸碱度在正常范围,AHH联合ISA可以减少自体丢失减少因为输入异体引起不良反应,可节约血源,是一种纠正失血安全有效血液保护方法

  • 标签: 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AHH) 术中自体血回输(ISA) 氧代谢 内环境
  • 简介:全髋关节置换创伤大、失血多,术前实施急性血液稀释(ANH),实现“少用或不用库”有重要临床意义。我院从2001年1月-2006年6月选择性应用26例病人,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血液稀释在外科手术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100例,按照输血方式差异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选择完全异体输血法;观察组选择血液稀释法,不足时选择库存异体血液,比较组患者输血前后变化。结果观察组无输血反应,对照组过敏反应3例(6%),但相应处理后症状消除。对照组患者术后lgA、lgG水平明显降低,观察组无明显变化,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患者输血后Hb、Hct、Plt指标均有所下降,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血液稀释在外科手术治疗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其作为可靠、简单输血方法,对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外科手术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自身输血安全可靠,前者可扩大病人容量,后者可减少病人血液丢失,防止供途径感染(HIVHAVHBVHCV)。方法临床手术21例患者采用了血液稀释自身输血。术前采患者外周静脉密闭,室温下贮存,同样输入血浆代用品,患者血液稀释手术结束后,将贮存患者。结果男性15例,女性6例,患者年龄34-74岁,21例食管贲门癌肺癌20例,盲部肉瘤1例。每例患者均采用血200ml,稀释液用血浆代用品706代血浆400ml,手术结束后无不良反应手术患者平稳。患者血液稀释前后术后二周血流动力学、生化学、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正常,患者HCT平均值降至28.28%,HB平均值降至92∥L,达到中度血液稀释血液稀释前相比,患者HB、HCT、RBC显著降低,仍在正常范围,术后周HB、HCT、RBC稀释前比无显著变化。结论急性血液稀释自身输血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方便,用于肿瘤患者具有理想、实用、可靠、经济预后良好优点,该方法不抑制免疫功能,可以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减少患者用血量。是节约用血,防止输血传播各种病毒一种好方法,可用于基层边远山区医院病人抢救治疗适合家庭贫困患者更理想。

  • 标签: 食管贲门肺癌 外科治疗 等容稀释 自身输血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稀释自体输血在剖宫产手术应用安全性有效性。方法:以行急性稀释自体输血56例剖宫产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ANH组),对照组为随机抽取同期住院行剖宫产孕妇51例。记录手术前后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血液指标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出血量、自体采集输过程不良反应、新生儿产后情况。结果:1术后2d对照组RBC、HbHCT明显下降,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NH组RBC、HbHCT稍有下降,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ANH组患者自体采集输过程均无不适,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异体。新生儿Apgar评分9~10分,随访新生儿产后情况良好。结论:急性稀释自体输血应用于剖宫产手术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能减异体注,是一种安全有效输血方式。

  • 标签: 急性等容稀释 自体输血 剖宫产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稀释自体输血在产科大出血手术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01-2015-06急性稀释自体输血58例孕产妇合并大出血休克患者(观察组)。对照组为行异体同类住院患者62例。用纱布称量法引流量计算2组失血量并记录;对2组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观察并比较血液指标变化情况。记录观察组凝血功能变化情况。结果:1观察组平均自体(573.6±162.7)ml,异体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RBC、HBHCT稍有下降,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水平(P〈0.05);3观察组血液稀释后FIBPLT明显下降(P〈0.05),毕回升至术前水平。结论:ANH自体输血能够减少产科大出血患者失血,能减异体注,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 标签: 急性等容稀释 自体输血 产科 大出血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血液稀释在妇科外科手术对麻醉、呼吸循环系统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8月,112例妇科外科手术患者入组,其中急性血液稀释患者56例,纳入观察组,同期未采用急性血液稀释处理对象56例,纳入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全麻期间BIS、MAP变异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外科手术应用急性血液稀释可能增加稳定麻醉深度、呼吸循环难度,需要加强麻醉深度控制。

  • 标签: 妇科 外科 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 麻醉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稀释(ANH)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在前置胎盘手术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NH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68例前置胎盘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为随机抽取无自体输血前置胎盘手术患者54例。记录手术前后RBC、Hb、HCT、WBC、PLT、PT、APTT指标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出血量、自体采集输过程不良反应情况。对2组术后康复情况进行随访。结果:(1)2组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预存血量(565±198)ml、回收血量(612±137)ml,库注例数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2组术后24hRBC、Hb、HCT、WBC、PLT、PT、APTT血液指标本组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术后24h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自体采集输过程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4)观察组术后肠道排气时间、切口拆线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H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应用于前置胎盘手术,具有较好血液保护效果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等容稀释 自体血回输 前置胎盘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