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含水层条件、水道条件等因素都会对煤矿开采过程中底板突水风险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通过对大量突水案例的分析表明,通过提出突水系数的概念并建立其经验公式,根据实验选取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即含水层压力和隔水层厚度,该公式可以在我国煤矿开采过程中快速应用和推广。本文对煤炭开采面围岩渗透性分布规律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煤炭开采 渗透性 分布规律
  • 简介:摘要:乐山至西昌高速公路位于四川省南部的乐山市、凉山州境内,是四川省高速公路网中连接成都平原经济区与攀西经济区联系的重要经济通道。本文在乐西高速沿线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结合遥感技术,解译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246处,并研究了乐西高速沿线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分析得出地质构造,高程,坡度,坡向及人类活动是地质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高速公路沿线区域进行了易发性分区,为高速公路的线路比选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地质灾害 遥感解译 分布规律 危险性分区
  • 简介:摘要:柑橘是人们喜食的水果,市场种植前景广阔,提升柑橘种植产量与质量能获取较高的种植经济效益。柑橘在种植中容易受到各类虫害威胁,对其种植效益产生较大影响。在诸多虫害中红蜘蛛是重要害虫。红蜘蛛主要是对柑橘叶片和果实产生危害,当叶片受到损害之后,叶片表面会产生不同规则的白色小点,情况严重的会导致叶片大量脱落;果实受害之后,果实外观以及整体品质降低。柑橘红蜘蛛繁殖能力较强,代数较多,如果不结合发生规律科学防治,不仅使防治成本增加,也难以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 标签: 柑橘红蜘蛛 空间分布规律 综合防治
  • 简介:摘要:本文以某矿某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利用矿压顶板动态监测系统对矿山压力进行监测分析,监测结果表明:老顶初次来压步距为34m,周期来压步距为15m,矿山初次来压过程中支架载荷明显增加,最大达68MPa,周期来压时,支架载荷平均最大值为37.5MPa,均比额定阻力低,表明煤炭开采过程中支护安全。

  • 标签: 综采工作面 矿压分布 来压
  • 简介:摘要:随着资源要素的高度聚集,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可造成建筑物地基下沉、房屋开裂、地下管道破损等系列问题的地面沉降已成为影响城市安全和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风险之一。本文以东莞市为研究对象,以地面沉降调查、监测成果为依据,对地面沉降历史强度、现状特征、危害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地面沉降防治措施建议。

  • 标签: InSAR 遥感解译 地面沉降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煤层赋存规律分布特征的分析对于煤矿地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研究煤层的沉积环境、地质构造和火山活动等因素,可以揭示煤层形成的机制和控制因素,并预测煤层的分布范围和储量。这对于煤矿资源评价、选矿设计和安全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地质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信心在煤层赋存规律分布特征研究中取得更多突破,为煤矿地质工作提供更准确、可靠的数据和方法。在进行煤矿开发和利用时,我们还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经济发展,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 标签: 煤矿地质 煤层赋存规律 分布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揭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中医证候相关分布规律,为其临床治疗和相关科研试验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用2019年11月以前在江苏省中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共计956例为病人的病例数据资料,剖析其中医证型、证素基本规律以及服药状况。结果:1.在冠心病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最为常见的中医证型为心血瘀阻证及气虚血瘀证;2.在冠心病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瘀血和气虚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3.在冠心病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中医治疗中,活血药及补气药的应用最多。结论:1.冠心病冠脉综合征证属本虚标实,共同病机为气阴两虚、心脉瘀阻,治疗可以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同时注意兼顾兼症,辅以化痰清热等法,体现个体化治疗,达到辨证论治的最优化。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医证候,中药,分布规律
  • 简介:摘要:大芦湖油田樊11块为典型的低渗透油藏,后期表现出油层能量衰减快、含水上升快、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不清等问题。为此本文根据樊11块的油藏地质特征,建立了油藏数值模型,油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总的剩余地质储量为152.13×104t,平面上剩余储量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区块的东部,纵向上剩余地质储量主要集中在44和51两层。

  • 标签: 大芦湖油田 低渗透油藏 剩余油分布
  • 简介:摘要:随着矿井开采深度与强度的不断增加,地应力对围岩变形与破坏的影响更加突出,在煤矿矿区进行地应力测量,并分析地应力场分布特征对开采与支护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引起地应力的主要原因是重力作用和构造运动,其中尤以水平方向的构造运动对地应力形成及其分布特点影响最大。岩体自重引起的自重应力场相对比较简单,而影响构造应力场的因素则非常复杂,它在空间的分布极不均匀,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变化,属于非稳定应力场。对于采矿工程的设计来说,可以忽略时间因素,将其视为相对稳定的应力场来分析。迄今为止,还很难用函数形式来表达构造应力场,而只能通过实测得到比较准确的地应力值,然后基于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寻找地应力分布规律,用以指导工程实践。

  • 标签: 采矿工程 地应力测量 分布规律  
  • 简介:摘要:铜冶炼过程中往往会伴随有色金属物质的生成,容易对周边环境质量安全构成危害影响。针对于此,在现场冶炼期间,相关人员需要通过严格控制冶炼工艺完成对金属元素的提取以及排放管理,确保金属镉元素等可以有效回收利用,最终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针对于此,本文主要立足于铜冶炼工艺特点,对铜冶炼过程中金属镉元素分布情况以及回收排放控制措施进行研究分析,以期可以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价值。

  • 标签: 铜冶炼 金属镉元素 分布状态 控制工艺 分析
  • 简介:摘要:都龙矿区铜街-曼家寨矿段矿产资源丰富,矿石类型复杂,属岩浆热液为主导的多源、多阶段、多因复成的矽卡岩型锡石硫化物矿床。矽卡岩锡新多金属矿石的矿物共生组合及化学成分多样,铁元素在矿区广泛分布,磁铁矿是矿区金属矿物之一。本结合以往勘探时期的地质资料和近几年科研单位在都龙矿区的新认识,进一步分析了磁铁矿在都龙矿区铜街-曼家寨矿段的分布规律,为矿山生产经营提供地质技术支撑。

  • 标签: 磁铁矿 都龙 分布规律
  • 简介:摘要:异常高压低渗油藏是一类特殊的低渗油藏,研究其注水开发水驱规律有重要意义。在阐述该类油藏渗流与开发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异常高压低渗油藏在注水开发和压裂改造双重影响下剩余油分布规律,压裂后见水类型受井网、裂缝形态与储层非均质性共同影响,并提出异常高压低渗透油藏合理的注水时机和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方法,区块的自然递减率和综合递减率与上年同期对比分别下降9和9.5个百分点,油藏的开发指标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异常高压 低渗油藏 注水开发 水驱规律
  • 简介:摘要:我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改革之后,对于专科生来说,无论在知识点复习还是备考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欠缺和困惑。本文针对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两门科目——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分析了近四年六次的考试试题,旨在在题型、题量、分值和知识点分布等方面找出规律,并为考生总结一些备考策略,帮助考生对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增强考生备考信心,为考生备考以及指导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小学教师资格证 综合素质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 简介:摘要:慢性胃炎是常见病、高发病,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其病因之一。有许多学者在临床上总结过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中医辩证分型的相关性。在检测出Hp阳性的慢性胃炎中,脾胃湿热型是占比最高的证型;同时在慢性胃炎中医辩证分型中,脾胃湿热型检测出Hp感染阳性率也是最高的。可以看出,慢性胃炎中医辩证分型中,脾胃湿热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最为密切,在中医辩证上多考虑清热化湿的治疗思路或可增强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

  • 标签: 慢性胃炎 中医证型 脾胃湿热证 幽门螺杆菌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煤层开采对地表的影响,是通过采煤工作面的回采致使上方岩层受到破坏后逐渐向上传递至地表上,随着开采范围不断增加,导致矿区地表变形、下沉,形成宽大裂缝等现象,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研究岩层与地表移动规律对地表沉陷预测和控制、“三下”压煤回收以及减轻采动损害等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现场调研、实测,采用理论分析,研究了新疆伊北矿区潘津工业煤矿2302工作面浅埋深特厚煤层开采地表移动和破坏变形分布规律,实测了地表变形边界角、移动角、裂缝角、超前影响角、下沉量等地表移动变形特征参数,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和高产高效提供必要技术准备。

  • 标签: 浅埋  特厚  综放  岩移  规律  
  • 简介:[摘 要]复杂锡精矿还原熔炼期间,金属及渣相内部各元素分布情况会有所变化,为进一步了解这些变化情况,本文主要探讨复杂锡精矿还原熔炼整个过程当中在金属及渣相内部元素分布情况,仅供参考。

  • 标签: []锡精矿 复杂 还原熔炼 元素 渣相 金属 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猪股骨头内滋养动脉的分布规律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例带髋周血管的新鲜猪股骨头标本,制备成股骨头内滋养动脉铸型标本。肉眼及显微镜下观察股骨头骨内动脉的来源、数量、走行特点及分布情况,显微镜下测量股骨头内滋养动脉中最粗骺动脉主干起始点的外径。结果在猪股骨头内,动脉依其分支走行分布可分为骺动脉区、骺动脉网区和骺上动脉区共3个区。骺动脉起源于支持带动脉,其总数量为5~13(8.7±2.2)支;骺动脉区分为上骺动脉、下骺动脉、前骺动脉3组,分别为(3.2±1.4)、(3.2±1.3)、(2.3±0.8)支,各组中最粗支起始点外径分别为(0.43±0.16)、(0.50±0.08)、(0.34±0.12)mm。3组骺动脉沿皮质下走行,跨越骺板后直接吻合交通形成骺动脉网区。3组骺动脉及骺动脉网向上发出的呈辐射状分支组成骺上动脉区,分布于股骨头软骨下,近中央致密,近周边稀疏。结论在猪股骨头内,动脉根据其分支、走行及分布分为3个区,其中骺动脉区动脉的走行特点和口径大小为显微吻合提供了解剖学基础,骺动脉网的存在可能为股骨头整体供血理论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 标签: 股骨头 骨内动脉 解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