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日渐严重,为有力打击相关犯罪,《刑法修正案(九)》规定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这一罪名,最近发布施行的《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也进一步对该罪名的具体适用作了全面规定。本文通过对北大法宝收录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案件特点和实务难题,并就此提出对策建议界定公民个人信息类型,慎重认定信息数量及其真实性。

  • 标签: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 特征 问题 建议
  • 简介:摘要:信息时代,个人信息的财富属性和资源属性日益凸显,但也出现个人信息获取和利用不当、个人信息频遭侵犯等问题。立法对个人信息以权益的方式而非授权的方式进行保护,这扩大了个人信息的保护范围,但也带来了个人信息内涵的模糊以及与其他权利的交叉问题。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以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为前提,但由于个人信息范围极广,调整个人信息的法律众多,这就造成该前置性条款模糊,违反刑法的罪刑法定和谦抑性原则。刑法中个人信息的范围界定,应当符合刑法的规范目的,遵从谦抑性原则,结合《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对个人信息的范围适当限缩,重点保护与公民人身相关的个人信息权益。

  • 标签: 个人信息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谦抑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证立法益的正当性方向应是将法益与宪法基本权利相关联。个人信息的权利属性应是个人信息自决权,以刑法规范保护个人信息具有正当性。但是直接以最严厉的刑罚手段保护个人信息自决权并不符合比例原则的必要性与均衡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法益应是超个人法益,即个人信息安全的社会信赖。对侵犯个人信息的超个人法益的合理性,可以从刑法理论、刑法条文与司法解释、修法背景与司法实践等几个方面证立。在缺失有关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的基础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刑法解释应保持谦抑与理性。

  • 标签: 个人信息自决权 超个人法益 信息风险社会 信赖 大数据
  • 简介:摘要: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呈现出数据化、虚拟化特征,不再完全依附于具体的物体之上,但随之而来引发了许多问题,个人信息一旦被收集,就容易脱离权利主体而处于他人控制之下。个人信息也逐渐沦为财产犯罪和人身犯罪的源头,导致诈骗、绑架等犯罪行为频发,因此,明确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法益对判定行为性质具有重要作用,承认个人信息带有社会属性,但是不能就此否定其体现着个人法益。肯定个人信息个人法益性质,结合场景化理论的观点,将公共属性融入法益主体之中,以保护个体的权益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

  • 标签: 个人信息 个人法益 超个人法益 入罪标准
  • 简介:信息社会背景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现象日益严重。刑事立法顺应了惩治此类犯罪的社会需求,将该类行为入刑。但是相关规定还应加以细化、完善。并且,刑罚预防应当与犯罪预防相结合,只有做到事发前预防、事发后严惩才能真正遏制住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事件的频发,从而真正做到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严密保护。

  • 标签: 个人信息 犯罪 立法 司法
  • 简介:大数据时代给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冲击,被巨大风险裹挟的个人信息也亟待法律的保护。然而,由于前置性法律的缺失以及信息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刑法被作为个人信息保护的廉价工具,刑法的功能定位也被模糊化。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明确刑法的边界,严格把控刑事制裁标准,慎用刑罚。同时要完善社会公共服务和管理措施,构建一体化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模式。

  • 标签: 大数据时代 个人信息 刑法边界
  • 简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网络的高速流通,公民个人信息越来越凸显其重要价值。两高的司法解释列明了一些涉公民个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码、财产状态等。但是实践中,其他信息如IP地址、设备ID等信息是否可以认定为涉案信息,以及属于哪类信息存在很大争议,本文就从实际案例出发,对出售车辆违章信息是否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进行浅析。

  • 标签: 车辆违章信息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刑事责任
  • 简介:当前,因个人信息侵犯而引起的频繁的骚扰电话、短信干扰着公民的正常生活;利用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实施的绑架、盗窃、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严重侵犯公民的人身财产权利,影响着社会治安秩序。为保护公民合法权益、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刑法修正案(七)》第七条规定:“在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

  • 标签: 公民合法权益 个人信息 非法获取 非法提供 违法犯罪行为 刑法修正案
  • 简介:摘要我国有关“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规定中并没有对“个人信息”进行清晰的概括,在如今这一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公民个人信息侵犯案件层出不穷的情况下,让我们不得不对此的对象所包涵的范围进行清晰明确的界定。

  • 标签: 大数据 个人信息 对象 界定
  • 简介:在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所遇到的法律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刑法修正案(九)》实施为保护公民的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在司法实践中仍遇到一些问题,如情节严重的认定,侵犯行为考量,以及与侵犯商业秘密、非法获取计算机系统的关系等。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侵犯行为进行分析,盗窃、诱骗并出卖的行为则符合此的行为分析,界分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侵犯商业秘密、非法获取计算机系统的区别,更加有利于定罪和量刑。

  • 标签: 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司法现状 公民个人信息罪 刑事责任
  • 简介:《刑法修正案(七)》明确将公民个人信息纳入保护范围,规定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结合办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刑法保护,特别是《刑法修正案(七)》第7条的具体适用作一番探讨。本文将从所办案件入手,对"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两在具体适用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剖析;认为在司法实践适用中,应该以"折中说"限定个人信息的范围,对"非法获取"应交给司法自由裁量解决,主要以受害程度,并辅之以信息数量、牟利数额、行为手段等作为情节严重的判断标准。

  • 标签: 公民个人信息 犯罪构成 共同犯罪 罪数
  • 简介:《刑法修正案(七)》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纳入刑法调整范围,由于该修正案对该行为的规定比较原则和概括,特别是对于如何认定公民个人信息的范围、如何界定情节严重的标准等都没有明确规定,也未有相关司法解释予以完善,导致司法实践中法律适用疑问很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对象仅指自然人的信息,不包括法人和其它组织的信息,犯罪主体不应仅限于利用公权力采集信息的单位和个人。“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是指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窃取、收买、交换或以其它不正当方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认定“情节严重”应结合犯罪事实、犯罪情节、危害后果进行综合考量。

  • 标签: 公民个人信息 非法获取 情节严重 个人数据
  • 简介:我国《刑法》第253条之一中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对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具有构成要件意义。肯定司法解释将违反部门规章的行为纳入“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范围的观点不具有合理的解释逻辑;《刑法》对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扩大趋势并不必然等同于“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范围的扩大。对于“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解释,可以从我国《刑法》第96条的规范意义和体系解释的角度出发。司法解释对“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界定有突破罪刑法定原则之嫌,在实践中应当限缩适用。

  • 标签: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违反国家规定
  • 简介: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公民个人信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传播,然而个人信息泄露和非法获取的问题日益突出,给公民的权益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本文结合我国现行法律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探讨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法律防范机制的建设,以期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启示。

  • 标签: 个人信息保护,法律防范机制,刑法规定,隐私保护
  • 简介:近日,河北省公安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从发布会上获悉,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河北警方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工作成绩斐然。垃圾短信满天飞,诈骗讯息直接发送到私人手机等现象,让不少市民感到困扰。2015年1月11日,河北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河北警方周密部署、统一行动,对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

  • 标签: 公民个人信息 犯罪行为 违法犯罪 电信网络 网络诈骗 省通信管理局
  • 简介: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无论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还是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有实施本罪行为的,都应由公安机关立案管辖;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也应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两都不属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范围,如果符合自诉案件条件的,都是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 标签: 立案管辖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 公民个人信息
  • 简介:近年来,伴随着高科技和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手机、计算机、网上交易等蕴含高技术的新事物业已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同时,随着这些新事物的出现的还有如影随形对个人信息侵犯的行为,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首先是对个人信息收集的不正当性,其次是对个人信息处理的不正当性。前者主要有个人信息的过度收集和非法收集两种情况;后者主要包括个人信息的不当泄露、恶意篡改和恶意传播、不当使用和利用。

  • 标签: 公民个人信息 恶意篡改 信息产业 侵权责任法 信息权 民法通则
  • 简介:近年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呈现高发态势。然而,我国刑法对此类犯罪存在较多模糊性、概括性表述,导致入门槛不清晰、量刑标准不明确、信息数量认定难、自由裁量不当,掣肘司法人员准确适用法律。《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实践中的争议问题、统一了刑罚的适用标准,为精准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奠定了法律基础。为此,有必要结合办案实践,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的法律适用要义作重点分析,如公民个人信息分类制度、信息累计计算规则、直接认定规则、适用时效、合法经营的出入标准等,从而为准确适用本提供参考。

  • 标签: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批量信息 直接认定规则
  • 简介:为严厉打击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有效遏制此类违法犯罪活动发展蔓延势头,公安部自2016年4月起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为期半年的打击整治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全国公安机关累计查破刑事案件75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900余名,缴获信息230余亿条,清理违法有害信息35.2万余条,关停网站、栏目610余个,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 标签: 公民个人信息 刑事案件 违法犯罪 个人信息安全 下游犯罪 认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