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白文印的边框是很早就有的.白文古玺产生时就带边框.当时的玺印文字类于战国金文,结构不规整,圆斜笔多,而且文字排布也较随意,作白文印时会产生大量的不规整的留红,印面既不美观,也不庄重.或许是出于郑重共事的初衷,或许是为了使所抑封泥有明确的阳文印边而清晰易辨,白文古玺加上了边框.印面立刻显得庄重、稳定、美观,而且强调了印面形状.比如燕玺“恭阴都司徒”(图1),去掉边框(图2)印面就非常零乱,而有了边框就稳定团聚.

  • 标签: 白文边框 边框作用
  • 简介:“不匮室默玺”(图1)是易大厂仿意古玺“范湮都噢玺”(图2)之作,其中古玺印面左上角一字,曹锦炎先生释为“廪”字,而易大厂则认为是“默”字。这是古文字释读的分歧,不影响我们的章法研究。我们知道,印中的竖向留空强调了印面行与行的关系。这方古玺的留空不通畅,左右联系紧密。易大厂此印则对两行间的留空作夸大处理,两行明显分置,左侧文字的点与右侧文字的线面便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印面生动而富于变化。很显然,留空的分置夸大了左右的反差。如果采用与古玺相近的密集型章法,则反差会小得多,效果也未免逊色。

  • 标签: 古文字 密集型 章法 释读 强调 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