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儿科药物治疗是儿科防病治病的主要手段,儿科药物是指主要用于儿童的药物。国内市场90%的药物都没有儿童剂型,儿童使用成人药品的现象较普遍,且过于依赖抗生素,这里存在着平安隐患。儿童用药剂型不丰富,临床研究少。儿童用药安全形势要比成人用药形势严峻。为了促进儿童用药的安全开展,必须确保用药过程平安,标准化用药,促进儿科药学创新发展。

  • 标签: 儿童用药 儿科药学 药物剂量
  • 简介:摘要:药学服务是医院药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医疗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药师的基本职能是促进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以及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由于儿童独特的生理特点及不同的药物体内过程,儿童用药需引起比成人更多的认识和关注开展全方位儿科药学服务能够有效增加儿童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儿童用药 药学服务 药物不良反应 给药方式 不良反应监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临床药师在儿科参与抗感染药物治疗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通过临床药师参与儿科中的药学实践,分析临床药师在儿科感染病例治疗中如何结合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药师的作用。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进行抗感染药物治疗需结合儿科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对重点监护患儿跟踪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使患儿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

  • 标签: 临床药师 儿科 感染病例 药学实践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儿科运用阿奇霉素的药学监护。方法 选取儿科2019年8月~2021年2月收治的64例患者,运用随机法分组,各组32例,A组采取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的方法,B组采取口服阿奇霉素的方法,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A组低(P<0.05)。结论 儿科在运用阿奇霉素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需要按照患者病情加强控制,口服方法安全性比注射方法安全性高,所以,尽可能采取口服的方法,降低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 标签: 儿科 阿奇霉素药学监护
  • 简介:摘要:小儿不同于成人,其智力、心理与生理均不成熟,且各阶段小儿发育期间除了其生理有突出反应特点之外在吸收药物与食物方面的差异较大。小儿身体出现问题时那么其代谢水平、药物吸收情况与毒副反应同样具有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基层儿科监护期间医护人员全面了解药学监护这一工作的必要性。接下来本文综述了儿科药学监护的作用、现状及其发展。

  • 标签: 基层儿科 药学监护 现状 发展方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儿科临床使用阿奇霉素的一些不良症状以及用药效果观察。方法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院对接收的200例患儿进行了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非阿奇霉素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使用阿奇霉素治疗,然后对两组患儿的临床不良反应情况以及药学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接受阿奇霉素治疗后,患者临床主要的不良反应表现是消化道反应、发热、皮疹、听力受损等等。临床中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几率比对照组要高。结论为患儿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时,需要对该药物的药学特点进行了解,合理的使用,因为该药物会引起患儿的临床不良反应,且发生率较高,所以用药时尽量避免造成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阿奇霉素 药学特点 不良反应 药学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临床上使用阿奇霉素产生的不良反应和药物效果,总结药物使用经验。方法:选取医院儿科自2020年6月到2022年6月之间收治入院的160例小儿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静脉给药,观察组采取口服给药,观察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7.5%)明显低于对照组(32.5%);观察组的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上述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阿奇霉素 不良反应 药学监护 儿科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儿科临床中阿奇霉素用药的不良反应和临床药学研究。方法: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本院68例儿科患儿,其中34例为对照组,采用红霉素治疗,另外34例为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阿奇霉素 儿科 用药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儿科运用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和药学观察。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给药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为静脉给药,而观察组则为口服给药,对比分析两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阿奇霉素对儿科患儿进行治疗时,往往容易出现诸多不良反应,所以一定要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制定针对性给药方案,降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从而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 标签: 儿科 阿奇霉素 不良反应 药学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应用阿奇霉素,探讨不良反应以及药学监护。方法本次探究中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66例临床儿科患儿作为样本人群,利用抽签法将所有患儿均分,2组患儿分别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内患儿例数是33例。给予对照组患儿注射阿奇霉素治疗,给予研究组患儿口服阿奇霉素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儿治疗后的组间数据。结果经过对应性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对照组明显更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应用阿奇霉素时选择口服给药途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在用药期间需要给予患儿严格监护,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给予患儿药学监护,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影响临床疗效。

  • 标签: 儿科 阿奇霉素 药学监护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奇霉素不同给药方式在儿科疾病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探讨药学监护措施。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92例儿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阿奇霉素治疗,根据给药方式将其分为注射组和口服组各46例,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归纳药学监护重点内容。结果口服组发热发生率8.70%、胃肠道反应发生率41.30%、过敏性皮疹发生率17.39%、过敏性休克发生率2.17%与注射组15.22%、50.00%、21.74%、4.35%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儿科患儿时极有可能引发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在患儿用药期间应加强药学监护,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 标签: 儿科 阿奇霉素 不良反应 药学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 : 通过临床药学的角度探析阿奇霉素自儿科中应用的不良反应。 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于我院儿科 2018 年 10 月 -2019 年 11 月收治的患儿,共计 80 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 40 例患者分到观察组,另外 40 例分到对照组。对照组患儿 在 常规方法治疗 的基础上 ,使用 口服 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则根据患儿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不使用阿奇霉素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和分析患儿的临床状况,并做好相关数据的记录,同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药物使用时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通过分析可知,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另外,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同时具有明显区别和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本次研究表明,儿科治疗的过程中阿奇霉素具有较高的 不良反应发生 频率,不利于患儿的身体健康。因此要深入研究 阿奇霉素 在使用的过程 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促进阿奇霉素在儿科的安全有效的使用。

  • 标签: 临床药学角度 儿科 阿奇霉素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儿科临床阿奇霉素的应用不良反应。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1月~2015年10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儿科住院患儿8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借助随机数字分表法,将86例患儿等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以口服的方式,给予阿奇霉素;而对照组,则以静滴的方式。观察两组用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并作对比。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者,共4例,所占百分比为9.3%;对照组不良反应者,共12例,所占百分比为27.91%。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经口服用法,对儿科患儿实施阿奇霉素治疗,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其病情的康复。

  • 标签: 静脉滴注 阿奇霉素 临床用药 不良反应 儿科 口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儿科阿奇霉素的用药不良反应。方法:研究选取 2018 年 3 月~2020 年 3 月在我院儿科进行住院治疗的患儿

  • 标签: 儿科 阿奇霉素 用药不良反应 药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儿科临床中阿奇霉素用药不良反应与临床药学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9月本院68例儿科患儿,随机分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对比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94.12%,11.76%)比对照组(76.47%,32.35%)优(P

  • 标签: 阿奇霉素 儿科 用药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