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我国颁布了多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但相关立法的定位存在偏差。个人信息与个人(数据主体)的联系仅在于该信息可以识别某人或与某人存在联系,而这不足以使个人控制该信息或使其归属于个人支配。事实上,个人信息保护发端于个人基本权利(人权)保护,保护的是人的尊严所派生出的个人自治、身份利益、平等利益。个人信息不等于隐私,个人信息保护规范不等于隐私保护规范,但隐私保护是个人信息利用的前提,也是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重要内容。个人信息安全有别于公法保护的安全利益,前者只是一种个人权益,由个人信息保护法调整;而后者属于公共利益,由刑法保护。只有区分需要保护的这些法益,才能正确地理解和移植源自西方社会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正确地建构我国个人信息保护规范。

  • 标签: 个人信息保护 信息隐私 信息安全 人的尊严
  • 简介:当前,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后带来的身份差别、待遇差别、办案压力陡增,引起检察干警思想波动。调研创新不够、专门人才缺乏、工作合力不强是当前基层检察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必须直面的主要问题。对此,要从立足监督职能、强化责任意识、提升办案效果三方面破题,采取抓基层党建、教育引导、制度建设、办案监督、选贤任能等五大策略,运用先进文化引领、情感链接渗透、坚持问题导向、目标激励约束、网络意识形态等方法,推进新时代基层检察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以适应检察改革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

  • 标签: 分类管理 思想政治建设 创新发展
  • 简介:诚信是人类社会普遍的道德准则之一。诚信概念结构的双重维度隐含了中西方两种不同的认知模式和发展道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更多地以一种伦理规范的形式存在,始终没有成为法律的固有原则。而在西方,自古罗马以来,诚信就不仅仅是道德要求,更是作为基本原则贯穿于法律制度中。有鉴于转型时期政务失信行为多发的现实,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政务诚信建设。为此,必须同时关注道德和法律两个维度,积极谋求中西政务诚信传统的互补与融合创新,将中国传统文化重伦理自律的"道德诚信"与西方社会重视制度他律的"法律诚信"结合起来。

  • 标签: 诚信 传统 政务 道德 立法
  • 简介:民法典合同编典型合同的立法完善实质上是《合同法》分则的一次再法典。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急迫需求制定的《合同法》,在立法功能、立法思想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合同法》分则再法典的目标主要是推进合同法的现代、科学,应按照区分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商事合同与民事合同、经营者合同与消费者合同的立法思路,完善或强化无偿合同、商事合同、消费者合同等三类合同规则,并充实、细化合同法分则的既有典型合同。鉴于我国二十年来在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城市信息发展等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迁,有必要扩增典型合同,尤其是服务类合同。在扩增典型合同时,既要清醒认识到典型合同逐渐向服务类合同扩张的立法发展趋势,又要注意到服务类合同在规范方法上越来越多地采纳公私法兼顾的立法发展趋势。

  • 标签: 合同法分则 典型合同 无偿合同 商事合同 消费者合同 雇佣合同
  • 简介:当前网约车合规化工作面临难以完全落实的困境。造成困境的根源在于网约车合规之“规”存在不合法、不合理的内容。如果严格执行当前网约车相关规定,就会导致网约车供给大幅下降、“打车难”“打车贵”卷土重来等后果,这也不符合网约车行政立法的目的。因此,走出网约车合规的困境,关键是端正网约车合法的目的,纠正不合法、不合理的网约车相关规制细则,只有这样才能将网约车合规落到实处,更好地实现网约车行政立法目的。

  • 标签: 网约车 合规化 规制
  • 简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代中国司法现代正在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波澜壮阔地展开,极其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司法领域的基本面貌。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者的坚定理论勇气,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司法学说,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科学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司法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涉及当代中国司法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司法工作的核心理念、司法活动的价值追求、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原则和重点等广阔的司法领域,形成了内容丰富、导向鲜明、逻辑严密、体系完整的新时代司法工作重要论述,构成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对马克思主义司法原理在21世纪中国的创新发展作出了原创性的贡献。

  • 标签: 习近平司法理论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司法体制改革 司法现代化
  • 简介:欧洲一般数据保护规则为保障作为基本权利的个人数据,通过对领土原则和国籍原则在云计算和大数据背景下的再构建,赋予规则以广泛的适用范围。从国际法上的立法管辖权基础角度看,其表现出鲜明的数据本地特征。规则不仅广泛规范域内数据处理,还严格限制数据向域外移送。欧盟数据本地立法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各国应如何应对,已经成为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作为云计算和大数据发达国家的美国,一方面通过与欧盟合作,确保数据能自由流通,同时又采取针对性立法,规定美国网络服务提供商有义务就其全球范围的数据依法保存和披露。这一立法尽管局限于执法机关对数据的管控和利用,但却基于数据全球的现实,明确规定了域外适用。立法管辖权冲突也因此揭开了新的一幕。

  • 标签: GDPR 立法管辖权 数据本地化 域外适用 领土原则 数据域外移送
  • 简介:受教育权是我国公民依据宪法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学前教育作为一项准公共产品,国家对其负有不可推卸的公法责任。学前教育民营后,国家直接给付责任因实质民营而转移至私人,但其仍然负有担保责任。担保责任包括宪法委托责任和法定职务责任。立法权主体应当落实宪法委托的学前教育立法任务,结合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和域外有益经验为其他责任主体提供规范指引;其他责任主体则应当以上位法为依据构建双层多元的职务责任体系,保障学龄前儿童的受教育权。

  • 标签: 学前教育 民营化 国家担保责任
  • 简介:对于清代习惯是否被赋予法律效力从而在司法中作为裁判依据的问题,学界见解差异甚大。关于习惯在清代司法中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争论,实际上忽视了中国清代习惯的法律效力在"化外"与"内"的空间差异。对"化外"的民众,清政府在制度上确曾明确赋予、认可某些习惯法律效力。对"内"之地,清政府往往以移风易俗的姿态,对民间习惯或习俗持否定性态度。清政府赋予"化外"之地的习惯以法律效力,是其维护"化外"稳定治理的权宜策略。国家法典总是存在向"化外"扩张并顺势压缩习惯法律效力的空间。相关研究结论上的偏差,在于其受"内地中心主义"制约,并影响了当今法律史的研究。

  • 标签: 清代 习惯 化内 化外 空间
  • 简介:1989年,盖拉等40名居住在意大利一家高风险化工厂附近的居民,向欧洲人权法院提起诉讼。申诉人指控,意大利政府未公开该化工厂的经营活动风险以及突发事件中应遵守的应急程序等信息,违反了《欧洲人权公约》第2条(生命权)和第10条(表达自由权)。欧洲人权法院判定,公约第10条没有规定公共当局的环境信息公开义务,故意大利政府未侵犯申诉人的表达自由权。但严重的环境污染会直接影响个人福祉、妨碍个人享受自己的家园,而政府未公开相关信息将导致申诉人不能充分评估其所面临的环境风险,进而损害申诉人为《欧洲人权公约》第8条所保障的私生活和家庭生活受尊重的权利。鉴于已确认对第8条的违反,法院对本案中生命权是否受到侵犯作了回避判断。

  • 标签: 欧洲人权公约 环境信息公开 私生活和家庭生活受尊重的权利 接受信息自由权
  • 简介:通过将《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与《侵权责任法》结合考察可以确定,在个人信息泄露的案件中,信息权人对信息泄露行为与损害间的因果关系这一要件事实负有证明责任。这种权利人的因果关系证明责任与其证明能力的不匹配,更容易纵容泄露隐私信息的行为。而信息控制者负因果关系证明责任更为合理。

  • 标签: 个人信息 信息泄露 因果关系 证明责任
  • 简介:201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向着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宏伟目标破浪前行。一年来,人民法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各项工作均取得新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不断完善。人民法院全面加强审判执行工作,充分发挥规范、指导、评价、引领社会价值的功能,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增强。

  • 标签: 法治中国 典型案例 审判 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人民法院 十大
  • 简介:一、司法实践中出现的认罪认罚相关问题我国司法实践中,大量的刑事案件属于轻罪案件,大部分被追诉人在诉讼中都是认罪的,期待能够较快地审结案件。因此,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真实、自愿认罪认罚的问题,往往缺少有效监督。有学者认为,羁押性的刑事强制措施会对犯罪嫌疑人造成较大的心理威慑力,导致有相当一部分犯罪嫌疑人会因为担忧和惧怕被羁押而迎合侦查人员的要求。

  • 标签: 刑事一体化 认罪 犯罪嫌疑人 刑事强制措施 司法实践 轻罪案件
  • 简介:当前象征性刑法的内涵与外延并不清晰,使得其成为批判刑事立法的"万能"工具。某罪名立法是否象征性刑法,一方面应审慎考察其效力,而不能仅从不完整的适用率统计或能否根治犯罪、处置犯罪等方面得出结论;另一方面,刑事立法彰显国家的价值观本是立法活动的应有之义,为了安抚民众的不安感等"潜在的目的"设定,也并非一律失当。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象征性刑法没有必要也无法全面恪守扎根于古典社会形态的刑法谦抑性原则。象征性刑法依其与法益的关联程度,可分为绝对与相对的象征性刑法,对前者应持否定态度,而后者原则上具有正当性,但也应采取限制措施,尽量消除其负面影响。

  • 标签: 象征性刑法 “污名化”现象 谦抑性 限制措施
  • 简介:医疗损害鉴定在公信力、中立性与权威性等方面的不足导致公众对其不信任,影响医疗纠纷解决的效果。调研发现,经过医疗损害鉴定的案件之重新鉴定比率高,针对鉴定意见的上诉率高于一般案件,鉴定的投诉信访量大,患方对鉴定工作的配合度低。问题的成因除医疗损害鉴定自身的局限性以外,还包括医疗损害鉴定信息的不对称性,医学会垄断医疗损害鉴定的局面,鉴定主体专业性与中立性失衡,鉴定机构及专家的选任程序存有异议。可能的进路在于改造医疗损害鉴定的主体机制,规范鉴定机构及专家的选任程序,适度实现异地鉴定,将专家辅助人制度改造为患者与鉴定人沟通的桥梁,探索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新手段,加强医疗损害鉴定信息对称性,合理把握启动重新鉴定的条件。

  • 标签: 医疗损害鉴定 医疗纠纷 医疗损害鉴定一元化
  • 简介:国际海运规则统一的最大成果表现便是国际海运公约的出台,以统一规则的形式实现了规则的统一。规则统一的成因包括经济、政治和法律等方面因素,这些因素回应了规则为什么要以及之所以能的问题。由于海运的国际性,国际海运规则的统一也影响着中国国内海商立法,并对中国实现国家战略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中国已成为贸易大国和航运大国,应实现从追赶时代到引领时代的角色转变。

  • 标签: 国际海运规则 法律统一化 国际话语权
  • 简介:程序自然法为留置规则的自洽性论证提供了必要条件.甄别某项法律规则是否妥当时,主要考量四项要素,即明确性、非矛盾性、非要求为不可能之事以及官方行动与公布的规则之间的一致性监察留置规则是否自洽.其关键就是要对口述四项要索进行匹配性检验.

  • 标签: 程序自然法 必要条件 留置权 监察法 法治化 路径
  • 简介:性侵未成年人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杜会问题,如何在法治建设过程中有效防范此类犯罪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当下性侵未成年人案件主要依赖刑罚制裁措施予以司法回应,但就司法实践来看,单纯的刑罚已不足以有效预防该类犯罪。对未成年人性侵害的预防与惩治需要多元综合推进,寻求法律、社会、学校、家庭四位一体的共同作用机制,从预防、惩治、保护与救助等层面进行有效的政策指引与措施落实,从而有效防范并减少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 标签: 性侵未成年人案件 被害人 一体化办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