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土壤侵蚀是自然景观发展中的一种地表剥蚀过程(即夷平作用),它是指地表各种松散物在外营力(水、风、重力、冻融等)的作用下发生剥蚀、搬运、堆积的过程。从力学角度来看,土壤侵蚀(这里指水力侵蚀)是水与土壤力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水对土壤的一种做功的过程,引起侵蚀的主要作用力是水的侵蚀力,是流体介质水造成土壤颗粒的运动。

  • 标签: 土壤,侵蚀,过程
  • 简介:通过组合不同降雨强度、坡度的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沂蒙山区坡面侵蚀过程。结果表明:坡面产流时间随降雨强度、坡度的增加而提前,降雨强度对产流时间的影响较大;径流速度与降雨强度、坡度正相关,降雨强度对径流速度的影响相对坡度较弱,褐土表面径流速度大于棕壤;坡面径流量随降雨强度增大而增大,随坡度的增大而减少;土壤侵蚀率与总侵蚀量皆随降雨强度、坡度的增大而增大,但波动规律不同,细沟侵蚀使土壤侵蚀率急剧增加。对于棕壤,小降雨强度时,坡度是影响侵蚀率的主导因子,大降雨强度时,主导作用被降雨强度替代;对于褐土,侵蚀率的大小主要受控于降雨强度。在相同试验条件下,棕壤的侵蚀率、总侵蚀量要大于褐土,说明棕壤抗侵蚀能力小于褐土。

  • 标签: 模拟降雨 侵蚀过程 降雨强度 侵蚀率
  • 简介:崩岗是中国南方一种常见的土壤侵蚀类型,也是一种严重的水土流失方式,多分布于低山丘陵区的花岗岩风化壳之上.崩岗的形成和发展是2个不同的阶段,并始终受到水力和重力的作用.2种外力对比关系的不同使崩岗的演变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通过选取适当的指标体现这种规律性,可以对崩岗的发展阶段进一步划分,对崩岗的治理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崩岗侵蚀 演变过程 阶段划分
  • 简介:通过对兴文世界地质公园的实地考察研究,发现兴文喀斯特天坑除了大小岩湾等塌陷型天坑外,在僰王山景区内还有飞雾洞、道洞、沧水岩峡谷、楠星天坑等喀斯特地貌。它们可以作为兴文地质公园内喀斯特侵蚀型天坑的形成遗迹,它们分别代表了兴文喀斯特侵蚀型天坑的侵蚀演化过程,即竖井状落水洞阶段逐步溶蚀、侵蚀到天坑形成,到最后退化成大型峡谷或者大型漏斗。这些特殊的侵蚀型喀斯特地形的形成除了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外,同时塌陷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侵蚀 演化 天坑 兴文
  • 简介:耕作位移和耕作侵蚀主要是在重力作用下,由耕作工具触发的土壤侵蚀;是造成坡耕地土壤重新分布和坡耕地土壤侵蚀的重要过程之一;对坡面地形演化、土壤性质改变、土壤养分流失与重新分布、土地生产力降低、土壤碳储存变化等都有重要影响。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总结耕作侵蚀的基本过程和机制、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和侵蚀速率的研究进展,讨论目前研究中的不足与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不同于风蚀和水蚀,耕作侵蚀发生的动力条件是人为影响,而非自然发生的降水或风力;因而,其侵蚀过程和机制、研究方法、影响因素、侵蚀速率分布等均不同于风蚀和水蚀。耕作侵蚀主要受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人为因素驱动耕作侵蚀发生,坡面是耕作侵蚀的地形基础。人为因素主要有耕作工具特性、耕作方向、速度和深度等;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坡面的形状和尺寸、地形、坡度和土壤性质等。强烈的耕作侵蚀主要发生在坡面上部和坡面曲率剧烈变化的部位。耕作侵蚀研究主要通过基于示踪技术的实测方法,结合模型预测开展。由于耕作侵蚀、风蚀和水蚀的研究方法各成体系,通用方法较少,因而,多营力侵蚀研究难度巨大。以^137Cs为代表的核素在研究水蚀、风蚀和耕作侵蚀中均表现出独特的优势,为区分多营力侵蚀中各种侵蚀的速率和贡献提供了新的可能。

  • 标签: 耕作侵蚀 耕作位移 侵蚀速率 坡面曲率 多营力侵蚀
  • 简介:'我是老同志了,这些工作还是让年轻人去做吧,他们需要多锻炼、多磨砺。''我年纪不小了,没多少奔头了,保护好身体,过好自己小日子才是正事。'………当下,动不动把'老'挂在嘴边、暮气沉沉的党员干部并不鲜见。而这些言必称'老'的同志,许多其实岁数并不大,较之于年轻人,只不过是在岗位上多待了几个年头,或是年长了几岁而已。为什么正当年的时候就开始言'老',甚至还说成了口头禅?这

  • 标签: 提拔重用 年轻人 为人民服务
  • 简介:朋友告诉我:她的外婆老年痴呆了。先是不认识外公.坚决不许这个“陌生男人”上她的床.同床共枕了50年的老伴只好睡到客厅去。然后有天外婆出了门就不见踪影.最后在派出所民警的帮助下才终于将她找回.

  • 标签: 侵蚀 慈母 老年痴呆 派出所 外婆 外公
  • 简介:降雨侵蚀力(R值)的空间分布反映了区域气候对土壤侵蚀的作用。利用四川盆地紫色丘陵区多年实测降雨资料,应用频率分析法,推求该地区侵蚀性降雨的一般雨量标准,揭示该地区侵蚀性降雨及其侵蚀特征,进而运用降雨侵蚀力日降雨量计算方法,分析紫色丘陵区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紫色丘陵区顺坡休闲农耕地的侵蚀性降雨的一般雨量标准为11.3mm;2)紫色丘陵区多年平均总降雨量中有60%以上属于侵蚀性降雨,侵蚀性降雨主要集中于5—9月,其中7、8月年均侵蚀性降雨量和土壤侵蚀量最大,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丘陵区边缘地区大于中部地区;3)紫色丘陵区年均R值介于5000~6500MJ/(mm·hm^2·h)之间,由丘陵区周边向中心逐渐减小,研究区北部的巴中、达县、阆中3站的年均降雨侵蚀力形成高值区,中部的遂宁站形成低值中心,北部大于南部,西部大于东部;4)紫色丘陵区R值主要由≥15mm的降雨构成,占76.9%-82.1%,年内集中度较高,主要分布在汛期5—10月份,占年R值的89%以上;5)R值的年际变化较大,达到中等程度变异,不同地区的R值年际变化差异较大,但并未表现出明显的随时间变化的增减趋势。

  • 标签: 侵蚀性降雨 土壤侵蚀 降雨侵蚀力 时空分布 紫色丘陵区
  • 简介:选取南方红壤侵蚀区3种典型的侵蚀土壤坡面和3场具有代表性的天然降雨,在同等试验条件下对其产流产沙规律及降雨前后坡面土壤颗粒组成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的侵蚀条件下,3种土壤的径流量表现为紫色土〉花岗岩红壤〉第四纪红黏土;产沙量表现为花岗岩红壤〉紫色土〉第四纪红黏土;通过降雨前后3种土壤表面的颗粒组成比较发现,3种土壤表面颗粒均有粗化的趋势。大量细颗粒的流失,是造成土壤退化乃至生态恶化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天然降雨 颗粒组成 土壤侵蚀 过程
  • 简介:侵蚀劣地的治理是山区科学治理的重中之重,本文以水土保持学、水土保持径流调控理论为指导,通过各种侵蚀劣地美化治理技术体系的研究,建立了治理侵蚀劣地与山区特色产业、绿色产业同步发展理论,综合治理后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提高了土地生产率,推动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 标签: 侵蚀劣地 治理技术 产业结构
  • 简介:测定不同地貌环境下的侵蚀速率是了解地表形成及演化的基础。目前,已有人用10Be/26Al双核素和宇宙成因核素36Cl来研究灰岩表面的侵蚀速率和暴露年龄。本工作通过36Cl的AMS测量计算了北京地区灰岩表面的侵蚀速率,其结果为(1.33±0.28)×10-5m.a-1。

  • 标签: 10Be/26Al 36Cl 灰岩 侵蚀速率
  • 简介:“灰色收入”是介于合法收入与非法收入之间的一种收入,比如领导干部借过年过节、婚丧嫁娶、生病住院,或儿女升学、出国,孙子孙女过生日等收受的“红包”及礼品等,就是所谓“灰色收入”。

  • 标签: “灰色收入” 侵蚀 非法收入 合法收入 “红包” 干部
  • 简介:近年来随着水煤浆气化的快速发展,负荷逐年升高。目前在运行装置负荷普遍在95%~110%。高负荷的运行对系统产生了较多的影响。本文结合我厂实际运行情况,针对高负荷运行时耐火砖的侵蚀做出阐述。

  • 标签: 耐火砖 侵蚀 炉温
  • 简介:以强干扰的马尾松林为对照,不同生态修复类型(封育、开挖竹节沟、开挖竹节沟+带状种草)的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修复类型的土壤侵蚀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实施生态修复措施的马尾松林分土壤侵蚀强度明显降低,封育马尾松林、竹节沟马尾松林和种草竹节沟马尾松林土壤侵蚀强度分别比对照低2332t/hm2·a,2414t/hm2·a和2456t/hm2·a。种草竹节沟土壤最大持水量最大,封育林土壤水分渗透速率最高,两者均能减小水流对土壤的冲刷作用,对水分的涵养效果显著,而竹节沟马尾松林能够增加土壤的抗蚀性和抗冲性。总体来看,通过开挖竹节沟和种植灌草等措施对于防治红壤区严重土壤侵蚀具有明显的效果。

  • 标签: 红壤侵蚀 生态修复 土壤侵蚀控制
  • 简介: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降雨强度、坡度及地表覆盖3因素对花岗岩红壤坡面侵蚀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起始产流时间随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增加而有所提前,而地表覆盖能延缓起始产流时间;2)在不同降雨强度和坡度条件下,径流率从产流初期开始都快速增加,7~10min后达到稳定,且随着降雨强度和坡度增加,径流率也显著增加;3)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产沙率明显增大,且降雨强度越大,坡度对产沙率的影响越明显;4)降雨强度和径流总量、产沙总量之间相关性极显著,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92和0.799;5)地表覆盖具有良好的减沙作用,其减沙效益超过90%.

  • 标签: 土壤侵蚀 南方红壤 模拟降雨 坡度 地表覆盖
  • 简介:外来种入侵对本土生物多样性的遗传侵蚀相当普遍.外来种入侵造成局部野生、原始种群消失,导致遗传材料减少;外来种入侵通过种群破碎化导致土著种遗传结构改变;通过杂交导致土著种遗传基因被"稀释"或遗传同化、远交衰退、基因污染等;通过杂种优势排挤、淘汰土著种.此外,转基因生物、引种及遗传改良等人类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对各类遗传资源的侵蚀.

  • 标签: 外来入侵种 生物多样性 遗传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