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李兆民著《修辞》现藏哈佛燕京图书馆,是作者抗战时期在福建协和大学所作。该书共五章,体现了20世纪30年代学界关于修辞研究的普遍高度与基本观点。作者在哲学、逻辑学、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上论述,并根据日本学者观点将辞藻分为内容上的想彩与外形上的语彩两大类,去掉了属于文章学范围的内容,但不够彻底。该书是中国现代修辞演进的一个脚印。

  • 标签: 李兆民 《修辞学》 现代修辞学 述评
  • 简介:日本从19世纪末开始引进西方修辞,经历了初创阶段的模仿和拿来,以及技术化和理论化两种倾向的矛盾冲突。日本近现代修辞在战后日益走向了以日本民族特有的感觉细腻为特点的修辞创造阶段,在佐藤信夫等人的大力推动下,参考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的众多新思潮,做出了一系列大胆突破,逐渐形成了日本修辞的民族特色。这就是在吸收西方修辞的认识论传统和中国修辞的内省传统的基础上提出的日本特有的修辞原则,也就是与西方的“修辞立其真”、中国的“修辞立其诚”相并立的“修辞立其感”的修辞原则。

  • 标签: 日本修辞学 认识论 修辞感觉
  • 简介:发生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修辞转向"不仅给中国修辞科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而且为它的成长提供了多向度的思考路径。中国修辞科既要在坚守学科本色的基础上倡导"跨学科"视野,也要在多元文化融合的背景中开展中西修辞的"跨文化"交流。

  • 标签: 修辞学转向 跨学科 跨文化
  • 简介:《汤姆叔叔的小屋》如何对美国内战前后的美国国内政治及世界范围内涌现的反种族歧视运动造成冲击与影响,学界目前尚无定论。如果从西方修辞视角入手,运用帕尔曼的受众理论与三大类修辞资源,对该小说如何产生社会效果进行分析与解读,就会发现小说获得成功主要是作者善于把握修辞形势,针对目标受众采取相应修辞策略的结果。

  • 标签: 西方修辞 帕尔曼的受众论 修辞资源 《汤姆叔
  • 简介:南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一种古老的音乐形式,在中国、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地区都较为流行,但是它在其他地区的国际影响力还有待于提高。南音的国际传播有赖于其外宣策略及外宣话语效果,而专事于话语策略和话语效果的西方修辞能为南音的国际传播及南音翻译提供相应的理论性建议。提高南音的国际影响力,应充分重视受众因素,精心策划宣传文案及选择话语平台,构建修辞人格。提升话语效果和影响力,逐渐培养海外人士对南音的了解和喜好,使南音真正"走出去"。

  • 标签: 南音 西方修辞学 传播 国际影响力 修辞人格
  • 简介:国内外学者对称赞语的研究不胜枚举,但多从语用角度特别是礼貌理论出发考察不同背景下称赞应答策略的差异。这种以礼貌理论为基础的研究范式预先设定了互相合作的交际双方、过度简化了“称赞”“礼貌”等核心概念,有一定的局限性。称赞行为无论从传统上还是从实际上看都表现出诸多修辞特征。修辞视角下的称赞语研究关注称赞行为发生的修辞形势、称赞者的动机,以修辞效果为根本出发点,深化了传统语用学视角下的称赞语研究。这对进一步探索语用与修辞在日常话语研究中的关系和作用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修辞 语用 礼貌 称赞语 应答
  • 简介:西方修辞主要分为古典修辞和新修辞。古典修辞的核心是说服,而新修辞的核心是认同(胡曙中翻译成'同一')。新修辞代表人物肯尼斯·伯克认为后者是前者的补充,即修辞不仅要说服受众者,而且要设法与受众者取得认同。外宣是说服性的文章,其结果更是需要得到译文受众者的认同。所以,外宣文献的翻译实际上是译者帮助译入语的受众者与原作者和原文取得同一的过程。

  • 标签: 伯克的“同一”理论 外宣翻译 作用
  • 简介:修辞的角度分析陆文夫小说《美食家》的语言表现艺术,分别从语音修辞、词语修辞修辞格三个角度进行研究。语音修辞主要包括叠音词、象声词、双声叠韵修辞、儿化、押韵以及感叹辞格六个方面;词语修辞包括独具地方特色的方言词、歇后语以及口语;修辞格主要分为三个方面,材料上的修辞格包括比喻、引用,意境上的修辞格分为夸张、设问,章句上的修辞格有顶针、层递、对偶。

  • 标签: 陆文夫 《美食家》 语音修辞 词语修辞 修辞格
  • 简介:本文以搜集到的913个昆明楼盘名称为语料,从音节、节奏、音律、修辞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描写,认为昆明楼盘名称具有音节数量经济合理、节奏和谐流畅、双声叠韵搭配得当、平仄交错铿锵跌宕,谐音新颖巧妙的特点.

  • 标签: 昆明 楼盘名称 语音 修辞 分析
  • 简介:现代修辞的观念普及与方法延展,日益影响到媒介批评实践。大众媒体的话语符号特征,为媒介修辞分析提供了可能性。作为有效的理论工具,它开启了有关传播观念、文本结构及话语伦理的新视界。媒介批评中的修辞分析方法,既是文类释读、语境认证,也是意义阐发。

  • 标签: 媒介批评 修辞分析 话语行为
  • 简介:语言变异是指根据表达的需要,故意违背语言组句的常规,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交际策略。广告语言变异具有商业目的性强、语言使用特殊化以及表现形式多样化的典型特征。广告语言变异不仅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交际策略,它充分体现出广告创作者特殊的语用目的和意图。日语广告借助语言变异、词汇变异、语用变异等手段达到特殊的广告效果。

  • 标签: 日语广告 语言变异 语用效果
  • 简介:在巴金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创作生涯中,《寒夜》是其创作风格转型的成熟之作。"寒夜"作为小说的篇名符号具有特殊的修辞意蕴,本文从"寒夜"的篇名语义出发,运用广义修辞的相关理论,探析"寒夜"在文本中的修辞意义、在语篇修辞建构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深刻的文化内涵。

  • 标签: 寒夜 篇名符号 修辞建构 文化阐释
  • 简介:摘要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高中音乐教学中,可以根据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高中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本文结合实际对当前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以多元智能为指导的高中音乐教学对策,以供参考。

  • 标签: 多元智能理论高中音乐教学
  • 简介:从经济学这个撇开道德审判的科学角度来看“歧视”,我们要问的不是应不应该歧视,而是为什么会出现歧视。一个人对社会能做出某种程度的贡献,社会却因为他的种族、肤色、性别、年龄等因素而不给予他相应的收入(甚至不给予让他能做出该种程度贡献的职位而根本无法获取相应收入),就可称为“歧视”。从这个客观而明确的定义来看,

  • 标签: “歧视” 经济学分析 道德审判 社会能 收入 职位
  • 简介:下课了,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谈笑,这时李明的手机突然“丁零零”来短信了。李明掏出手机一看,不禁乐了,其他同学也都围了上来,一看,都乐了。

  • 标签: 短信 修辞 手机
  • 简介:语用学与修辞都以语言应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是可以并且应该积极互动以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两门学科。但就我国学术界的实际情况而言,语用与修辞者的交流合作并不显得特别活跃,说两个领域在学术探索中基本上各自为政、自行其是,缺乏深入了解

  • 标签: 学术探索 PRAGMATIC 语言层面 弃如敝屣 理论探讨 学科关系
  • 简介:修辞教学是中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四大分支之一,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规则少而概括强同时又能激发学习者创造性的修辞教学方法是最好的方法,比较法、情境法和表情朗读法即是其中的几种。

  • 标签: 修辞教学 初中生 比较法 情境法 朗读法
  • 简介:《哭姐妹》、《哭父母》、《坐窝哭》、《打伞歌》、《辞轿歌》、《头巾歌》等六首东莞哭嫁歌属于“小调”中的“吟唱调”,属于“婚嫁歌”,为“仪式音乐”,表现了出嫁女性伤感复杂的心理;属于A宫系统的#f羽五声调式,曲式结构为单二部曲式或者单乐段,从整体上形成了组歌结构;六首哭嫁歌的句法结构比较自由,主要使用了变奏的旋律发展手法;六首哭嫁歌很可能产生于近代,并体现出了“悲伤之美”。

  • 标签: 东莞哭嫁歌 仪式音乐 民俗 结构
  • 简介:声乐是音乐的一部分,同属于艺术,潜移默化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人们研究声乐,更多是研究声乐作品和声乐评论,较少研究其功能美学,实际上,一首好的声乐作品可以让人感受到美,声乐作品的创作也独具其美学观念,本文着重分析声乐艺术的美学功能。

  • 标签: 声乐艺术 美学 功能
  • 简介:伴随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屌丝”文化从网络流行词的疯狂传播蔓延到现实生活,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审美现象。本文对“屌丝”进行溯源,认为“屌丝”文化是后现代主义文化下的反文化的偏激冲动,是消费社会下的“新穷人”的自我描述,是互联网等媒体合力作用的产物,并从后现代文化中的零散化病症,以及其悲剧性、喜剧性、荒诞性的美学范畴对“屌丝”文化进行审美意蕴的解读。

  • 标签: “屌丝”文化 审丑 后现代 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