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联邦主义是一个极具开放性与实验性的概念。现代联邦主义以“自治”与“共治”为原则,衍生出联邦、邦联、同盟等六种制度类型。本文通过梳理联邦主义的结构与功能,指出联邦主义并不限于政府层级间的权力分割关系,而是一整套关于防止权力集中的完备系统。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三套马车”——人民主权、联邦制度、三权分立——都是联邦主义的不同面相。

  • 标签: 联邦主义 自治 共治
  • 简介:分布式联邦滤波器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领域得到广泛的重视,联邦滤波中的信息分配原则直接影响滤波器的精度和容错性,而常规的标量形式联邦滤波信息分配方法无法满足高动态环境下状态的动态变化特性。信息分配是设计和实现联邦滤波器的关键环节,基于系统误差协方差阵和可观测阵。文中考虑系统状态估计精度和系统的可观测性,提出了一种新的联邦滤波信息分配方案和算法。新的联邦滤波算法允许每一个系统状态变量具有不同的动态信息分配因子,从而改进了联邦滤波信息融合的精度。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联邦滤波算法比较,改进的信息融合算法精度能提高30%以上。

  • 标签: 组合导航 联邦滤波 信息分配 信息融合
  • 简介:10月1日中午12时,白宫下令美国联邦政府机构关闭。除国家安全等基本职能外.很多政府部门受到影响.大约100万联邦雇员将无薪休假或延迟领薪.包括华盛顿多处景点在内的许多旅游场所和公共设施也停止开放。联邦政府上一次关门是17年前.关闭17个工作日.损失14亿美元。

  • 标签: 美国联邦政府 政府机构 公共设施 政府部门 国家安全 华盛顿
  • 简介:关于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碳排放限额交易计划的问题,已经在美国国会获得了强烈的政治考虑,多部联邦法律草案勾画出了未来联邦碳排放限额交易计划的基本架构,只是具体细节的设计上存在微小差异。但是,拟建联邦碳排放限额交易计划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有限,且因难以调和的利益冲突而近期获得通过的希望渺茫。

  • 标签: 碳排放限额交易计划 联邦立法 减排目标
  • 简介:俄联邦政府2006年9月21日第583号俄联邦政府令《2007~2012年"俄罗斯司法系统发展"联邦规划》(经2007年10月4日第214号、2008年2月14日第68号、2009年3月17日第235号、2010年9月10日第703号、2011年4月15日第271号、2011年9月15日第775号、2012年1月26日第30号、2012年6月13日第578号、2012年11月1日第1125号俄联邦政府令修改)

  • 标签: 俄罗斯司法 发展联邦 司法系统
  • 简介:1949年德国分裂后,由于冷战所促成的两极格局逐渐形成以及朝鲜战争的爆发,英法美苏等大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同时促使它们对联邦德国的政策也发生了重大转变。面对美国和法国在重新武装联邦德国问题上的不同意见,英国在1950年9月召开的纽约三国外长会议上采取了相对谨慎的态度。这次会议没有通过美国重新武装联邦德国的计划,但是会上所达成主要决议,符合英国稳妥地、渐进地实现重新武装联邦德国的政策方向。英国对重新武装联邦德国的政策及其行动,是强化两极格局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英国 重新武装联邦德国.两极格局
  • 简介:2013年10月1日,美国联邦政府由于国会未能通过新财年预算而被迫关闭非核心部门,这是政府17年来首次关门。与此同时,国会若不能在1O月17日提升联邦政府举债上限,美国国债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违约风险,也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造成潜在的冲击。自2011年以来,美国财政危机频发,联邦政府多次面临停摆危机,折射出美国的制度性困境。

  • 标签: 美国联邦政府 制度性困境 财政危机 折射 政府举债 违约风险
  • 简介:联邦制的美国在外交领域方面,缺乏宪法授权的城市并不会对国家主权构成真正意义上的挑战。日本地方政府国际化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增进外国对日本政治经济的了解,属于中央政府的管理之下的公共外交范畴。无论从法律上的权限划分,还是实践中的政策导向来看,中国地方政府的外事工作最基本的任务就是为中央的总体外交服务,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

  • 标签: 国际角色 联邦制 城市 单一制 中国地方政府 公共外交
  • 简介:<正>(郑永年,东方出版社2013年4月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郑永年教授,在其博士论文(1995年)基础上出版了研究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英文专著《中国的行为联邦制——中央——地方关系的变革与动力》(2007,以下简称《行为联邦制》),2013年中译本(邱道隆译)发行。

  • 标签: 地方关系 新加坡国立大学 郑永年 英文专著 东亚研究所 东方出版社
  • 简介:马萨诸塞州诉美国联邦环保局案是美国第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气候变化公益诉讼案件,该案体现了美国各州和民间力量通过公民诉讼方式促进政府采取温室气体减排行动的艰巨努力。该案从联邦上诉法院一审到联邦最高法院再审,始终存在较大争议,其中关于原告诉讼资格的争议更是人声鼎沸。在联邦最高法院判决中,原告仅以微弱优势胜诉。尽管关于原告胜诉的理由仍有颇多争议,但该案在明确温室气体属于《清洁空气法》的调整范围、拓展气候变化公民诉讼原告的诉讼资格以及确立公民诉讼可以促进政府采取减排行动等方面,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 标签: 公民诉讼 气候变化 政府减排 马萨诸塞州诉联邦环保局案
  • 简介:美国是较早对气候变化问题进行关注、研究和立法的国家之一。美国联邦层面的气候变化立法从早期的只关注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科研支持,到关注发展新能源以实现能源独立,再到近期向新的能源模式转移、强调能源安全与就业,表明美国的气候变化立法不仅在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更重要的是发展新能源、促进就业、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维持其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能源领域的话语权。虽然美国国会众议院于2009年6月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和参议院于2010年5月提出的2010年《美国能源法案》给世人带来了一线曙光,但2011年-2012年美国国会关于气候变化的立法提案则表明,美国关于气候变化的立法在近期很难有较大的实质性进展。但无论如何,美国关于气候变化立法的许多草案文本对中国的相关立法会有借鉴意义。

  • 标签: 美国气候变化立法 模式和体系 内容 借鉴意义
  • 简介:终局判决规则是美国联邦上诉程序中颇为重要的一项诉讼规则。终局判决规则的确立,主要是出于司法经济价值和司法效益的考虑,但州法院对此提出了异议。部分的终局判决和集团诉讼中判决的"终局性"的界定对于终局判决规则的准确定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防止终局判决规则在适用中所产生的偏颇,其例外开始出现,包括司法例外和制定法上的例外。1958年制定的《中间上诉法》对联邦民事案件中间上诉制度作了很大的修改,补充和完善了联邦上诉程序终局判决规则。

  • 标签: 上诉程序 终局判决规则 中间上诉 例外
  • 简介:本课题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的第二课,这节课的线索是比较清晰的:第一部分讲了联邦政府建立的背景。第二部分讲了美国联邦政府建立的依据——1787年宪法的制定,第三部分讲了联邦政府的发展——两党制。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初中的时候,只是学习了英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 标签: 美国联邦政府 教学设计 学习 1787年宪法 情境 资产阶级革命
  • 简介:《中小学教育法案》、《教育机会均等法案》和《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构成了战后美国基础教育公平理念演变的基本线索。它们不仅反映出经济补偿偿、权利平等和质量均衡三种价值取向,还揭示了公平理念转化的内在逻辑。

  • 标签: 美国 基础教育 教育公平 联邦教育法案
  • 简介:20世纪6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学生运动爆发,运动的目标是“民主化”,在政府压制下,运动走入低潮.随后的70年代“公民行动”勃兴.“公民行动”起初主要是关注环境等关系居民切身利益的问题,但很快提出了政治与社会变革的要求.70年代末80年代初,反核和平运动使“公民行动”进入一个高峰.学生运动促进了激进民主思潮的传播及文化和政治批判潜力的进步.“公民行动”则使一个新的以“绿色”命名的政党形成并促使传统政党“绿化”;改变了以经济增长为唯一目标的发展理念,实现“绿色”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的反核和平运动则制约了80年代初的东西方冷战,促进东西方重新走上谈判与缓和之路.

  • 标签: 联邦德国 1960-80年代 学生运动 “公民行动”
  • 简介:国际私法并非纯粹的中立性规定,其本身即具有价值判断的意义;国际私法的制订和适用均须受到宪法基本权利的约束;德国国际私法理论和私法实践均已认可基本权利对国际私法的影响力;基本权利通过两种途径影响国际私法,其一是国际私法规范本身要符合基本权利的规定,其二是宪法基本权利构成对《民法施行法》第6条所规定之公共秩序的具体内容,可以据此排除外国法在具体案件中的适用;在此过程中不适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中的关联性原则和重大性原则。

  • 标签: 国际私法 宪法基本权利 公共秩序保留 德国法
  • 简介:经过40余年的发展,美国联邦执法训练中心在课程体系和训练方式上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色。以该中心为借鉴,我国公安院校应当通过建立专门机构、加大培训课程研发力度,建立培训教师(官)资格考试制度,积极开发模拟仿真训练系统,积极推进培训课程项目化建设等举措,实现培训课程体系及训练方式的创新。

  • 标签: 民警培训 课程体系 训练方式 创新
  • 简介:猫王案(Katzenkonigs-Fall)是德国联邦最高法院1988年9月15日作出的判决,即刑四庭1988年第352号(BGHvom15.09.1988-4StR352/88)。一审法院为波鸿地方法院,提交最高法院审判的争议点是:在犯罪工具者(derTatmittler)产生一个可避免的禁止认识错误(vermeidbareVerbotsirrrum)的情况下,如何界定间接正犯(mittelbarerTaterschaft)和教唆犯(Anstiftung)。一、基本案情地方法院以谋杀罪未遂判处被告人H和P终身监禁,被告人R九年有期徒刑并命令将其收容于精神病院。在上诉中,被告人指控该判决违反了实体

  • 标签: 判决译 德国联邦最高法院 教唆犯界
  • 简介: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我们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也越来越多元化,而真正精彩的课堂,不但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有独到之处.而且教学中师生之间碰撞出的智慧火花要能够点亮课堂。因此,教师上课前一定要潜心钻研教材、细读文本,在课堂上设置情境、审慎提问、认真倾听,

  • 标签: 课堂教学 美国联邦政府 创设情境 合作探究 陈阳 教学设计
  • 简介:<正>案例与判决[1]Part1:原审判决(青少年庭)两位被告H和W曾经是前民主德国边防士兵,被分派驻守柏林墙。1984年12月1日凌晨3点15分他们将来自前民主德国的20岁的S射杀。S当时准备从Pankow城区向Wedding城区方向翻越柏林墙。当他爬上一把搭架在柏

  • 标签: 法律实证主义 联邦最高法院 BGHSt39 1 Radbruch 德国人 阻却事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