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应用品管圈降低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方法:成立品管圈,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分析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要因,针对性地拟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实施品管圈后,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从19.15%降低到8.33%。结论:应用品管圈能有效降低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提高护士主动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 标签: 品管圈 2型糖尿病患者 低血糖发生率
  • 简介:目的分析门诊输液病人发生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寻求预防方法.方法对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1至12月门诊输液出现低血糖反应的病人进行原因分析.结果出现低血糖反应者多为幼儿、老年人和老年糖尿病人,输液溶媒为盐水.结论门诊输液病人出现低血糖的原因多样,尤以幼儿、老年及老年糖尿病人多见,早预防可防止其发生.

  • 标签: 门诊输液 低血糖反应 预防
  • 简介:摘要研究早产儿低血糖与脑损伤发生的相关程度。方法2010年8月~2013年8月对本院收治276例高危早产儿患儿,在生后1小时-7天内进行测量血糖、头颅磁共振检查,并根据有无低血糖进行分组,观察低血糖与脑损伤的情况。结果伴低血糖早产儿脑损伤明显高于无脑损伤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多因素有关,头颅磁共振检查可对早产儿脑损伤做出早期诊断,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低血糖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36例低血糖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细心护理,已经有34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满意出院,2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尽快痊愈,恢复正常的生活。

  • 标签: 低血糖 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低血糖昏迷的临床表现,研究低血糖昏迷急诊救治的有效方案。方法对我院2012~2013年救治的18例低血糖昏迷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低血糖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老年糖尿病患者多见,经抢救治疗患者全部临床治愈,平均住院天数3天。结论本研究方案对低血糖昏迷患者的急诊救治有肯定疗效。

  • 标签: 低血糖 昏迷 救治
  • 简介:我是一名有着20多年“糖龄”的老“糖友”。平时我的降糖药及胰岛素剂量都是比较固定的,但我一直不太注意饮食的控制。在2007年,内分泌科医生根据我的病情在饮食上给我做了一次合理的调整:让我之后一日分六餐,要少食多餐,总量不变,在保证满足身体需要的同时,科学饮食。

  • 标签: 低血糖 害怕 科学饮食 胰岛素剂量 内分泌科 少食多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透析过程中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及正确护理方法。方法采取预防措施透析日重视早餐营养的合理搭配;糖尿病患者透析日饭前禁用胰岛素注射;首次诱导透析患者常规下机前给予50%葡萄糖40ml—60ml静脉推注,预防失衡综合征的发生;做好首次透析患者宣教护理。透析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低血糖反应。出现低血糖反应及时采取措施,立即抽血急查血糖,并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ml—60ml,口服糖水、糖块、巧克力等食品。结果通过密切观察护理及预防措施的实施,透析过程中患者低血糖反应明显减少。结论做好透析患者透析前、透析中饮食护理及病情观察,可以预防患者透析中低血糖发生

  • 标签: 血液透析 低血糖 护理
  • 简介:对非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为血糖〈2.8毫摩尔/升。而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水平≤3.9毫摩尔/升就属低血糖范畴。低血糖会产生多汗、饥饿感、震颤、心悸、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这些症状糖友们已非常熟悉,多会引起注意而得到及时处理。

  • 标签: 低血糖症 伪装 非糖尿病 诊断标准 药物治疗 血糖水平
  • 简介: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妇出血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诊治的产妇8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产妇各41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产程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及出血量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O.05)。结论: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妇出血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产妇 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高危患者压疮发生中的作用。方法2013年12月起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以“降低ICU高危患者压疮发生”为活动主题,通过制定相关制度和改进护理措施,加大对压疮高危患者的护理预防力度,并对活动前后AB两组共100例患者的压疮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由7%下降到2.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高危患者压疮发生中的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压疮 压疮护理 效果
  • 简介:对58例糖尿病并低血糖脑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脑病常见原因为降糖药物选择不当或剂量不当、进食、运动不合理;预后与年龄、低血糖持续时间、纠正速度、是否早期确诊及时治疗密切相关。结论:加强糖尿病健康教育、糖尿病患者采取个体化治疗可减少低血糖脑病发病改善预后。

  • 标签: 低血糖脑病 原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压疮管理,以提高护理质量,以降低院内压疮发生。方法以PDCA理论为指导,Braden评分表为评估依据,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制定预防、治疗、护理措施。结果2013年1-6月共上报压疮高危患者(Braden评分≤12分)168例,发生9例,发生5.4%;2013年7-12月共上报压疮高危患者(Braden评分≤12分)187例,发生2例,发生1%。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降低压疮发生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降低 压疮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后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符合标准的患者66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干预式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疾病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均有改善,但观察组心绞痛的再次发生48.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2.7%,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的时间和住院的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治疗,有效的降低了疾病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干预式护理 冠心病 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妇不同分娩方式的乳房胀痛发生,总结不同方式分娩的产妇在产后发生乳房胀痛情况的护理干预经验。方法对我院2013年9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入院分娩的产妇进行观察,调查对象共计1153例,对各调查对象进行产后3天内的乳房胀痛发生情况观察统计及护理干预。结果本次调查对象共1153例,其中阴道分娩产妇766例,产后3天内发生乳房胀痛的产妇共37例;剖宫产产妇387例,产后3天内发生乳房胀痛的产妇共25例,胀痛发生分别是4.8%和6.5%。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46,P<0.05)。结论产妇不同的分娩方式在产后发生乳房胀痛的概率不同,对剖宫产产妇发生产后乳房胀痛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可降低乳房胀痛,减少并发症,促进母乳喂养。

  • 标签: 分娩方式 乳房胀痛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研究品管圈在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的作用。方法据患者跌倒不良事件上报情况,确定2012年1月-12月的跌倒发生作为对照;根据PDCA循环,进行选题、制定活动计划、进行现状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制定与实施对策等品管圈活动流程,确认运用品管圈管理该院住院患者的跌倒发生。结果住院病人跌倒发生由0.057%降低至0.046%,达到并超过预期目标。结论应用品管圈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住院患者 跌倒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2型DM(糖尿病)病人在降血糖治疗期间出现低血糖的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降血糖治疗的患有2型DM病人80例,把药物治疗期间出现低血糖的病人作为实验组,没有出现低血糖的病人作为对照组,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病人的相关临床资料,检查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空腹血糖等相关指标,对发生低血糖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病人在年龄、血清肌酐、体重指数以及病程方面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引发低血糖的危险原因有体重指数以及年龄,当中体重指数是2型DM出现低血糖的保护性原因,和低血糖的出现呈负相关,而年龄原因呈正相关。结论2型DM在治疗期间出现低血糖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避免出现低血糖的重点在于降低危险原因和及时对治疗模式进行调整,同时病人要明确了解其特点以及处理措施,进而使发生低血糖的几率明显减少。

  • 标签: 2型DM 降糖治疗 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