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法医学伤残鉴定方法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9月-2022年12月于我所完成法医学伤残鉴定的17例髋臼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其法医学鉴定结果。结果:17例髋臼骨折患者均顺利完成法医学鉴定,法医学鉴定结果为简单骨折4例、复合骨折13例,手术解剖复位结果为简单骨折3例、复合骨折14例,数据对比P>0.05;进一步分析17例髋臼骨折患者法医学鉴定资料可知11例十级伤残、4例九级伤残、2例八级伤残。结论:根据被鉴定人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结果(推荐CT)、髋功能评价等信息完成髋臼骨折的法医学鉴定结果较为准确。

  • 标签: 髋臼骨折 法医学 伤残鉴定
  • 简介:1.1 案情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后延迟性脾破裂的法医临床鉴定。方法:对 2019 年 5月至2023年 11 月外伤后延迟性脾破裂患者 20 例的法医临床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外伤后延迟性脾破裂 20 例被鉴定人中,男性 15 例,女性 5 例;年龄 18~55 岁,平均年龄(36.5±6.5)岁;脾破裂时间为伤后 2~14d,平均时间(7.5±3.5)d;按照《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伤残程度评定为十级伤残12例,九级伤残5例,八级伤残3例。结论:外伤后延迟性脾破裂的法医临床鉴定需要综合考虑外伤史、临床表现、影像及病理学检查等因素,以准确评定伤残程度,维护司法公正。

  • 标签: 法医临床 外伤后延迟性脾破裂 伤残程度 分析
  • 简介:【摘要】鉴定机构是通过对人身损伤致残程度进行分级,并依据鉴定结果为受害人维护人身侵权损害赔偿案件中相关权益与一定赔偿金额。现阶段,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与应用,鉴定机构相关工作人员也应充分对该技术进行深入了解。本研究通过法律实践与医疗领域介绍人工智能技术研究进展。

  • 标签: 人身伤残鉴定 互联网 人工智能技术 大数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浸浴治疗四肢烧伤残余创面修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64例四肢烧伤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例数相同,均为32例。其中参照组(常规治疗),实验组(增加中药浸浴治疗)。观察两组VAS评分、NRS评分、QOL评分、恢复情况(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治疗15d创面愈合率)以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评分指标均改善,P<0.05,但实验组VAS评分以及NRS评分更低,QOL评分更高,P<0.05。实验组换药次数更少,创面愈合时间更短,治疗15d创面愈合率更高,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3.75%,高于参照组的62.50%,P<0.05。结论:在四肢烧伤残余创面修复期中,中药浸浴治疗可以更好的缓解患者疼痛反应,促进创面愈合,并降低换药频率,减少患者换药时的痛苦,降低疼痛对患者的影响,同时疗效确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中药浸浴 四肢烧伤 创面修复期 VAS评分 恢复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分析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脊柱损伤法医临床伤残等级情况,从而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抽取我院2023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脊柱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椎弓骨折准确性更高额,其他损伤情况磁共振成像诊断准确性更高,两者联合诊断效果最为全面,8例八级伤残,26例九级伤残,18例十级伤残,8例不构成伤残。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椎弓骨折效果更优,其他损伤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更优,两者联合使用,可有效保证临床脊柱损伤诊断准确率,可更好进行伤残等级鉴定。

  • 标签: 多层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脊柱损伤 伤残等级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脊柱损伤患者采取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分析其在法医临床伤残等级鉴定的效果。方法:在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的回顾性研究阶段中,在排除不合适病例后选取了90名脊柱损伤患者展开调研,对90名患者分别采取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的单一诊断和联合诊断,对比三种诊断方式的结果。结果:在统计分析后,发现联合诊断的准确率更高(P<0.05)在脊髓损伤程度中,联合诊断在完全性损伤、不完全性损伤以及脊髓震荡三种程度的诊断准确率更高(P<0.05);且本文研究根据法医临床伤残等级标准对患者进行了分组,分为了四个等级,结果显示联合诊断在各级伤残鉴定中的准确率均高于单一诊断(P<0.05)。结论:在脊柱损伤患者的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价值较高,能够为法医临床伤残等级鉴定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诊断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多层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联合诊断 脊柱损伤 法医 伤残等级鉴定