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强度有氧训练对高龄老人平衡能力的疗效。方法选取年龄≥80岁高龄患者12例,利用帕维尔有氧训练系统进行规律的强度有氧训练干预,持续干预3个月,使用动态平衡测试系统对干预前后平衡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强度有氧训练干预后,高龄老人平衡能力得分中第1、2、3、6项及平衡综合得分都有提高(P<0.01、P<0.05),训练前后心率、血压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强度有氧训练可改善高龄老人的平衡能力,且训练方法简单,安全。

  • 标签: 高龄 有氧训练 平衡能力 跌倒
  • 简介:摘要本文以浅析强度有氧训练在肥胖人群减脂训练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强度有氧训练能够有效的降低肥胖者的体重、BMI指数和体脂含量,使肥胖者达到减肥的效果。2强度有氧训练能有效的降低肥胖者的腰臀比,从而使肥胖者的身材比例逐渐预趋于正常范围,从外观上使肥胖者更加好看,提高肥胖者的外观美。3强度有氧训练有利于提升肥胖者的肌肉耐力素质,从而提高了肥胖者肌肉整体的体适能水平。4强度有氧训练能有效提高肥胖者的肺活量和心肺功能,从而降低了慢性呼吸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风险。5强度有氧训练对于肥胖人群来说运动强度比较低,可以增加他们运动的坚持度,安全有效的达到减脂效果。

  • 标签: 低强度有氧训练 肥胖人群 减脂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与中强度持续有氧训练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运动康复分层危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PCI术后运动康复分层危患者4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高强度间歇有氧训练组(高强度间歇组,22例)和中强度持续有氧训练组(中强度持续组,21例)。2组患者均采用功率自行车进行训练,高强度间歇组采用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训练方案(80%峰值功率,3 min高强度运动、2 min间歇,每次训练8组,共40 min,每周3次),中强度持续组采用中强度持续有氧训练方案(60%峰值功率,持续训练,每次40 min,每周3次)。训练前、训练12周后(训练后),采用超声检查、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2组患者的心脏功能及运动耐力,并采用36条目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中部分条目评分对2组患者进行生存质量评估。结果训练前,2组患者心脏功能、运动耐力及生存质量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训练前比较,2组患者训练后心脏功能、运动耐力及生存质量指标均改善(P<0.05)。与中强度持续组训练后比较,高强度间歇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64.95±4.13)%]、每搏输出量[(62.19±7.21)ml]、峰值功率[(87.86±3.20)w]、峰值摄氧量[(21.69±0.95)ml/kg/min]结果较为优异(P<0.05)。结论与中强度持续有氧训练比较,高强度间歇有氧训练可以较好地改善PCI术后运动康复分层危患者的心脏功能及运动耐力,但对短期生存质量无明显影响。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有氧运动 高强度间歇 中强度持续
  • 简介:摘要: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肥胖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流行病”之一,由肥胖引发的各种疾病严重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现有许多实验证明,有氧运动对于人的身体健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并且能够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

  • 标签: 有氧运动 高强度间歇运动 身体健康 减脂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内瘘维护护理中,引用强度有氧康复运动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223.1-2024.2期间收治92例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以随机数字表结果分组,研究组(46例,强度有氧康复运动护理),常规组(46例,基础护理),对两种护理方法的效益进行浅析。结果:护理满意度最高的为研究组,且该组患者并发症最少。结论: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内瘘护理中,强度有氧康复运动护理效果极为显著,能够显著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崇。

  • 标签: 内瘘维护护理 糖尿病肾病 低强度有氧康复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病程在1-3个月内且具有一定步行能力的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对照组患者只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治疗1组和治疗2组的患者在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进行强度为20%和60%的最大运动能力的电动脚踏车训练,治疗时间均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对三组患者进行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肌力耐力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结果:三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活动能力治疗后较治疗前均得到显著改善(p

  • 标签: 脑卒中 有氧运动 下肢运动功能
  • 简介:肌肉系统表现能力主要取决于机体提供给肌肉活动所需要能量的多少。每秒生成可用的能量越多,肌肉完成的运动的强度就可以越大,反之亦然。肌细胞生成能量并把能量通过ATP(三磷酸腺苷)传递到肌肉的收缩部分。工作肌从ATP中获得能量,并把ATP转化成能量较低的ADP(二磷酸腺苷)或AMP(一磷酸腺苷)。然而,A11P在肌肉中含量非常少(5.5mmol/kg湿肌;Dawson1983),因此在运动中必须及时补充。如果不这样,肌肉会非快地出现能量不足,并迫使运动员中止或降低训练的速度或强度

  • 标签: 有氧能力 有氧代谢 训练 三磷酸腺苷 肌肉系统 功率
  • 简介:针对我国旅游景区第二轮大投资、大开发、大建设高潮中,在旅游资源开发、保护方面出现的矛盾与误区,本文提出了旅游资源“强度硬开发、高强度软开发与高强度保护”的理念。旅游景区景物、交通、接待服务类土木工程硬开发越少越好,景观美、景物文化内涵、景区整体氛围等软开发越多越好。实施旅游资源高强度保护要点为:坚持以生态环境为导向,重视发挥政府规制作用,正确把握科学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合理“度”,积极鼓励与支持公众参与,正确引导游客消费。

  • 标签: 旅游景区 旅游资源 低强度硬开发 高强度软开发 高强度保护
  • 简介:摘要:有氧耐力对于军校学员的体能训练和实战任务至关重要,而高强度间歇体能训练是提高军校学员有氧耐力的有效方法。基于此,本文就高强度间歇体能训练对军校学员有氧耐力的影响展开探讨,解析了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肌肉线粒体等的影响,提出了依托高强度间歇训练来提升军校学员有氧耐力的具体措施,并总结了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军校学员有氧耐力的实际效果,以期军校学员能借助高强度间歇体能训练增强有氧耐力水平。

  • 标签: 高强度间歇体能训练 军校学员 有氧耐力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糖尿病肾脏疾病大鼠肾脏功能的影响,为糖尿病肾脏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合并注射STZ的方法,诱导DKD大鼠模型,将成模的46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非运动组(DK)10只,小强度组(DKF1)、中等强度组(DKF2)、大强度组(DKF3)各12只。运动组分别在跑台上进行10、15和20m/min的有氧运动,1h/d,5/W,持续6W,空白对照组(C)和DK组大鼠每次在跑台上放置相同时间,但不运动。6W后测量大鼠体重(BW),空腹血糖(FBG),尿素氮(BUN),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并计算肾重指数。结果:与C组比较,DK组和运动组指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DK组比较,运动组各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P〈0.05);运动各组间,DKF1、DKF2组与DKF3组相比,肾重指数、FBG、BUN、24尿蛋白和MDA含量差异显著或差异非常显著(P〈0.01,P〈0.05),体重和SOD活性差异不显著,DKF1组与DKF2组比较有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结论:6W有氧运动干预能降低DKD大鼠肾重指数、BUN、24尿蛋白、MDA含量,提高大鼠体重、SOD活性,同时改善大鼠糖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缓解肾功能损伤。其中,中低强度有氧运动干预效果更好。

  • 标签: 有氧运动 糖尿病肾脏疾病 大鼠 肾功能
  • 简介:摘要:上世纪中叶到本世纪初期,建筑行业大多以强度的砂浆为原料建造砌体结构的建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建筑的抗震效果明显降低,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基础建设,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更多的关注老旧建筑的安全问题。我国处于地震多发带,因此对我国现有的强度砂浆砌体结构建筑进行抗震加固刻不容缓。本文以强度砂浆砌体结构在抗震加固中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对抗震加固的设计进行分析。

  • 标签: 低强度砂浆 砌体结构 抗震加固
  • 简介:目的:探讨对比高强度间歇性运动与有氧运动减肥效果。方法:选取60名肥胖男性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高强度间歇运动组(30例)和有氧运动组(30例),给予高强度间歇性运动组运用快跑、功率车、爬楼梯、跑步机、爬坡等训练内容,强度控制在80~90%Vo2max给予有氧运动组运用慢跑、跑步机、功率车、快走、爬楼梯等训练内容,强度控制在60%Vo2max,对比两组研究人员体重、腰臀比、BMI、体脂含量等情况。结果:从体重、腰臀比、BMI、体脂含量数据分析得知,经试验后,两组体重、腰臀比、BMI、体脂含量均有所下降,前后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其中高强度间歇运动组体重、腰臀比、BMI、体脂含量下降程度明显优于有氧运动组,两组差异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和有氧运动相比有着更好地减脂效果,可以改善肥胖者体重、腰臀比、BMI、体脂含量,提高肥胖人群的柔韧和心血管适能水平,保证减脂者处于安全有效的减肥过程当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减肥 高强度间歇性运动 有氧运动 效果
  • 简介:摘要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由于其对运动能力的潜在巨大影响和较少的时间需求,已成为一种日益流行的锻炼形式。这项研究比较了两种不同的HIIT与持续锻炼对8周训练后有氧和无氧能力的影响。五十五名未受过训练的大学生被试被随机分配到三个训练组(每周三次)。连续运动(n=19)为在呼吸阈值(VT)的90%下运动(功率自行车)20分钟。Tabata(n=21)由8组10s170%VO2max强度的运动和20s休息组成。Meyer(n=15)由13组(30分钟)30s100%PVO2最大强度和60s90%VT恢复期间组成。每个被试在8周内总共进行了24次运动。结果每组被试VO2max(+19,+18和+18%)和P(功率输出)(+17,+24和+14%)都显着增加(p<0.05),并且峰值分别为+8,+9和+5%,平均值为+4,+7和+6%),但组间无显着差异结果表明,尽管HIIT方案具有时间效率,但在久坐的年轻人身上并不优于传统的运动训练。

  • 标签: 训练,温盖特,间歇训练,Tabata
  • 简介:观察75%VO2max强度有氧运动后人体红细胞形态及变形、积聚能力的变化.在受试者以75%VO2max强度蹬功率自行车1小时后,采其静脉血测定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变形指数(TK)、聚集指数(RCA);扫描电镜(SEM)下观察红细胞形态变化.测出运动后红细胞压积、变形指数、聚集指数显著增高;红细胞形态由双凹圆盘状变为单侧凹陷边缘肿胀的Ⅰ型口形红细胞或凹陷加深另一侧隆起似礼帽状的Ⅱ型口形红细胞.认为75%VO2max强度有氧运动可使血管内红细胞聚集性增大,压积增高,红细胞失去正常形态,变形能力下降,从而影响其正常的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导致有氧运动能力下降.

  • 标签: 75%VO2max强度 有氧运动 红细胞 形态 功能 变形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骨强度测定强度婴幼儿的影响因素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医学影像检查人员完成两组超声骨强度测定工作,分析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喂养方式、母亲孕期营养状态、日照情况等,将所得资料经专业分析(统计学)后探讨护理对策并获得结论。结果对研究组强度婴幼儿与对照组健康婴幼儿临床资料分析可知,完全非母乳喂养、未实施婴儿被动操、母亲孕期营养不良、每日日照时间较少是强度主要危险因素(P<0.05);两组性别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准确掌握超声骨强度测定强度婴幼儿的影响因素,实施必要的干预护理措施降低强度发生率,保障婴幼儿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 标签: 骨强度 超声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及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ICT)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有氧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HIIT组(35例)、MICT组(35例)及安静对照组(CON组,25例)。3组患者均维持日常生活习惯不变,HIIT组和MICT组患者分别采用功率车测功仪进行8周相应方式运动训练,每周运动4次。于训练前、训练8周后采用递增负荷运动试验检测各组患者最大摄氧量(VO2max)水平,同时记录运动期间各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共有83例患者(87.4%)完成整个训练,HIIT组和MICT组失访率分别为12.6%和14.3%,训练计划完成率(反映患者运动依从性)分别为(91.2±5.0)%和(88.2±4.7)%;在整个研究期间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训练8周后HIIT组和MICT组VO2max分别较训练前提高(11.5±2.3)%和(8.1±1.9)%,此时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IT训练或MICT训练均适用于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且训练过程中患者耐受性及安全性良好;HIIT训练或MICT训练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有氧能力具有相似的改善效应,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高强度间歇运动 中等强度持续运动 2型糖尿病 有氧能力 最大摄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