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电机端罩冲压加工工艺的分析,着重介绍了冲孔模的整体结构与设计要点。拉深件圆周分布的分两次冲压成型,采用活动定位销则可以在一副模具上冲出。避免了两次冲压定位困难、精度低的问题,保证了零件成形质量,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 标签: 电机端罩 冲孔模 拉深件 活动定位销
  • 简介:摘要经非测量考察方法观测,发现该例标本左右闭动脉分别于髂总静脉起起于髂外动脉与股动脉交界处与腹壁下动脉的起点共干,呈“Y”型分支。左右闭动脉分别于髂外静脉起点前面向后上行,经耻骨梳上后入盆,进入闭组织。

  • 标签: 闭孔动脉变异 髋关节坏死
  • 简介:摘要:在水轮机的整体结构中,转轮体有着重要的作用,能确保整台机器的稳定运行。在进行转轮体加工时,必须达到精度标准,这决定了水轮机的实际性能。为此,应当加大对工艺的钻研力度,致力于提高加工水平,在制造水轮机时,也要注意对加工的管理,以保证精度符合有关标准,也确保水轮机可以在成型后被顺利使用。文章针对转轮体的工艺要求,介绍了几项常见工艺,分析工艺中要注意的事项。

  • 标签: 水轮机 转轮体侧 侧孔加工工艺
  • 简介:摘要:在水轮机的整体结构中,转轮体有着重要的作用,能确保整台机器的稳定运行。在进行转轮体加工时,必须达到精度标准,这决定了水轮机的实际性能。为此,应当加大对工艺的钻研力度,致力于提高加工水平,在制造水轮机时,也要注意对加工的管理,以保证精度符合有关标准,也确保水轮机可以在成型后被顺利使用。文章针对转轮体的工艺要求,介绍了几项常见工艺,分析工艺中要注意的事项。

  • 标签: 水轮机 转轮体侧 侧孔加工工艺
  • 简介:摘要:电磁阀 是动车组的重要部件,主要功能是控制车上风笛、撒砂、开闭机构、受电弓、制动等设备的电控触发运行 。

  • 标签: 电磁阀 改造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骨水泥螺钉强化骨质疏松条件下椎体后,骨水泥不同分布形态对新型空心骨水泥椎弓根螺钉(Fenestratedpediclescrew,FPS)的安全性以及螺钉生物力学影响。方法使用平均年龄76岁的完整新鲜脊柱标本(T11-L5)3具,选取18个椎体,平均骨密度为0.542±0.13g/cm2。随机分为三组。间隔一个螺纹为A组(FPS-1)和间隔两个螺纹为B组(FPS-2),这两组均通过加压灌注筒装置进行骨水泥钉道灌注1.5ml,C组为常规椎弓根螺钉(conventionalpediclescrewgroup)CPS组,不灌注骨水泥。24小时后行三维CT扫描,观察骨水泥椎体内的分布;随后进行生物力学实验。结果三维重建显示:FPS-1组骨水泥均分布于椎体内,FPS-2组有部分骨水泥分布于椎弓根内。最大轴向拔出力:A组(573.2±136.30)N,B组(769.2±92.30)N,C组(361.8±58.84)N。FPS-1组和FPS-2组的螺钉稳定性均显著强于CPS组(P〈0.05),且FPS-2组优于FPS-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椎弓根螺钉远端三分之一为设计的安全区域;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形态能够影响螺钉的生物力学。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弓根螺钉 骨水泥 生物力学
  • 简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治疗本身就有一定难度.如果再伴有一些发育上的异常.则治疗会更加复杂。本文是一例病例报道.上颌切牙畸形腭沟.伴根尖开放、窦道和严重的骨吸收。这些发育异常的牙齿以往多被拔除。但是随着新型材料的出现(如MTA和骨移植材料)及相关治疗技术的发展.这类牙齿现在都可以保留。对该病例.畸形腭沟可通过根面平整术消除.用MTA在根尖形成根尖填塞封闭根尖。治疗后随访1年.患者无症状.X线片显示病变逐渐愈合。

  • 标签: 治疗后随访 临床病例报告 根尖孔 牙畸形 腭侧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改良导管灌注法静态尿道压力(rest urethral pressure profile,RUPP)测定的准确性及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分别用传统及改良法行RUPP体外试验,分析比较试验数据,得出结论。结果传统及改良RUPP组Pura、Pves、Puramax、Pves∆的结果分别为(13.73±0.94)、(8.53±0.82)cmH2O,(6.93±0.78)、(6.73±0.52)cmH2O,(47.00±1.91)、(46.87±2.97)cmH2O,(6.93±0.78)、(6.73±0.52)cmH2O。除Pur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外,两组间Pves、Pves∆、Pura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导管灌注法RUPP准确性与传统方法相当,且无需进行强制"Pura=Pves"操作,保证所有检测数据的真实性,或许是一种更理想的静态尿道压力检测方法。

  • 标签: 尿道压 静态尿道压力测定 尿动力学 体外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改良鼻饲管满足患者饥饿感的效果。方法通过对照组12人使用传统鼻饲管鼻饲法,实验组12人使用改良后的鼻饲管鼻饲法。结果对照组每天需鼻饲6~7次,而实验组每天鼻饲4次。结论改良后的鼻饲管可有效减少患者进食次数,减轻饥饿感,满足患者生理需求。

  • 标签: 喉癌术后 鼻饲 鼻饲管 侧孔
  • 简介:摘要:在铁路货车产品的推出及应用推广的过程中,不仅车体的设计是产品成功的关键,其产品的制造工艺及制造质量,尤其产品的外观质量和商品化程度对客户需求的影响也至关重要。为此,文中对电铆焊技术在薄板焊接结构制造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探索电铆焊焊接工艺方面的技术要素和经验,以期解决铁路货车车体的外观质量和商品化的技术难题。本文主要分析电铆焊焊间距对货车墙焊接变形的影响。

  • 标签: 组合热源 电铆焊 焊孔间距 焊接变形
  • 简介:摘要:随着中国石油集团油气开发理念改革,快钻速、低成本钻井工艺占据市场主导。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沧东凹陷王官屯地区店组储层小井眼钻定向钻探工艺,分析小井眼水平定向施工难点,为后钻井施工提供借鉴意义。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燕矶长江大桥主桥为主跨 1860m 不同垂跨比四主缆钢桁梁悬索桥,内主缆跨度为(550+1860+450)m,外主缆跨度为(510+1860+410)m。其鄂州主塔桩基础采用直径3.2m的钻孔灌注桩,上下游单肢塔柱下方各28根桩基。部分桩基位于断裂带内,岩性分布不均,强度相差较大,岩面倾斜,成作业难度大,垂直度控制难度大的特点,故采用XR550D旋挖钻钻孔施工。为提高钻孔效率分别采用φ1.5m、φ2.0m、φ2.5m、φ3.2m钻头分四次下钻逐级成,直至终,确保成后的各项指标满足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桩身完整性检测均为Ⅰ类桩。

  • 标签: 悬索桥 钻孔灌注桩 旋挖钻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经椎间入路双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4例,按照单盲的原则将这64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32例患者接受双棘突旁小切口入路双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的32例患者接受经椎间入路双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的术后1年腰背部VAS评均明显由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椎间融合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椎间入路双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效果理想,与双棘突旁小切口入路双减压术相比对椎旁肌损伤小,值得推广。

  • 标签: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 内固定术 腰椎管狭窄症 近期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单、双内固定联合经椎间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术后假关节的发生及其对腰椎活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09年1月—2015年5月徐州市中心医院121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5例、女76例,年龄40~70(50.8±6.8)岁。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腰椎后路单固定联合TLIF术组(单固定组)48例,腰椎后路双固定联合TLIF术组(双固定组)73例。根据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椎动力位X线片,测量腰椎融合节段(L4/5)、融合节段上邻近节段(L3/4)和下邻近节段(L5/S1)以及全腰段的腰椎运动范围(ROM)。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腰痛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疗效,采用腰椎CT评估两组患者椎间融合情况。(1)比较单组与双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2)比较两组术后假关节发生率、假关节翻修率;(3)比较单组与双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临床疗效;(4)比较两组无假关节者间,以及单组内假关节者与无假关节者间,术前与末次随访的影像学参数及腰痛VAS评分和ODI。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2~8年。术后单内固定组假关节发生率18.6%(9/48),假关节翻修率12.5%(6/48)均高于双内固定组的5.5%(4/73)、1.4%(1/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24、4.698, P值均<0.05)。单组与双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术后腰痛VAS评分、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固定组、双固定组无假关节者间比较,术前、末次随访时L4/5、L3/4和L5S1以及全腰段的腰椎ROM以及腰痛VAS评分、OD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固定组内:末次随访时假关节者VAS评分、ODI均大于无假关节者,L3/4 ROM小于无假关节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末次随访时融合节段L4/5 ROM假关节者为5.67°±1.12°,无假关节者为0°。而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全腰椎ROM、L5/S1 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单、双内固定融合联合TLIF术可以获得相同的中期临床疗效,但单内固定术式融合节段稳定性相对低,假关节发生率高,影响腰椎运动模式。

  • 标签: 脊柱融合术 腰椎 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内固定术 假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和双经皮椎间镜下清创灌洗术用于感染性脊柱炎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22年4月-2024年3月本科接诊感染性脊柱炎病人(n=50)。试验组采取单经皮椎间镜下清创灌洗术,对照组采取双经皮椎间下清创灌洗术。对比手术耗时等指标。结果:关于手术耗时和术中透视次数与复发率: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8.0%,对照组12.0%,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感染性脊柱炎用单经皮椎间镜下清创灌洗术,病人的手术耗时更短,术中透视次数更少,复发率更低,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几率。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 疗效 感染性脊柱炎 清创灌洗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