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皮肤创伤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严重时会危害身体健康,因此医用伤口敷料的使用必不可少。与传统敷料相比,新型生物敷料能够促进创面愈合,具有独特的功能优势。目前,胶原蛋白敷料已经成为辅助伤口或创面愈合的首选产品之一。笔者对胶原蛋白及胶原敷料的来源、作用优势和产品分类等进行综述,并详细介绍多种胶原蛋白敷料产品的特性与应用,为胶原蛋白敷料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胶原 生物敷料 伤口愈合 创面护理
  • 简介:摘要通过观察肛周脓肿术后应用康复新液促使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得出结论应用康复新液能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愈合时间缩短,减少肛周脓肿术后并发症。

  • 标签: 肛周脓肿术后 创面恢复 康复新液
  • 简介:目的 探讨精氨酸对糖尿病烧伤创面修复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对照组(B组)、糖尿病精氨酸干预组(C组)和糖尿病甘氨酸对照组(D组)。糖尿病模型通过腹腔注射STZ建立,然后喂养8周后给予深Ⅱ度烫伤,于伤后0、1、3、7、14、21d时相点对创面愈合面积、组织形态学改变、创面组织糖含量、羟脯氨酸(OHP)含量及局部组织释放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进行检测。 结果 应用精氨酸后,皮肤组织糖含量降低,创面局部炎症反应出现较早,坏死组织脱落及上皮匍行提前,OHP含量、组织释放TGFβ1能力均增加,创面愈合明显加快(P<0.05~0.01)。 结论 L精氨酸可通过降低皮肤组织糖含量及增加TGFβ1的合成和释放,促进糖尿病烧伤创面愈合

  • 标签: 糖尿病 烧伤 L-精氨酸 创面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银黄解毒愈汤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2年1月)内,入组案例对象(肛周脓肿患者)50[1]例,经随机数字分组后,分别对案例对象应用银黄解毒愈汤治疗(观察组,n=25)与常规换药治疗(对照组,n=25),以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为观察指标,评价不同治疗方案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中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00%(24/25)高于对照组76.00%(19/25),(p<0.05);观察组中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指标(20.53±3.35d)低于对照组(26.09±4.34d),(p<0.05)。结论:银黄解毒愈汤对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效果显著,可参考实施。

  • 标签: 银黄解毒促愈汤 肛周脓肿 创面愈合
  • 简介:摘要原位诱导修复再生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对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以及糖尿病性皮肤溃疡等慢性创面的治疗均具有重要的潜在价值。近年来研究者对原位成形可注射水凝胶,即在创面局部应用可在生理条件下自发凝胶化的水凝胶类生物材料进行了探索。该类生物材料含有细胞外基质成分,可以根据需求添加促进创面修复的细胞,还能作为生长因子等活性肽的控释载体,模拟创面局部微环境,从而诱导修复再生。本文对原位成形可注射水凝胶的原位凝胶化特性及促进创面修复再生的作用进行综述,包括其材料种类、作用机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等。

  • 标签: 水凝胶类 伤口愈合 皮肤,人工 原位成形
  • 简介:摘要糖尿病创面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目前的治疗效果仍然欠佳。姜黄素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微生物、抗癌以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姜黄素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姜黄素 糖尿病 伤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止痛愈汤联合微波理疗用于临床治疗痔疮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方法:从我院诊治的痔疮术后创面愈合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纳入时间均为2019年3月~2021年3月,入院编号后依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完成组别划分,行高锰酸钾液熏洗+微波理疗方案的对照组(n=45),行止痛愈汤+微波理疗的观察组(n=45),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临床疗效分析,观察组测验结果较对照组显然更高(P<0.05);创面愈合时间分析,观察组测验结果较对照组显然更短(P<0.05)。结论:止痛愈汤+微波理疗对痔疮术后创面愈合具有良好促进作用,临床疗效更具优势。

  • 标签: 痔疮 术后创面愈合 止痛促愈汤 微波理疗 疗效评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肌愈膏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在肛痔手术后创面使用凡士林纱条进行换药;研究组在肛痔手术后创建使用生肌愈膏纱条进行换药。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创面面积小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肌愈膏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术后的伤口,还能够使上皮生长速度加快,加快创面的愈合速度,能够在临床治疗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生肌促愈膏 低位单纯性肛瘘 术后创面愈合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近年来,糖尿病患者人数逐渐增加,发生糖尿病足患者人数也随之增加。糖尿病足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既缩短预期寿命,又带来沉重的社会负担。糖尿病足目前的治疗方法存在不足,组织工程的理念与方法为糖尿病足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本文介绍了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导致糖尿病足创面难愈合的因素、用于治疗糖尿病足创面的功能性水凝胶敷料,以及功能性水凝胶敷料用于治疗糖尿病动物皮肤创面的技术方法,并对治疗糖尿病足创面的功能性水凝胶敷料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糖尿病足 组织工程 水凝胶 创伤敷料 创面愈合
  • 简介:摘要创面修复具有其内在的病理生理机制,呈现复杂的网络调控性,但这些内容在我国乃至全球的医学本科教育体系中未能详尽或不系统。因此,不从事创面修复研究的临床医师难以全面理解创面修复机制及其与临床进程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创面修复相关机制的理解,归纳了与临床实践相关的创面修复的序贯性、局域性、时限性特征,为创面修复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伤口愈合 机制 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创面切削痂植皮(VSD)治疗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致痛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100例深度烧伤创面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清创植皮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创面切削痂植皮手术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至创面愈合。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神经肽Y(NPY)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肉芽长出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标签: 创面切削痂植皮治疗 烧伤创面 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离体皮肤冻伤模型创面愈合过程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对创缘表皮干细胞(ESC)的运动趋化作用.方法体外构建三维皮肤等价物全层冻伤模型(创面呈孔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冻伤后3、7d创缘间质内SDF-1的表达情况.另将冻伤模型分为对照组(创面区添加PBS50μL/孔)、SDF-1组(创面区添加100ng/mLSDF-1,50μL/孔)和AMD3100组[创面区用100ng/mLAMD3100(50μL/孔)处理30min后,添加SDF-150μL/孔],观察各组创缘中ESC的分布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冻伤后3、7d创缘间质内SDF-1的表达逐渐增加.与对照组及AMD3100组相比,SDF-1组创缘基底层整合素β1阳性细胞数量增多,且部分阳性细胞向上层表皮迁移聚集,创缘ESC数量更多,表皮细胞层数增加.结论SDF-1促进ESC向创缘迁移聚集参与创面修复,这可能是ESC参与创面修复过程的机制之一.

  • 标签: 冻伤 趋化因子CXCL12 表皮干细胞 三维皮肤等价物
  • 作者: 许鹏程 贺伟峰 程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30
  • 出处:《中华烧伤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广州 510010,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疾病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 400038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富血小板血浆(PRP)调控人表皮干细胞(ESC)的靶基因。方法(1)收集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泌尿外科手术的6例男性患者术后弃用的包皮组织,患者年龄为5~25岁,既往身体健康,无泌尿系统感染,采用快速贴壁法培养人ESC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及鉴定。收集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1名29岁女性健康志愿者静脉血40 mL,采用二次离心法提取PRP。(2)将培养成功的原代人ESC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PRP处理组,每组3孔。对照组细胞不行特殊处理;PRP处理组待细胞贴壁12 h,在培养基中加入PRP,使其最终体积分数为2.5%。提取RNA应用RNA测序技术进行2组人ESC转录组测序和数据分析,以错误发现率<0.05、差异倍数≥4为标准应用Dr. Tom数据挖掘系统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对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找出显著富集的GO条目。再用京都基因和基因组(KEGG)信号通路注释分析进一步寻找差异表达基因可能参与的生物学过程或者代谢通路。最后,选取与再上皮化过程相关且差异表达明显的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验证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培养细胞呈克隆样生长,形态为铺路石样,CD49f阳性率达95.132%、CD71阳性率为0.006%,证明ESC原代培养成功。(2)质控数据分析显示,选取样本质量较好,序列比对百分比较高,满足测序要求。(3)测序数据显示,2组间共有44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354个、下调基因95个,进一步聚类分析确定2组间有18个显著上调基因和5个显著下调基因。GO富集分析以及KEGG信号通路注释分析表明,显著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表皮构建和角化过程,同时可能与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相关。(4)选取了与再上皮化过程相关且差异表达明显的角蛋白19、角蛋白10以及S100A7基因进行验证。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RP处理组细胞角蛋白19 mRNA和S100A7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t=10.270、5.690,P<0.01),角蛋白10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t=7.306,P<0.01),与测序数据结果一致。结论PRP调节人ESC功能促进创面再上皮化涉及角蛋白19、角蛋白10以及S100A7等多个基因的转录调控,深入探讨PRP影响人ESC的可能调控网络将为其后续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人表皮干细胞 转录组分析
  • 简介:清创是把一个污染的创口转化为“无菌”的创口,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步骤,及时正确的闭合创面是预防手和前臂开放性损伤感染的有效措施。如创面不及时闭合,必将发生不同程度的感染、渗出、水肿、粘连直至僵硬而影响手及前臂功能,所以把早期闭合创面作为治疗手和前臂开放性损伤的原则之一。

  • 标签: 手部创面 开放性损伤 修复 防止感染 前臂功能 不同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皮肤创面诱导凝胶(商品名创无痕)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对34处应用皮肤创面诱导凝胶(治疗组)及34处常规处理(对照组)的兔耳创面的愈合情况及愈合时间进行观察,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切口愈合时间(13.4±1.3)d,较对照组(17.6±1.6)d(P<0.01)缩短,治疗组创面愈合后瘢痕较对照组更轻微。结论皮肤创面应用皮肤创面诱导凝胶能缩短创面愈合的时间及减轻创面愈合后瘢痕。

  • 标签: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三氯生 创面愈合 瘢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深度烧伤创面早期处理及促进创面修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 2015年 12月 -2016年 12月我院收治的深度烧伤患者 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采取即时治疗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参照组采用晚期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早期治疗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 实验组功能恢复有效率 66.67%( 24/36)及外观恢复率 75%(27/3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深度烧伤创面需要及时处理,促进创面快速修复,加快患者外观恢复及身体机能恢复,在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深度烧伤创面 早期处理 创面修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慢创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linicalKey(爱斯唯尔全医学平台)、Greenmedical、外文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平台(FMRS)、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logy Medicine,CBM)、维普数据库,收集NPWT在慢性创面治疗效果的随机对照实验。检索时间均为2009年1月至2019年10月,以Revman5.3软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纳入本研究的随机试验有8项,共1 224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P<0.01)、创面愈合的时间(P<0.01),减少换药次数(P<0.01),减轻换药的疼痛程度(P<0.01),减少抗生素使用时间。结论NPWT是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 慢性难愈合创面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创面外露内置物的保全和创面修复临床策略。方法2016年1月—2019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收治8例伴有内置物外露的术后创面不愈合患者,其中男4例、女4例,年龄10~73岁。患者中2例腹部外伤术后腹部补片外露,2例颅脑术后钛板外露,3例骨折手术后内固定物外露,1例颅脑术后脑脊液引流管外露。入院时取创面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在控制血糖、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的基础上,尽快行创面彻底清创,清创后创面面积为2.0 cm×0.5 cm~6.0 cm×5.0 cm。4例患者创面清创后直接封闭,其中1例直接缝合;1例创面局部填充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后直接缝合;2例采用局部皮瓣修复,皮瓣面积分别为10.0 cm×8.0 cm、12.0 cm×8.0 cm,供瓣区直接缝合;术后均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4例患者创面清创后行持续VSD治疗,待创基情况改善后,1例患者创面逐渐愈合,1例患者创面直接缝合,2例患者创面取大腿或头部刃厚皮修复。观察并记录入院时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术后创面愈合情况和随访情况。结果本组6例患者入院时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共培养出细菌10株,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所有患者术后皮片或皮瓣均成活,切口愈合,创面封闭,内置物全部保全。随访1~3年,所有患者修复创面均无复发。结论针对伴有外露内置物的术后慢性创面,在彻底清创后,可通过直接缝合或皮瓣移植Ⅰ期封闭清洁创面;组织缺损比较大、感染比较重的创面可先行持续VSD治疗,Ⅱ期直接缝合或移植皮片封闭创面,从而实现保全内置物和修复创面的治疗目标。

  • 标签: 伤口愈合 负压伤口疗法 慢性创面 内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